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为明确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期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使用不同类型他汀类调脂药物对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疗效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7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P组和S组),两组均予氯吡格雷300mg顿服后,75mg/d维持。P组予普伐他汀(中美施贵宝公司提供)20mg/d,睡前顿服;S组予辛伐他汀(杭州默沙东公司提供)20mg/d,睡前顿服。入院后24h内和第14天分别测定TC、HDL—C、LDL—C、D—D二聚体、Fg、BAT、肝功能,并统计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P、S两组TC、HDL-C、LDL—C、Fg、D—D二聚体、BAT在基础状态和第14天分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P组或S组取、D—D二聚体、BAT在治疗后和基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P、S两组在治疗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心血管死亡、再发心肌梗塞复合终点发生率在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他汀类药物与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使用安全有效,证实脂溶性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联合使用不增加心血管事件,不提高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负荷剂量(300mg和600mg)的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的影响,对更高负荷量的氯吡格雷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1)入选100例拟行冠脉造影的ACS患者.所有患者均已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至少6h分别服用300mg或600mg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次日起服用维持量75mg/d。(2)于服药前,服药后2、6、24、48h、5d、1个月分别测定血浆二磷酸腺苷(浓度5μ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A〈10%(包括负值)时考虑存在氯吡格雷抵抗。(3)对两纽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1)服药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2)600mg负荷剂量在服药后2、6、24h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更强。(3)两组间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4)两组患者复发心血管事件以及不良反应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结论:600mg负荷量的氯吡格雷能够更快、更强地实现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且不增加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选取我院2012年收治的68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有效检测,观察患者颅内有无出血,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降低,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显著提高,两组治疗前后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对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194-2195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选取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hs-CRP和NIHSS评分情况。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14d的hs-CRP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可明显提高疗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4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小板抑制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血清Hcy水平均有所降低,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明显增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药物联合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血清Hcy水平,增强抗血小板效果,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向平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8):1278-1278
随机抽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期间患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阿司匹林药物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药物。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更好,梗死体积的改善情况较好。且患者治疗前后的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等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更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选取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2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独的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新发缺血性卒中事件较观察组明显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新发TIA、心肌梗死、血管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临床不良反应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疗效明显好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氯吡格雷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在长期临床应用中发现,部分使用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仍会有血栓性血管事件的发生,即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氯吡格雷抵抗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确切机制尚未明确。现就有关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近期预后情况,探讨超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紧急行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从超负荷剂量和常规负荷剂量治疗的患者中各随机抽取45例患者,标记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与心脏不良反应和出血风险。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71.11%,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与4.44%,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超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近期预后效果好,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评价口服负荷剂量曲美他嗪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中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9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选择经冠脉造影后只需单支血管接受PCI,且球囊预扩张1次者,排除多支血管病变、行1次以上球囊预扩张、术前肌钙蛋白I(cTnI)增高、术前曾口服曲美他嗪治疗及药物禁忌证后,最后共136例患者入选,随机分成两组:曲美他嗪组(术前一次性口服曲美他嗪60 mg)70例及对照组(未服用曲美他嗪)66例。测定PCI前及PCI后6、12、18、24 h的cTnI水平。结果两组cTnI水平均升高,升高率曲美他嗪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vs 19.7%,P〉0.05),但曲美他嗪组cTnI水平在介入术后6、12、18、24 h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负荷剂量曲美他嗪预处理后能明显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治疗所致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2.
张炳谦  赵永祥  赵乃平 《临床医学》2010,30(12):121-123
目的观察和评价黄七汤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25例气虚血瘀、脉络瘀阻型中风恢复期患者采用黄七汤每日口服3次,4周为1个周期,共治疗2个周期。结果临床痊愈22例,显效62例,有效35例;显效率为67.2%,总有效率为95.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125例患者基本痊愈16例,显著进步76例,进步28例,无变化4例,恶化1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率为96.0%。治疗后头颅CT复查:16例原腔隙脑梗死病灶消失,5例原脑梗死病灶消失,98例脑梗死病灶明显缩小;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不良反应为个别患者出现恶心及皮肤过敏现象,但均可以耐受。结论黄七汤对气虚血瘀、脉络瘀阻型脑中风恢复期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死病灶治疗效果良好,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均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3.
