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器质性心脏病,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近年来发现炎性反应是导致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重要因素之一,炎症细胞因子也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另外,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升高,也提示了病变局部的炎性反应可能参与 PCI 术后急性血管闭塞及慢性再狭窄的形成[2-3]。多项临床研究[4-5]表明,他汀类具有直接抗炎性反应的作用,从而降低冠脉事件发生率。本文选择 STEMI 拟行 PCI 患者,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 PCI 前后 hs-CRP 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PCI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冠脉内亚急性血栓形成,并常发生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2]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逐日递增,对于该类患者PCI术围术期的护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静脉溶栓(TT)、一般内科治疗等不同治疗方式对高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457例首次STEMI患者随机分为PCI组、TT组和一般内科治疗组,随访12~36个月,观察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结果PCI组心脏性病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低于TT组和一般内科治疗组(均P〈0.01),LVEF高于TT组和一般内科治疗组(均P〈0.01);≥75岁组患者心脏性病死率高于〈75岁纽(31.3%vs10.3%,P〈0.05),但与一般内科治疗纽同年龄组比较仍明显降低(31.3%vs41.7%,P〈0.01)。结论直接PCI能降低STEMI患者的心脏性病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和预后.≥75岁的高龄患者也能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今天,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生活质量极有必要。本文采用手术前后自身比较的方法,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前、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探讨影响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为提高PCI术后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416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其是否行PCI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n=264)和对照组(n=152),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功能指标、病变血管情况等资料,并进行2年随访,比较PCI治疗与普通药物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PCI治疗后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经2年随访共有134例(32.2%)患者死亡,其中观察组63例,对照组71例,观察组患者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猝死及急性心力衰竭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心绞痛、LVEF、病变血管支数均与冠心痛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相关。【结论】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行PCI治疗可显著减少患者病死率。年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有心绞痛症状,LVEF、病变血管支数是决定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冠心病患者35例(糖尿病组),未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冠心病患者35例(对照组),均接受PCI治疗,比较2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支架置入情况;PCI术后随访12~36个月,比较2组心绞痛再发作、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或非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糖尿病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植入支架数较对照组多(P〈0.05),置入支架直径及长度较对照组长(P〈0.05,P〈0.01);PCI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严格掌握PCI术适应证、围手术期准备充分、术后处理规范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急症之一。自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展以来,AMI患者的病死率及预后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许多AMI患者在接受PCI治疗后仍出现了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甚至再发心肌梗死,临床上对于AMI患者PCI术后的常规药物治疗还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效果、安全性及相关护理问题。方法:选择50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除有禁忌证),为盐酸替罗非班组。对照组为50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未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两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及出血情况,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再血管化治疗)的发生。结果:STEMI患者行PCI术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安全有效,能够较早改善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冠脉微循环灌注状态,但增加出血倾向,未增加大出血发生率,临床工作中应严密观察用药后穿刺部位和全身出血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论:对STEMI行直接PCI治疗护理者,除充分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外,还应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减少急诊PCI的STEMI患者血栓栓塞和无复流、慢复流现象发生,降低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使早期行介入治疗的ACS患者明显受益。  相似文献   

9.
