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韩璐  黄芃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0):4687-4688
膝关节损伤并手术后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观察组另外结合PNF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本体感觉、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疼痛进行测试和评估,并分析其功能改善效果。结果在治疗8w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膝部本体感觉偏差评分与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关节活动度及肌肉力量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 PNF技术能够更好的提升膝关节损伤以及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总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车世钦  于敏 《中国康复》2012,27(2):99-101
目的:观察PNF技术治疗桡神经损伤修复术后对腕关节活动度、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桡神经损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NF组各17例。2组均于术后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常规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感觉刺激训练等康复治疗。PNF组增加等张,拮抗肌反转,关节活动度牵拉等PNF技术训练。结果:治疗4个月后,2组腕关节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分及ROM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PNF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PNF组达优率及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NF对桡神经损伤修复术后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膝主动活动范围、膝关节功能及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熏蒸、关节松动术、关节功能牵引、渐进性抗阻肌力训练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PNF技术、Thera-band平衡垫及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进行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测量患膝的主动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能显著改善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患膝的主动关节活动范围、关节稳定性和运动控制能力,从而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PNF综合康复疗法对骨折后伸直型膝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3例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康复组,在常规药物及肌力训练基础上分别给予传统关节松动术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超声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关节活动度,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和膝关节功能改善积分。结果:治疗2个月后在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改善积分方面,康复组优于传统组(P0.05),视觉疼痛模拟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3种评定方法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超声联合PNF模式功能训练的综合康复疗法对膝关节僵硬功能的改善优于传统关节松动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系统、综合康复治疗上肢骨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上肢骨折与软组织损伤后肩、肘及腕关节功能障碍患者45例,进行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关节活动范围(ROM)、疼痛程度、主要肌群肌力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ROM(除肩外展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肌群肌力治疗前、后比较,羞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目测类比评分(VAS)与功能独立性评分(FI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系统的康复治疗能有效地改善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的上肢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评价早期综合康复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 方法:80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同时给予泥疗、平衡负重及关节活动度(KOM)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刺及连续泥疗下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并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水肿程度、ROM和依从性的评定,评价早期综合康复的作用。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疼痛程度、膝关节周径、关节活动度、依从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能减轻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的膝关节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冲击波和超声波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单侧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冲击波组和超声波组各30例。2组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和冷疗)。冲击波组增加冲击波治疗,每周2次,共8次。超声波组增加超声波治疗,每天1次,每周5天,共20次。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估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ROM)和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膝关节ROM和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冲击波组的VAS评分比超声波组明显降低(P<0.01),膝关节ROM和HSS评分均较超声波组有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对于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冲击波治疗可以比超声波治疗更好地缓解关节疼痛,有效增加膝关节关节活动度和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管理及其疗效评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杜金刚 《中国康复》2010,25(4):270-27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康复管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70例膝TKR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85例,均接受TKR手术及常规的治疗与护理,术后CPM机功能训练。康复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制定管理程度:术前健康教育;术后分期康复治疗,主要为呼吸、肌力及关节活动度(ROM)训练,平衡功能、本体感觉、步态和独立转移能力训练。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美国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和ROM测定。结果:术后7及14d时,2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和ROM测评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0.01)康复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0.01)。结论:TKR围手术期康复管理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往复式步行矫形器对T6以上脊髓损伤患者心肺功能和ADL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C6—T6以上脊髓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18例(装配往复式步行矫形器者)和对照组22例(未装配者)。对照组进行系统综合康复治疗(包括有氧训练、肌力训练、站立训练、平衡、转移训练、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心肺功能训练、ADL训练、膀胱功能等其他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系统综合康复治疗外还进行装配步行矫形器前训练、矫形器装配后训练及步态步行训练。结果:经过12周的训练后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8例患者装配矫形器及训练后患者10m步行时间平均87.27±39.57s, 6min步行距离为46.35±26.24m ,在装配往复式步行矫形器后7例可达到室内治疗性步行,11例可达到实用性步行,对照组无一例能步行。结论:往复式步行矫形器对改善T6以上脊髓损伤患者心肺功能、ADL能力及步行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要点与相关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康复治疗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至关重要,是术后膝关节功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措施。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本体觉训练及行走步态训练是术后康复治疗最重要的内容。