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合并单纯脊髓圆锥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组21例胸腰椎骨折合并单纯圆锥损伤,采用后方入路并内固定脊髓,前方推挤减压,结果:所有病人经1-9年的随访,15例于术手3个月左右大小便恢复正常,4例术后3个月左右圆锥功能部分恢复,大小便自解,存在尿潴留,直至术后第6个月后才恢复正常,2例术后未恢复,尿潴留,需留置尿管。结论:一旦胸腰椎骨折合并单纯圆锥损伤,应尽早手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20例SCI患者通过留置导尿期的训练,手法排尿期的训练以及反射性排尿的训练等相结合,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疗效。结果 5例在3周内拔除了尿管,15例25~53d拔除了尿管。16例建立了反射性膀胱,可自主控制排尿,3例须用手法排尿,1例伴有尿失禁,需配合假性导尿。结论 利用留置尿管按膀胱容量进行排尿的方式,使膀胱规律性充盈与排空,达到接近生理状态,促进脊髓低位中枢与大脑间的联系,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量表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红俊  刘根林 《现代康复》2000,4(6):830-830
本介绍一种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评定量表,该量表根据患不同的膀胱功能状态和不同的膀胱排空方式,将膀胱功能分为5个等级,能体现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改善的细胞微变化,内容科学,简便实用,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20例SCI患者通过留置导尿期的训练,手法排尿期的训练以及反射性排尿的训练等相结合,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疗效.结果5例在3周内拔除了尿管,15例25~53 d拔除了尿管.16例建立了反射性膀胱,可自主控制排尿,3例须用手法排尿,1例伴有尿失禁,需配合假性导尿.结论利用留置尿管按膀胱容量进行排尿的方式,使膀胱规律性充盈与排空,达到接近生理状态,促进脊髓低位中枢与大脑间的联系,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后恢复膀胱功能的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 ,可恢复膀胱功能的正常容量 ,增加膀胱的顺应性 ,以减少输尿管返流 ,保护上泌尿道 ,减少尿失禁 ,恢复膀胱的可控性排尿。我院收治 1例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l)痉挛性膀胱尿失禁患者 ,行膀胱功能重建术 ,现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女 ,4 4岁。脊髓损伤 ,伴尿失禁 2 3年。一般状态可 ,心肺功能正常 ,感觉平面平脐 ,双下肢肌力“0”级 ,脊髓损伤 (T1 1 ) ,尿失禁 ,膀胱容量 15 0 m1,B超示双肾、输尿管无异常 ,肾功能正常。术前患者膀胱压力测定为 :5 0 m 1容量时 ,膀胱壁压为 4 0 cm H2 O;10 0 m l容量时 ,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一种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评定量表 ,该量表根据患者不同的膀胱功能状态和不同的膀胱排空方式 ,将膀胱功能分为5个等级 ,能体现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改善的细微变化 ,内容科学、简便实用 ,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rindley技术重建脊髓损伤(SCI)患者膀胱功能的疗效。方法我院于2005年10月26日采用Brindley技术对1例C,水平完全性SCI患者膀胱功能进行重建,半年后对其膀胱功能进行随访。结果随访期间发现,患者能自主控制排尿,膀胱最大容量从300ml增大至500ml,残余尿量从200ml降至30ml,术后反射性尿失禁消失,未再发生尿路感染,亦未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输尿管上段扩张恢复正常,患者大便时间较手术前明显缩短,但刺激器辅助勃起功能未成功实现。结论Brlndley技术能使患者自主控制排尿行为,解除膀胱痉挛,使膀胱容量扩大、残余尿量减少,抑制尿路感染及改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袁莉 《上海护理》2012,12(1):37-39
【】目的 探讨冷热交替膀胱冲洗恢复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应用的效果 方法 选择30例SCI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干预方法为:留置导尿、间歇导尿和冷热交替膀胱冲洗法,对照组的护理干预方法为:留置导尿、间歇导尿。比较两组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和尿培养情况 结果 两组比较在残余尿量、感染率及拔管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冷热交替膀胱冲洗在脊髓损伤患者对膀胱功能恢复有减少残余尿量,降低感染率及缩短拔管时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膀胱功能障碍者进行间断导尿结合膀胱功能训练,使其尽早形成反射性膀胱,减少泌尿系感染及膀胱结石的发生率,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治疗仪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尿路感染率及膀胱平衡时间的影响。方法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给予膀胱治疗仪低频电子脉冲治疗,对照组给予膀胱治疗仪假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尿路感染率及建立膀胱平衡时间。结果经治疗8周后,实验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膀胱平衡时间实验组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治疗仪低频电子脉冲早期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可减少残余尿量,加快膀胱平衡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膀胱经腧穴联合膀胱治疗仪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膀胱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SCI后NB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膀胱治疗仪治疗,联合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电针膀胱经腧穴联合膀胱治疗仪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方案实施前、后排尿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时长任脉灸对骶上脊髓损伤(S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SSCI后NB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患者鸠尾穴至中极穴的任脉段给予任脉灸,每次灸治1 