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构建人β-防御素2的融合性原核表达载体,为今后基因工程手段表达纯化及生产人β-防御素-2奠定基础。方法体外基因合成人β-防御素2(HBD-2)的基因片段,并克隆人pMD18T中间载体中,经酶切鉴定后再克隆人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中,与载体中所固有的TrX—A形成融合基因。结果构建的融合性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无突变发生。结论成功地构建了pET-32a-(HBD-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β-防御素2(HBD-2)在幽门螺杆菌阳性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黏膜组织和18例幽门螺杆菌阴性胃黏膜组织中HBD-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否及感染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幽门螺杆菌阳性组胃黏膜组织HBD-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406,P=0.000)。同时,轻度、中度、重度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组织HBD-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25,P=0.443)。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诱导胃黏膜组织中HBD-2的表达,但不同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的胃黏膜组织的HBD-2表达水平并无明显差异,其中的内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β-防御素:治疗感染的新希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薪霞  董碧蓉 《华西医学》2004,19(1):172-173
天然免疫是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最初免疫反应,而内源性抗菌肽是天然免疫的重要介质。近20年来,已发现120余种抗菌肽,防御素是其中的一大家族,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从植物、昆虫到动物均有表达。在人类,防御素按结构分为α-防御素、β-防御素两种亚型,α-防御素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和小肠潘氏细胞产生,而β-防御素广泛表达于多种器官的上皮细胞和粘膜下腺体。β-防御素具有广谱  相似文献   

4.
通气时间对呼吸机相关肺炎中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观察大鼠肺组织β-防御素-2(BD-2)的基因和蛋白质在24h和48h两种机械通气时间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模型中表达水平。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24h通气组(n=29)和48h通气组(n=29)。两组大鼠分别在机械通气24h和48h后,从气管导管中注入1mol/L浓度的铜绿假单胞菌0.2mL复制VAP模型。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实验大鼠BD-2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水平变化。结果48h组重度肺组织病理变化为66.7%,显著性高于24h组的28.6%(x^2=6.11,P=0.013)。48h组细菌血培养阳性率为62.5%,明显高于24h组的33.3%(x^2=4.09,P=0.043)。24h组5d存活率为60%,48h组为0(x^2=4.29,P=0.038)。两组接种细菌3h内BD-2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4h组6h后表达上调水平显著高于48h组,并于12—24h时BD-2基因表达水平达峰值。结论随着机械通气时间延长,VAP大鼠中BD-2基因和蛋白质表达上调水平的明显下降,可能是更长时间机械通气易发生VAP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涛  廖嘉仪  胡雁聪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8):3037-3039
目的:探讨血清中β-防御素-2 (human β-defensins 2,hBD-2)在反复肺炎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50例5~ 14岁反复肺炎和5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处理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D-2和IL-8浓度,应用电阻法检测血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并分析hBD-2与IL-8、中性粒细胞比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反复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hBD-2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1.12,P=0.727).(2)反复肺炎组IL-8浓度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25,P=0.00;F=1,P=0.00).(3)反复肺炎组hBD-2与IL-8、中性粒细胞比例无相关性(r=0.02,P>0.05;r=0.13,P> 0.05);IL-8与中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62,P=0.00).结论:反复肺炎患儿急性感染期血清hBD-2表达水平没有升高,提示呼吸道防御功能存在障碍,这可能是反复肺炎患儿呼吸道容易发生微生物感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人β-防御素(h BD)2,3,4在不同分型的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鼻黏膜和正常鼻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并明确各组间的差异,分析其在CRS的病因及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3至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耳鼻喉科的住院患者,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5例(鼻中隔矫正术时取中鼻甲外侧壁黏膜),CRS不伴鼻息肉组30例(取钩突黏膜),CRS伴鼻息肉组30例(取息肉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各组织中h BD的蛋白表达。结果 (1)CRS各型及正常对照组鼻黏膜中h BD-2,3,4的蛋白均有表达,3组间h BD的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S伴鼻息肉组h BD-2,4蛋白表达水平高于CRS不伴鼻息肉组,在正常鼻黏膜中表达最低。CRS伴鼻息肉组患者h BD-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CRS不伴鼻息肉组表达最低。(2)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 BD-2,3,4主要在腺上皮、间质细胞、炎性细胞中表达。结论 (1)鼻黏膜上皮细胞中h BD-2,3,4呈诱导性表达,CRS不伴鼻息肉组h BD-3表达最低,可能与激素抑制其表达有关。(2)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 BD-2,3,4蛋白主要在腺上皮、间质细胞及炎性细胞中广泛表达,这主要与细胞分泌防御素参与鼻黏膜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7.