为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综合康复训练必不可少,包括各种主动肌力训练增加膝关节伸、屈肌力;早期持续被动膝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加关节活动度;本体感觉训练改善膝关节的运动控制能力、姿势校正及平衡维持能力;行走步态训练矫正异常行走步态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淋巴引流手法结合持续被动活动(CPM)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关节松动、肌力训练、冰敷等),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淋巴引流手法及CPM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测量患肢膝关节周径评定水肿情况,采用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KSS)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膝关节周径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1),其中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1);2组ROM、LKSS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均P0.01),其中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应用淋巴引流手法结合CPM能减轻膝关节肿胀、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康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康复活动,在于防止粘连,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减少畸形,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法我们制订了一整套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常规。自1996年在我院试用于24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5膝),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20天,患者安静及行走时疼痛、行走距离、转移能力、肌力及屈曲畸形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拐杖的使用率及内外翻畸形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关节的稳定性较术前无明显差异;但关节的活动度较术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使用楼梯能力较术前无明显改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院后仍须继续进行正确的肌力、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改进康复疗法对深度烧伤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方法:126例下肢深度烧伤(包括腘窝周围皮肤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改进组(6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改进组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常规康复疗法 持续被动活动器(CPM) 减重步态训练器 改进后的弹力套加压进行康复治疗。分别比较康复前后膝关节伸屈主动活动范围(ROM),被动ROM,平地行走45m、上下楼梯情况。结果:改进组康复前后膝关节伸屈主动ROM、被动ROM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地行走45m情况两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上下楼梯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常规康复疗法和常规康复疗法 CPM 减重步态训练器 改进弹力套加压治疗均可有效地恢复膝关节功能,但早期康复手段改进组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Purpose]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 stretching is known to be effective in increasing joint ROM. The PNF stretching technique first induces an isometric contraction in the muscles to be stretched, but no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optimal contraction intensity has yet been reached.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contraction intensity on ROM while applying PNF stretching. [Subjects and Methods] Sixty male subjec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four groups (three experimental groups and one control group). Each experimental group applied one of three contraction intensities (100%, 60%, and 20%) defined by the MVIC ratio, and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receive any intervention during the experiment. PNF stretching was applied to left knee extensors to compare changes in the knee joint flexion angle.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nges in ROM were larger for the 60% and 100%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20% group. The changes in ROM were lowes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pres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ile applying the PNF stretching, it is not necessary to apply the maximum intensity of muscle contraction. Moderate isometric contraction intensities may be optimal for healthy young males, while a sufficient effect can be obtained even with a low contraction intensity.Key words: PNF stretching, Isometric contraction, Range of mo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目标设置理论在膝关节韧带损伤后早期系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某院收治的102例膝关节韧带损伤术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实行术后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目标设置理论进行指导。比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Lyshom评分标准)、步行功能[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Lyshom评分、FAC评分、ROM及运动功能各项目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膝关节韧带损伤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应用目标设置理论进行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步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9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康复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4W后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康复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是取得膝关节镜术后功能恢复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肌骨超声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PRP)技术联合康复训练对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0月在某院行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手术的患者38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入院后术前床边健康与康复宣教,对照组予以关节镜手术前后的常规护理,早期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与康复的基础上术后予以在肌骨超声引导下的PRP注射并早期进入康复科训练,PRP注射于术后2周开始,1次/周,连续4次。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术后6周、术后12周的Lysholm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两组患者膝功能恢复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术后6周、术后12周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观察组(55.7±16.2)分、(95.7±3.6)分、(96.4±3.3)分;对照组(52.3±14.1)分、(72.3±4.1)分、(74.5±6.8)分。VAS评分分别为观察组(5.4±1.7)分、(2.4±1.9)分、(1.6±0.5)分;对照组(5.6±2.8)分、(3.6±2.8)分、(3.2±1.6)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在肌骨超声引导下注射PRP定位更加准确,对半月板病变的愈合效果更加明显,且结合早期的正规康复训练,更能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其操作安全,无并发症,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背景:5km越野训练后会使人体出现肌疲劳,常导致各种程度的肌肉酸痛和肌无力等,而神经肌肉促进法可改善关节和肌肉柔韧性。目的:观察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对新入学军校学员5km越野训练后肌疲劳的干预作用及最佳干预时机。方法:选择新入学的健康军校男学员,均进5km越野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后针对双下肢、骨盆带肌肉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干预,并设置正常训练组作对照。在训练前,训练后第1,3,5天分别评定其肌疲劳度,并检查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结果与结论:训练后第1,3,5天全部对象肌疲劳度和相关血液生化指标肌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酸磷酸激酶的平均增幅差异均为训练后神经肌肉促进干预组〈训练前神经肌肉促进干预组〈正常训练组(P〈0.05)。结果表明经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干预可以降低5km越野训练后相关血生化指标的增高,减轻肌损伤,降低肌疲劳。训练结束后当天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干预为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