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理论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阳气纯真,气阳功能活动旺盛,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在阴长阳充过程中,阳为主导优势,常有余,故小儿阳气具有潜在的对于某些致病因子的刺激,反应泛化、过强、阳热征象的特点,无论外感六淫或内伤饮食,邪气易迅速入里从阳化热而见高热。正如《宣明方论》中言:“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小儿又为“稚阴稚阳”之体,全身器官成而未壮,易被邪侵,传变迅速,引动肝胆相火而形成太少并病发热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浅谈小儿泄泻的治疗体会张德聿226400江苏省如东县卫生协会小儿泄泻是临床常见病。由于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治疗得当,疗效显著;治疗不当,则变化多端。现将笔者治疗小儿泄泻的体会介绍如下。1小儿泄泻病因不离湿邪前人曰:“无湿不成泻。是泻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  相似文献   

3.
田儒钦老中医,祖世业医,尤擅喉科。至其祖父以降,名噪皖北,与我省皖南新安郑氏喉科有“南郑北田”之誉。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兹将田老治疗小儿口疮经验介绍于下,供同道参考。一、论病因独通重于“火”小儿口疮病因,前贤谓口疮有实火、虚火之别,田老遵《内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之说,论小儿口疮不忘其病以“疮”立名,总以一个“火”字为据。临床所见小儿斯疾,多为口腔局部感染,或高热、麻疹等病的  相似文献   

4.
“九咳灵”煎剂治疗小儿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以声言 ,嗽以痰名 ,有声有痰谓之咳嗽 ,是儿科最为常见的肺系证候之一。其病因病机是外感六淫 ,或内伤乳食 ,或内外合邪致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失调 ,气逆痰动而发为咳嗽 ;从现代医学角度观察 ,咳嗽常见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中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小儿咳嗽虽有内伤所致 ,但十之七八由外感引发 ,而小儿肺娇嫩 ,形气未充 ,易使寒邪束于肌表 ,内犯于肺 ,肺气不宣 ,气逆于上而咳嗽频作 ;又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疾病易从热化 ,故选用《医学心悟》中的止嗽散加减为“九咳灵”煎剂治疗小儿新久咳嗽 ,取得十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胆结石属中医学“胆胀”、“胁痛”的范畴。《古今医鉴·胁痛》云:“胁痛者……因暴怒伤触,悲哀气结,饮食过度……或痰积流注于血,与血相搏,皆能为痛……,治之当以散结顺气、化痰和血为主。”本文着重谈谈中医对该病的情志调理、饮食调养和治疗调护。……  相似文献   

6.
林玲 《临床医学》2005,25(7):88-89
小儿发热临床甚为多见,由于小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很多急、慢性病均有发热的症状,引起发热的原因又很多,根据感邪之不同和体质的因素,可分为外感、内伤两个方面。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血阴阳均属不足,因而外感六淫或内伤饮食均易化热。外感发热常因六淫之邪及疫疬之气所引起,起病较急,多属实证,亦属儿科急症范畴。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气血虚弱致脏腑功能失调而成,起病较缓,多属虚证。临证时应整体辨证,明确病因,对症下药,疗效常能得心应手。辨证应根据发热的病邪、病位、病机及体质特点不同,可分别应用对证方药…  相似文献   

7.
应用攻下药物治疗小儿急症不能单纯理解为泻热通便,更主要的作用在于荡涤实邪,攻逐污秽,借通腑峻烈之气,因势利导,祛邪外出。因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故在治疗上即要护阳,亦要护阴,在攻下同时要时时顾护脾胃。同时要切中病机,认证准确,结合小儿个体特点及疾病的不同阶段,选方用药既要谨慎,又要及时果敢,当下则下,中病即止,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近年来临床上对其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均有新的认识,现介绍如下。 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病机分析 笔者认为本病是因肝肾气血亏虚、风寒湿热之邪外袭、痰瘀互结、痹阻经络为主要病因病机。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发痹证的内因,  相似文献   

9.
任何疾病的过程,总的来说是正与邪相争的过程,而内因是依据,外因是条件,二者相互影响,才能致病,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对疾病的处理,除了辨病位,察病因而外,更要审其邪正之消长、以作立法处方遣药之依据。现以中医对小儿麻疹的处理,谈谈个人的看法: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感外邪,而感邪之后,变化滋  相似文献   

10.
2治疗小儿热证发热一症,小儿常见多发。在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伴有发热一症。王老言发热一候为触之有热(即体温高)、视之有象(指面赤、口干唇红、便干、尿黄),因毒而起,因毒而热。因此王老又有“无毒不起热”的毒热论观点。2.1无毒不起热《医碥》云:...  相似文献   

11.
尹保锋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1):1015-1017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历史悠久,本病与中医学的"大瘕泄"、"肠癖"、"痢疾"、"滞下"或"泄泻"诸证相类似。中医理论认为,"大瘕泄"、"痢疾"之证其病因,不外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3种。早在《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泄泻叙论》中即曰:"湿热之气,久客肠胃,滑利而下,皆外所因;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气隔绝,精神本散,必致溏泄,皆内所因;其如饮食生冷,劳逸所伤,皆不内  相似文献   

