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肌少症是一种渐进性和全面的骨骼肌丢失及力量减退的综合征,并可能导致机体残疾、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的不良后果。骨骼肌是人体非常重要的运动器官和能量代谢组织,中晚期胃癌术后患者因为肿瘤本身生长消耗大量营养物质、术后应激状态、肿瘤占据特殊的消化道位置等原因,肌少症的风险高。本文就中晚期胃癌术后合并肌少症的发病机制、营养与运动护理干预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期望为中晚期胃癌术后合并肌少症的患者提供有效的营养与运动护理干预的方法,加快患者身体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洁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6):839-842+856
肌少症是与年龄增长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功能的减退,而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患的终末阶段。心肌与骨骼肌均为横纹肌,故而这两种疾病在发病机制上虽各有特点,但亦存在相交叉的部分。肌少症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能力、生存质量以及远期预后均有一定影响。目前国内外已开展了部分相关研究,探讨骨骼肌减少症与慢性心力衰竭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就肌少症对慢性心衰人群影响的机制、评估标准和治疗进展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老年肌少症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由于蛋白质合成和降解两者之间的不平衡,导致骨骼肌肉的质量和强度的降低。细胞自噬作为调节体内蛋白质代谢平衡的保守机制,能够被运动诱导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蛋白激酶B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mTOR等多条信号通路途径调节。而运动激活的细胞自噬调控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骨骼肌重塑与内环境稳态的稳定,是骨骼肌健康维持的关键。本文总结不同运动诱导的细胞自噬在老年肌少症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与潜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肌少症是骨骼肌质量和力量逐渐下降的过程,是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健康挑战。线粒体可通过改善生物合成、抗氧化防御、融合/分裂动力学以及线粒体自噬等,维持骨骼肌自身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导致肌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运动疗法可通过激活与调控线粒体生物合成和线粒体自噬,调节线粒体质量控制,延缓和防治肌少症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5.
肌少症是以进行性、广泛性的骨骼肌质量减少、肌力下降和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征,其发病率较高,可降低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增加病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肌少症受多种影响因素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肌少症与营养关系密切,且干预性研究结果显示营养剂的补充可有效改善骨骼肌肌力和功能,增加骨骼肌质量。因此,补充营养有望成为防治肌少症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就肌少症与营养如蛋白质、维生素D、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加强临床医师对肌少症的认识,为我国肌少症的干预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杨琦琦  孙颖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9):1006-1008,后插1
肌少症,亦称骨骼肌减少症,是由Rosenberg(1997)首先提出的一种新的老年综合征,是仅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和全身性的骨骼肌疾病,与跌倒、骨折、失能和死亡等不良预后的风险增加相关。2014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siaWorkingGroupforSarcopenia,AWGS)将肌少症定义为年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力量的丧失和(或)功能的减退[1],老年人肌少症的患病率为4.1%~11.5%[1]。  相似文献   

7.
郭姜伶  郭琪  韩佩佩 《护理研究》2023,(8):1401-1404
从地中海饮食对骨骼肌质量、肌肉力量和躯体功能改善等方面综述地中海饮食及其主要成分对肌少症的影响及其机制,以期为肌少症病人的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肿瘤相关性肌少症发病机制、影响因素,综述了运动干预在肿瘤相关性肌少症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运动干预的方法,但是运动干预也存在一些不足,未来需要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为开展肿瘤相关性肌少症的运动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肌少症患者透析中运动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证据总结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肌少症患者透析中运动干预方案。将2021年3月—7月在连云港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肌少症的51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和对照组26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透析中运动干预方案,方案包括运动前评估、运动处方、运动监测、运动相关支持和运动效果评价5个部分。对照组给予常规透析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肌少症患病率、骨骼肌质量指数、上臂肌围、小腿围、握力、步速和简易躯体功能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肌少症患病率低于对照组(P=0.014),握力、步速、小腿围和简易躯体功能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构建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肌少症患者透析中运动干预方案科学可靠,应用该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肌少症相关指标,降低肌少症患病率,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肌少症是以骨骼肌质量、力量以及功能降低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综合征。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各种并发症、透析治疗及其带来的活动减少等,可加速肌肉消耗,增加肌少症的发生。透析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发生率高,死亡率高,需要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现就透析患者肌少症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通过低频电流作用于相应的神经或肌肉,诱发骨骼肌收缩,以达到治疗患者骨骼肌功能障碍的目的。NMES作为常规运动康复锻炼的替代方案,对于运动不耐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具有重要意义。NMES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骨骼肌肌力、肌耐力,改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患者骨骼肌形态结构改变、骨骼肌氧化应激水平降低、骨骼肌蛋白代谢平衡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民健康理念的提出,运动和锻炼已得到大众的广泛接受,而骨骼肌损伤则是运动锻炼中最常出现的且较难避免的损伤类型。骨骼肌损伤既包括急性的肌肉拉伤、挫伤及撕裂伤等,也包括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慢性损伤。骨骼肌损伤不仅产生炎症和疼痛,更对受累肌肉的功能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限制病人的日常活动。伤后的不恰当运动更会导致骨骼肌损伤难以迅速康复,进而导致症状持续和疼痛慢性化。近年来,骨骼肌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其疼痛治疗已愈发得到基础和临床工作者的关注。