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林洪启 《新医学》2009,40(6):396-398
目的:观察七氟烷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2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预处理组和对照组各10例。预处理组于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转流前持续吸入2%~3%七氟烷30min,随后肺部快速充氧气进行气体交换10min。对照组不给予七氟烷预处理。2组均在心脏停跳或不停跳下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测定2组术前1d、术后1d、术后3d的QT离散度和校正后QT离散度,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术后1d、术后3d的QT离散度和校正后QT离散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预处理组QT离散度和校正后QT离散度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七氟烷预处理能缩短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患者的QT离散度和校正后QT离散度,降低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中持续性应用七氟烷对血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双瓣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2组:七氟烷组(观察组)所有患者CPB开始时即持续吹入七氟烷,至停机时不再给予静脉麻醉药;静脉麻醉组(对照组)转流期间静脉追加芬太尼、维库溴胺、咪达唑仑,CPB期间不予吸入麻醉。分别于CPB开始时(T1)、阻升主(T2)、复温(T3)、停机(T4)及手术后第24小时(T5)抽取血样检测血糖。结果 2组间比较各时间点血糖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内T3、T4这2个时间点比较,血糖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点比较,血糖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B中使用七氟烷与静脉麻醉对血糖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5):726-728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麻醉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术中采用七氟醚复合麻醉,观察组术中采用全丙泊酚复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前、术后不同时间段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2h、24h、术后48h,两组血清S100β、血浆MMP-9水平均上升,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采用丙泊酚复合麻醉,脑保护作用较佳,可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七氟烷对体外循环术早期炎症因子及TXB2和6-keto-PGF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n=35)和七氟烷组(n=35).丙泊酚组术中常规微量泵入2.5~5mg/kg·h的丙泊酚,七氟烷组术中持续吸入1~2MAC七氟烷...  相似文献   

5.
七氟烷和丙泊酚对体外循环患者心肌和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CPB)患者麻醉后,运用七氟烷和丙泊酚维持麻醉对患者心肌和肺组织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行心内直视术的CPB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各20例。2组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哌库溴铵维持麻醉,丙泊酚组给予泵入丙泊酚4~12 mg/(kg·h),七氟烷组给予七氟烷1.0~3%吸入维持。常规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于插管后(T1),开放升主动脉20 min(T2),停机20 min(T3)和术毕(T4)4个时点记录潮气量、气道峰压及呼气末气道正压值,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测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OI);并在T1和T4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记录心脏复跳情况。结果 1 2组不同时间点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T2、T3和T4时,OI值七氟烷组较丙泊酚组高(P〈0.05或P〈0.01);3 T4时,Cd值七氟烷组较丙泊酚组高(P〈0.05);4 T4时,IL-8和c Tn I水平七氟烷组均低于丙泊酚组(P〈0.01)。结论七氟烷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方案优于丙泊酚,能较好保护患者对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循(CPB)心脏瓣膜置换术对心肌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记录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同步12导联心电图,观察各时间点QTd值和QT离散度校正值(QTcd)的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及第3天QTd和QTcd较术前显著延长,以术后第1天最显著(P〈0.01)。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QTd均〉80ms。结论CPB心脏瓣膜置换术后QTd与QTcd明显延长,提示术后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增加,与手术、麻醉有关。QTd有可能作为预测CPB心脏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2017-2018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室间隔、房间隔缺损婴幼儿共6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七氟醚预处理组、七氟醚后处理组和复合处理组,每组患儿16例,均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记录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复跳情况、术后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体外循环开始前(T1)、体外循环结束(T2)、体外循环后1h(T3)、体外循环后6h(T4)时间点采集患儿动脉血,测定血浆c TnⅠ、Mb、CK-MB水平。