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去除及减少血液及其制剂中白细胞,可有效降低输血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器官移植手术得到了普遍开展,对输血医学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去除血液中白细胞,可明显减少白细胞介导的输血反应,对于提高临床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存活率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自从1900年Landsteiner发现灿蛔血型系统以来,输血医学的发展,为临床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对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作出了重要贡献。护理工作者是临床输血的具体执行者,临床输血护理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结合了血液科临床输血实践的特点,讨论血液科临床安全输血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343800ml血液输注的观察及护理,体会到输血在发挥治疗反应的同时,也会带来副作用。不同血液制剂的输注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做好血液输注观察与护理.了解和掌握输血的相关知识,对于正确掌握不同血液制剂的输注方法及时机,保证输血治疗作用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输血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特别是血液成份分离技术的发展,使输血进入了成份输血的时代。它的品种也基本上达到了国际水平,是当前输血史上的一项重大革命。它实现了一血多用,节约用血,而且,减少了临床输血带来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 成份输血的主要优点 纯度高、疗效好。每种血液成份制剂都经过了浓缩、提纯,所以,输用时容量虽少,但疗效高。 输用安全,副作用小。由于成份制剂的有效成份浓度高,人体不需要成份相对少,可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检验本科临床输血与检验教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输血医学的迅猛发展、输血安全和合理使用血液资源,已经成为临床输血的重要内容,这就对医学检验学生的输血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对“临床输血与检验”这门课程从理论教学及临床实习角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正为加速我国输血医学建设和发展,深化改革临床输血,着力推进输血三级跳新模式,采用自主创新的新技术新方法,进入临床深入挖掘新的血液资源,极大地增加血液开发新的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血液的新功能和新作用,实现临床科学安全有效输血目标任务。由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与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继续  相似文献   

7.
做好临床成分输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晋萍 《护理研究》2005,19(3):530-531
输血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现代输血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新时代。成分血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血液中各种成分分离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成分输血是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什么成分就输什么成分的输血治疗方法。保证临床输血安全,除医生要掌握科学合理用血的适应证,并正确使用血液成分制品外,成分输血的临床护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成分输血的临床护理已成为医疗护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输血治疗是临床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它在抢救危重患者生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血液的法制化管理的加强,以及高新技术在输血领域的应用,成份输血已日益广泛。成份输血就是把全血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分离并制备成各种高纯度、高浓度、低容量的制剂。根据临床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选择地将血液中的某种成份输给患者,成份输血的优点是一血多用、节约用血,使一人献血多人受益,制品的浓度和纯度高,疗效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输血反应及疾病的传播,增加了输血安全感。现将我院2002—2004年的临床用血及成份输血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液科输血管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00年Landsteiner发现ABO血型系统以来,输血医学的发展,为临床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对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作出了重要贡献[1-2]。护理工作者是临床输血的具体执行者,临床输血护理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结合了血液科临床输血实践的特点,讨论血液科临床  相似文献   

10.
成分输血是当今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输血医学相关知识的发展,成分输血以其显著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如何保证血液质量、保证成分制剂质量。杜绝无效或不合格血液发往临床,采供血机构在软硬件上都做了很多的工作,建立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按此运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是在成分制备过程中,有几个质量问题易被忽视,成为质量管理中的漏点,也成为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重点。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临床输血医学是典型的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及工程技术科学紧密结合的一门医学。随着输血医学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输血实践的不断积累,临床输血指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只有时刻关注国际输血研究的新进展,才能为临床输血提供合理的指导,增加临床输血的疗效,降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减轻患者输血治疗的经济负担,也使紧张的血液资源得到合理使用。本文从冰冻血浆的使用、红细胞、血小板以及粒细胞的输注和血液  相似文献   

