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通过在心肺运动试验指导下研究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HIIT)对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生化指标、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招募2型糖尿病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3组:HIIT组、持续中强度有氧训练(CME)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饮食、运动宣教及规范药物治疗;HII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每周5d,为期12周的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CME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每周5d,持续12周的持续中强度有氧训练。治疗前后评估患者BMI、生化指标、心肺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BMI、生化指标、心肺耐力、生活质量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2周HIIT组除甘油三酯(TG)、CME组除总胆固醇(TC)外,余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12周后,HIIT组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G、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AT)、最大代谢当量(METs)、糖尿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总分、生理维度、心理/精神维度方面等指标及CME组HOMA-IR、VO2peak、DSQL总分、生理维度、心理/精神维度方面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且HIIT组HbA1c较CME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在心肺运动试验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强度个体化的有氧训练,其安全性可以得到进一步保证,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96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高强度组、低强度组、对照组,每组各32例。高强度组为心肺运动负荷所得峰值功率的80%的间歇有氧运动,低强度组为心肺运动负荷所得峰值功率的60%的有氧运动,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运动指导,自己安排进行康复活动。所有患者训练前后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记录所有患者入组时及康复运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功率(PP)、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闽(AT)变化情况。【结果】入组时三组患者LVEF、PP、VO2peak、AT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训练12周后高强度组与低强度组LVEF、P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低强度运动组与对照组VO2peak、AT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但均与高强度运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低强度持续有氧运动相比,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可以更好地改善PCI术后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及有氧代谢能力,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心肺联合运动测试(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 CPET)指导下不同强度四肢联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稳定期患者个体化心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2020年7月—2021年7月,本院80例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低强度组(n=20)、中等强度组(n=20)、高强度组(n=2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低强度组、中等强度组和高强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40%WRpeak(峰值功率)、60%WRpeak和80%WRpeak不同强度的四肢联动训练共12周,每周5天,每次时间40min。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通过CPET检测患者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AT)、WRpeak、峰值分钟通气量(VEpeak)、呼吸储备(BR)、峰值氧脉搏(VO2/HRpeak)指标变化,同时采用mMRC、BODE、COPD-QOL量表对各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VO2peak、AT、WRpeak、VEpeak、BR、VO2/HRpeak指标值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低强度组、中等强度组、高强度组与对照组相比VO2peak、AT、WRpeak、VEpeak、BR、VO2/HRpeak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效果逐步明显,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mMRC、BODE、COPD-QOL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低强度组、中等强度组、高强度组与对照组相比mMRC、BODE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且降低逐步显著,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三组COPD-QOL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升高逐渐明显,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CPET指导下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四肢联动训练效果明显,其中中等强度及高强度四肢联动训练在提高有氧运动能力,改善肺通气,增强呼吸储备,减轻呼吸困难,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梁丰  王磊  曹震宇  王尊  晁敏 《中国康复》2014,29(6):436-438
目的:研究高强度间歇性耐力训练对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58名健康大学生分为男生组31人、女生组27人,2组进行9个阶段为期9周的渐进性增强高强度间歇性耐力训练,所有受试者训练前后均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主要监测指标包括安静心率、安静血压、峰值摄氧量(VO2peak)、通气阈值(VT)及力竭时值(TTE)。结果:经过9个阶段的高强度间歇性耐力训练,2组安静心率均较训练前下降(P〈0.01),但安静血压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VO2peak及TTE均较训练前提高(P〈0.05);VT总体及男生组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生组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性耐力训练可改善大学生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单次不同强度和时间的步行训练对中老年男性24h内收缩压的效应。 方法:实验选取40例血压正常或者轻中度高血压的中老年男性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在研究开始时进行1d的血压监测,记录受试者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以进行空白对照(空白对照组)。受试者在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检测其峰值摄氧量VO2peak之后,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进行运动量为30min 45% VO2peak(3045组)、30min 65%VO2peak(3065组)、60min 45%VO2peak(6045组)的单次步行训练,每两次步行训练之间间隔3—5d。每次干预后,分别记录每组受试者在运动前、运动结束时、运动结束后1h、4h、12h和24h的收缩压。 结果:与运动前相比,3045组患者收缩压在运动后、运动结束后1h均明显下降(P<0.05),在运动结束后4h降低程度最显著(P<0.01),在运动结束后12h时仍有降低,但差异已无显著性(P>0.05);3065组和6045组患者收缩压在运动后1h时显著下降(P<0.05),在运动后4h时仍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患者24h内血压波动无明显变化,所有干预组在运动后24h时收缩压均回到原有水平。 结论:相对于30min 65%VO2peak、60min 45%VO2peak的运动量来说,30min 45%VO2peak的单次步行训练降压时效更长,接近12h。因此,对于血压正常或轻中度高血压的中老年男性来说,一天两次30min 45%VO2peak的步行训练能够有效维持急性运动的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观察不同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作用(包括有效性及安全性),为科学制订运动处方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最大强度间歇有氧运动组(简称MAIE组)和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组(简称HAIE组)。