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及磁共振灌注成像三种检查方法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价值。方法对7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26例单侧脑血管病变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及磁共振灌注成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用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及磁共振灌注成像三种检查方法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97.44%、94.87%和82.05%,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与灌注加权磁共振成像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12、0.002)。26例单侧血管病变患者用三种检查方法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96.15%、92.31%、92.31%,三者无显著性差异(P=0.552)。结论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较敏感,在诊断单侧血管病变中三种检查方法均较敏感。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脑血流量和葡萄糖利用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比较脑血流灌注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观察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缺血程度与该部位葡萄糖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6例患有不同程度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病人及1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99Tcm-乙撑双半胱胺酸二乙酯(99Tcm-ECD)灌注显像和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细胞代谢符合线路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变部位呈现脑血流灌注减低而脑葡萄糖代谢增高的不匹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缺血部位血流灌注减低而葡萄糖摄取增高,并不代表神经元对葡萄糖的利用增高。  相似文献   

3.
新型乏氧显像剂99Tcm-HL91在缺血性 脑血管病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新型乏氧显像剂^99Tc^m-HL9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临床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脑乏氧断层显像,其中临床诊断脑梗死1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例,取标记好的^99Tc^m-HL91 555-1110MBq静脉推注,20-30min内行脑乏氧断层显像,17例患者同时进行了CT或MRI检查,11例患者次日行^99Tc^m-ECD脑灌注断层显像,三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18例患者中脑乏氧显像阳性者5例,分别为脑梗死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例。11例同时行^99Tc^m-ECD脑血流灌注显像者中6例表现为局部脑血流灌注减低,CT或MRI检查异常者9例。结论:^99Tc^m-HL91脑乏氧显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因素较多,但对脑血流灌注显像出现低灌注区时可以区分组织乏氧或坏死,对指导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一日法PET脑血流-脑代谢联合显像评价不同程度脑血管狭窄患者的脑血流及代谢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科门诊8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重度脑血管狭窄组(A组,n=41),轻中度脑血管狭窄组(B组,n=48)]的PE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葡萄糖代谢显像资料。采用一日法,先后进行13N-氨水(13N-NH3)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脑PET显像,获得脑血流灌注和脑葡萄糖代谢影像,以及脑血流值、脑代谢值、脑血流减低率、脑代谢减低率和脑代谢/脑血流比值。结果A组患者的13N-NH3和18F-FDG显像阳性率分别为74.2%(98/132)和92.4%(122/132);B组分别为60.6%(43/71)和85.9%(61/71),其中5例显像正常。A组以单侧多灶和双侧多灶多见,且呈不对称性分布;B组以单侧单灶和单侧多灶多见。A组匹配型病灶68个,B组30个;A组不匹配型病灶64个,B组41个。A组匹配型病灶中,轻度、中度、重度受损病灶数目分别为29个、15个、24个;B组匹配型病灶中,其中轻度、中度受损病灶数目分别为26个、4个,无重度受损病灶。A、B组匹配型病灶之间的脑血流值(0.754±0.182,0.849±0.052)、脑代谢值(0.823±0.191,1.028±0.102)、脑血流减低率(0.252±0.194,0.154±0.115)和脑代谢减低率(0.294±0.183,0.188±0.12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VD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不能代表脑功能受损程度。