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助产士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陈育群 《护理与康复》2004,3(6):403-404
经血液传播疾病是指可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包括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梅毒等20多种疾病。经血液传播疾病最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医护人员的血管,包括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  相似文献   

2.
<正>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是一类经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包括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梅毒等疾病。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外周血液中,可通过输入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污染的医疗器械等途径而感染他人。感染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  相似文献   

3.
助产士在产房工作中接触产妇的血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均有可能感染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针对助产士工作中存在的职业性感染高危因素,我们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护士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了解护士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方法对某医院161名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及职业防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3.1%的护士在近1年内发生过针刺伤;55.1%的护士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时不采取防护措施。结论护士面临职业暴露危险,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袁丽 《中国护理杂志》2005,2(2):819-820
经血液传播疾病包括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梅毒等20多种。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外周血液中,可通过输入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污染的医疗器械等而感染他人。助产士在接产工作中所接触产妇的血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均是职业性感染的高危因素,稍有不慎,极有可能感染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加之窗口期血清学检测不出与细菌病毒相关前抗体,产妇周转又快,因此助产士成为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手术室护士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素贞 《护理研究》2005,19(6):1113-1114
经血液传播疾病是指可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20多种疾病。2000年3月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的报告,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刺伤或经皮肤受感染的有60万人~80万人,  相似文献   

7.
余蓉  纪小琴 《华西医学》2011,(7):1094-1095
目的 总结预防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中血液疾病传播的方法与经验.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51例喉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出在对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中易被职业感染的疾病传播因素与途径.结果 患者中经血液传播疾病患病率为7.99%,直接危及护理人员职业安全与身体健康.结论 加强安全防护意...  相似文献   

8.
感染科工作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经常要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等,易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我们将感染科医护人员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对经血液传播疾病防护知识掌握情况,以对其进行职业防护教育。方法 对2003级护理专业专科层次、完成10个月临床实习返校的共406例护生,以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防护知识调查。结果 护生对经血液传播疾病防护知识回答正确率很低,防护措施不力。结论 为使护生能够掌握足够的职业防护知识,正确的防护措施,必须将职业防护贯穿在理论、实践护理教学全过程中,不断强化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树立普及性预防观念。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工作中直接接触病人开放的伤口、血液、体液等,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