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目的 探究分析不同切口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及对患者视力水平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0例(100眼)。按照切口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3.0 mm标准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观察组行1.8 mm微切口同轴超声乳化吸除术。对比两组乳化情况、康复有效率、眼压、视力水平、泪膜功能、角膜散光度、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整体康复有效率、预后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水平、泪膜功能和角膜散光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内障患者的超声乳化能量、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治疗前后眼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 mm微切口同轴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显著优于标准切口手术,能够改善患者视力水平,提高患者康复有效率和满意度,优化患者的整体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 对145例(146眼)行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正确设置超声乳化仪参数、保证充分的灌、流液量和有效灌吸等配合。结果 14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维持前房深度稳定,均无切口热烧伤,手术疗效良好。结论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特别是超声乳化仪使用的准确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辅助治疗对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单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治疗,观察组施行双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治疗。比较两组角膜内皮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内皮细胞密度大于对照组,内皮细胞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辅助治疗能减少对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功能损伤,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8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2个月,对照组有1例(2....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34-3635
目的探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组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术后1个月观察组视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早期应用于老年白内障,能促进术后视力整体恢复,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1.8 mm微切口的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后效果,并与传统3.2 mm普通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进行比较,探讨微切口超乳手术的效果和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白内障手术患者51例(51眼),其中21例(21眼)行1.8 mm微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微切口组),30例(30眼)行3.2 mm普通切口的超乳手术(普通组)。同时,在各组内分别按照晶体核硬度的不同,再划分为中低硬核组(Ⅱ~Ⅲ级核)及高硬核组(Ⅳ~Ⅴ级核)。记录各组中患者术中超声乳化能量及其时间,术后第1天、第1周、第1月进行观察随访,随访检查内容包括裸眼视力、主客观验光、非接触眼压、裂隙灯、眼底镜、角膜地形图。结果 (1)在不考虑手术方式的情况下,中低硬核组术中所使用超声乳化能量及时间明显小于高硬核组(P<0.05);但相同核硬度情况下,微切口组与普通组的超声乳化能量及时间无明显差别(P均>0.05);(2)视力恢复情况:术后第1天,中低硬核组视力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高硬核组(P<0.05),但术后第1周及第1月,视力恢复良好率无明显差别(P>0.05);在相同核硬度的情况下,术后第1天、第1周及术后第1月,微切口组与普通组视力恢复良好率无明显差别(P均>0.05)。(3)术后散光变化:术后第1天及第1周,微切口组明显小于普通组(P<0.05),但术后第1月,两组的散光变化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与普通切口手术相比,1.8 mm微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后早期散光更小,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视力及黄斑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64例(64只眼)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2例(32只眼)和对照组32例(32只眼)。两组患者均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植入人工晶状体,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观察患者术后1、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厚度。结果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对照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黄斑中心凹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黄斑水肿,对照组发生黄斑水肿6例(18.75%),观察组黄斑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以有效改善视力,但黄斑水肿发生率较高,术后进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能改善黄斑增厚情况,有效减少黄斑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46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术中超声波乳化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结果:术中超声波乳化时间为28~80s,平均为48s。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4.4~4.9者18眼,4.8以上者共28眼。术中末见明显并发症,术后3服角膜轻度水肿,治疗后消失。5眼术后3个月出现后发性白内障。结论: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一种操作安全、可靠、疗效好的白内障手术方式,对硬核性白内障尤其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98例(98眼),依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9例(49眼)。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裸眼视力为0.1~0.3的比例、裸眼视力为0.4~0.8的比例较低,裸眼视力为0.8~1.0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角膜散光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可提高裸眼视力,降低角膜散光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治疗效果及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影响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超声乳化吸除术,观察组采取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内皮细胞数目与眼压水平。并将观察组的100例患者依照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进行分组,分为<0.05组(n=17),0.05~0.2组(n=56),>0.2组(n=27),分析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的单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的多因素。结果 手术后,两组视力<0.05患者比例均较手术前减少,视力>0.20患者比例均较手术前增加,且观察组视力<0.05患者比例为17.00%,低于对照组(34.00%),视力>0.20患者比例为54.00%,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8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摸球法将其分成参照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和研究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各39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视力0.5~1.0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研究组的眼压、散光度均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均低于术前(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视力、眼压及散光度,促使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3年4月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光眼手术后硬核白内障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4例(75眼),对照组46例(61眼)。