一日法PET脑血流-脑代谢联合显像是评价ICVD脑功能受损程度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在远隔缺血预适应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单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治疗前后分别行SPECT脑血流灌注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分析RIPC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及脑葡萄糖代谢显像病灶数量、脑血流量及脑代谢率的差异。结果 50例ICVD患者RIPC治疗后脑血流灌注异常病灶数量减少,47例(94.0%)血流灌注有不同程度增高;3例(6.0%)脑血流灌注增高患者有不同程度减低。50例ICVD患者RIPC治疗后脑葡萄糖代谢异常病灶数量增加,40例代谢减低的患者有34例(68.0%)不同程度代谢增高;10例代谢增高的患者有6例(12.0%)不同程度代谢减低。50例ICVD患者RIPC治疗前后SPECT显像比较,患侧额、顶、颞、枕叶、基底节和丘脑的血流灌注显著增高(P0.05);额、颞、枕叶、基底节和丘脑的葡萄糖代谢显著增高(P0.01),顶叶葡萄糖代谢增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PECT脑血流灌注及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对评价RIPC治疗ICVD的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背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变区域内存在着存活的、但血流供应不足的脑组织,只要及时恢复血供,就可挽救.新型显像剂99Tcm-HL91脑乏氧显像可以显示脑血流灌注显像为低灌注区的乏氧、缺血但存活的这些脑组织.目的探讨新型乏氧显像剂99TcmHL9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评估价值,为早期干预提供影像学依据.设计以患者和健康自愿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核医学科和一所省级医院的神经内科,核医学科.对象2000-03/2001-09在河北省人民医院随机选取门诊和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8例及健康志愿者4例.方法对18例临床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4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脑乏氧断层显像,其中临床诊断脑梗死1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例,取标记好的99Tcm-HL91555~1 110 MBq静脉推注,0~30 min内行脑乏氧断层显像,7例患者同时进行了CT或MRI检查,1例患者次日行99Tcm-ECD脑灌注断层显像,并对3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用视觉判定脑血流灌注显像低灌注区域内及周边部位放射性能变化,出现放射性浓聚者,为阳性,未出现放射性浓聚者为阴?介于两者中间者为临界(用计算机ROI技术与对照侧比较,两侧比值大于25%以上者诊断为阳性,小于者计入阴性组,本研究不设临界组).主要观察指标脑乏氧显像,T,RI,脑灌注显像结果.结果18例患者中脑乏氧显像阳性者5例,分别为脑梗死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例.11例同时行99Tcm-ECD脑血流灌注显像者中6例表现为局部脑血流灌注减低,T或MRI检查异常者9例,例健康志愿者未见异常显示.结论99Tcm-HL91脑乏氧显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因素较多,但对脑血流灌注显像出现低灌注区时可以区分组织乏氧或坏死,对指导早期康复干预和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背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变区域内存在着存活的、但血流供应不足的脑组织,只要及时恢复血供,就可挽救。新型显像剂^99Tc^m-HL91脑乏氧显像可以显示脑血流灌注显像为低灌注区的乏氧、缺血但存活的这些脑组织。目的:探讨新型乏氧显像剂^99Tc^m-HL9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评估价值,为早期干预提供影像学依据。设计:以患者和健康自愿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核医学科和一所省级医院的神经内科,核医学科。对象:2000-03/2001-09在河北省人民医院随机选取门诊和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8例及健康志愿者4例。方法:对18例临床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4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脑乏氧断层显像,其中临床诊断脑梗死1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例,取标记好的^99Tc^m-HL91 555~Ⅰ110 MBq静脉推注,20~30min内行脑乏氧断层显像,17例患者同时进行了CT或MRI检查,11例患者次日行^99Tc^m-ECD脑灌注断层显像,并对3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用视觉判定脑血流灌注显像低灌注区域内及周边部位放射性能变化,出现放射性浓聚者,为阳性,未出现放射性浓聚者为阴性,介于两者中间者为临界(用计算机ROI技术与对照侧比较,两侧比值大于25%以上者诊断为阳性,小于者计人阴性组,本研究不设临界组)。主要观察指标:脑乏氧显像,CT,MRI,脑灌注显像结果。结果:18例患者中脑乏氧显像阳性者5例,分别为脑梗死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例。11例同时行^99Tc^m-ECD脑血流灌注显像者中6例表现为局部脑血流灌注减低,CT或MRI检查异常者9例,4例健康志愿者未见异常显示。