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病程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不同时期介入康复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疗效。方法 对20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1个月、1-3个月、3—6个月、6-12个月和12—24个月)将患者分为5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评定患肢的运动功能、ADL及步行能力。结果 康复治疗介入时间≤1月组的患者其上下肢及手的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ADL均有提高(P<0.05);1—3个月和3—6个月组的患者除手功能无明显改善外,其余功能均有提高(P<0.05);6-12个月组的患者其运动级别无改善,但步行能力和ADL均有提高(P<0.05);而12—24个月组的患者只有ADL有提高(P<0.05)。结论 系统正规的康复治疗有利于脑卒中后不同时期康复的患者。康复医师应根据康复介入的时间,确定康复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对颅脑损伤患者疗效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60例,其中32例为康复治疗组,采用促醒疗法、运动疗法、日常活动训练,以及支具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60天后,康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为85.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均有提高。但治疗组提高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苏醒时间也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综合康复治疗对于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和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肯定的效果,应早期介入。  相似文献   

3.
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统一标准入选的8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治疗组除常规临床治疗外,严格按照“十五”攻关课题“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康复训练,直至病程6个月末:对照组不做任何正规康复训练。分别于病程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在入组时,上肢、手及下肢的运动功能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1个月时上肢和下肢功能差异出现显著性意义(P〈0.05);3-6个月时差异更加显著(P〈0.01);同时手功能也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在入组时ADL能力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1个月时差异出现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3—6个月时差异更为显著(P〈0.01)。结论:三级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早期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ADL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2,他引:1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ADL、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脊髓损伤患者88例,按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分为治疗组(1周内)48例和对照组(3个月)40例;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FIN).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进行为期6个月的系统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及FIM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Barthel指数提高了41.32±9.98,FIM评分提高了45.48±9.98,而对照组则分别提高了22.31±11.75和21.21±9.33,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康复疗效。方法:对24例住院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进行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认知功能的评定。结果:康复前后手运动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改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ADL能力及认知功能改善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患侧手运动功能改善不明显,对患侧上、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改善明显,并可提高ADL能力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3,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社区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2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172例和对照组110例,社区康复组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对照组只进行随访。于入组和治疗5个月后,应用Barthel指数(B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M)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5个月后,社区康复组和对照组的NIM和ADL评分比较,康复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新病例康复组和既往病例康复组NIM和ADL评分比较,新病例组优于既往病例组(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恢复作用显著:社区康复治疗介入时间越早对患者运动功能和ADL恢复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脑中动脉卒中患者的功能预后。方法 将83名患者依据损伤部位分为大脑中动脉主干组、深穿支组和皮层支组,分别应用Barthel指数、Brunnstrom分级、步行能力评价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运动功能、步行能力状况。应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对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运动功能、步行能力3个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主干组3个评价指标均最低,皮层支组均最高,但皮层支组与深穿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3个评价指标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层支组评价指标最高,与深穿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深穿支组与主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干组评价指标最低。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干组患者发病早期损害最重,经康复治疗后,可得到一定的改善;深穿支组康复潜力最大,可明显改变预后;皮层支组康复预后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ADL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减重步行训练组(63例)及对照组(69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减重步行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减重步行训练。2组患者于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评分(BI)评定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水平;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每月均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AD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减重步行训练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第2,3个月时,发现减重步行训练组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不仅有利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ADL能力恢复,而且还有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尽早对其实施减重步行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对191例颅脑损伤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周内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指导和治疗。结果治疗4周和6周后,早锻炼组ADL改善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给予系统规范的肢体功能锻炼可以显著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保持困难(MI)对左侧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为预测左侧偏瘫患者的康复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4例脑卒中左侧偏瘫患者,通过Joyn等编制的MI评定量表,分为MI组31例,对照组33例。2组除有、无运动保持困难外,其余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给予传统康复训练。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上田敏偏瘫手指功能评定表、偏瘫上肢能力评定表、Berg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量表、改良的Barthel指数等量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对2组的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常规康复训练1个月后,MI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除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立位平衡、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上述各项指标除下肢运动功能外(P〉0.05),其余各项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康复训练2个月后,2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期MI组患者除上、下肢运动功能外,其余各项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保持困难对脑卒中左侧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有显著负性影响。