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苏丽  刘颖  向芮 《华西医学》2014,(2):262-265
目的探讨0.2%罗哌卡因经臀下入路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跟骨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2年5月-2013年1月40例择期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组(CSB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每组20例。CSB组行经臀下入路的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置管,术后连接镇痛泵持续泵注0.2%罗哌卡因进行连续镇痛。PCIA组术后采用镇痛泵进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术后2、8、24、48h静止和运动时疼痛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患者术后其他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患者及医生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SB组术后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静止和运动)均明显低于PC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均明显低于PCI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医生满意度明显高于PCI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静脉自控镇痛相比,0.2%罗哌卡因经臀下入路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可为跟骨骨折术后提供更加满意的镇痛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足踝部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阻滞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择期行足踝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阻滞,对照组行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外阻滞。比较2组操作时间、神经内注射发生率、注射成功率、麻醉成功率、足踝区域感觉与运动阻滞起效和恢复时间、术中添加芬太尼发生率及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神经内注射发生率、胫神经与腓总神经感觉起效时间、术中添加芬太尼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或P<0.01),注射成功率、麻醉成功率、胫神经与腓总神经感觉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2组胫神经与腓总神经运动阻滞起效、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阻滞相比鞘膜外阻滞,操作时间更短,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更快,能够很好地满足外踝手术所需的镇痛,且较少有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联合山莨菪碱对糖尿病足下肢动脉介入术后足部创面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101例行下肢动脉介入术后足部创面未愈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给予山莨菪碱2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52例山莨菪碱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并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次/d。2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2组疗效、足部创面Wagner分级,并应用彩超检测2组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59.1%)(P〈0.05);治疗组治疗后经皮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峰值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山莨菪碱有助于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足部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631-63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踝部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则接受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神经阻滞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术后8h肌群肌力水平。结果观察组运动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15min、麻醉后0.5h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h股后肌群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效果显著,利于延长运动及感觉神经阻滞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同时提升肌群肌力,促进踝部骨折患者转归,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联合山莨菪碱对糖尿病足下肢动脉介入术后足部创面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101例行下肢动脉介入术后足部创面未愈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给予山莨菪碱2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52例山莨菪碱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并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次/d。2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2组疗效、足部创面Wagner分级,并应用彩超检测2组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59.1%)(P<0.05);治疗组治疗后经皮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峰值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山莨菪碱有助于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足部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联合山莨菪碱对糖尿病足下肢动脉介入术后足部创面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101例行下肢动脉介入术后足部创面未愈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给予山莨菪碱2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52例山莨菪碱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并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2次/d.2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2组疗效、足部创面Wagner分级,并应用彩超检测2组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59.1%)(P<0.05);治疗组治疗后经皮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峰值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银杏达莫联合山莨菪碱有助于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足部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5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组给予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麻醉,对照组给予腰麻。比较2组患者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时间,麻醉前和麻醉药物注射后5、10、15 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结果 2组麻醉前、麻醉药物注射后5、10、15 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实施联合麻醉后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结论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无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及血流的异常改变,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病变的早期评估与康复的价值.方法:选择2000-06/2004-06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2型糖尿病下肢病变患者297例,以健康志愿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被试者下肢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及足背动脉,观察频谱的形态,并测定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及频谱宽度,同时观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糖尿病病程与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90例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流量:糖尿病组左、右足背动脉低于正常对照组[(1.22&;#177;0.53),(0.71&;#177;0.62)mm^3/s;(0.72&;#177;0.5),(1.38&;#177;0.59)mm^3/s,P<0.05].②峰值流速:糖尿病组左、右足背动脉和左腘动脉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以足背动脉明显.③血管内径:糖尿病组左、右足背动脉和左腘动脉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④血流频谱:糖尿病组左、右足背动脉和左腘动脉均宽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⑤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60岁以上的两个年龄段糖尿病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出现下肢动脉病变的时间早;60岁以下的两个年龄段糖尿病患者也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糖尿病病程与下肢动脉病变关系:糖尿病患者在发病的第4年以后,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病例数明显提高.结论:①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提前,发生率明显提高,并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②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以足背动脉改变为最重.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防下肢坏疽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术中合用盐酸氢吗啡酮对罗哌卡因镇痛时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北京同仁医院拟行足踝手术病人68例,随机分为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及罗哌卡因联合盐酸氢吗啡酮组(RH)两组,各34例。所有患者全麻前给予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R组局麻药为0.4%罗哌卡因30 ml神经周围注射;RH组在0.4%罗哌卡因中加入0.01 mg/kg盐酸氢吗啡酮共30 ml神经周围注射。观察阻滞后12 h、24 h及36 h病人VAS评分及镇痛持续时间。结果 RH组在给药后24 h VAS评分(1.2±0.5)明显低于R组(3.5±1.2),RH组镇痛持续时间(27.5±2.1 h)明显长于R组(22.3±1.8 h),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术后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时,与单纯应用0.4%罗哌卡因相比,在0.4%罗哌卡因中加入盐酸氢吗啡酮可以明显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并减轻阻滞作用消退时病人的反跳性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神经阻滞组术中、术后均采用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术中、术后分别采用单纯插管全麻、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诱导麻醉前(T0)、切皮时(T1)、手术30 min(T3)、手术结束时(T3)及术后30 min(T4)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神经阻滞组T1~T4时刻收缩压、舒张、心率与T0时刻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从T1时刻起,两组各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均不同程度升高,而神经阻滞组T1~T4时刻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阻滞组患者术后2 h、12 h、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 VAS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B超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应激反应,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与肋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开腹肝部分切除术后疼痛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组(Q组)和肋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记录术后48 h内吗啡当量总消耗量、数字评定量表(NRS)疼痛评分、首次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时间、PCIA无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与T组比较,Q组术后48 h内吗啡当量总消耗量、术后24 h内NRS评分、PCIA无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降低,首次PCIA时间延长,术后24、48 h QoR-15评分升高,AI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肋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相比,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显著降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镇痛药物需求,有效改善术后镇痛,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28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9-65岁、无慢性疼痛史、择期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的胸外科患者。