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周婷  曹枫林  曹丹凤  李洁  崔乃雪 《护理研究》2012,26(29):2722-2723
[目的]探讨孕妇抑郁情绪与功能失调性认知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对山东省济南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中的179例孕妇进行调查.[结果]179例孕妇中,SDS阳性62例,占34.6%;抑郁组的脆弱性、吸引与排斥、完美化、强制性、依赖性、认知哲学因子及DAS总分均明显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脆弱性、吸引与排斥、完美化、强制性、寻求赞许、依赖性、认知哲学7个因子以及DAS总分与SDS总分相关(P<0.05或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完美化、脆弱性对孕妇抑郁情绪有预测作用,为孕妇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结论]孕妇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功能失调性认知与孕妇抑郁关系密切,对孕妇的抑郁情绪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80例GDM患者采用自行编制的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及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进行问卷调查,并依据SDS评分指数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结果:80例GDM患者抑郁发病率为33.75%,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居住环境、个人收入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DAS总分与其4个因子"吸引和排斥"、"完美化"、"强制性"、"自主性态度"得分及CTQ-SF总分与其2个因子"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得分均高于非抑郁组(P<0.05,P<0.01)。GDM患者抑郁总分与DAS总分及"吸引和排斥"、"完美化"、"强制性"、"寻求赞许"、"自主性态度"、"认知哲学"的因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与CTQ-SF总分及"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的因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GDM孕妇抑郁发病率较高。儿童期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与GDM抑郁相关,心理弹性与GDM抑郁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中文版家庭环境量表对198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是否存在产后抑郁,分成抑郁组42例和非抑郁组156例.首先,比较2组家庭环境量表各分量表评分的差别;然后,进行家庭环境评分与EPDS的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家庭环境与产后抑郁的关系.结果 198例产妇中,42例发生产后抑郁,发病率为21.21%.抑郁组亲密度、组织性、控制性、情感表达评分均显著低于非抑郁组,矛盾性评分显著高于非抑郁组.EPDS评分与亲密度、组织性、控制性、情感表达评分均成显著负相关;EPDS评分与矛盾性评分成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亲密度、情感表达、控制性与矛盾性均为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 家庭环境是产后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护士应结合患者家庭情况进行护理干预,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246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是否存在产后抑郁,分成抑郁组52例和非抑郁组194例.比较2组实际亲密度、理想亲密度、亲密度不满意程度、实际适应性、理想适应性和适应性不满意程度评分的差别;然后,进行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EPDS的相关性分析,了解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抑郁组实际亲密度和实际适应性评分均显著低于非抑郁组,亲密度不满意程度和适应性不满意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组EPDS与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均显著负相关,与亲密度不满意程度、适应性不满意程度均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差是产后抑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陈倩  祁丹  刘娟  王培红 《上海护理》2020,20(2):36-39
目的探讨产妇归因风格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为产后抑郁的预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于武汉协和医院分娩并产后复查的产妇237例,采用产妇一般资料调查表、归因方式问卷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是否存在产后抑郁分组,产后抑郁的产妇为观察组(n=36),无产后抑郁的产妇为对照组(n=201),比较两组产妇归因方式量表得分差异,进行归因方式评分与EPD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归因方式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与EPDS评分的关系。结果产后抑郁阳性率为15.19%。观察组归因方式总得分、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EPDS评分与归因方式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具有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归因方式得分与持久性得分是产后抑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产妇的归因风格是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可一定程度上预测产后抑郁的发生及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程度与母婴分离期泌乳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榆林市第二医院分娩的45例产后1~2d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10分产妇(抑郁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榆林市第二医院分娩的65例非抑郁(EPDS评分<10分)产妇(非抑郁组)。比较两组产后1d、4d、7d、10d、13d泌乳量及雌二醇(E_(2))、孕酮(P)、皮质醇(COR)、催乳素(PRL)水平,采用Spearman系数分析产后抑郁产妇EPDS评分与泌乳总量及E_(2)、P、COR、PRL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两组产后1d、4d、7d、10d、13d泌乳量依次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抑郁组产后4d、7d、10d、13d泌乳量显著低于非抑郁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E_(2)、PRL水平显著低于非抑郁组水平,COR水平显著高于非抑郁组水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DS评分与产妇泌乳总量及E_(2)、PRL水平均呈负相关,与COR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产妇产后抑郁程度与产妇泌乳总量、E_(2)、PRL均呈负相关,与COR呈正相关,需引起临床医师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产科足月自然分娩的产褥期产妇100例,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P组)和常规护理组(N组),各50例。N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P组在N组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观察2组产妇产后第1、3天和第1、3、6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产后EPDS评分均呈升高趋势,均于产后第1周EPDS评分达到最大值,之后降低,2组间比较,在产后第3天、第1周、第3周,P组EPDS评分显著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产后第1周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自然分娩产妇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能够改善产妇产后不良的心理状态,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植物精华香薰按摩在产后抑郁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及影响其实施的因素.方法选择《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定总分在10~20分的产妇94例,产后24h实施香薰按摩,把持续实施按摩至产褥期结束的49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出院后因各种因素影响,使按摩实施不能持续进行的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产后7、14、28、42 d的EPDS评分和婴儿出生28d时的各项生长发育指标.结果 产后28d、42d观察组产妇EP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婴儿发育相关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家庭相关因素是直接影响按摩连续实施的主要因素.结论 在整个产褥期对产后抑郁患者连续实施植物精华香薰按摩,配合护士的心理疏导,能调节产妇情绪,缓解抑郁症状;EPDS评分持续较高的产妇不能较好地照顾婴儿,对婴儿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邵慧东 《当代护士》2021,28(7):148-150
目的 探讨情绪评估与个性化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行住院分娩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6月住院分娩的4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7—12月住院分娩的40例产妇设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均接受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均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情绪评估与个性化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两组产妇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自我效能感水平进行评价,统计并比较两组产后抑郁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HAMA评分、EPDS评分、GSES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绪评估与个性化干预能有效降低产妇的负性情绪及抑郁发生率,并且对于提高产妇自我效能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孕产妇产前不同孕期心理情绪与产后抑郁的临床表现,找出两者的相关性。方法:2001-05/2004-05在河南大学第一医院和开封妇产医院产科病房住院分娩的439例初产妇在孕早期(妊娠12周以内)、孕中期(妊娠12~18周)、孕晚期(妊娠18~35周)和产褥期(产后5~7周)分别接受了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评,并按EPDS评分分为产后抑郁组(EPDS≥13分)和正常产妇组。结果:全部产妇中产后抑郁症患者70例,患病率为15.9%。产后抑郁组孕早期的躯体化(1.67±0.49)、人际关系(1.83±0.54)、抑郁(2.02±0.51)、焦虑(1.91±0.48)和精神病性(1.91±0.52)等症状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正常产妇(t=2.064~3.435,P均<0.05)。产后抑郁患者孕中期仅有抑郁和焦虑症状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正常产妇的测评结果(t=3.631,2.221,P均<0.01)。产后抑郁患者孕晚期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症状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正常产妇(P<0.05~0.01)。结论:孕产妇孕早期和孕晚期心理情绪与产后抑郁症发病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