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力群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1):969-97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特点及心功能损害程度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对6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的心率变异性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差异.结果心力衰竭组正常R-R间期总体标准差、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窦性心搏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总功率、低频功率和高频功率低于健康对照组,低频与高频功率比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随着心功能受损程度加重,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进一步减低,其中低频功率较敏感.结论检测心率变异性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可反映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同时为心力衰竭程度的预测和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张慧 《临床医学》2007,27(9):23-24
目的了解阵发性心悸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与心率变异指标的变化。方法对50例阵发性心悸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其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其心率变异指标并与5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阵发性心悸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阵发性心悸组SDNN及SDANN值降低。结论阵发性心悸患者的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调控功能明显受损,应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并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心率变异性(HRV)研究。一是用频域分析法建立心率功能谱已有报道,其二是用时域分析法,建立HRV分析软件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同步记录,国内报道不多。本研究的目的,现察HRV在预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事件中的可靠性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心律失常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心律失常的变化。方法 :将 84例冠心病患者分成稳定性心绞痛 (SA)、不稳定性心绞痛 (UA)、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 4组 ,并与 2 5例健康成人 (对照组 )比较。用 2 4hHolter资料对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 (HRV)及心律失常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MI和UA组HRV明显减低 ,其中连续正常R R间期的标准差 ,节段平均正常R R间期标准差 ,节段的正常R R间期标准差平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SA和OMI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UA和AMI与SA和OMI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心律失常发生率AMI最大 (P <0 0 1) ,UA次之 (P <0 0 1) ,SA和OMI较小 (P <0 0 5)。结论 :冠心病随病情加重 ,心脏植物神经活动明显减弱 ,心律失常也越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特点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明确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规律,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对50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A组)、60例冠心病患者(B组)、50例脑梗死患者(C组)、60例无冠心病及脑梗死病史者(D组)的24 h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B组、C组与D组相比,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下降,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尤其以A组患者变化更加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严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应根据心率变异性改变情况积极改善自主神经功能,防止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与研究失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浑南区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失眠的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无失眠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失眠程度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失眠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不同失眠程度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失眠程度负相关(P <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显著异常,且失眠对其影响较大,因此在本类患者中的检测价值及干预需求均较高。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律变异性 (HRV )与室性心率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88例冠心病患者 ,根据动态心电图上室性早搏 (室早 )频次分为冠心病频发室早组 ( 4 2例 )和冠心病无室早组 ( 4 6例 )进行比较 ,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 3 0例 )进行比较 ,观察HRV的时域指标和室性心律失常。结果 冠心病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 dex、rMSSD和PNN50 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0 .0 1) ,而冠心病频发室早组除rMSSD外 ,余各项指标也明显低于冠心病无室早组 (P <0 .0 5~ 0 .0 1) ;SDNN与冠心病室性早搏频次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冠心病患者HRV减低 ,反映了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衡 ,尤其在伴有频发室早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冠心病室早的发生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有关 ,通过长时HRV分析 ,能对此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与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应用Holter心电图自动分析系统对 5 5例CHF患者及 4 2例正常对照者的HRV频域及时域进行分析 ,同时用放免法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CHF患者中 ,血清T3 减低 (P <0 .0 5 ) ,而rT3 水平升高 (P <0 .0 1) ;HRV指标SDNN ,rMSSD ,LF和HF水平降低 (P <0 .0 5 ) ,而LF/HF比值升高 (P <0 .0 5 )。在这些变化中以低T3 的CHF组表现更明显 (P <0 .0 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存在继发性甲状腺代谢紊乱 ,低T3 及高rT3 水平可作为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明显受损 ,迷走神经张力减低 ,交感神经张力升高。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受损在低T3 心力衰竭患者中表现更明显 ,故纠正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 ,使自主神经平衡紊乱得到改善 ,有利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冠心病(CHD)心率变异性(HRV)与室性心率失常的关系。方法:30例EH患者(EH组)、40例EH合并CHD患者(EH合并CHD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24hECG监测。观察3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EH合并CHD组SDNN、SDANN、SDNNindex、rMSSD及PNNS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室早总发生率、24h室早总次数和LownⅢ级以上室早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P〈0.01)。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严重,这类患者更易出现复杂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邵海峰  刘惠明 《临床荟萃》1998,13(17):780-781