<正>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其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康复,但术后由于未规范系统地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部分患者康复效果并不理想,影响了预后情况。本研究采用PCI术治疗冠心病患者,并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然  杨涛 《医学临床研究》2013,(12):2411-241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冠脉)内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62例,随机分为冠脉内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血小板膜蛋白Ⅱb/IlIa(GPⅡb/ll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组(治疗组,32例)和常规PCI联合静脉内注射大剂量替罗非班组(对照组,30例),评估两组PCI前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术后出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显著减少,6个月MAcE、围术期出血发生率明显下降,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脉内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改善患者预后,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阶段性改变联合集束化护理对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生活方式、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济南市济钢医院心内科PCI治疗的10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资料,将入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集束化护理,观察组在集束化基础上联合阶段性改变护理;对比两组患者PCI术后康复进程、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生活方式改善情况,评估生活质量,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6分钟步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尿潴留、失眠、心律失常、心绞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健康生活方式完成率、WHOQOL-BREF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阶段性改变联合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缩短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康复进程,改善预后及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最为凶险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可迅速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显著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及改善预后。然而,部分患者在开通闭塞血管后心肌灌注受损仍然存在,即出现冠状动脉内无复流(NR),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本文就NR的定义、诊断、相关危险因素、防治措施等进行了回顾,并对新技术进行了展望,旨在加强对STEMI患者PCI术后出现NR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研究包括多方面,目前认为男性、年龄、吸烟、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血糖、肥胖等为传统的危险因素[1]。红细胞宽度(RDW)是由血液分析仪测量获得反映周围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其应用范围既往仅限于贫血分类的辅助指标。许多研究表明RDW升高与心力衰竭、冠心病[2,3]、急性心肌梗死(AMI)[4]、脑卒中[5]、急性冠脉综合征(ACS)[6,7]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和预后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RDW与ACS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后生活质量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冠心病PCI术后患者69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步行训练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三阶段步行训练,步行+呼吸训练组则在步行训练组治疗基础上辅以呼吸功能训练。经3个月相应治疗后,分别采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肺功能检测仪及SF-36简明量表对3组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结果步行训练组及步行+呼吸训练组患者经3个月治疗后,其心功能指标(包括总运动时间、最大心率、收缩压和峰值代谢当量)、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50%用力呼气流量(FEF50)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较康复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步行+呼吸训练组生活质量8个领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步行训练组仅躯体功能、心理健康、角色心理、活力/精力、身体疼痛及综合健康6个领域评分较康复训练前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均无明显改善(P&rt;0.05)。 结论PCI术后给予步行及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术后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过去急性期的病死率高达30%~50%。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病死率已下降至10%~15%。[1]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早期心脏疾病的康复医疗,从而使远期预后以及劳动力恢复远较传统疗法显著。[26]AMI...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八段锦序贯疗法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标准治疗,实验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给予八段锦序贯疗法干预,分别在入组后第1天以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采用冠心病中西医结合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6个月,实验组冠心病中西医结合量表各维度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八段锦序贯疗法可有效提升STEMI患者再灌注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描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珐采用健康调查简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short form 36,MOS SF-36)测评180位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和推断性分析。结果本组PCI术后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在中高水平。生活质量的九个维度中精神健康得分最高,其次为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和精力,一般健康状况和自我报告的健康变化得分最低。PCI术后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既往史对生活质量有影响。结论护理工作者应对PCI的冠心病患者采取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单纯的后前向松动(单纯松动术)和持续牵引的同时行后前向关节松动(牵引松动术)对椎动脉血流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健康受试者30例。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单纯松动术和牵引松动术干预,2种干预方案的顺序随机,每种干预间歇2d。于每次干预前、后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采集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单纯松动术干预后,受试者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46.32±4.98)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17.47±3.39)cm/s]、平均血流速度[(27.12±9.01)cm/s]、阻力指数[(0.70±0.06)]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松动术干预后,受试者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45.98±5.10)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18.01±4.27)cm/s]、平均血流速度[(26.09±6.89)cm/s]、阻力指数[(0.70±0.09)]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颈椎后前向松动和牵引松动产生的椎间运动对椎动脉血流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临床和实验[1]均明确提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危证,并且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情况较差,预后也较差[2]。在心脏手术期间,创伤、麻醉、低温、血液稀释、非搏动性血流等因素均可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3],释放体液和细胞介质,引起体内多种激素释放增加,糖脂代谢紊乱,产生应激性高血糖[4]。部分学者[5]认为,应激性高血糖是导致危重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创伤与危重病治疗策略中积极控制血糖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6-7]。本研究对62例施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ICU滞留期间高血糖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在4.4~8.3 mmol/L对其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难治性心绞痛是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冠状动脉搭桥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或因病变严重,不适宜行 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心绞痛发作频繁,或反复因心绞痛加重[1]。随着 PCI和CABG的广泛开展,大部分心绞痛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相关资料显示,难治性心绞痛患者仍在不断增加。加拿大2001~2002年调查发现,有50万患者遭受无法控制的心绞痛的痛苦[2],美国共有60~180万难治性心绞痛患者[3]。难治性心绞痛患者因心绞痛反复发作,入院次数多,经济负担重。其治疗引起了世界各国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我国也在积极探索难治性心绞痛治疗的有效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药物治疗、体外心脏冲击波治疗、硬膜外麻醉、增强体外反搏、中西医结合治疗、激光血管重建术、基因治疗、心脏移植及各种联合治疗等。并取得了一定疗效,有望进一步改善难治性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