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对海马神经神经细胞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类(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以及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微波辐射导致海马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抗磷酸化形式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ynal-regulated kinase,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P38 MAPK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动态观察微波辐照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ERK,JNK/SAPK,P38MAPK蛋白质磷酸化情况,以此反映MAPK信号通路的功能状态.结果微波辐照后12 h内ERK,JNK持续激活,ERK的激活高峰在辐照后即刻,JNK激活高峰出现于辐照后3,24 h后两者活化均受抑制;P38MAPK辐射后24 h内一直处于激活,并在3,24 h出现两次激活高峰.结论微波辐射可使海马神经细胞3条MAPK信号转导通路出现差别激活,并且微波辐射导致的海马神经损伤可能是通过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差别激活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模拟移动电话微波辐射对大鼠离体皮质神经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 方法在对新生大鼠(出生0~1 d)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的基础上,采用频率900 MHz、功率密度0.05 mW/cm2的模拟移动电话微波对其辐射4,8,12,16,20及24 h,然后继续培养24 h,在微波辐射结束后即刻和再培养24 h时分别测定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选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 结果皮质神经细胞经模拟移动电话微波辐射12 h后,其MDA含量[(2.32±0.29)μmol/g]明显增高,与对照组[(1.84±0.28)μmol/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微波辐射时间的延长,皮质神经细胞MDA含量也逐渐升高,SOD活性降低较缓慢,在微波辐射20 h后为[(1.60±0.24)×103U/g],较对照组[(1.91±0.40)×103U/g]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质神经细胞增殖活性在微波辐射12 h后为(0.45±0.02),较相应对照组(0.51±0.03)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微波辐射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微波辐射后细胞经再培养24 h后,发现微波辐射8 h组SOD活性明显增高,同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辐射20 h组SOD活性最强,MDA含量有所下降,仅微波辐射24 h组MDA含量较对照组有所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质神经细胞增殖活性于微波辐射12 h后有所恢复,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而微波辐射16 h、20 h及24 h时,细胞增殖活性仍然偏低,同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短期模拟移动电话微波辐射可抑制大鼠离体皮质神经细胞的增殖活性,这种损伤可能与神经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并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微波辐射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效应及其对细胞膜和[Ca^2+]的影响,以探讨微波致海马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10mW/cm^2微波辐射源辐射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率;Fluo232AM荧光探针负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测定神经元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的改变。结果 辐射后6h,海马神经元生长活力下降(P〈0.01);辐射后1d,细胞凋亡和坏死率增加(P〈0.01);辐射后即刻,神经元内[Ca^2+]荧光强度增加(P〈0.01),细胞膜穿孔。结论 微波辐射后海马神经元生长活力下降,凋亡和坏死率增加;神经元膜穿孔及胞内[Ca^2+]增加是其损伤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毫米波辐射对大鼠下丘脑及海马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低功率毫米波局部辐射对大鼠下丘脑及海马组织中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探讨其远位效应机制。方法:分别应用波长5.6mm,7.1mm的毫米波,功率流密度10mW/cm^2辐射大鼠背部皮肤,每天1h,连续7d,采用^1H磁共振波谱技术测定下丘脑及海马组织中Glu,GABA,NAA,Cho,Cr等含量。结果:毫米波辐射后两组海马组织Glu/Cr比值降低,5.6mm组GABA/Cr比值增高。结论:毫米波辐射可影响海马组织中神经递质含量,由此可能介导其他远位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功率微波(HPM)辐射后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10mW/cm^2和100mW/cm^2 HPM辐射110只Wistar雄性大鼠,于辐射后6h、1d、7d、14d和28d活杀取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技术分析海马组织中NMDA受体——NR1、NR2A和NR2B的蛋白及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10mW/cm^2及100mW/cm^2 HPM辐射后,可见大鼠海马神经元固缩等病理变化,100mW/cm^2组的病变较10mW/cm^2组严重,且恢复迟。2个辐射组的NR1、NR2A及NR2B的表达均增强;10mW/cm^2组辐射后6h,NMDA受体表达始见增加,1d达高峰,28d基本恢复;100mW/cm^2组照后6h,NMDA受体表达始见增加,7d达高峰,28d基本恢复,且与10mW/cm^2组相比,100mW/cm^2组增高明显,恢复较迟。NR1mRNA变化规律与其蛋白表达类似。结论10mW/cm^2及100mW/cm^2 HPM辐射可造成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使NMDA受体表达上调,参与HPM致海马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功率微波(HPM)辐射对大鼠脑皮质和海马形态结构以及神经元神经肽Y(NPY)、神经型-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10,30和100mW/cm^2HPM辐射Wistar大鼠,并于微波辐射后6h,1d,3d,7d,14d和28d时处死,同时取出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实验大鼠脑皮质及海马的形态结构改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实验大鼠脑皮质和海马神经元NPY、nNOS表达的变化。结果:实验大鼠经10,30,100mW/cm^2HPM辐射后,其脑皮质及海马区神经元固缩、深染;HPM辐射后3d时,大鼠神经元胞浆内nNOS表达显著增加(P〈0.05),NPY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10,30及100mW/cm^2HPM辐射可引发大鼠脑皮质和海马神经元损伤,致使其NPY及nNOS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8.
