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初步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及特点。方法:对52例脑梗死患者和49例非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52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35例,检出率67.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软斑、溃疡斑是脑梗死患者的主要栓子来源。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及特点。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20例脑梗塞和TIA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 发现94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78%。CT或MRI检查的脑梗塞灶与超声发现颈动脉斑块的侧向基本是一致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于分叉处,软斑与溃疡斑是脑梗塞的主要的栓子来源,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及频普形态亦有改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有密切相关性,超声检测预测脑梗塞的发生对临床预防脑梗塞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彩超评价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66例脑梗死患者和58例非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椎动脉结构和血流参数。方法: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AS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以扁平斑多见,软斑、溃疡斑是脑梗死患者的主要栓子来源。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2例糖尿病患及30例正常人做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IMT值和血流频谱测值。结果 72例糖尿病患颈动脉IMT值明显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42例,发生率为58.3%,与正常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硬化斑块与糖尿病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检测糖尿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临床价值,对糖尿病患脑梗塞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对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OSHI”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临床确诊的40例脑梗塞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颈动脉粥样斑块增厚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结果:3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形成,斑块多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强回声斑块〉低回声斑块〉颈动脉狭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狭窄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彩超检查可以检测动脉粥样斑块的存在及斑块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预测脑梗死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及其超声分型   总被引:103,自引:2,他引:101  
对103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探讨了须动脉超声检查的方法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好发部位和超声分型,发现CAS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以左侧多见,且多为扁平斑;CA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冠脉病变支数越多,其CAS斑块积分也越高,不同冠脉病变组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明显特征。它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我们采用彩色超声对100例经CT确诊为脑梗塞患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塞发生关系的探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部位,斑块大小、形态、性质,回声强度进行观测。测量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管腔宽度,是否狭窄及其程度,运用彩色多普勒观察整个管腔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相似文献   

8.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与急性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对1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美国ATL-3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对其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82.5%,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7.5%,高危因素中高血压(70.8%)、高脂血症(45.8%)、糖尿病(33.3%)。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塞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急性脑梗塞患者普遍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是急性脑梗塞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血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的超声表现,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79例脑梗塞患者进行颈动脉血流检查。结果 79例中72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91%,IMT≥1.2mm。扁平斑块12例,软斑31例,硬斑51例,溃疡斑块11例,血栓形成5例。狭窄程度有38例<50%,34例>50%。结论 颈动脉病变与脑梗塞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助于判断预后早期决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颅底大动脉病变情况。方法 对99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B超)检查和(或)颅底动脉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 60例行颈动脉B超检查者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38例(63.33%),斑块形成29例(48.33%),管腔狭窄10例(16.67%),颈动脉B超总异常率达63.33%。93例行颅底动脉TCD检查者中发现有颈动脉系统与椎基动脉系统狭窄和(或)供血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征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征及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检测50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60例单纯高血压(EH)患者的颈动脉。结果:脑梗死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内径增大、斑块指数增多,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增快、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减慢,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增高(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硬化,血管外周阻力增高,血流量下降。彩色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脑梗死病因诊断的一项无创性手段,对脑梗死预测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及其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156例中老年健康体检人员颈动脉检测,共诊断5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对其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超声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占53.7%,颈内动脉起始段,占27.8%,颈总动脉主干,占18.5%。超声特征表现为四种类型:扁平斑、软斑、硬斑和溃疡斑,临床追踪随访及CT、MRI检查证实总计有脑梗死19例,占35.2%,其中,软斑块及溃疡斑块易被血流冲击脱落,形成栓子,发生脑梗死。结论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可以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能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例(对照组)正常颈动脉和66例颈动脉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组)分别行常规超声检查(二维灰阶、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内镜导航超声成像,将两种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管壁和管腔显示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显示正常颈动脉内壁均匀、光滑,呈整齐环状结构;颈动脉硬化表现为局部内壁不光滑,颈动脉斑块显示为大小不等的团块向腔内突出,表面不光滑,管腔不规则变窄;颈动脉狭窄支架表现为凸凹不平的支架与血管壁紧密贴合,表面不光滑.2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中,常规超声检出38个斑块,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检出48个斑块;常规超声显示颈动脉斑块伴50%以上狭窄20例,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显示其中3例狭窄不足50%;颈动脉狭窄支架后常规超声复查正常6例,未见明显狭窄,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显示其中2例支架内可见小斑块.结论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能够动态、直观地显示颈动脉管腔内结构,提高前壁及侧壁的斑块显示率,更准确地确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可作为常规超声有益的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声学密度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梦  陈阳美 《华西医学》2007,22(3):522-524
目的:探讨声学密度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定征诊断价值及其对斑块危险性的评估价值。方法:使用Hpsonos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采用AD技术分析50例患者76块斑块的背向散射积分(IBS值)及IBS标化值(IBS%值),了解不同类型斑块的声学密度情况;对比有无脑梗死患者斑块的IBS值、IBS%值及不同类型斑块的发生率。结果: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依次为扁平斑38.11%、软斑27.63%、硬斑22.37%、溃疡斑11.84%;不同类型斑块IBS值不同:硬斑34.32±1.10dB,扁平斑表面20.12±1.07dB,软斑与扁平斑内部相同15.93±0.71dB,溃疡斑8.41±1.03dB;IBS%亦不同,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斑块IBS值及IBS%值均低于非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软斑和溃疡斑的比例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结论: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可反映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的组织成分;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动脉结果分析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27例患者进行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检查,观察血管壁结构、有无斑块、斑块的大小、类型、管腔狭窄率及血管走行情况。结果:227例患者颈部血管B超检测异常率为84.58%,且与患者年龄增长呈正相关,与性别无明显性差异。颈动脉系统血管病变主要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而椎动脉则主要为走行迂曲或内径变细,二者的动脉损害是有一定差异的。结论:在临床对脑血管病进行病理生理诊断时,应常规做颈部血管彩色B超,除进行中风筛查外,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尤其重视颈椎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的性质、狭窄率、分布之间的关系,探讨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诊断为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188例,选取同期非脑梗死患者150例为对照组。均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之间的斑块稳定性、分布差异,分析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因素。结果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72.3%)高于对照组患者(54.7%)(χ~2=11.38,P0.01)。脑梗死组比对照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更高(54.8%比31.3%,χ~2=18.59,P0.01)。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率更高(P0.01),分布范围更广,双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更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年龄、性别、高血压和吸烟有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相关。  相似文献   

17.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复发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复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05例脑梗死患者(复发性脑梗死58例,初发性脑梗死47例)及5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并对斑块进行分级。结果与初发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增高,软斑及溃疡斑数目增多,3级斑块例数增多(P〈0.05)。复发性脑梗死的预测模型显示:有斑块患者患复发性脑梗死的概率是无斑块患者的2.46倍,斑块分级高患者患复发性脑梗死的概率是斑块分级低患者的11.86倍。结论超声能有效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管壁及管腔的变化,为临床预报复发性脑梗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班块在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对72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用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比较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情况。结果:脑梗死组出现颈动脉粥样斑块56例(77.8%),明显多于对照组10例(20.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脑梗死组斑块类型多为软斑和溃疡斑,其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斑块可作为预测及评价脑梗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