但传统康复训练对具有运动保持困难的左侧偏瘫患者的各项功能提高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只是提高程度明显受到影响。说明运动保持困难可以作为左侧偏瘫患者康复预后较差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上在对这类患者制订康复治疗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运动保持困难对康复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LR2训练后,偏瘫患者肌痉挛和ADL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运用LR2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次30min,共治疗6周;对照组仅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共治疗6周。在入组时、6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部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法对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LR2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且近期疗效优于常规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加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翠环  蒲蜀湘 《中国康复》2003,18(6):363-364
目的 :探讨早期He Ne激光血管内照射 (ILIB)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的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 30 0例 ,随机分为ILIB +康复治疗组 (综合组 )和康复治疗组 (对照组 )各 15 0例。 2组在给予相同的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 ,综合组在早期时联合ILIB。 2组均于治疗前 2 4h及治疗后 6~ 8周进行运动功能评价及ADL评分。结果 :治疗后 ,2组Barthel指数及FMA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综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同时联合ILIB ,更显著地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ADL ,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并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有无差别。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及治疗后6-8周进行测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评,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d指数评分。结果经6-8周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FMA平均值转化为运动最大程度百分比,治疗前后下肢均较上肢为高,但治疗后FMA的提高程度上下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从残损水平分析,经过康复治疗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障碍的恢复程度在病后2个月内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渐进式呼吸功能训练对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3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康复组,各17例,常规组仅给予常规药物及针灸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渐进式呼吸功能训练4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2、4个月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肺功能、6 min步行试验评定运动能力、改良Barthel...  相似文献   

15.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室中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将118 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接受呼吸康复、压疮预防、泌尿系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神经功能康复、认知功能康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lasgow昏迷量表(GCS)、Fugl Mayer量表评定(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测评、残疾分级量表(DRS)测评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GCS、FMA(上肢)、ADL和DRS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05),MMSE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改善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改善短期内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具有中度以上神经功能缺损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90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评定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能帮助患者改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ADL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半侧空间忽略(USN)对偏瘫患者康复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USN阳性患者35例,USN阴性患者38例。两组患者均由指定专业康复治疗师统一进行以Bobath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在康复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手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进行详细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但两组间的平衡功能、MBI评分、手功能分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olden功能步行分级差异有非常高度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颅脑损伤所致USN对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ADL的恢复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尚翠侠  刘珊珊  金亚莉  侯海涛  赵昭 《中国康复》2003,18(3):157-158,160
目的 :研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6 4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措施进行治疗 ,并运用Glasgow昏迷量表 (GC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平衡功能量表、运动功能 (Fugl Meyer)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6 4例患者平均治疗 12 0d ,其认知功能、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ADL均有明显改善。ADL的恢复主要受损伤程度和治疗时间的影响 (P <0 .0 5 ) ,认知功能的恢复与GCS和病程有关 (P <0 .0 5 )。结论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ADL及认知能力恢复受颅脑损伤程度影响 ,综合康复治疗可降低颅脑损伤的残疾率 ,提高AD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网络化终端指导下的早期家庭康复及姿势管理对0~6个月脑瘫高危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脑瘫高危儿92例,将入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康复科门诊机构治疗,每天治疗时间为2 h,每周5 d;治疗组机构治疗时间频率同对照组,同时根据平时治疗情况进行网络化终端指导丰富环境家庭康复,包括运动方案和视觉、听觉、触觉干预以及家庭姿势管理等。评估时间为初诊和3个月后,对患儿进行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分,评价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和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抬头、翻身等粗大运动均有改善,GMFM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均<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3.91±1.17)分vs(3.39±0.82)分,t=5.35,P<0.01];两组患儿ADL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均<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11.19±3.71)分vs(7.78±2.91)分,t=18.74,P<0.01]。结论网络化终端指导下的早期丰富环境家庭康复有利于促进脑瘫高危儿的神经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早期神经促进技术和感应电治疗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10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神经促进技术加感应电治疗)和对照组(单予神经促进技术治疗)。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定(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巴氏指数(BI),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0周,由同一医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上、下肢的FMA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ADL评定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配合感应电治疗能提高神经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