预处理、后处理及复合处理组患儿复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律失常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4的Mb、CK-MB、c Tn I的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T0,T3、T4各处理组Mb、CK-MB、c Tn 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七氟醚预处理、后处理及复合处理可发挥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但保护效应是否存在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体外循环中持续性使用吸入性麻醉药七氟烷在手术室不同位置的浓度。方法随机选取50例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双瓣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成年患者,置百级洁净层流手术室中,在CPB开始吹入2%七氟烷,并用中心负压将七氟烷从氧合器排气口直接排至手术室外。于CPB前吹入2%七氟烷20、25、30、40 min时,专用气囊在术野上方30 cm(A组)、患者头侧上方10 cm(B组)、手术室边缘(C组)、膜肺储血罐开口上方50 cm(D组)、膜肺储血罐开口上方1 cm(E组)、氧合器排气口(F组)采集空气,检测采集空气样本中七氟烷的浓度。结果 A、B组各时间点气体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F组吹入七氟烷后的各时间点的气体浓度较CPB前增加(P<0.01);C、D、E、F组各组在吹入七氟烷后的4个时间点比较气体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吹入七氟烷后的4个时间点A、B、C、D、E组七氟烷浓度均低于F组(P<0.01);A、B、C、D组七氟烷浓度均低于E组(P<0.01);C、D组与A、B、E、F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间七氟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中使用七氟烷不会对手术室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过程中运用缺血预处理对瓣膜置换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10例)和预处理组(14例),观察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M和补体C3、C4及IL-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IgG、IgM和C3、C4、IL-2水平均在术后1d较术前明显降低,IgG、IgM在术后3d有所恢复,术后5d恢复正常,C3术后3d恢复正常。预处理组C4和IL-2在术后3d即恢复至术前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前。结论:缺血预处理能促进瓣膜置换术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而对机体体液免疫的影响则可能通过对补体系统调节而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联合七氟醚维持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HVR)患者心肾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就诊的60例CPB-HVR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B组接受常规麻醉处理后予七氟醚维持麻醉,A组则在B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5 min予前列地尔注射液,然后行CPB-HVR。观察两组诱导前(T0)、主动脉阻断即刻(T1)、主动脉开放即刻(T2)、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3)时心肾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记录两组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结果:T0、T1、T2、T3时,两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Ⅰ(cTnⅠ)、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及血浆丙二醛(MDA)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但T1、T2、T3时,A组血清CK、cTnⅠ、NT-proBNP、BUN、Cr及血浆MDA水平低于B组(P<0.05);T0、T1、T2、T3时,两组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但T1、T2、T3时,A组血浆GSH-Px、SOD水平高于B组(P<0.05)。住院期间,A组术后心肾并发症、复跳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B组,心脏复跳率高于B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七氟醚可减轻CPB-HVR患者氧化应激及心肾功能损伤,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肌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7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麻醉诱导时的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后接受乌司他丁预处理,对照组接受常规麻醉诱导,检测两组患者的心肌酶谱指标、氧化损伤指标以及炎症因子。结果 (1)心肌酶谱:观察组患者的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含量低于对照组;(2)氧化损伤指标:观察组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低于对照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高于对照组;(3)炎症因子:观察组患者的血浆TNF-α、IL-6含量低于对照组,IL-10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预处理有助于减少心肌细胞损伤、缓解氧化反应和炎症反应,是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诱导时理想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需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术(MVR)的患者,初步研究体外循环(CPB)停机前后左心室功能及脑钠素(BNP)的变化。方法选取30例年龄30~73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且需择期在CPB下行MVR的患者,以静脉麻醉诱导及维持,分别记录锯胸骨前(T1)、停CPB后5 min(T2)、停CPB后60 min(T3)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技术监测上述时点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组织速度(E)的比值(E/E’)。检测T1、T3、术后12 h(T4)时的血中BNP浓度。