12.
临床输血在经历了全血输注、成分输血、限制性输血的发展历程后步入了患者血液管理时代,患者血液管理就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采用所有技术、手段与方法,当然也包括输血技术本身,使需要输血的患者医疗效果达到最佳化。本文介绍了患者血液管理的发展背景、基本定义和含义及发展现状,对我国推行患者血液管理提出了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临床用血全程闭环智能路径实时控制与用血不良事件质量持续改进,实现输血安全预警,预防临床用血不良事件发生。方法在临床用血全程闭环智能路径中针对用血安全要素采取智能信息化检索、比对与路径化实时控制,并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平台互联互通,依据PDCA原理质量持续改进,以有效实施输血安全预警。结果 1)通过对输血前检测、评估、输血方式与治疗方案、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输血申请审核审批、输血疗效评价等路径化实时控制与多学科诊疗,有效预防了可避免的输血、输血延误或不足及血液制剂选择不正确;2)通过对血液标本路径生成、核查核对、有效时限、检测状态等运行和操作轨迹的智能路径化实时控制与操作信息提示,有效避免了血液标本错误与输血实验检测不规范;3)通过对血液库存预警和血液制剂核查核对、有效时限、检测结果比对等运行和操作轨迹的智能路径化实时控制、操作与授权信息提示,预防了应急用血不及时或库存不足,有效避免了血液制剂错误或超时限输注;4)通过血液制剂与受血患者运行轨迹融合,实现了输血过程监测、输血不良反应调查报告、输血疗效评价与输血护理和病程记录的智能路径化实时控制与信息共享;5)临床用血不良事件路径与质量持续改进分析信息共享,自上线应用以来,医院临床用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χ2=10.211,P0.05),输血安全预警质量持续改进成效显著。结论临床用血全程闭环智能路径的实时控制与质量持续改进能有效预防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发生,为输血安全预警与决策提供循证依据,亦为覆盖整个输血链的血液预警系统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现代输血医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性的综合性学科 ,涉及到临床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一把双刃剑 ,在起到临床疗效的同时 ,又可能给患者带来风险 (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播疾病 )。因此 ,如何保障输血安全是输血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从献血者的招募、体检、血液采集和化验、血液成分制备、保存和临床输注 ,每一步对输血疗效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 ,检验医学在输血安全保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输血医学涉及到的检验医学主要有 :血型血清学、免疫学检验、肝功能试验、微生物学检验等技…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疗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输血成为临床关注的内容,如何进行患者血液保护是临床及输血界共同关心的问题。血液保护技术的发展,赋予了自体输血技术与操作模式新的理念和创新;医学新技术的应用使自体输血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自体输血在患者血液保护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外周血血液成分分离、血液延长保存、氨甲环酸止血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多种自体输血方式的联合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自体输血内涵,自体输血应用领域也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拓展和创新。在发展自体输血的同时保障输血安全仍是第一位的,自体输血新技术的应用需要进一步规范并修改相应输注标准和指南,以便为自体输血新技术的推广,更好地发挥节约用血,提高输血安全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临床输血服务是临床输血实践的技术支撑与必备条件,包括血液检测、成分制备、临床输血决策与咨询、临床输血审核与评价和患者血液管理(PBM)等。血站在此过程中应结合国际前沿输血医学理念与临床输血服务实践,为医院提供优质高效的输血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推动输血医学的发展,保障"从血管到血管"的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输血医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个分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已逐步成为一门独立性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血液学、传染病学、免疫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病毒学及生物工程学等学科,输血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目前输血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输血和多数临床治疗方法一样,存在许多危险因素,供血者可能受到病原体感染,受血者可能因输血感染多种传染病、疾病,  相似文献   

18.
用药物替代输血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输血存在经血传播疾病的危险,据估计,美国在1996年,每65000U血液中有1例感染HIV,100000U中有1例感染HCV,60000U中有1例感染HBV。尽管输血引起病毒感染的危险性是相当低的,但目前还不能提供绝对安全的血液。因此应用药物替代输血治疗日益受到重视,这对保护血液资源,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输血的替代物包括能替代血液扩充血容量的液体,以及能改善止血效果和加强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的药物。扩容治疗目前主张尽可能用非血液液体。即晶体液和胶体液,供静脉输注以补充血浆容量并维持胶体渗透压,至今可供临床应用的血浆代用品有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和明胶制剂,但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的药物替代治疗的发展相对缓慢,本文就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成分输血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一种安全有效的为贫血患者的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的抢救,但是传统的输全血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输血要求,输血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已进入成分输血时代。成分输血使输血治疗更加科学化,克服了过去输血副作用大、使循环负荷加重,易引起输血反应,不能做到一血多用,浪费血液资源等缺点。随着输血医学日新月异的变化,输血已从输全血到成分血,从替补性到治疗性,从自体到异体,从血液到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20.
血液感染性安全问题的现况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输血和大多数临床治疗技术一样,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输血风险主要由免疫性输血风险和输血感染性风险两大类相关的安全问题所构成。20世纪80年代早期,艾滋病的发现使输血相关的安全问题进一步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在输血医学不断发展,治疗效果不断提高的同时,科学的发展也使人们对血液安全性挑战的认识越来越深化。1安全血液的定义及血液安全状况WHO对安全血液的最新定义是:安全的血液就是不含有任何病毒、寄生虫、药物、酒精、化学物质或其它能够使受血者遭受损害、危险或疾病的外来物质的血液[2]。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相继发生了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