结论:^99Tc^m-HL91脑乏氧显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因素较多,但对脑血流灌注显像出现低灌注区时可以区分组织乏氧或坏死,对指导早期康复干预和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18F-FDG PET影像特征,并与99Tcm-ECD SPECT脑血流显像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03-04/2004-05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0例.其中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5例,男6例,女9例;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5例,男5例,女10例.选择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7例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配偶3例为正常对照组,全部受检者均行PET脑显像.9例正常人和9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于PET检查后1周内行99Tcm-ECD SPECT脑血流显像.利用计算机感兴趣区分析程度求出脑代谢比值和脑血流比值.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轻度、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代谢比值(左顶叶:1.08±0.02,左颢叶:1.04±0.06,右顶叶:1.09±0.06,右颞叶:1.07±0.07)和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代谢比值(左顶叶:0.93±0.05,左颞叶:0.98±0.05,左额叶:1.15±0.10,右顶叶:0.95±0.05,右颞叶:1.01±0.09,右额叶:1.05±0.08)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左顶叶:1.21±0.15,左颞叶:1.19±0.11,左额叶:1.31±0.13,右顶叶:1.25±0.12,右颞叶:1.22±0.10,右额叶:1.34±0.14),(t=2.04~5.71,P<0.05~0.01)].②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血流比值(左顶叶:0.81±0.04,左颞叶:0.79±0 12,右顶叶:0.86±0.10,右颞叶:0.83±0.08)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90±0.06,0.89±0.09,0.87±0.07,0.93±0.08,0.91±0.07,0.92±0.08),(t=2 08~2.82,P<0.05)].③15例中重度脑血流比值患者的PET显像,12例表现为双侧顶叶或双侧颞顶叶对称性放射性摄取减低[80%(12/50)],3例表现为单侧颞顶叶放射性减低[20%(3/15)].15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PET显像,13例表现为单侧顶叶、单侧颞叶或单侧放射性摄取减低[87%(13/15)],2例表现为双侧顶叶放射性减低[13%(2/15)].9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SPECT显像,6例出现单侧放射性摄取减低,3例患者的SPECT显像未见阳性发现.结论: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既有脑代谢减低也有脑血流减低,脑葡萄糖乔代谢影像特征是以单侧顶叶、颞叶或颞顶叶小范围的代谢减低为主要表现,这种损害并不累及额叶,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可用于轻度阿尔茨海默病辅助诊断,其主要影像特征是出现单侧顶叶、颞叶或颞顶叶血流灌注减低,损害部位与PET显像发现的代谢减低区基本一致;但是应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探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的灵敏度低于PET代谢显像,当SPECT显像阴性而临床可疑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时,应进一步行PET显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单侧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对侧小脑血流及葡萄糖代谢的变化,了解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CD)与原发脑缺血组织的关系。方法对33例单侧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显像及脑葡萄糖代谢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当小脑不对称指数(AI)大于0.1时诊断为CCD。结果脑血流灌注显像CCD的发生率为42%,脑葡萄糖代谢显像CCD的发生率为73%(χ2=6.203,P=0.013)。两种检查方法中CCD患者的原发缺血部位的分布无显著差异(χ2=2.600,P=0.761)。发生CCD的对侧小脑的低血流灌注或低葡萄糖代谢在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无显著差异(ECD:t=-0.522,P=0.608;FDG:t=1.751,P=0.093)。结论在脑血流灌注显像中出现CCD时最常受累的部位为顶叶和基底节,而在脑葡萄糖代谢显像中最常受累部位为顶叶,当发生CCD时脑葡萄糖代谢显像更敏感。  相似文献   

10.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的PET与SPECT特征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18F-FDG PET与99Tcm-ECD SPECT影像特征,并进行对比.方法受检者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10例,轻度AD组 15例.利用ROI技术获得受检者的脑代谢比值(RARmetab)和脑血流比值(RARflow).结果与正常老年人比较,AD病人的RARmetab和RARflow减低,经统计学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轻度AD葡萄糖代谢影像特征是出现单侧顶叶、颞叶或颞顶叶代谢减低,额叶代谢保留在正常水平.SPECT脑血流显像特征与PET相似,但其灵敏度低于PET.  相似文献   

11.
