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颈动脉狭窄多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常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起始处[1].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脑卒中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5%,有作者认为在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中,每年脑卒中发生率可高达13%[2].早期发现并快速、准确评估颈动脉狭窄的部位及程度,可以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周意  张瑶  魏红蕾  季瑾 《上海护理》2003,3(4):34-35
颈动脉严重狭窄极易引起脑卒中 ,而脑卒中一直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常见病。在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中 ,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其病变在颅外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颅外动脉阻塞性病变是最常见的原因 ,常累及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当颈动脉狭窄率达 6 0 %~ 10 0 %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1] 。我们对 10例在我院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总结 ,探讨防止发生脑部并发症的预防措施。1 对象与方法2 0 0 2年 5月~ 2 0 0 2年 11月 ,我院心血管外科收治因颈动脉狭窄而行内膜剥脱术 10例 ,其中男 6例 ,…  相似文献   

3.
正脑梗死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VDA)成为青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引起严重的脑血管事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常常比较隐匿,已经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青年患者,在发病初期多会接受溶栓或抗血小板治疗,这就更加增加潜在夹层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及时发现病因,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与预后以及远期疾病的  相似文献   

4.
周意 《护理研究》2005,19(13):1219-1220
颈动脉严重狭窄极易引起脑卒中,而脑卒中一直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常见病。在脑血管功能不全病人中,有的病变在颅外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颅外动脉阻塞性病变是最常见的原因,常累及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当颈动脉狭窄率达60%~100%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1]。我科于2002年8月为1例高龄病人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男,76岁,因反复头晕10年,1月前出现清晨无明显诱因的右手抖动,经颈动脉彩超证实为左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交汇处有长约2.3cm、宽约0.6cm的斑块,狭…  相似文献   

5.
周意 《护理研究》2005,19(7):1219-1220
颈动脉严重狭窄极易引起脑卒中,而脑卒中一直是威胁巾老年人生命的常见病。在脑血管功能不全病人中,有的病变在颅外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颅外动脉阻塞性病变是最常见的原因,常累及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当颈动脉狭窄率达60%~100%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我科于2002年8月为1例高龄病人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洁  潘志英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9):1818-1819
颈动脉瘤是指颈总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及其分支的动脉瘤.这类动脉瘤较少见,占周围动脉瘤的2%.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创伤和感染;先天性及中层囊性变性较少见;极少数是由于医源性如颈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切开,自体静脉补片术后引起.  相似文献   

7.
针对颅内动脉瘤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VA-PICA)动脉瘤手术难度大,操作范围小,有多组颅神经在其周围,阻碍显露和操作.梭形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而VA-PICA梭形动脉瘤更为罕见.并且小脑后下动脉(PICA)常开口于动脉瘤上.梭形动脉瘤在形态上表现为宽颈或无颈动脉瘤,难以夹闭甚至无法夹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外段椎动脉夹层超声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本院神经内科住院且颈部动脉超声检查诊断为颅外段椎动脉夹层的34例患者,对比分析各种影像学资料,评价超声的诊断价值。结果 34例椎动脉夹层中,壁内血肿型夹层27例(79.4%)、双腔型夹层1例(2.9%)、闭塞型夹层6例(17.7%)。19例患者进行DSA、MRA或CTA检查,以任意两种及以上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为金标准,超声诊断颅外段椎动脉夹层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结论颅外段椎动脉夹层以壁内血肿型最多见,典型的双腔型夹层少见。超声诊断各型颅外段椎动脉夹层均为直接征象、可靠性强、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动脉瘤模型及病人脑动脉瘤的MRA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MRA评价脑动脉瘤的优势与不足。方法:用“静脉囊镶嵌法”将10只犬制成三种类型动脉瘤模型(单侧型、分叉型和末梢型)。术后2周分别进行MRA、DSA检查。30例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行常规MRI、MRA及DSA检查。结果:MRA对脑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2%,结合原始断层图像和MRI,敏感性则高达98%。对于血栓性动脉瘤的检测,MRA优于DSA影像。结论:对于Willis环区动脉瘤MRA可取代常规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目的分析颈动脉夹层的超声表现,总结颈动脉夹层超声特征。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4年12月北京天坛医院经MRA(n=10)和/或DSA(n=10)证实的颈动脉夹层患者共计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25~68岁(中位年龄46岁),结合MRA或DSA分析颈动脉夹层在超声影像中的图像特征。结果 20例颈动脉夹层患者其中颈总动脉夹层5例,颈内动脉夹层15例。超声能够明确诊断颈动脉夹层患者12例,表现为典型"双腔管"征(真腔和假腔),检出率60%;超声诊断颈动脉夹层总符合率75%,漏诊率25%。Youden指数为75%。结论超声诊断颈动脉夹层与DSA/MRA相比具有较高符合率,可以作为评价颈动脉夹层的首选无创性筛查手段,最终诊断依赖于DSA/MRA。  相似文献   