h,3次/周,共治疗4周;观察组每次灸治时间改为2 h,其余治疗操作同对照组,3次/周,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24 h排尿日记(单次排尿量、24 h排尿次数、24 h漏尿次数)、最大膀胱安全容量和残余尿量评价患者的排尿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单次排尿量、最大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分别为(11.25±0.43)次/d、(5.30±0.37)次/d、(148.55±17.81)mL、(301.90±14.73)mL、(72.50±7.21)mL,观察组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单次排尿量、最大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分别为(9.80±1.51)次/d、(4.45±0.31)次/d、(159.40±10.97)mL、(314.90±16.33)mL、(67.05±7.18)mL。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4周后每日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均明显降低,单次尿量、膀胱安全容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每日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残余尿量降低更加明显,单次排尿量、最大膀胱安全容量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长时程任脉灸可以更有效改善SSCI后NB患者排尿功能,减少尿失禁。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脊髓某一处受损后导致相应的感觉与运动平面神经功能障碍,常引起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代谢、体温调节等神经功能的改变甚至障碍,其中最常见的是膀胱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其引起的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并发症更成为患者晚期死亡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与脑卒中患者排尿情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脊髓损伤和脑卒中对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脊髓损伤患者和4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连续1周的排尿日记记录、残余尿量测定。结果脊髓损伤组尿失禁次数平均每天11次,尿失禁量平均(180.6±21.4) ml,残余尿量平均(257±86.5) ml;脑卒中组尿失禁次数平均每天16次,尿失禁量平均(298.8±34.6) ml,残余尿量平均(28.5±18.5) ml。两组比较,尿失禁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排尿量及残余尿量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超声检查,脊髓损伤组12%出现输尿管扩张或肾积水,脑卒中组未发现输尿管扩张和肾积水。结论脊髓损伤和脑卒中患者排尿功能存在明显差异,应根据具体损伤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保护上尿路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正常人体排尿功能的生理解剖和神经支配 ,以及控制排尿功能的神经反射机制 ,特别是脊髓损伤后的排尿功能重组、恢复和神经可塑性反射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微创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丽水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实施微创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围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3/45)低于对照组24.4%(1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1,P0.05);术后24h、术后3d、出院时疼痛评分分别为(3.36±0.87)、(2.64±0.61)、(1.75±0.6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26±1.12)、(3.48±0.84)、(2.35±0.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07±1.70)d,较对照组的(10.04±2.51)d缩短;而观察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为(29 794.05±882.44)元,较对照组的(33 929.92±1431.30)元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FTS,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并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脊柱外科新型护理模式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依据膀胱安全容量行间歇性导尿对骶上脊髓损伤患者下尿路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性、脊髓损伤后下尿路功能改变及其机制、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研究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脊髓病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脊髓病后神经源性膀胱行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31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术后出现肠梗阻2例,短暂精神障碍1例,膀胱内真菌感染1例,均治愈。2例失访,余29例随访6个月~4年,恢复良好,能长期坚持间歇导尿。结论术前正确健康指导、肠道及膀胱准备,术后严密病情观察、胃肠减压及引流管道的护理,出院前间歇导尿的训练,出院后定期随访,是护理的关键内容,也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