12.
焦全民  申楠 《山西临床医药》2012,(10):767-771,790
《幼科类萃》云:“小儿诸疾,皆由乳食无度,过于饱伤,以致不能克化,留而成积”。因此,小儿疾病多由饮食所致,食积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同时也是引起其他疾病的主要病因。若迁延失治,可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近几年本病有日渐增多趋势,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近几年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儿遗尿,是指3岁以上小儿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党的一种病症。本病的发病率较高,约占学龄前和学龄儿童的5%~12%,以3~10岁的小儿较为多见,也有延至青年、成人者。3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经脉未盛、脏腑未坚、智力未全,可引起遗尿;或年龄虽已3岁以上,因白天游戏过度、过于疲劳、睡前饮水过多,而引起暂时性遗尿,或偶发一二次造尿,均不属病变。本病的预后良好,但如果长期不愈,可使儿童精神抑郁,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应当引起重视。中医对遗尿症还有“遗溺”的病名。古代中医文献记载,遗溺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指排尿失控自遗…  相似文献   

14.
自拟化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1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泌尿系结石为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石淋范畴。究其病因正如汉·华佗在《中藏经》中所云:“五脏不通,六腑不和,三焦痞涩,荣卫耗失,胃热饮酒,过醉入房,竭散精神,劳伤血气;或因色兴,而败精不出;或因迷宠,而真髓多输;或因惊惶不定,或忧思不宁,或饥饱过时,或奔驰不定,或隐忍大小便,或寒入膀胱,或发泄久兴,或暑中胞囊,伤兹不遘慎,致起斯疾……此因肾气弱,贪于女色,闭而不泄,泄而不止,虚伤真气,邪热渐深,结聚成砂。又如水煮盐,火大水少,盐渐成石之类。”余借鉴古训,结合自己30余年的经验,认为结石一证,绝大多…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炎108例高丽英,李世泽063000河北省唐山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急性肠炎是夏秋季节常见的肠道疾病,是因进食刺激性食物、暴饮暴食、腹部受凉,或进食腐败变质的食物而引起的肠道急性炎症。属祖国医学“泄泻”、“热霍乱”等范畴。笔者采用中西...  相似文献   

16.
钱育寿老中医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悬壶近五十载,医术精湛、学验俱丰,誉载苏常。本文兹就钱老诊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经验作简要介绍,以飨同道。重视内因、治病求本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以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和/或脉结代为特征,当属祖国医学“心悸”“怔肿”之范畴。钱老认为其发病主要是内由正气亏虚,外感风邪热毒、舍及于心,耗气伤阴,致心失所养,气滞血瘀而成。由于本病初起无特异性而类似感冒,易被忽视,因此,患  相似文献   

17.
戴廷栋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6):384-384,F0003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气宜降,以和为顺。本证常见病因为寒邪犯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导致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而引起疼痛。其病因病机包括:(1)寒邪犯胃:素体虚寒或外感寒邪,或恣食生冷,使寒邪内客于胃,塞凝气滞,升降不利,致胃气不和而疼痛。(2)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冷热不忌,均可损伤脾胃,令其食满不化,气机不畅而疼痛。如过食辛辣炙、酒醴之品,至中焦积热,耗伤胃阴,胃失濡养而发生疼痛。(3)肝气犯胃:肝为剐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忧思郁怒皆能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而致胃痛。若气滞日久,必至瘀血内结,胃络受阻,“不通则痛”。若气郁化火,耗伤胃阴,使胃络失养,而致胃痛。(4)脾胃虚弱:素体脾胃不足,中阳不振,寒自内生;或久病伤及脾胃,致使胃阴不足,胃失濡养,胃气不和,均可引起胃痛。引起胃痛的病因虽然不同,但总的皆因胃气失于和降,“不通则痛”。其不通的原因有寒、热、食滞、血瘀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8.
夏季热是婴幼儿在暑天所发生的一种特有的季节性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临床以(?)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该病病因未明,一般认为是由于气候炎热,体温中枢调节功能障碍,汗腺分必减少或缺乏,不易散热、平衡所致,部分患儿是因发育营养较差而造成的。由于本病病程长,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体会到指导家长应用推拿疗法,治疗本病,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不振,见食不贪,甚则拒食的一种病症,独生子女尤多,对小儿生长发育及抗病能力均有影响。古籍未列专章,其论述仅于脾胃病章节中散见,称纳呆、恶食等。 1 病因病机 胃司受纳,脾主运化,脾胃调和,方能知饥欲食,食而能化。小儿饮食有“食欲不能自调,饥饱不知自节”的特点,加之脏腑娇嫩,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脾胃容易……  相似文献   

20.
梁君妃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1338-1340
泄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因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而致大便次数增多,临床上以大便粪质稀薄、腹胀、纳差或伴有呕吐为其主症.由于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患病以后最易耗伤津液,日久导致营养不良等症,严重危害着小儿的健康[1].本院采用温中止泻散穴位贴敷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泄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