人β-防御素2与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卵管梗阻患者血清人β-防御素2(HβD-2)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率的关系,阐明HβD-2在输卵管梗阻性不孕中的抗感染免疫机制,从而为临床IVF-ET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因输卵管梗阻性不孕在我院行IVF-ET的20例患者为IVF-ET组,15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月经第2天、围排卵期空腹晨血,RIA法测定FSH、LH、E2基础水平,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HβD-2水平,并B超监测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结果:IVF-ET组血清HβD-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IVF-ET未妊娠组血清HβD-2平均水平已超过正常上限,较妊娠者显著增高(P<0.05)。结论:HβD-2在感染微生物等抗原刺激下表达增加,可通过测量血清HβD-2水平预测体内感染情况及其严重程度,当HβD-2异常增高时,应给予预防性用药,以提高输卵管梗阻性不孕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鼠角膜上皮组织中β防御素HBD-1、HBD-2的表达及角膜局部感染后其表达的变化,为细菌性角膜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健康清洁级SD大鼠18只,共36眼,配对分为两组.第一组9只大鼠一只眼内滴人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另一眼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第二组9只大鼠的一只眼内仍滴人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另一眼建立大肠埃希菌感染眼模型,待角膜感染24 h,分别取各组角膜上皮组织,用RT-PCR法检测健康大鼠眼及角膜感染24 h后大鼠眼角膜上皮组织中B防御素HBD-1、HBD-2的表达.结果 大鼠角膜上皮组织中均有HBD-1、HBD-2的表达,角膜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后HBD-2表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感染大肠埃希菌组的大鼠眼角膜上皮组织中HBD-2的表达高于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组.结论 细菌感染大鼠眼角膜上皮组织后HRD-2表达增加,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大鼠眼角膜上皮组织中HBD-2增加程度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提示HBD-2在眼表角膜感染初期特别是革兰阴性菌感染中发挥着更重要的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β-防御素2在女性生殖周期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小燕  吕淑兰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235-2237
目的:观察血清人β-防御素2(HβD-2)水平在女性生殖周期中的变化,了解并分析促排卵过程中大剂量外源性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影响下血清HβD-2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因无排卵或稀发排卵应用HMG促排卵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者30例为IUI组,15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IUI组于用药周期月经第2天、IUI当日,对照组于月经第2天、围排卵期采集空腹晨血,RIA法测定促卵泡生成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基础水平,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HβD-2水平,并B超监测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厚度。结果:IUI组和对照组月经期血清HβD-2水平与围排卵期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围排卵期血清HβD-2水平与成熟卵泡数量、子宫内膜厚度及外源性HMG用量均无明显的相关性,r分别为0.09(P>0.05)、0.04(P>0.05)、0.28(P>0.05)。结论:血清HβD-2水平在女性生殖周期中可能呈周期性变化,月经期较高,围排卵期降低。外源性HMG对血清HβD-2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弥漫性脑损伤后肠道防御素-5(RD-5)变化。方法大鼠32只,分为对照组(n=8),弥漫性脑损伤组(n=24),再分成3个亚组(24h、3d、7d)。观察回肠RD-5mRNA的表达,回肠肠黏膜的病理改变以及血液内毒素的变化。结果弥漫性脑损伤后24hRD-5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伤后3d降低至正常水平以下。回肠肠黏膜损伤,血液内毒素伤后24h最高(P<0.01),3d至7d仍显著高于正常水平(P<0.01)。结论弥漫性脑损伤早期RD-5mRNA的表达增强可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皮损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人β防御素-3(human beta-defensin-3,HBD-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CA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的98例CA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完成后均随访6个月,记录复发情况;并于治疗前后获取患者皮损组织标本,检测皮损组织中IL-1、HBD-3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表达与患者复发的关系。结果 患者治疗后的IL-1 mRNA相对表达量、HBD-3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98例患者中,有31例复发,复发率为31.63%(31/98),复发时间1~6个月,中位复发时间6.00(3.00,6.00)个月。