对101例脑血管疾病患者~(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进行分析并与X—CT显像进行比较。101例中,男83例,女18例。脑梗塞69例,脑出血18例,TIA6例,椎动脉供血不足8例。其中78例有X—CT显像结果。结果:脑血流灌注显像阳性率88%,其中脑梗塞94%,脑出血94%,TIA50%,椎动脉供血不足50%。脑血流灌注显像异常表现呈多样性。有缺血灶病例占37%,灌注减少82%,过度灌注30%,15%的病例出现CCD现象。X—CT显像阳性率78%,同样的病例脑血流灌注显像阳性达94%。结论:SPECT脑血流显像对脑血管疾病脑血流的研究有较大价值,其各种显像异常表现的临床价值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一体化18F-PET/MR血流代谢显像评估单侧头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纳入68例慢性单侧头颈动脉狭窄患者,记录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一体化PET/MR同步采集MR结构像、动脉自旋标记图像和18F-FDG PET图像,基于血流、代谢图像获取并比较幕上病变侧血流减低区、代谢减低区、血流代谢同步减低区及其各项指标,分析其与临床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68例患者中,与血流减低区比较血流代谢同步减低区脑血流量(CBF)更低(P<0.001)、不对称指数(AI)更高(P<0.001);血流代谢同步减低区与代谢减低区标准摄取值比值(SU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8),但前者AI更高(P<0.001)。同步减低区体积比与NIHSS、mRS均呈正相关(rs=0.507、0.467,P均<0.001),SUVR AI与NIHSS、mRS均呈正相关(rs=0.337、0.317,P均<0.05)。结论 一体化PET/MR可检出慢性单侧头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和脑葡萄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3.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根据Fick原理,设计了适合用SPECT和脑灌注显像剂~99mTc-ECD定量测定全脑血流量(CBF)和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两种数学模型。在采血法数学模型中主要修正了脑平衡时间,改进了N值测定法;在非采血数学模型中采用头颈部平面像,由颈总动脉影像求得动脉血中~99mTc-ECD的浓度;提出SPECT断层像和平面像之间计数率的比例关系。用两种数学模型测得CBF和rCBF近似文献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SPECT对脑动脉狭窄相对应区域的功能成像,判断放射性减低区域对脑血管狭窄区域的价值。方法:对162例脑血管病患者行脑血流灌注显像(SPECT)检查及核磁血管减影术(MRA)、经颅多普勒(TCD)。结果:162例脑血管病患者阳性率SPECT为72.72%,MRA为69.81%,TCD为48.83%。结论:脑SPECT对MCA狭窄区域的功能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MRA、TCD能够指导临床治疗,预测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体化18F-FDG PET/MR显像对于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名成年健康志愿者及17例慢性单侧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行一体化18F-FDG PET/MR检查。由2名医师分析图像,定量分析和比较健康志愿者左侧与右侧不同脑区、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梗死患侧与对侧相应区域及脑梗死周围区与对侧相应区域间平均ADC值(ADCmean)、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差异。结果 10名健康志愿者MRI均未见异常,18F-FDG脑代谢图像清晰,各脑区代谢分布对称;左侧与右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ADCmean、SUVmean、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7例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MRI均可见脑梗死灶,18F-FDG脑代谢图显示患侧均较对侧相应区域ADCmean、SUVmean、SUVmax明显减低(P均<0.01);脑梗死周围区与对侧相应区域比较ADCmean、SUVmean、SUVmax亦明显减低(P均<0.01)。结论 利用一体化18F-FDG PET/MR检查可同时获得脑结构和脑代谢综合信息,全面评价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定量评价大脑及局部的平均脑血流量,应用99Tcm-半双胱乙酯显像寻求建立一种非侵入性、便于临床应用的定量方法.方法首先获得脑血流灌注指数(BPI),再据经验方程获得大脑半球及局部脑血流量,并进行重复性研究.总计分析了正常对照组20例,脑血管病组27例;并且将正常对照组的脑血流量与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本方法重复性好.正常对照组和脑血管病组BPI值存在明显差异性(P<0.01),而脑血流量亦存在明显差异性(P<0.01).正常对照组大脑半球的脑血流量与文献报道的结果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此种定量方法,简便易行,临床上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99Tcm-MDP与18F-FDG显像对转移瘤探测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同时行 99Tcm-MDP、 18F-FDG显像,以探索两种显像在检测转移瘤方面的能力与特点.方法对43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及1例结核患者在1个月内,分别进行 99Tcm-MDP、 18F-FDG显像.结果对骨转移瘤 99Tcm-MDP与 18F-FDG检出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7%、77%,67%、91%,73%、82%. 18F-FDG对恶性肿瘤转移灶的总检出灵敏度(包括骨及骨外)为84%,较 99Tcm-MDP高出7%.结论 18F-FDG较 99Tcm-MDP对骨转移瘤更具特异性和准确性,因能发现早期骨外的软组织转移灶,故病灶隐匿者可先行 18F-FDG显像;由于二者对骨转移瘤检出灵敏度相同,且 99Tcm-MDP全身一次成像方便,故欲知有无骨转移瘤时,仍为一种准确经济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