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下肢机器人训练(RAGT)对于多发性硬化(MS)患者肌张力及残疾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痉挛伴有运动障碍的MS患者28例,其中对照组14例,治疗组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RAGT进行辅助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和功能残疾扩展量表(EDSS)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痉挛程度及残疾水平。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Ashworth评分和EDSS评分分别为1.00分和5.25分,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仅EDS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可显著改善MS患者的痉挛程度和残疾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结合运动疗法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患者残疾水平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NMOSD患者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11例。2组患者均在急性期给予静脉激素冲击治疗和每日口服强的松,并给予运动疗法进行干预。治疗组在以上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功能扩展量表(EDSS)和改良的Bathel指数(MBI)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残疾水平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EDSS和MBI评分分别为(6.91±0.85)分和(44.80±5.13)分,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结合运动疗法可显著改善NMOSD的残疾水平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呼吸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患者共101例,随机分为接受呼吸康复组(康复组)或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入院后呼吸康复组进行呼吸康复前评估,制定康复方案、进行康复锻炼、出院前再次评估,通过与对照组对比来评价呼吸康复对患者运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康复组呼吸康复前后的6min步行试验得到改善,从242.0±15.03m提高到291.0±14.61m(P=0.001),而对照组6min步行试验从263.9±20.75m改善到273.7±20.03m(P=0.620)。呼吸康复实施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即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标准自测问卷的呼吸困难、疲劳、情绪障碍和疾病控制得分明显高于康复前(P0.001),而对照组的评分无显著提高。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入院后实行呼吸康复可以改善健康状况,结果可为临床医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甚至重症患者及时实施康复计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步态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偏瘫患者分为2组,综合康复组行常规康复及减重步态机器人治疗,普通康复组行单纯康复治疗,疗程均为一个月,采用Carr-Shepherd运动功能评定(MAS)中的步行评定法对两组步行能力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并且比较。结果综合康复组患者步行能力较普通康复组改善明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康复组(P<0.05)。结论减重步态机器人对偏瘫患者的恢复步行能力及改善异常步态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改善帕金森疾病患者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帕金森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步行训练,步行持续时间30min/次,1次/d,5次/周。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评定功能性步行能力及预测跌倒风险、6min步行测试(6MWT)评价步行耐力。结果:治疗10周后,观察组BBS、6MWT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TUGT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BB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6MWT及TUGT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可提高帕金森疾病患者平衡能力和提高步行能力,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步行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康复机器人组(n=49)及常规康复组(n=49)。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Fugl-Ma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康复机器人组治疗后FMA-UE评分(47.49±7.84)分,常规康复组FMA-UE评分(33.29±9.53)分,康复机器人组治疗后MBI评分(52.49±9.45)分,常规康复组MBI评分(39.81±12.19)分,康复机器人组均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进一步实验分析发现,组间两两比较,康复机器人组肩关节前屈评分、肩关节外展评分、肩关节内旋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系统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在养老机构实施痴呆老人综合康复训练,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有效性;方法:采取记忆、思维、计算、娱乐、体育及绘画等康复方法,在康复人员指导下,有计划开展综合训练;为期18个月.随机选择符合ICD-10诊断标准、MMSE>15分、能室内活动的痴呆患者30例为康复训练组,又选择30例患者为非康复训练对照组.结果:12个月后,康复组MQ均分(47.50±21.34)较非康复组(36.82±17.93)明显增高(P<0.01),非康复组较入组前(51.60±24.48)明显下降(P<0.01),康复组即刻记忆水平(7.97±1.22)较非康复组(7.18±0.95)明显增高(P<0.01),临摹绘画时间(45.40±7.33)min明显少于非康复组(50.82±9.27)min,P<0.05,拼图均数(22.37±2.58)明显高于非康复组(19.50±4.55)(P<0.001),拼图时间(822.8±198.2)s较非康复组明显减少(946.2±210.6)s,P<0.05.“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得分(11.40±1.99)和(14.97±2.13)均明显低于非康复组(12.32±1.42)和(16.04±1.82),P<0.05.18个月后,康复组生命质量水平(79.33±4.10)明显高于入组时(78.00±3.83)(P<0.05),高于同期非康复组(76.17±3.28),P<0.05,生存质量得分(4.80±1.42)较非康复组(3.75±1.80)明显增高(P<0.05).结论:本法能在一定时期内减缓记忆衰退速度,一定程度保持患者生活和生命质量,较实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6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5例)和对照组(31例).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治疗、饮食生活指导、运动锻炼、出院后指导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10~14 d,待胸痛消失后逐渐活动,出院后采取自然生活.随访6个月.结果 康复组总有效率(92.7%)高于对照组(70.9%)(P<0.05);随访6个月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活动受限程度(29.49±1.05,28.80±1.29),心绞痛稳定状态(9.57±0.59,6.13±0.52),心绞痛发作情况(18.49±1.31,13.27±1.28),治疗满意程度(30.72±1.31,24.23±1.41),疾病认知程度(11.06±0.69,7.40±0.57)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心绞痛患者有效,并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骨盆辅助步行康复机器人对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住院确诊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还给予骨盆辅助步行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次10—20min,每周6次,共8周。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评定,治疗前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评分(FMA)、Berg平衡测试(BBS)、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但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盆辅助步行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硫辛酸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64例,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2例。对照组仅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采用硫辛酸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68.75%),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EDSS评分较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与对照组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