背景:神经元异常放电是癫痫的基本特征,这种异常放电的基础是细胞内外离子的跨膜运动,然而癫痫时是否存在钙离子内流,神经元膜上的钙通道是否开放还不清楚。目的:了解钙离子及钙通道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探讨马桑毒内酯(coriamyrtiry,CM)调节神经细胞内钙稳态的机制。设计:培养的原代神经元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致痫组;尼莫地平组。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地点和对象:以培养的Wistar乳鼠海马锥体神经元为靶细胞进行测试,实验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完成。干预:正常对照组不加任何条件;致痫组加入不同浓度的致痫剂CM。根据加入CM浓度的不同,又分为致痫10mL/L组、致痫20mL/L组、致痫40mL/L组、致痫80mL/L组。尼莫地平组同时加入CM(40mL/L)和尼莫地平。三组均培养24h后以Fluo-3进行负载,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主要观察指标:测量并记录锥体神经元和背景的荧光强度,以相对荧光强度代表游离钙离子值。结果:正常组神经细胞内Ca^2+浓度为95.43&;#177;10.52,经致痫剂CM作用后,神经细胞内Ca^2+浓度致痫10mL/L组为1299.87&;#177;68.53,致痫20mL/L组为1333.00&;#177;55.99,致痫40mL/L组为1315.33&;#177;55.73.致痫80mL/L组为1379.47&;#177;57.11,高于正常组(P&;lt;0.01),但其升高不呈剂量依赖性(P&;gt;0.05);经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处理后,CM仍能引起神经元细胞内Ca^2+浓度升高(321.60&;#177;22.80,P&;lt;0.01),但与单纯使用CM组相比仍有明显差异(P&;lt;0.01)。结论:L-型钙通道开放在痫性放电的发生、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促进钙通道开放可能是马桑毒内酯致痫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脊髓压迫性损伤后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时间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脊髓压迫性损伤后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其中的变化规律和可能的意义。方法:制备脊髓压迫伤动物模型,用Westem blot检测伤后0,30min,6,24,72h组织中p38MAPK的变化情况。结果:脊髓损伤后局部组织中p38MAPK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30min时出现明显表达上调,6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而正常脊髓组织中未检测出明确的表达。结论: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脊髓损伤后的信号转导,其变化规律有可能对脊髓损伤的治疗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制p38 MAPK通路对减轻红藻氨酸诱导的颞叶癫痫发作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所造成损害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经侧脑室给予不同剂量(0,0.01,0.1,1μg)S203580(p38 APK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30 in后再予红藻氨酸制作大鼠颞叶癫痫持续状态模型。7d后采用Nissl染色方法观察海马各区的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的情况。结果:红藻氨酸注射7d后CA3区可见大量锥体细胞缺失,尚存细胞变性,伴局限性颗粒细胞增多,呈放射状分布。CA1区受累较轻,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脱失。预先给予SB203580(0.1μg以上剂量)处理的动物以上变化明显减轻。假手术大鼠海马各区有大量正常致密锥体细胞,未见细胞脱失。结论:大鼠侧脑室内注射红藻氨酸引起全身痉挛性癫痫持续状态对海马神经元造成损害,而抑制p38 MAPK通路,对海马神经元起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三七总皂甙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缺氧/缺糖再给氧为模型,观察三七总皂甙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细胞内Ca^2+浓度,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和坏死细胞百分率,同时,测定细胞LDH的释放。结果:神经细胞缺氧/缺糖5h后再给氧3h时,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增高,为19.06%(P&;lt;0.01),细胞坏死百分率为6.83%(P&;lt;0.01),细胞内Ca^2+浓度为169.32nmol/L Ca^2+浓度(P&;lt;0.01),LDH的释放率为27.63%(P&;lt;0.01);神经细胞缺氧/缺糖5h后再给氧24h时.细胞凋亡百分率为49.85%(P&;lt;0.01),细胞坏死百分率为11.49%(P&;lt;0.01),细胞内Ca^2+浓度为298.11nmol/L(P&;lt;0.01),LDH的释放率为60.35%(P&;lt;0.01)。三七总皂甙(25,50mg/L)能降低神经细胞凋亡及坏死的百分率,降低细胞内Ca^2+浓度,减少LDH的释放,三七总皂甙的作用随剂量增加而作用增加。结论:三七总皂甙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的凋亡过程具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能降低细胞内Ca^2+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38 MAPK抑制物SB20358(SB)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45只250~300 g雄性SD大鼠,通过阻断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30 min再灌注180 min制备I/R损伤模型。