结果 MAP在T2时[(64.4±9.4)mm Hg]比T1时[(71.6±8.4)mm Hg]明显下降(P<0.05),与T2相比,T3时[(73.7±7.2)mm Hg]明显升高(P<0.01);CVP在T2时[(8.3±2.9)cm H2O]比T1时[(6.3±2.7)cm H2O]明显升高(P<0.05),T3时[(10.9±2.5)cm H2O]升高更加明显(P<0.01),T3时比T2时明显升高(P<0.01);SVRI在T2时[(1 340±400)dyn·s·m2/cm5]比T1时[(1 685±241)dyn·s·m2/cm5]明显下降(P<0.01),T3时[(1 448±231)dyn·s·m2/cm5]仍然下降(P<0.05);血中BNP浓度与T1时[247.77(164.78,328.94)pg/ml]相比,T4时[341.33(224.68,445.9)pg/ml]升高(P<0.05),与T3时[184.01(135.53,259.92)pg/ml]相比,T4时亦升高明显(P<0.01)。结论对于CPB下行MVR患者,围术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舒张性心力衰竭,CPB停机早期体循环阻力明显下降,BNP水平与舒张功能减退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缺血再灌注早期应用七氟醚对体外循环心脏换瓣手术患者肺功能和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全静脉麻醉维持,S组在阻断升主动脉前吸入2%七氟醚15 min,阻断升主动脉后继续经膜式氧合器吸入2%七氟醚15 min;开放升主动脉前15 min经膜肺吸入2%七氟醚预充,开放升主动脉后持续吸入2%七氟醚15 min。C组不吸入七氟醚,其他处理同S组。时点界定为:T_0(麻醉后切皮前)、T_1(转机开始前即刻)、T_2(停机即刻)、T_3(停机后2 h)、T_4(停机后6 h)、T_5(停机后24 h)。分别在T_0、T_2、T_3、T_5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清ET-1、NO水平。在T_1、T_2时点分别抽取肺动脉、肺静脉血测定其中性粒细胞计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A(SP-A)浓度并计算二者差值。分别在T_0、T_2、T_3、T_4、T_5时间点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_(A-a)O_2]、肺静态顺应性(Cst)。结果 (1)S组ET-1水平(pg/ml)在T_2(6.6±1.8)、T_3(5.9±1.4)、T_5(4.3±1.2)时点较T_0(2.2±1.5)明显升高(P<0.05);C组ET-1水平(pg/ml)在T_2(7.9±0.7)、T_3(7.1±1.3)、T_5(5.8±0.9)时点较T_0(2.3±1.1)明显升高(P<0.05);S组ET-1水平在T_2、T_3、T_5时点较C组明显降低(P<0.05)。S组NO水平(nmol/ml)在T_2(8.6±1.8)、T_3(8.2±1.4)、T_5(6.9±1.7)时点较T_0(5.9±1.2)明显升高(P<0.05);C组NO水平(nmol/ml)在T_2(7.3±1.1)、T_3(7.0±1.1)、T_5(6.1±1.4)时点较T_0(5.1±0.8)明显升高(P<0.05);S组NO水平在T_2、T_3、T_5时点较C组明显升高(P<0.05)。(2)两组T_2时点肺动脉、肺静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其差值均较T_1时明显增加(P<0.05);T_2时点肺动脉、肺静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其差值S组明显少于C组(P<0.05)。两组T_2时点肺动脉、肺静脉血SP-A浓度及其差值均较T_1时明显增加(P<0.05);T_2时点肺动脉、肺静脉血SP-A浓度及其差值S组明显少于C组(P<0.05)。(3)两组P_(A-a)O_2在T_2、T_3、T_4、T_5各时点较T_0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OI在T_2、T_3、T_4、T_5各时点较T_0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Cst在T_2、T_3、T_4各时点较T_0均明显降低(P<0.05)。S组在T_2、T_3、T_4各时点P_(A-a)O_2明显低于C组(P<0.05),OI、Cst S组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换瓣手术中患者肺功能受损且血清ET-1、NO水平升高;在缺血及再灌注早期吸入2%七氟醚,可缓解这种异常,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观察高位硬膜外阻滞(HTEA)复合全麻对体外循环换瓣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影响,探讨HTE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8例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双瓣置换术的风心痛患者,分为全麻组(GA组)和高位硬膜外复合全麻组(GEA组).观察两组患者HR、MAP、CVP、MPAP、PCWP以及CO的变化.分别检测血浆皮质醇浓度和cTn-I浓度,记录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以及拔管时间,对术后镇痛进行VAS评分.结果:(1)与GA组比较,GEA组HR、MAP麻醉开始后均明显降低(P<0.05),但其MRAP在T5、T6、T7明显升高(P<0.05),PCWP在T6、T7明显升高(P<0.05),CO和CI在T6明显升高(P<0.05),SVI在T5、T6、T7明显升高(P<0.05).(2)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从T3开始出现显著升高(P<0.01),但GEA组在T3、T5、T6、T7均明显低于GA组(P<0.01).两组患者cTn-I浓度T6、T7时均高于T0(P<0.05),GEA组在T6、T7均明显低于GA组(P<0.05).(3)GEA组硝普钠用量明显少于GA组(P<0.05),拔管时间明显比GA组提前(P<0.05),术后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GA组(P<0.05).结论:高位硬膜外麻醉和镇痛改善体外循环换瓣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并加强术后镇痛,对心脏术后患者恢复和转归能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背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引起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因子的释放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引起机体损害的重要原因.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人工机械瓣膜置换使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血(ultraviolet blood irradiation and oxygenation,UBIO)预充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试验,生化水平及临床指标观察,于2006-07/2007-11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进行.对象:选择贵州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需择期行人工机械瓣膜置换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34~56(46.2±10.7)岁.