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抚触配合穴位按摩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研究》2004,18(9):1542-1544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抚触配合中医穴位按摩的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19年11月收治的237例新生儿,按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32例和试验组105例。对照组采用抚触干预,试验组采用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不同时间点经皮胆红素水平、胎便排泄情况及睡眠情况。结果:试验组未发生新生儿黄疸,对照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为5.30%,试验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3~5天经皮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首次排便及胎便转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每日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24 h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抚触配合中医穴位按摩的早期干预可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分析抚触配合中医穴位按摩的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取的237例新生儿,分组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按不同干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32例,采用抚触干预;试验组105例,采用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未发生新生儿黄疸,对照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3~5天经皮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首次排便及胎便转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每日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24h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抚触配合中医穴位按摩的早期干预可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穴位按摩结合标准抚触手法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对病情改善的影响。方法 以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分娩的9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借助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实施穴位按摩结合标准抚触手法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在干预后第1、2、3、4、5、6、7天经皮测黄疸数据、干预后第7天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第1次排胎粪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儿干预后第3、4、5、6、7天的经皮测黄疸数据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第7天研究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第1次排胎粪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穴位按摩结合标准抚触手法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良好,可以改善黄疸指数,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抚触和抚触配合穴位按摩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足月分娩的新生儿 2 10例 ,分成对照组、抚触组和穴位按摩抚触组 3组 ,每组各 70例。对照组予以新生儿常规护理 ,抚触组除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外给予标准抚触 ;穴位按摩抚触组除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外 ,将穴位按摩手法融入标准抚触方法进行按摩 ;1次 /d ,每次 2 0~ 2 5min。分别观察、测量并记录新生儿出生时、出生后第 3天和出生后第 7天的头围、胸围、腹围、身长和体重。结果 出生后第 7天 ,按摩穴位组抚触新生儿的头围、胸围、身长和体重 ,分别与对照组、抚触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抚触配合穴位按摩 ,有利于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抚触配合足部反射区按摩减轻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一种临床征象,于血清游离胆红素浓度明显增高时,易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引起后果严重的核黄疸,影响生长发育,是小儿致残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黄疸是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和其他器官黄染[1]。其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由于新生儿期体内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对胆红素摄取和结合能力下降,肠肝循环增加所致,严重时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2]。目前,中国国内外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主要有光照疗法、药物疗法、换血疗法等[3]。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患儿身心感到不适,从而影响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能否通过中医穴位按摩促进新生儿的排便,加快体内胆红素的排泄,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4],减少新生儿黄疸治疗时间,本研究对此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严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而危害新生儿健康。抚触配合光疗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经络穴位按摩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海渊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0):1354-1354
新生儿黄疸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大多在生后2-3d出现,4-6d达高峰,7-10d消退。若黄疸出现早,并日渐加深或兼有其他症状者,则为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延迟喂养、胎粪排出较晚等可加重生理性黄疸,因此早期干预治疗十分重要。作者对2007年6至12月出生的足月正常新生儿进行经络穴位按摩,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早期的一种生理性现象,也是病理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高达60%[1],是由于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而导致的,患儿可出现皮肤、粘膜、巩膜等黄染的现象,多在出生后3d出现,可自行消退,生理性黄疸若不及时处理可转化为病理性黄疸[2],严重者可导致神经细胞的中毒性病变,引起胆红素脑病,进而可影响新生儿的智力发育,甚至危及生命[3],因此,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临床上,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新生儿抚触作为一种辅助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就新生儿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抚触配合水疗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经阴道分娩新生儿1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抚触组和抚触水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抚触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传统标准的抚触方法,每天2次,每次10~15min;抚触水疗组除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外,还给予标准的抚触和水疗,每天各2次,每次10~15min。观察并记录每组新生儿出生后7天内经皮胆红素变化及胎粪变黄时间。结果在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缩短新生儿胎粪第一次变黄时间方面,抚触水疗组与抚触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抚触水疗组的效果优于抚触组;抚触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抚触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抚触及抚触配合水疗皆能有效降低经皮测黄疸指数和缩短新生儿胎粪第一次变黄时间,且抚触配合水疗效果更优于单纯抚触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婴儿出生后早期抚触对新生足月儿黄疸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母乳喂养的健康新生足月儿,对106例进行婴儿抚触护理,同时设60例未经抚触的新生足月儿对照组。观察出生后前2d排便频率,经皮黄疸检测仪检测出生后5d经皮胆红素值,出生后第4天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胆红素。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大便频率第1天为4.6次/d,第2天为4.3次/d,比对照组的3.3次/d和2.6次/d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经抚触新生儿皮肤的胆红素水平在出生后第2天至第5天显著下降(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在第4天显著下降(P<0.05)。结论新生儿出生后早期阶段抚触能够减轻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对改善新生儿黄疸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惠英  刘昌桃  彭文涛  陈昌辉 《护理研究》2004,18(17):1531-1532
[目的 ]比较口服琼脂加蓝光治疗和单纯蓝光治疗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效果。 [方法 ]将14 8例新生儿黄疸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口服琼脂加蓝光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蓝光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 )、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BIL、IBIL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P <0 .0 1)。但DBIL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观察组患儿不同浓度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幅度不同 ,水平越高下降幅度越大。 [结论 ]口服琼脂加蓝光治疗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效果优于单纯蓝光治疗法 ,具有安全、经济、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抚触联合经络穴位按摩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足月新生儿分为A组(抚触联合经络穴位按摩)、B组(单纯抚触)、C组(单纯经络穴位按摩)、D组(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4组,10 d后评估高胆红素血症、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A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B组、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纯母乳喂养率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抚触联合经络穴位按摩能更好地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毯式光纤黄疸治疗仪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毯式光纤黄疸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指数、症状恢复时间、免疫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72、120 h,试验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第一次排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TRF水平及RFEF、RBC-C3bR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毯式光纤黄疸治疗仪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作用,有助于患儿黄疸快速消退,增强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早期抚触配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胆红素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我院接收的1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早期抚触配合蓝光照射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首次排便时间、...  相似文献   

17.
Neonatal jaundice is the result of an imbalance between bilirubin production and elimination. Bilirubin conjugation in newborns is significantly impaired in the first few days; even a small increase in the rate of production ca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bilirubinemia. Hemolysis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bilirubin increase in newborns. Intrauterine is tolerated by the maternal metabolism in life. When hemolysis takes place, a decrease is accepted in the haptoglobin and hemopoexin blood levels binding hemoglobin in the environment. Therefore, it may be considered that haptoglobin and hemopoexin from the early period umbilical cord (UC) blood in newborns may be an indicator in determining jaundice likely to develop in later stages. Babies were called to the control polyclinic in the third and fifthdays. Eighty‐four babies with normal termbirth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Gestational age of the mothers was 39.5±1.5 weeks in averag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haptoglobin level from the UC taken during delivery and the bilirubin value in the fifth day (r=?0.345; P=0.001). The haptoglobin value from the blood of the UC can be used as a guiding indicator to demonstrate the future occurrence of jaundice in newborns. This way, the babies with high jaundice risk may be detected earlier and closer follow‐up of these babies can be obtained. As a result, the haptoglobin level of the blood from the UC during delivery allows us to make an early prediction on whether neonatal jaundice will occur. J. Clin. Lab. Anal. 22:409–414, 2008. © 2008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水平及T细胞亚群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4~+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和免疫功能提升,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治疗对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新生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口服茵栀黄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及总胆汁酸(TB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碱性磷酸酶(AKP)、游离脂肪酸(FFA)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BIL、IBIL、TBA、HS-CRP、AKP、FFA、γ-GT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良好,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