随机分3组(n=15):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低剂量SB预处理组(SB-L组)和高剂量SB预处理组(SB-H组);同时选取15只同周龄SD大鼠仅穿线但不结扎(Sham组)。SB-L组和SB-H组分别于LAD结扎前30 min注射50μg/kg、100μg/kg SB,其余两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前(T0)、缺血30 min后(T1)、再灌注60 min(T2)、120 min(T3)及180 min后(T4)检测各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I/R后的心功能情况[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室收缩期平均压(LVSP)、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处死大鼠并通过TTC染色分析缺血程度和梗死程度,将心脏组织包埋并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的心肌形态学变化,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梗死区p38及其磷酸化形式的p-p38的蛋白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Vehicle组除T0外的I/R其余时间点的TNF-α水平均升高,LVSP、FS和EF均降低,LVEDP、心肌p-p38/p38值及缺血和梗死程度均升高(P0.05),心肌肌纤维出现断裂溶解及坏死,心肌间质出现水肿且间隙增大,出现坏死灶;给予SB处理后可减轻以上异常指标及心肌病理改变,与Vehicle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仍与Sham组有差异(P0.05)。SB-H组的改善效果优于SB-L组(P0.05)。结论 SB对大鼠心肌I/R损伤有改善作用,可降低心肌缺血及梗死程度,改善心功能和炎症反应并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活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抑制p38 MAPK通路对减轻红藻氨酸诱导的颞叶癫痫发作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所造成损害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经侧脑室给予不同剂量(0,0.01,0,1,1 μg)SB203580(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30 min后再予红藻氨酸制作大鼠颞叶癫痫持续状态模型.7 d后采用Nissl染色方法观察海马各区的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的情况.结果红藻氨酸注射7 d后CA3区可见大量锥体细胞缺失,尚存细胞变性,伴局限性颗粒细胞增多,呈放射状分布.CA1区受累较轻,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脱失.预先给予SB203580(0.1μg以上剂量)处理的动物以上变化明显减轻.假手术大鼠海马各区有大量正常致密锥体细胞,未见细胞脱失.结论大鼠侧脑室内注射红藻氨酸引起全身痉挛性癫痫持续状态对海马神经元造成损害,而抑制p38 MAPK通路,对海马神经元起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实验大鼠海马区多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因子(PSA-NCAM)经次声作用后的表达情况。 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次声作用组和对照组,将次声作用组大鼠暴露于16 Hz,130 dB次声环境中,2 h/d;对照组大鼠于相同时间置于次声压力舱内,但期间不给予次声干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次声作用后不同时间点(次声作用后第1、7、14及21天)及次声结束后即日、第7天和第14天时大鼠海马区PSA-NCAM的表达情况。 结果大鼠海马区PSA-NCAM于次声作用1 d后即开始增加,于次声连续作用第14天时达到峰值,第21天后有所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当停止次声作用后,发现实验大鼠海马区PSA-NCAM表达水平逐渐下降,于第14天后达到最低值,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16 Hz 130 dB次声作用可引起大鼠海马区PSA-NCAM表达增加;当停止次声作用后,实验大鼠海马区PSA-NCAM表达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恢复,提示次声所致脑损伤能促进神经干细胞迁移,可能与受损神经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吗啡依赖性大鼠海马CA4区神经激肽B及神经肽Y细胞的变化,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用皮下注射吗啡法建立雄性大鼠吗啡依赖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大鼠CA4区神经激肽B和神经肽Y细胞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CA4区单位面积神经激肽B,神经肽Y阳性反应物平均灰度值为98.3&;#177;6.3,197.5&;#177;6.14,实验组为215.2&;#177;9.1,238.4&;#177;8.3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神经激肽B,神经肽Y阳性反应物大量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神经激肽B及神经肽Y细胞减少与吗啡依赖性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高功率微波辐射对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功率微波(HPM)辐射后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和caspase-3表达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平均功率密度为2,10,50mW/cm^2的S波段HPM辐射60只Wistar雄性大鼠,应用电镜、PAS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和图像分析技术,定量研究HPM辐射后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糖原颗粒的改变及caspase-3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 均率密度为10,15mW/cm^2的HPM辐射可造成大鼠心肌细胞核染色质边集、浓缩,肌原纤维排列紊乱、肌丝断裂、溶解,线粒体肿胀、主化,肌浆网扩张,糖原颗粒减少;HPM辐射后1d心肌细胞PAS阳性颗粒明显减少,28d恢复,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HPM辐射后1d,左心室心内膜下及肌层心肌细胞浆caspase-3表达增强(P〈0.01),28d恢复。