复发组的IL-1 mRNA相对表达量、HBD-3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临床治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 mRNA相对表达量、HBD-3 mRNA相对表达量表达与CA患者复发有关(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人β-防御素2(hBD2)和人β-防御素3(hBD3)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386例CAP患者的血液样本,记录基线临床信息,并测定血清hBD2、hBD3、血清维生素D、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分析血清25(OH)D3、hBD2、hBD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hBD2、hBD3和25(OH)D3中位水平分别为122.18(55.79,365.23)pg/mL、66.89(46.05,110.46)pg/mL和14.81(10.0,19.81)ng/mL。维生素D缺乏[25(OH)D3<20 ng/mL]的患者比例为75.4%。血清25(OH)D3水平与血清hBD2(r=-0.222, P<0.001)和hBD3(r=-0.103, P=0.043)呈弱负相关。血清hBD3与血清hBD2水平呈中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3944-3945
目的探索β-防御素(hBD)2对吸烟与非吸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SRP)效果的比较。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吸烟慢性牙周炎组、非吸烟慢性牙周炎组各15例,吸潮纸尖吸取龈沟液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龈沟液(CGF)中hBD2的水平表达。结果治疗后,吸烟组PD、AL、SBI较治疗前下降幅度不明显,而不吸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吸烟组(P0.05)。治疗前、,吸烟组CGF中h BD2表达低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吸烟组、非吸烟组CGF中h BD2表达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吸烟可以通过抑制龈沟液中hBD2的分泌量,加重牙周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牙周基础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β-防御素1(HBD-1)和β-防御素2(HBD-2)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的病理组织类型、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BD-1和HBD-2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的病理组织类型、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HBD-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组织类型、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不相关(P〉0.05),HBD-2在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中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细胞的恶性程度的变化,HBD-2表达逐渐加强,而且进一步分析发现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不相关(P〉0.05),但其表达在组织学分级高分化肿瘤组和低分化肿瘤组组间,TNM分期中Ⅰ期与Ⅱ期、Ⅰ期与Ⅲ期、Ⅰ期与Ⅳ期组间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D-1和HBD-2分别通过固有表达和诱导表达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文艳  陈淑琴  李锦波 《新医学》2013,44(5):341-346
目的:观察将不同剂量的重组质粒pLXSN-hBD2转染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后,其局部异位病灶组织中hBD-2蛋白表达的特点,以明确动物实验的疗效观察中重组质粒的剂量和时间。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LXSN-hBD2后,根据不同质粒的剂量,将大鼠EMS模型随机分为2μg组和0.2μg组,分别在大鼠异位病灶局部多点注射2μg和0.2μg pLXSN-hBD2,采用PCR、免疫印迹法检测异位病灶组织内基因组DNA和hBD-2蛋白表达,进行外源基因转染整合的鉴定。同时观察不同剂量pLXSN-hBD2转染后2周内(2、7、14 d)局部病灶组织中hBD-2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转染2 d后,大鼠EMS模型局部异位病灶组织中检测到明显的hBD-2蛋白的表达,其表达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衰减,但在转染后2、7、14 d,2μg组的hBD-2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相应的0.2μg组。结论:通过局部多点注射的方法,可将携带hBD-2基因的重组质粒pLXSN-hBD2成功转染至大鼠EMS异位病灶组织中,并获得至少持续约2周的hBD-2的蛋白表达,2μg重组质粒可用于动物实验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机械拉伸对γ-干扰素(IFN-γ)诱导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人β-防御素-3(HBD-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HBD-3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A549细胞,分别给予机械拉伸(S组),10 ng/ml IFN-γ(I组)和10.ng/ml IFN-γ+机械拉伸(IS组)3种处理,未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C组),处理的时间为2 h、4 h和6 h.拉伸由细胞FlexerceH-4000TM拉伸系统提供,拉伸的幅度为20%,速率为30次/min.