患者随机分为2组: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INB+PCI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2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由胸外科医师在胸腔镜直视下在放置胸腔引流管的肋间和上下各一肋间行肋间神经阻滞,INB+PCIA组用0.375%罗哌卡因,PCIA组给予0.9%氯化钠液。所有患者均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随访患者术后4h、24h和48h在平静状态和躯体活动(如咳嗽)时的切口疼痛情况。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4h、24h和48h静脉自控镇痛芬太尼累积用量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观察患者术后有无肋间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和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数量均无显著差异。INB+PCIA组患者在术后4h静息状态、躯体活动状态和24h躯体活动状态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PCIA组(P〈0.01)。2组患者在术后24h静息状态和48h静息状态、躯体活动时的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INB+PCIA组术后静脉镇痛所需芬太尼累积剂量显著低于PCIA组(P〈0.05)。PCIA组有2例患者需术后追加芬太尼,INB+PCIA组无患者术后追加麻醉性镇痛药,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均无肋间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结论:用0.375%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镇痛方式能减轻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24h内的急性疼痛,并且能减少静脉自控镇痛阿片类药物的累积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剖宫产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分为罗哌卡因组(Ⅰ组)和等量0.9%氯化钠溶液组(Ⅱ组)。手术完成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Ⅰ组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Ⅱ组每侧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术毕所有患者均行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术后2 h、6 h、12 h、24 h、48 h静态和动态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记录两组术后镇痛泵第一次按压时间、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PCIA的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 h、6 h、12 h、24 h、48 h的静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85、1.96、1.99、1.96、1.63,P均>0.05)。Ⅰ组术后2 h、6 h、12 h和24 h时点的动态VAS评分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46、4.95、5.13、3.08,P均<0.05)。Ⅰ组术后镇痛泵第一次按压时间比Ⅱ组延迟(t=6.82,P<0.05),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比Ⅱ组少(t=6.17,P<0.05),镇痛满意度比Ⅱ组高(χ2=4.32,P<0.05),术后24 h内PCIA使用量比Ⅱ组更少(t=7.32,P<0.05)。两组均未见与TAP穿刺相关的并发症,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23、0.10,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用于剖宫产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好,减少了PCIA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联合自制棉套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下肢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320例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宫切除和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截石位,单纯使用绿洲立体轮廓垫保护小腿及腘窝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调整髋关节和膝关节角度,使用绿洲立体轮廓垫和自制棉套保护小腿及腘窝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足背温度,足部皮肤颜色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足背温度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两组患者足部皮肤苍白、压红,疼痛、肿胀麻木发生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截石位联合自制棉套保护小腿及腘窝处可有效预防下肢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早期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6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continuouspsoasplexusandsciaticnerveblockanalgesia,CPSA)、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8、12、24、36、48、72 h不同时间点静息时VAS评分(rest visual analog scale,RVAS)和被动活动时VAS评分(passive VAS,PVAS),吗啡类镇痛药物追加使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及术后72 h内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术后0、2和12周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以及并发症。结果 :与PCIA组相比,CPSA组术后12 h,24 h,36h的RVAS评分和24 h,36 h,48 h的PVAS评分降低(P<0.05),术后吗啡类镇痛药使用量减少(P<0.05),术后镇痛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率减少(P<0.05),患侧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无差异(P>0.05),不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随访12周,两组患者TKA术后HSS评分均较术前(0 w)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早期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能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但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2964-2965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技术在老年病人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40例足部手术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术,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局部麻醉药起效时间及感受观察阻滞效果。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为10.56±2.54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50±2.1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穿刺次数为1.2±0.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穿刺次数4.1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药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术在老年病人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中更具有应用的价值,穿刺次数少,局部麻醉药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糖尿病足(DF)患者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2例DF患者,按其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和观察组(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的PSV、EDV、阻力指数、狭窄度、血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生活水平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显效率为7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70%(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改善DF患者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血流参数和血流通畅度,改善患足血运,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和胸椎竖脊肌平面神经(ESP)阻滞两种不同的神经阻滞方法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镇痛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胸椎ESP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组(P组)和TPVB联合PCIA组(C组)。P组麻醉诱导前行ESP,C组行TPVB,20 min后测定阻滞范围,术后两组均采用PCIA静脉镇痛。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1、6、12和24 h的静息和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输注总量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胸椎ESP阻滞在20 min后可阻滞T2~T6或T2~T7脊神经支配节段,TPVB为T2~T7脊神经支配节段,手术后1~24 h两组患者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在1、6和12 h无明显差异(P0.05),在18和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输注总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ESP阻滞联合PCIA的胸腔镜手术镇痛方式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腰丛、坐骨神经旁置管分次阻滞用于单侧下肢骨折手术的麻醉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并与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比较。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置管术后镇痛组(N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组(E组),每组30人。N组均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根据相应手术部位在腰丛或坐骨神经旁留置导管行分次阻滞术后镇痛。E组施以腰硬联合麻醉并行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的VAS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次数,患者术后开始进食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E组麻醉后30min和术后4h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1)。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E组(P<0.05),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显著短于E组(P<0.001)。结论:单侧下肢骨折手术采用腰丛、坐骨神经旁置管分次阻滞可以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并且对全身各系统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100例非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动脉,分析两组患者的股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IMT厚度及血管内膜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股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进行比较,研究组的血管IMT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内膜光滑、内膜不光滑无斑块及有斑块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可有效诊断出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范围,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