观察组患者应用巩膜隧道小切口超声劈核后手法娩出核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碎核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观察和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前房深度,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平均计数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前房深度分级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前房深度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不显著(P〉0.05),而对照组则下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33%(16/75)和21.31%(13/61),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控制和恢复,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巩膜隧道小切口超声劈核后手法娩出核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和前房深度,安全性较高,且在改善前房深度和减少角膜细胞损伤方面优于超声乳化碎核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40眼)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做好患者的身体和心理评估及各种术前准备;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和出院指导。结果手术后患者裸眼远视力为(1.12±0.24)较术前(0.24±0.20)提高,手术前后比较,t=14.7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0.2%患者远、中、近视力均满意。结论针对性地加强心理护理,配合充分的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对提高手术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4例高龄白内障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57例)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B组(57例)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比术后视力、术后散光度数,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后3 d的视力显著高于A组(P0.05);A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视力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散光度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散光度数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核硬度≤Ⅲ级时,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硬度≥Ⅳ级时,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在治疗高龄白内障方面临床疗效确切,但核硬度≥Ⅳ级时,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有助于术后视力恢复,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白内障术后2h开放点眼与术后第1天开放点眼对患者术眼角膜水肿和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12月于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155例(24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期开放点眼组和常规包盖组。早期开放点眼组(n=120)术后在结膜囊内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后纱布包眼,2h后解除包盖,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点眼1次/小时至临睡前,睡前予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常规包盖组(n=120)术后在结膜囊内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后纱布包眼,术后第1天晨解除纱布包盖。比较2组患者术后2h、术后第1天晨术眼角膜水肿情况及裸眼远视力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2h术眼视力及角膜水肿、异物感、畏光、疼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开放点眼组术后第1天晨角膜水肿程度、视力及视力提高3排以上百分比明显高于常规包盖组(χ2=8.825,P0.05;t=3.751,P0.05;χ2=19.509,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亦无切口裂开。结论术后2h开放点眼有利于减轻角膜水肿,术后第1天视力提高更理想。  相似文献   

17.
347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347例(486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0.5者379眼,占77.98%;0.3~0.5者58眼,占11.93%;0.1~0.3者34眼,占7.00%;0.1者15眼,占3.09%。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大于或大于0.5者392眼,占80.66%;0.3~0.5者52眼,占10.70%;0.1~0.3者28眼,占5.76%;0.1者14眼,占2.88%。并发症主要有术中撕囊失败、后囊膜破裂、术后角膜水肿、前房渗出性炎症、黄斑囊样水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加重及虹膜红变。结论糖尿病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在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实施手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但手术技巧的要求比普通白内障高,否则并发症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位置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术后视力及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50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的患者展开分析,根据切口位置不同分为对照组(84眼,颞上方巩膜位置做切口)和观察组(80眼,角巩膜缘上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做切口),各75例。比较两组的裸眼视力、眼压、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泪膜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个月,观察组的裸眼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7 d、术后1、3个月,两组的眼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 d、术后1、3个月,观察组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的BUT明显长于对照组,SⅠt明显短于对照组,SDE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患眼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在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以角巩膜缘上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为切口位置能够使患者裸眼视力得到更显著的改善,促进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降低,减轻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视功能(VF)-生存质量(QOL)量表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质量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随访检查1 981例(2 24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6~24个月患者的日常生活视力。采用美国眼科研究所开发的VF-QOL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病例平均VF得分为82.08±16.31,与视力等级、术前眼疾手术史有相关性。平均QOL得分为93.19±16.56,与视力等级有相关性。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6~24个月患者的VF和QOL状况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