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确定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修订扩展版(GMFCS E&R)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来自广州和上海两家特殊教育学校的101名6~18岁学生参加此项研究.通过分析不同评价者间(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文化教师、家长)的评价结果确定GMFCS E&R的评价者间信度;以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为效标确定GMFCS E&R的平行效度.结果 GMFCS E&R具有良好的评价者间信度(ICC=0.79~0.91); GMFCS E&R与GMFM各项分值之间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6~-0.86.结论 中文版GMFCS E&R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国内对脑瘫患儿进行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编制脑瘫患者粗大运动功能问卷(CP-GMFQ).同时确定该问卷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方法 共有160例脑瘫患者和家长参加此项研究,选取最初的27例对象进行重测信度研究(间隔7~18 d);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GMFQ调查的同时进行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和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价,确定GMFQ的平行效度;对随机选出的21例对象采用效应尺度进行反应度研究,在间隔3~7个月后再次进行GMFQ调查和GMFM评估;随机选取30例对象,进行GMFQ调查和GMFM测试所需时间的比较.结果 GMFQ分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ICC=0.9940);与GMFM各项分值和GMFCS评价之间具有良好的平行效度(相关系数=0.77~0.92);GMFQ分的效应尺度(0.34)介于GMFM88百分比与GMFM66分值之间;GMFQ调查的测试时间(平均4.7±1.6 min)显著少于GMFM测定(平均17.7±4.6 min)(P<0.001).结论 GMFQ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可以简便易行、科学合理地评价脑瘫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3—7岁的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CP)患儿的运动障碍特点进行分析和干预,以探讨该年龄段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差异及对策。方法:对2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A组)及12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B组)在人选时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进行测量,比较两组人选时,6个月后以及治疗前后各功能区评分的改变。结果:A组患儿在GMFM量表B区、C区、D区、E区得分及总分均较B组为高,A组患儿GMFM涉及上肢的和不涉及上肢的任务的平均分、动态任务的平均分均较B组为高,两组患儿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GMFM静态任务平均分,治疗前后各区得分和总分改变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表现不同.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障碍较痉挛型为重,对于不同类型的脑瘫患儿需针对其运动障碍特点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坐姿矫正系统对脑瘫患儿坐姿功能异常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配备坐姿矫正系统对脑瘫患儿坐姿功能异常康复的效果。方法:坐姿功能异常的脑瘫患儿62例,年龄8-36个月(20.0±9.2个月),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同时配备坐姿矫正系统。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临床症状发送情况进行运动、言语能力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GMFM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01),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言语能力提高有效率为90.6%,对照组言语能力提高有效率为66.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言语能力提高好于对照组,结论:配备坐姿矫正系统更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和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对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37例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20例.除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外,观察组对患儿双下肢进行生物反馈刺激,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中的D项和E项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但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运动疗法;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社区康复组42例,家庭康复组49例,各经过6个月相应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以GMFM-88测定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结果:社区康复组治疗前GMFM-88总分38.4±16.2,治疗后54.8±16.8,(P<0.05);家庭康复组治疗前36.8±14.1,治疗后48.2±15.0(P< 0.05);两个组间治疗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98,P<0.05),社区康复组疗效好于家庭康复组.两组各功能区评分比较显示,除了A区之外,其他各区评分两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社区康复组评分高于家庭康复组.不同年龄段患儿粗大运动的改变情况显示,低年龄段的GMFM分值增长快于高年龄段,社区康复组分值增长大于家庭康复组分值的增长.结论:社区康复较家庭康复更能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低年龄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的临床效果以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患儿选择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20例患儿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粗大神经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与生活运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GMFM评分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治疗中,在常规康复中引入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生活运动能力,对于改善脑瘫患儿的临床预后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医院内强化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01例脑瘫患儿分为强化康复训练组50例,常规康复训练组51例,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提高;3个月内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差异不大(P>0.05),6个月后强化康复训练组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 医院内强化康复训练能促进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平衡”性疗育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平衡"性疗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实验组采用"平衡"性疗育方法,两组均指导患儿家属配合进行家庭康复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修订的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GMFM评分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平衡"性疗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