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为UBIO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UBIO组于麻醉后通过锁骨下静脉按10 mL/kg放血行紫外线照射充氧后(同时经另一静脉途径输入等量生理盐水,术前经过计算体外循环过程中血红蛋白低于70 g/L者,用库血代替自体血行紫外线照射充氧)加入预充液,对照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其他处理同UBIO组.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均分别于麻醉诱导期、体外循环结束时、术后12,24 h共4个时间点采桡动脉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监测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回重症监护科0,12,24 h时桡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结果:4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体外循环结束时及术后12,24 h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麻醉诱导期相比均明显上升,术后24 h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UBIO组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各时间点上升幅度均小于对照组,而白细胞介素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白细胞介素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UBIO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小于对应时间点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添加UBIO预充液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体外循环人工机械瓣膜置换对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下法乐四联症 (TOF)根治术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下行 TOF根治术患者 96例 ,随机分为参附组 (n=4 8)和对照组 (n=4 8) ,参附组麻醉前 30 m in静脉输入参附注射液 1ml/ kg,对照组输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脉搏血氧饱和度 (Sp O2 )变化 ,术中及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及术后康复时间。结果 :参附组术中平均动脉压 (MAP)及 Sp O2 高于对照组 ,心率(HR)、中心静脉压 (CVP)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5 ) ;参附组术中及术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钠、西地兰使用剂量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5 ) ;参附组术后拔管时间、ICU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 (P均 <0 .0 5 )。结论 :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下法乐四联症根治术患者的心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不可避免会造成肺损伤,近年来临床上已有中医药应用于该领域减轻肺损伤的研究。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机械瓣置换患者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心脏瓣膜置换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痰热清组患者于术前晚、体外循环前分别予以痰热清注射液20mL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250mL静滴。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40min、体外循环停机、停机后2,6,24h共6个不同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2mL,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中性粒细胞数量;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白细胞介素8血浆浓度。并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停机时取左右心房血测中性粒细胞并计算跨肺差值。于瓣膜置换切皮前、体外循环结束后10min、瓣膜置换结束时、瓣膜置换结束后4h4个时相计算两组患者的呼吸指数与肺动态顺应性。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后各个时间点中性粒细胞值、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白细胞介素8较体外循环前明显升高(P〈0.01),痰热清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体外循环停机时中性粒细胞跨肺差值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P〈0.01),痰热清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呼吸指数较瓣膜置换切皮前明显升高(P〈0.01),肺动态顺应性较体外循环前明显降低(P〈0.01),瓣膜置换结束后4h恢复至切皮前水平(P〉0.05),痰热清组呼吸指数较对照组降低(P〈0.05),肺动态顺应性瓣膜置换结束时较对照组升高(P〈0.01)。提示痰热清注射液能减轻机械瓣置换后的肺损伤,有较好的肺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心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术中护理风险,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119例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AF实施心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手术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包括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心律失常、低体温、皮肤压疮、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感染等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术中11例患者主动脉开放后出现心室颤动,31例患者体外循环复温后出现低体温,1例患者主动脉开放后发现左心房顶部出血,经处理后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78~310min,平均(245.32±34.40)min。结论心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AF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护士做好详尽的护理风险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