诸多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HRV)是预测心脏严重事件发生的重要指标,并证实冠心病患者HRV较正常人显著下降,同时又有研究认为HRV下降使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机会增多。但冠心病患者发作性心肌缺血对HRV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以及其相互关系如何,尚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75例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结果的分析,旨在探讨发作性心肌缺血、HRV及室性心律失常三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将 5 7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基础治疗的对照组 2 0 3例和基础治疗加比索洛尔长期治疗的试验组 3 67例 ,入院后 48h内和治疗 2 4周后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 (HRV )的分析。结果 两组HRV经治疗后均有降低 ,试验组更为明显 ,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比索洛尔对老年慢性CHF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并能有效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对28例正常人及4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得出24小时总心搏、平均心率及以下心率变异性(HRV)指标:24小时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小时内连续的5分钟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24小时内连续的5分钟节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SDNN Index),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及两个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个数占一定时间RR间期总个数的百分比(pNN50)。结果显示,CHF患者的所有HRV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且在CHF组中,心功能Ⅲ~Ⅳ级(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患者的SDNN、SDANN及SDNN Index显著低于心功能Ⅱ级的患者。提示CHF患者的HRV降低,心脏自主神经调节能力减弱,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对83例高血压患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同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其中血压晨峰高于55 mmHg 39例(晨峰组),非晨峰组44例。对两组HRV各参数和心律失常进行比较。结果晨峰组HRV各参数显著低于非晨峰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现晨峰现象提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特别是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余华  刘俊 《临床医学》2001,21(6):1-1
本文用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并对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组SDNN、SDANN低于对照组,高危室早组SDNN、SDANN亦明显你于低危室早组(Lown分级≤Ⅱ组)。提示冠心病患者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和迷走神经功能减弱,促使高危室早发生。  相似文献   

16.
围术期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围术期室性心律失常(VA)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0例择期手术患者,以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围术期VA及HRV,于术前1d内监测至少12h,术后监测48h。高危室早(HRVEB)包括频发室早(≥10次室早/h)、成对室早、室速和Lown更高级别的VA。根据围术期是否发生HRVEB将患者分为HRVEB组(Ⅰ组)和非HRVEB组(Ⅱ组)。结果:共发生HRVEB44例(29.3%)为Ⅰ组,其中术前18例(12.0%),术后39例(26.0%),重叠13例(8.7%);未发生HRVEB者106例为Ⅱ组。术前:Ⅰ组低频功率(LF)及极低频功率(VLF)显著低于Ⅱ组(P<0.05);术后:两组HRV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其中Ⅰ组总功率、高频功率、LF、VLF在术后2d又显著低于Ⅱ组(P<0.05)。结论:HRVEB主要发生于术后,尤其术前已有HRVEB者术后出现HRVEB的机率更高、程度更严重,可能与围术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具体表现为:(1)Ⅰ组术前HRV下降,尤其LF、VLF异常降低;(2)术后两组HRV下降,但Ⅰ组下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心率变异性目前被认为是一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病人猝死危险性的独立指标,本文采用HRV时阈法研究33例AMI,16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并与105例正常人的HRV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AMI组和AP组HRV值明显降低,与正常组对比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但HRV值降低与心肌梗塞部位,范围无关,可能为心梗引起的应激反应所造成的体液及神经调节改变所致。AP组HRV值降低,可能存在迷走神经功能损害,劳累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洛伦兹(Lorenz)散点图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图心率变异性(HRV)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34例心力衰竭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作为心衰组;选取同期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30例非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HRV指标,包括时域频域指标:24 h内相邻窦...  相似文献   

19.
心率变异性(HRV)目前被认为是一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病人猝死危险性的独立指标,本文采用HRV时阈法研究33例AMI、162例冠心病心绞痛(AP)患者,并与105例正常人的HRV值进行对比,结果发现AMI组和AP组NRV值明显降低,与正常组对比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但HRV值降低与心肌梗塞部位,范围无关,可能为心梗引起的应激反应所造成的体液及神经调节改变所致。AP组HRV值降低,可能存在迷走神经功能损害,劳累型心绞痛发作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迷走神经张力减弱有关,与正常组对比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吸烟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HRV)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对50例吸烟组、60例不吸烟组,进行HRV时域分析。结果与不吸烟组比较,吸烟组SDNN、rMSSD、PNN50明显降低。结论 吸烟可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交感神经活性明显增强,副交感神经活性明显降低,心率变异程度减低,从而增加其心电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