Teicoplanin has a long serum half-life, and therefore it takes time to reach a 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 An initial loading procedure has been recommended for teicoplanin to enable prompt reaching of the optimal serum trough level (10–15 μg/ml). However, the dose of teicoplanin that should be administered to patients with varying renal function levels remains inconclusive. In this study, we monitored the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teicoplanin in patients with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pneumonia and compared different teicoplanin serum concentrations and their clinical efficacy, investiga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ean dose administered during the initial 3 days. The study included 48 patients with MRSA pneumonia. The peak and trough concentrations of teicoplanin were determined utilizing a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 and a two-compartment Bayesian population model. Teicoplanin was given at a loading dose of 400 or 800 mg on the first day, followed by maintenance doses of 200 or 400 mg. The mean initial dose (MID) over the first 3 days was calculated as: (loading dose + dose on 2nd day + dose on 3rd day)/3. Patients with an MID of 266.7 mg or less (400 mg for loading, 200 mg over the 2nd and 3rd days) did not have a trough level that exceeded 10 μg/ml at the point before the injection on the 4th day. Even in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HD), an MID of 266.7 mg was not enough to provide a trough level of 10 μg/ml. Patients with an MID than 533.3 mg had significantly elevated trough levels, showing better outcomes. A multiple regression formula for predicting trough level before the fourth day of administration is given as: 0.034 + 0.030 × (MID; mg) − 0.057 × creatinine clearance (Ccr; ml/mi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800 mg as an initial dose, followed by 400 mg maintenance doses over the following 2 days, makes it possible to safely attain an optimal trough level, even in the patients with HD.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胫腓骨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两种追加负荷剂量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低位硬膜外麻醉胫腓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A组60例,硬膜外麻醉给药4h后,每隔10~15min按压自控镇痛笔1次,连续311;13组60例,术毕即刻遵医嘱给予镇痛负荷剂量舒芬太尼0.1μg/kg,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静息状态≥4分或活动状态≥6分,按压自控镇痛笔1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上泵即刻、30rain、1h、2h、3h、6h、12h、24h、36h、48h静息及活动状态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术后3h、6h、12h静息及活动状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B组,P〈0.05;镇痛不全A组5例、B组23例;两组患者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硬膜外麻醉胫腓骨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宜选定时定量持续给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超负荷量氯吡格雷时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64例成功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300 mg组和600 mg组,2组各32例.比较2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和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以及术后心肌呈色显像分级(MBG)3级获得率、ST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R%)、心功能以及胎盘生长因子(PIGF)、可溶性CD40配体(8CD40L)的变化.结果 2组一般情况、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介入治疗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氯吡格雷600 mg组的MBG分级3级获得率明显高于300 mg组(21.88%和50.00%,P<0.05),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显著下降[(70.90±9.51)%和(60.70±15.06)%,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70.96±9.51)%和(65.27±9.85)%,P<0.05],PIGF较300 mg组显著下降[(14.37±1.32)ng/L和(15.85±1.71)ng/L,P<0.05],sCD40L较300 mg组显著下降[(4.93±0.71)μg/L和(5.68±0.77)μg/L,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给予超负荷量氯吡格雷可以改善PCI术后的心肌微循环灌注,改善心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6.
陈春富  郭述苏 《新医学》1998,29(6):289-290
目的:观察负荷量苯妥英对脑卒中后难治性癫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难治性癫患者55例,苯妥英钠首日剂量20mg/(kg·d),第2、3天为10mg/(kg·d),而后改为7mg/(kg·d)。监测血药浓度。随访时间为1~2年,平均15.6月。结果:有效26例,有效率47%。用药后36例脑电性放电次数减少,11例脑电基本节律恢复正常,无慢性中毒反应,7例出现急性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结论:苯妥英钠负荷疗法对脑卒中后难治性癫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肝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血管再通率、再闭塞发生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率和再闭塞发生率情况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一定区域内脑卒中偏瘫患者Pusher综合征的发生比例及其与脑损伤侧及神经心理学症状的相关性 ,探讨Pusher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和相关对策。方法 实验组Pusher综合征 39例 ,对照组91例。检查脑损伤部位及相关神经心理学症状 ,每周施Barthel指数 (BI)评价及功能训练、ADL训练等。结果在本区域内 ,Pusher综合征占研究阶段所有入院康复脑卒中患者的 1 7% ,占入选患者的 30 %。右脑损伤Pusher综合征发生比例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实验组单侧空间忽略和疾病失认的发生比例高于对照组(P <0 .0 0 1 )。实验组脑出血患者Pusher综合征的发生比例多于脑梗死 (P <0 .0 1 ) ,额、颞、顶叶及基底节及内囊后肢均受损的百分率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两组治疗后的BI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 .0 0 0 1 )。两组间最后的ADL水平的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在获得同一水平最佳功能所需时间上 ,实验组比对照组多 9周 (P <0 .0 5)。结论 Pusher综合征在本研究阶段、一定区域内 ,占所有入院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 1 7% ,占偏瘫不能行走患者的 30 %。而且多在右脑损伤时出现 ,易伴有神经心理学症状。Pusher综合征不影响患者最后的功能恢复 ,但可能使康复治疗时间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