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运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综合治疗与单纯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进行对照,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以及TCD的变化。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在眩晕症状评分和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组各项指标优于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Mulligan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ulligan手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地将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随机配对设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采用扩张血管药物、颈椎牵引及短波治疗,观察组加用Mulligan手法,对照组加用Maitland手法,两组均治疗1疗程。采用颈性眩晕评估量表(ESCV)、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以双盲法在治疗前后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的ESCV评分、CASCS评分、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Mulligan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微波透热加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5例,平均年龄52.3岁;对照组为60例年龄相近的健康人。采用MDL-410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患病组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的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峰值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患病组治疗前和治疗后VA及BA的Vp和Vm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治疗前的VA和BA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流速度明显改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的一种手段,微波透热加颈椎牵引治疗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婷  万文俊  马朝阳 《中国康复》2016,31(4):267-269
目的:观察Mulligan手法结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口服止晕药物、牵引及红外线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Mulligan手法联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治疗,对照组仅加用人迎穴改良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进行测评。结果:治疗1及2周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2组ESCV评分及VA、BA的Vm值均有明显增高(P0.01)。治疗2周后与治疗1周时比较,观察组ESCV评分及VA、BA的Vm值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对照组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周时,2组间ESCV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VA、BA的Vm值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ESCV评分及VA、BA的Vm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Mulligan手法联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治疗CSA患者,能够快速有效且持续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椎动脉型颈椎病头晕的综合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龙氏正骨手法结合局部药物注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头晕的治疗效果。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头晕患者180例,随机分为2组各90例,综合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辅以局部药物注射治疗;中频组采用调制中频电流治疗。结果:经过20次治疗,综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频组(92.2%、67.7%,P〈0.01).结论:龙氏正骨手法结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头晕优于单一的物理疗法。  相似文献   

6.
电针加水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SOD、LPO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加水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0)含量的影响。方法:1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A组80例采用电针加水针治疗;B组60例静脉滴注复方香丹注射液加口服西比灵。结果:治疗3周后,SOD含量2组均上升,LPO含量均下降,2组间比较,A组优于B组(均P〈0.05)。结论:电针加水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明显改善自由基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轻重量牵引下手法与半导体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CSA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各80例,2组均采用轻重量颈椎牵引下手法治疗,观察组加用半导体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前后采用CSA症状与功能评分量表、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结果:治疗10d后,2组CSA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2组VA及BA的V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72.5%,P<0.01)。结论:轻重量牵引下手法与半导体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合用治疗CSA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简便的治疗组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龙氏正骨手法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0 d后分别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并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CASCS评分[(85.5±8.8)分]、优良率(87.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采用龙氏正骨手法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协同治疗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仰头摇正手法配合压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手法组及压灸组各30例,联合组予手法联合压灸法治疗,手法组、压灸组分别予手法或压灸治疗。治疗前后运用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眩晕残障评估量表(DH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疗效评估,并随访至疗程结束后3个月,观察患者眩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20次后,3组DHI评分、DARS评分及BA、LVA、RVA的Vm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组更低于手法组及压灸组(P<0.05),手法组与压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联合组复发率及DHI评分明显低于手法组及压灸组(P<0.05),手法组与压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仰头摇正法结合压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并可减少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于临床中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物理疗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综合物理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3例,分为2组,观察组63例采用半导体激光、中频电流及按摩手法复位等综合物理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颈椎牵引及中频电流治疗。结果:治疗20次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2%、53.3%,P〈0.05)。结论:物理疗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旋转复位手法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为旋转复位手法的安全操作及治疗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50例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组)及健康者(对照组,25例)在实施旋转复位手法使头颈受极度旋转时,以及接受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眩晕组转颈后双侧椎动脉流速明显下降(P<0.05),基底动脉流速有所下降;对照组转颈后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下降均不明显。眩晕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均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TCD提示椎动脉痉挛或狭窄;经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后颈性眩晕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均明显降低(P<0.05),TCD提示椎动脉痉挛或狭窄减轻或消失。结论:旋转复位手法潜伏着导致椎基底动脉急剧供血不足或损伤椎动脉的危险。但如果选用得当,手法正确娴熟,不但能避免损伤和意外,而且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动态超声波联合电针治疗后循环缺血(PCI)单发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PCI单发性眩晕患者105例,随机分为3组各35例,超声波组给予超声治疗,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联合组采用以上两种方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扫描仪(TCD)探测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8d后,3组BA、LVA、RVA的 Vs和 V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联合组更高于超声波组及电针组(P<0.05),超声波组与电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超声波组及电针组(均 P<0.05),超声波组与电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波联合电针治疗PCI单发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超声波和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3.
孙瑞  王小云  马艳  李洁 《中国康复》2016,31(2):85-87
目的:观察麦肯基疗法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用麦肯基疗法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物理因子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体有效率、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2组SAS及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椎-基底循环各动脉V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麦肯基疗法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麦肯基疗法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姿势及运动模式,联合心理疗法,能够更好的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血管性眩晕94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量、治疗后生活满意度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量均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6、9和12个月,观察组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28%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7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眩晕患者能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量,且患者生活满意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脑仿生电刺激配合中频电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南 《中国康复》2012,27(6):437-438
目的:观察脑仿生电刺激配合中频电疗(MFE)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治疗作用.方法:CSA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2组均给予药物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脑仿生电刺激配合MFE.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BA、VA、MCA及AC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快(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及6个月后随访,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仿生电刺激配合MFE对CSA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有效缓解眩晕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手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患者椎-基底动脉(VB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综合组、手法组和帖压组,每组40例.其中综合组给予手法结合耳穴帖压治疗;手法组给予单纯手法治疗;帖压组给予单纯耳穴帖压治疗.以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分析仪所测定患者椎-基底动脉收缩峰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比较临床治愈率.结果治疗后3组 Vp、Vd、Vm 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综合组的各指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1);综合组临床治愈率(80%)优于手法组(52.5%)和帖压组(47.5%).结论手法结合耳穴贴压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手法和耳穴帖压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 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当归补血汤加味外治,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当归补血汤加味内服,观察临床疗效、再次住院率,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经颅脑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其脑血管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峰值血流速度(V 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 d)、平均血流速度(Vm)与治疗前相比速度上升,血流量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再次住院率(20.0%)低于对照组(55.2%)(P〈0.05)。结论:中药益气活血通络法是有效和安全的,能够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余芳菲  余瑾  杨冬熔 《中国康复》2017,32(2):116-118
目的:研究对脑外伤(TBI)康复期并发失眠患者给予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结合电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5例TBI康复期并发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98例与对照组97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电针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TIP睡眠调控技术联合治疗。结果:治疗6周后,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研究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TBI康复期并发失眠患者采用TIP睡眠调控技术结合电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睡眠质量、减少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