11.
颅外颈动脉狭窄性疾病指可引起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狭窄和(或)闭塞。  相似文献   

12.
颅外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仍是诊断颅外颈血管狭窄的“金标准”,但血管造影有一定的危险性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随着影像技术发展,各种无创伤性影像技术开始应用于颅外颈动脉的检查中。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A,  相似文献   

13.
正椎动脉夹层是导致青壮年脑梗死的重要病因,其相对于颈动脉夹层发病率低,临床较少见。根据病变发生的原因可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类,后者多见[1]。椎动脉夹层的好发部位是椎动脉起始段和颈段,因椎动脉进入横突孔并上行后位置相对固定,受到机械损伤时,在局部骨结构和韧带所限制下产生内膜撕裂。早期检查发现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椎动脉夹层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组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技术在椎动脉颅外段夹层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核磁共振对Wallenberg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和MRA对Wallenberg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临床确诊的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20例,均行MRI,其中15例行MRA。结果:MRI检查显示,18例患者有延髓梗死灶,其中仅5例病变局限于延髓,13例同时存在桥脑、小脑或枕叶病变;另2例病变仅见于桥脑或小脑。MRA示病变侧椎动脉狭窄、闭塞、夹层分离。结论:MRI与MRA结合应用为Wallenberg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了梗死灶及责任血管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颅外颈动脉瘤术后脑阻塞性病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外颈动脉瘤(Extracranialcarotidarteryaneurysm,ECAA)是起源于颈总动脉及其分支的血管瘤,由外伤、感染以及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占外周动脉瘤的2%。[1]随着瘤体逐渐增大,可压迫静脉引起血液回流障碍,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颜面水肿,严重者可使气管受压,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有窒息的危险。该病一经诊断如不经治疗3~5年后约70%的病人可因动脉瘤破裂或发生脑阻塞性病变(Cerebralvascularobstructivedisease,CVOD)而死亡。[2]早期手术切…  相似文献   

16.
颈性眩晕患者颈椎退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性眩晕是常见临床病症,指椎动脉(VA)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以眩晕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眩晕主要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病因及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应用MRI研究颈椎退变性因素对颈性眩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是目前我国人群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其中75%是由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颅外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特别是脑卒中密切相关,约3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病变引起,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2年卒中发生率高达26%。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颈动脉狭窄对于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主动脉弓上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病变分布和狭窄程度,并探讨其在脑卒中高危患者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5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头颅MRI、头颅MRA及主动脉弓上CE-MRA影像及病史资料。结果:454例患者中,除85例(18.72%)未见颅外血管异常,其余369例患者发现513处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大部分患者存在多处或多支血管病变,平均1.43处/例(482/338)。多发病变中颈动脉系统病变占52.28%(252/482),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占47.72%(230/482),其中重度狭窄18处,闭塞患者17处,轻度狭窄占绝大多数93.18%(478/513)。颅内MRA检查阴性的患者中有62.67%存在颅外血管病变,且与颅内、颅外皆无血管病变组在梗死面积及程度方面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主动脉弓上CE-MRA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狭窄和闭塞检出率较高,且即使患者颅内MRA显示为阴性,但在有症状及明确颅内缺血病灶的情,况下仍应行主动脉弓上CE-MRA筛查,以发现潜在的颅外段血管病变,并及时进行相关治疗或者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的MRI、MRA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运用MRI、MRA及DSA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并分别探讨它们对治疗的价值。方法 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同时行MRI、MRA和DSA检查,探讨它们各自对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腔内血栓的显示情况。结果 21个动脉瘤中,MRI、DSA、MRA显示瘤腔内血栓分别为8、3、3个,DSA、MRA显示瘤预分别为18、17个。结论 MRI对动脉瘤腔内血栓的显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DSA、MRA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以及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脑卒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外报道缺血性卒中30%是由颈动脉病变引起的。为了改善由严重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脑动脉供血不足和减少脑卒中发病率,临床上准确判定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评价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颈动脉狭窄诊断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术治疗前后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