2组患者先进行2周适应性训练,随后分别以95%~100%心率储备(HRR)和85%HRR进行4周相应强度间歇有氧运动,每周训练3 d。于有氧运动前、训练6周后测定2组患者最大摄氧量(VO2max)并记录其运动过程中相关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2组患者共合计完成671.6 h有氧运动训练,且均未出现心血管及骨骼肌肉系统并发症。经6周不同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后,发现MAIE组、HAIE组VO2max[分别为(33.2±5.0)ml/kg/min和(30.6±4.7)ml/kg/min]均较训练前明显增加(P<0.05),并且MAIE组VO2max升高幅度(31.2%)亦显著大于HAIE组水平(17.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严格监控下进行MAIE运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肺功能的改善疗效优于HAIE运动,且不同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均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新Bobath技术联合心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脑卒中后肢体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8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新Bobath技术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辅以心肺康复训练,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中国卒中量表(CSS)对2组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同时采用心肺测试仪检测患者心肺功能情况,具体检测指标包括峰值摄氧量(VO2peak)、峰值代谢当量(METpeak)、峰值心率(HRpeak)及无氧阈(AT)等。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FMA、MBI、CSS评分及各项心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FMA评分[(84.09±5.91)分]、MBI评分[(84.44±18.64)分]、CSS评分[(11.86±10.48)分]及各项心肺功能指标[HRpeak为(122.21±9.64)次/min、VO2peak为(16.40±2.83)ml·kg-1·min-1、METpeak为(4.97±0.78)ml·kg-1·min-1、AT为(7.79±1.62)ml·kg-1·min-1]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Bobath技术联合心肺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心肺功能,对改善患者ADL能力及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及心肺耐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T2DM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组和高等强度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运动训练,中等强度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辅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高等强度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辅以高等强度有氧运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测定并比较3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心肺耐力,其中心肺功能测定指标包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及心输出量(CO)。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心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强度组和高等强度组治疗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且高等强度组治疗后血糖[(6.67±1.73)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64±1.49)%]显著优于中等强度组(P<0.05)。中等强度组和高等强度组治疗后FEV1、FEV1/FVC、ESV、EDV、CO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且高等强度组治疗后心肺功能指标改善显著优于中等强度组(P<0.05)。 结论 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对T2DM患者的血糖和心肺耐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高等强度运动可更加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提高心肺功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及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氧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HIIT组(35例)、MICT组(35例)及安静对照组(CON组,25例)。3组患者均维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HIIT组和MICT组患者分别采用功率车测功仪进行8周相应方式运动训练,每周运动4次。于训练前、训练8周后采用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检测各组患者最大摄氧量(VO2max)水平,同时记录运动期间各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共有83例患者(87.4%)完成整个训练,HIIT组和MICT组失访率分别为12.6%和14.3%,训练计划完成率(反映患者运动依从性)分别为(91.2±5.0)%和(88.2±4.7)%;在整个研究期间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训练8周后HIIT组和MICT组VO2max分别较训练前提高(11.5±2.3)%和(8.1±1.9)%,此时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IIT训练或MICT训练均适用于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且训练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HIIT训练或MICT训练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氧能力具有相似的改善效应,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功率自行车训练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康复疗效。 方法将入选的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功率自行车训练,每次运动时先以10~15W功率运动5~10min充分热身,然后再取无氧阈时功率的50%~80%作为负荷进行有氧运动30~45min,每日1次,每周3~5次,共训练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治疗后),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运动心肺功能(CPET)、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和肺功能检测等各项指标的变化。 结果①治疗前,2组患者的监测峰值功率(Peak WR)、峰值摄氧量(Peak VO2)、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VO2/kg)、峰值二氧化碳排出量(Peak VCO2)、峰值通气量(Peak VE)等CPET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eak WR[(98.9±12.6)W]、Peak VO2[(1752.3±391.7)ml/min]、Peak VO2/kg[(29.1±3.9)ml/(min?kg)]、Peak VCO2[(1993.2±241.7)ml/min]、Peak VE[(39.9±8.7)L/min]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较同期对照组[(77.1±14.2)W、(1413.2±215.1)ml/min、(20.4±5.1)ml/(min?kg)、(1473.0±213.3)ml/min、(33.9±6.9)L/min]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2组患者的ACT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CT得分[(24.19±2.43)分]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16.31±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18.72±1.90)分],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2组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FEV1%pred[(79.3±11.2)%]、FEV1/FVC[(68.4±4.9)%]与组内治疗前的[(72.2±12.7)%、(65.6±7.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同期对照组[(77.4±14.3)%和(66.4±6.7)%]比较,改善亦不明显(P>0.05)。 结论功率自行车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运动心肺功能及哮喘控制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