针对骨骼肌损伤后疼痛的治疗,针灸、手法、运动为代表的非药物疗法以其高效性和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对骨骼肌急、慢性损伤的致痛机制,非药物疗法在骨骼肌损伤的康复治疗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给予综述,为临床骨骼肌损伤后疼痛的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肌少症是一种以骨骼肌质量减少及功能减退为特征的老年综合征,也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导致一系列不良的健康后果。早期识别诊断糖尿病肌少症对于防止疾病进展、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而影像技术对于评估肌少症早期骨骼肌质量改变方面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作者主要阐述不同影像技术对于糖尿病肌少症的评估价值及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院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与年龄、性别、骨密度、骨质疏松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科室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住院患者100人,记录一般情况,采用双能X线法测量股骨头骨密度(h-BMD)、腰椎骨密度(l-BMD)及四肢骨骼肌含量(ASM),计算出相对四肢骨骼肌指数(RASM),通过6米步行测试和测量握力评价躯体功能,应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诊断及评估肌少症。采用Pearson及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统计肌少症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卡方检验验证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结果所有老年患者RASM均与年龄呈负相关(男性r=-0.506,女性r=-0.659,P均0.01),男性RASM与BMI、l-BMD呈正相关(BMI:r=0.380,lBMD:r=0.295,P均0.01),女性RASM与h-BMD、l-BMD呈正相关(h-BMD:r=0.682,P0.05、l-BMD:r=0.69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老年男女性患者年龄是肌少症发病的危险因素,高龄老年人l-BMD与肌少症明显相关,老年女性的骨骼肌减少是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因素。结论肌少症与年龄、BMI、BMD、骨质疏松均有一定相关性,对于老年住院患者来说,骨质疏松是肌少症的明确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肌肉衰减症(简称肌少症),又称"骨骼肌减少症"、"肌肉衰减症"、"老年性骨骼肌减少症"等等。在1989年由Irwin第一次用来描述老年性的肌肉减少和力量衰减[1]。肌肉衰减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寿命,在老年人群中,男性肌少症患病率为0~85.4%,女性0.1%~33.6%。社区老年居民中,肌少症的患病率为1%~29%,长期居住于护理院人群肌少症患病率为14%~33%,急诊老年人患病率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肌少症训练综合干预应用于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将鹤壁市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123例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61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6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肌少症训练综合干预,对比两组骨骼肌厚度和指数、认知功能以及肌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肱二头肌、胫前屈肌厚度以及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肌少症发生率(4.84%)低于对照组(18.03%),P<0.05。结论肌少症训练综合干预应用于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调节骨骼肌厚度和ASMI,改善认知功能且能减少肌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渐进性有氧-抗阻训练在预防脑卒中后肌少症发生中的应用及对肌力水平、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以日常康复治疗和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采用循序式的有氧-阻力锻炼,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肌少症发生率、肌力、运动耐力及生存品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肌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肱二头肌厚度、骨骼肌胫前屈肌厚度均减少,握力均增加,且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最大摄氧量(VO_(2)max)、最大功率、体力耗竭时间等指标均明显增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和整体卫生状况方面得分均提高,且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渐进性有氧-抗阻训练在预防脑卒中后肌少症发生中的应用效果好,能够改善患者的肌力水平和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网状Meta分析评价11种运动训练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身体功能、肌肉力量和肌肉质量改善效果的影响。 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运动训练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身体功能、肌肉力量和肌肉质量改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 结果 纳入34项研究,共2 199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非运动对照组相比,阻力训练、小组综合训练、八段锦、全身振动训练、家庭综合训练可改善老年肌少症患者的身体功能(P<0.05);阻力训练和壶铃训练可改善老年肌少症患者的握力(P<0.05);阻力训练可改善老年肌少症患者的骨骼肌指数(P<0.05)。 结论 在改善老年肌少症患者身体功能、肌肉力量和质量方面,阻力训练是目前最优的运动干预措施,其次为小组综合训练和全身振动训练,但仍需更多研究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小腿围与骨骼肌质量指数、握力、步速的关系,分析小腿围在评估肌少症中的效果,为护理人员筛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高危人群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5月—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连云港市和徐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61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其中男379例,女234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患者的骨骼肌质量指数,并进行握力、步速、小腿围等指标的测量。分析小腿围与骨骼肌质量指数、握力、步速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得出小腿围的最佳截断值。 结果 小腿围与骨骼肌质量指数、握力、步速呈正相关。小腿围与骨骼肌质量下降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男性小腿围的最佳截断值为32.7 cm(曲线下面积为0.909,灵敏度为0.889,特异度为0.799);女性小腿围的最佳截断值为30.2 cm(曲线下面积为0.837,灵敏度为0.744,特异度为0.808)。小腿围与肌少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男性小腿围的最佳截断值为32.7 cm(曲线下面积为0.889,灵敏度为0.907,特异度为0.745);女性小腿围的最佳截断值为29.7 cm(曲线下面积为0.844,灵敏度为0.766,特异度为0.797)。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小腿围与骨骼肌质量指数、握力、步速均呈正相关,当男性<32.7 cm,女性<29.7 cm时,提示患者有可能存在骨骼肌质量下降及发生肌少症,护理人员可通过测量小腿围筛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高危人群,早期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以骨骼肌质量和力量进行性和全身性丧失为特征的综合征[1]。肌少症的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60~70岁患病率为5%~13%,80岁以上人群则高达11%~50%[2]。肌少症与多种不良结局有关,如跌倒、骨折、残疾甚至死亡[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