处理后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HBD-3 mRNA的表达;处理6 h的细胞继续培养至24 h,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HBD-3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独的机械拉伸不能使HBD-3mRNA的表达发生显著变化.10 ng/ml IFN-γ处理2 h、4 h和6 h后,HBD-3 mRNA表达量较之C组分别增加了(2.63±0.60),(8.02±1.63)和(12.21±2.35)倍.10 rig/ml IFN-γ+机械拉伸处理2 h、4 h和6 h后,HBD-3 mRNA表达量较之C组分别增加了(1.54±0.16),(4.37±0.87)和(6.99 4-1.32)倍,但均显著低于I组(P<0.01).6 h机械拉伸后,IS组HBD-3的表达显著少于I组(P<0.01),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机械拉伸能显著抑制IFN-γ诱导肺泡上皮细胞HBD-3表达的上调,这可能是机械通气(MV)的患者易于发生VAP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背景:人类β-防御素主要定位于多种组织的表皮或上皮.在眼表中也存在防御素,但其在眼表中的分布及眼表疾病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人类β-防御素在眼表组织中的分布,分析其在眼表疾病中的潜在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眼表组织为观察对象体外对照实验,于2006-10/2007-12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中心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细胞生化所完成.材料:18个炎性结膜样本中包括6个胬肉表面球结膜、4个球结膜囊肿、4个酸烧伤结膜组织、2个热烧伤结膜组织和2个结膜肉芽肿组织;15个炎性角膜样本中包括6个病毒性角膜炎、4个霉菌性角膜炎、3个细菌性角膜炎和2个角膜穿孔伤后摘除眼球;9个尸体眼正常球结膜样本,8个尸体眼正常角膜样本.方法: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份样本人类β-防御素表达.主要观察指标:人类β-防御素1~3三种蛋白因子在正常及炎症眼表组织的表达和定位.结果:RT-PCR检测发现,人类β-防御素1,3在所有被检角结膜组织中均显示阳性;人类β-防御素2在大部分炎症眼表组织中显示阳性,在正常眼表组织几乎不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大多数炎性眼表组织中均同时表达人类β-防御素1,2,分布于上皮细胞层,以基底层为主,偶见基质细胞的浸润,仅少数无人类β-防御素2表达;正常角膜和球结膜样本中均有人类β-防御素1表达,分布于上皮细胞层,以基底层为主,仅极少数同时存在人类β-防御素2表达.结论:人类β-防御素1,3呈组成式表达于正常及炎性眼表组织上皮细胞表皮与基底上皮细胞表层和基底层,人类β-防御素2则呈诱导式表达于大多数炎性眼表组织上皮细胞表皮与基底上皮细胞表层和基底层,均以基底层居多;3种人类β-防御素在对抗眼表感染和促进眼表损伤修复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测定外周血白介素-1(IL-1)及β2防御素(HBD-2)水平,探讨他们在胎膜早破中的作用,分析其与羊膜腔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42例胎膜早破患者分别测定外周血IL-1及HBD-2水平,与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根据胎膜病理诊断结果,实验组进一步分出组织学绒毛膜炎组(HCA)和非组织学绒毛膜炎组(非HCA组),比较两组间HBD-2及IL-1水平。结果 42名胎膜早破患者中,病理证实胎膜早破无感染者(非HCA)24例,感染者(HCA)18例。HCA组IL-1水平与非HC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HCA组IL-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非HCA组的IL-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CA组HBD水平与非HC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HCA组HB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非HCA组的HB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均数直观图观察到,随着胎膜早破的出现,感染的发生,IL-1、HBD水平均有升高的趋势。通过ROC曲线观察,当IL-1以80.22pg/ml为分界点时,诊断HCA的敏感性为0.78,特异性为0.75;当HBD以474.79ng/L为分界点时,诊断HCA的敏感性为0.67,特异性为0.79。结论胎膜早破患者外周血IL-1、HBD-2水平有预测和诊断HCA的可能,其升高在HCA患者中有统计学意义,为临床HCA的诊断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重组人β-防御素2蛋白的生物活性,为今后重组人β-防御素2蛋白应用临床提供实验支持。方法将纯化和肠激酶酶切获得的HBD-2,对不同菌株和培养的口腔癌KB细胞进行活力测定,观察基因工程表达纯化获得的HBD-2对不同菌株和口腔癌KB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抑菌实验结果表明,HBD-2对不同菌株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且抑菌环的大小与剂量有关。HBD-2对人口腔癌KB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HBD-2对大肠杆菌BL21、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均能形成抑菌环,并且抑菌作用与浓度相关。HBD-2对体外培养的口腔癌KB细胞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丹参酮胶囊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酮胶囊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丹参酮胶囊(1.0 tid),对照组口服盐酸米诺环素(50mg,bid),12周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3.13%,有效愈84.31%;对照组治愈率36.73%,有效率77.56%;2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酮胶囊治疗痤疮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