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诱因、临床观察要点和护理对策,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肝硬化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5例患者,抢救成功40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3例。结论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可提高肝性脑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总结护理对策,以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对64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44%肝性脑病发生前有明显诱发因素,所有患者肝功能均有明显损害,血氨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针对诱发因素及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结合积极抗肝性脑病治疗,成功救治54例。结论熟悉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按患者临床特点不同,尤其是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及病情不同,对患者采取相应护理和治疗,是提高治愈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发生于肝硬化(LC)的肝性脑病,治疗比较棘手,常反复发作,危及患者生命。我们用乳果糖口服液预防肝性脑病,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后期非常严重的并发症,预后不良,死亡率高,本案中该患者处于肝性脑病Ⅲ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我们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传统外治方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回顾2012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行TIPS术后8例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症状和诱发因素,总结了肝硬化患者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预防及护理对策,以期提高手术效果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76例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总结有关病例的临床特点,指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加强心理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细胞功能衰竭,解毒和清除能力低下,肝内、外分流严重而极易发生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opathy,HE)。近年来把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仅能用精细的智力测试和(或)电生理检测才发现异常的情况称为轻微的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是肝性脑病发病过程中的一个阶段[1]。对MHE进行及时、适当的处理,可消除和减轻MHE的心理测试异常,并减少或避免HE的发生。我科2003年9月~2005年12月对5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了HE的预见性护理,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3年9月~2005年12…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结果,肝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1];造成弥漫性肝脏损害,包括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及再生结节形成、结缔组织增生纤维隔形成,终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及假中叶形成.临床以肝功能损害及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是指严重的肝病引起肝脏功能衰竭,导致机体代谢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一组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为进行性神经精神变化,从性格异常嗜睡及行为异常开始很快进入意识障碍或昏迷.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患者非肝性脑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硬化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症状多数因肝性脑病所致,但少数患者可见于其它原因,易被误诊误治。因此,肝硬化患者出现CNS症状而无肝性脑病的肯定诱因时应考虑到CNS症状可能与其它原因有关。对这些患者的观察、分析、寻找病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5例肝硬化息者非肝性脑病CNS症状的观察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3例,年龄34~70岁,平均48岁,均经实验室影象学和/或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其中肝炎后性质的10例,酒精性4例,代谢性1例。CNS症状发生于人…  相似文献   

10.
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加强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使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1996年3月~2006年3月,我科共收治各种病因的肝硬化患者372例,其中肝性脑病45例(37例为住院期间发生肝性脑病),搜集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重点注意观察方法和内容,分析发生肝性脑病的各种诱因,做出正确判断,并加强安全防护和预防肝性脑病发生的各项措施。结果由于护理人员仔细观察,早期发现、早处理,降低了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去除诱因和细致观察护理,对肝性脑病的转归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刘芙成  练颖 《华西医学》1998,13(4):413-414
肝硬化肝性脑病时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常见,其症状常被原发病掩盖,使临床医生忽略,影响治疗。本文对70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病人的血气改变分析,旨在更好地防治肝性脑病。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70例,男48例,女22例,年龄32~83岁,平均年龄5...  相似文献   

12.
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1]。该病病情危重,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和护理,将会危及患者生命。2005年3月~2008年3月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共收治肝性脑病患者32例,现将护理体方法和效  相似文献   

13.
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该病病情危重,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和护理,将会危及患者生命。2005年3月~2008年3月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共收治肝性脑病患者32例,现将护理体方法和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失代偿期肝硬化肝性脑病120例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方法。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和保肝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同时按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善治疗方案。结果:干预组患者数字连接试验的复常率为51.67%,两组病死率与肝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可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促进数字连接测试异常者恢复正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45例次医源性肝性脑病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性脑病(HE)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4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将治疗后好转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后恶化死亡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感染,血氨、血肌酐、血清蛋白、血钾、血钠、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胆红素异常(44.4%vs66.7%)、血钠异常(16.7%vs37.5%)、HE分期(43.6%vs25.0%)、感染(33.3%vs54.2%)等诱因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氨异常、血清蛋白异常、血钾异常、凝血酶原时间、血肌酐异常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E分期、Child分级、消化道出血、血钠及血肌酐均为对肝硬化患者预后具有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等诱因的多少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且HE分期、血肌酐、血钠是影响肝硬化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是由于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地作用于肝脏.造成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引起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肝病。而肝性脑病是肝脏功能衰竭而导致代谢紊乱.造成中枢神经和各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常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对肝硬化患者的健康护理,预防并发症是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将我科2001年-2004年收治的56例该类患者进行护理总结。  相似文献   

18.
石珍 《医学临床研究》2013,30(3):453-454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合并糖尿病(DM)是否增加肝性脑病的危险.[方法]对19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是否合并DM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9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合并DM 66例(34.7%),发生肝性脑病30例(45.4%);未合并DM患者124例(65.3%),发生肝性脑病35例(2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M增加乙肝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危险.  相似文献   

19.
肝性脑病65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3a来收治肝硬化伴发早期肝性脑病患者65例,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全方位护理,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积极防止及处理各种诱发因素,预防和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方法分析50例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肝功能进行分级并分析可能的诱因,根据诱因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肝性脑病诱因以消化道出血、感染和电解质紊乱居多,治愈42例,死亡7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对肝性脑病患者应积极预防诱因,采取综合治疗和全方位护理,可大大提高肝性脑病患者的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