结论 一定功率密度的HPM辐射可造成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心肌细胞caspase-3表达增强,与HPM辐射所致心脏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水煎液Ⅰ、Ⅱ、Ⅲ号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缺氧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1 6只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 4组 ,第 1组每天分两次灌喂生理盐水 4ml,第 2— 4组分别每天分两次灌喂等量中药复方水煎液Ⅰ、Ⅱ、Ⅲ号 ,3天后取血 ,制备血清。另取新生 48小时内的Wistar大鼠 ,在无菌条件下断头取脑 ,分离海马 ,制成细胞悬液体外培养。在培养第 7天将培养皿随机分为 5组 ,第 1组为正常对照组 ,第 2— 5组分别加入灌喂生理盐水及中药复方Ⅰ、Ⅱ、Ⅲ号的大鼠血清 ,2 4小时后 2— 5组培养皿置缺氧环境 1小时 ,之后再培养 2 4小时 ,检测各培养皿细胞存活率及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灌喂复方Ⅰ号组和Ⅱ号组大鼠血清的培养液中LDH的活性和MDA的含量明显低于缺氧对照组 ,细胞存活率高于缺氧对照组 ,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0 .0 0 1 )。结论中药复方Ⅰ号和Ⅱ号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方法制作VD大鼠模型,随机取用VD大鼠模型12只,分移植组6只,痴呆组6只。另外,取假手术组6只。新生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经分离培养和纯化,移植于大鼠海马。术后8周,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能否存活、迁移及3组大鼠海马CA1区胆碱能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移植组大鼠海马CA1区胆碱能神经元数目较痴呆组明显增多。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能迁移至海马,分化或诱导海马产生具有ChAT活性神经元,所产生的ChAT活性神经元可能就是胆碱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9.
背景: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的代谢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与学习记忆相关的胆碱能系统的功能状况,并影响智能程度。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胆碱乙酰基转移酶活力的动态变化。设计: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承德医学院科研处。材料:实验于2002年在承德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Wistar大鼠24只,体质量260~280岛雌雄各半,清洁级。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模型组。高脂血症大鼠,阻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进行脑缺血再灌注。②假手术组。高脂血症大鼠仅做双侧颈总动脉分离术,不进行缺血再灌注。③正常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1,7,15d断头取脑,用比色法测海马组织胆碱乙酰基转移酶活力。主要观察指标:大鼠脑海马组织胆碱乙酰基转移酶活力的测定。结果:24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模型组大鼠第1天、第7天胆碱乙酰基转移酶活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模型组:(0.037&;#177;0.006)μmol/g&;#183;s,(0.017&;#177;0.006)μmol/g&;#183;s;正常组对照组:(O.054&;#177;0.003)μmol/g&;#183;s,(0.058&;#177;0.006)μmol/g&;#183;s,P〈0.011。②模型组大鼠第7天胆碱乙酰基转移酶活力明显低于第1天,随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第15天胆碱乙酰基转移酶活力有所回升(0.039&;#177;0.007)μnmol/g&;#183;s。③假手术组胆碱乙酰基转移酶活力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纯手术不会导致脑组织胆碱乙酰基转移酶的变化,脑缺血再灌注后可使海马胆碱乙酰基转移酶活力降低,使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紊乱,可能是导致大鼠智能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经p38MAPK通路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 方法采用脂多糖(LPS)诱导脓毒症AKI大鼠模型,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脂多糖组(LPS组)、乌司他丁处理组(LPS+UTI组)、p38MAPK阻断剂干预组(LPS+SB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组织中磷酸化p38MAPK蛋白的表达,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肾小球及肾小管的变化。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组光镜下肾小球充血肿胀,肾球囊扩张,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明显,细胞核淡染,部分出现核浓缩、破碎甚至溶解现象,肾间质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窗孔消失或闭塞,基底膜部分断裂消失,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消失,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质内线粒体排列紊乱,结构模糊,高度肿胀,有空泡样现象;均提示脓毒症肾损伤严重,且肾组织TNF-α、TGF-β1和p38MAPK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与LPS组相比,LPS+UTI组肾组织TNF-α、TGF-β1和p38MAPK蛋白的表达均较LPS组下降[TNF-α(pg/ml):4915.00±267.06 vs 8836.00±739.51;TGF-β1(pg/ml):257.71±23.88 vs 354.39±29.44;p-p38MAPK/β-actin:0.158±0.022 vs 0.300±0.044,均P<0.05],LPS+SB组肾组织中TNF-α、TGF-β1和p38MAPK蛋白的表达较LPS组均下降[TNF-α(pg/ml):4856.75±167.23 vs 8836.00±739.51;TGF-β1(pg/ml):249.56±23.42 vs 354.39±29.44;p-p38MAPK/β-actin:0.136±0.017 vs 0.300±0.044,均P<0.05],但LPS+UTI组与LPS+S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有保护作用,且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