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是一组通过网络将运动分析系统,动态体表肌电图和压力板连接起来的系统.目的:利用三维步态分析提供的实时力学等数据,对步态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方法定量评定,为异常运动儿童患者提供相关客观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1-01/2010-02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检索词为"Three-dimensional gait analysis,children".检索文献量总计136篇,选择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在儿童运动功能评价中科研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献,排除陈旧及重复实验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最终纳入28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果与结论: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的可靠性优于视觉步态分析.可诊断并分析异常运动,作治疗前评价,治疗后的效果评价和预后评价.在国外科研和成人运动功能评估中运用广泛,但在儿童运动功能评价中的运用还不是很成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后遗症之一偏瘫步态及其运动控制特点,为制定预防及康复措施提供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Ebsco数据库1995-01/2003-12有关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及其运动控制机制的文献,检索词“stroke,lowerlimb,gait,walk,balanc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选取包括偏瘫步态特点及其形成机制、预防和治疗进展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①设立对照。②动物实验要详细介绍实验动物标准化的过程。资料提炼:共检索28篇关于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原因、治疗和预防的文献,15篇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①偏瘫是运动系统失去高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导致肢体肌群间协调紊乱,肌张力异常而产生的运动障碍。②脑卒中患者须提倡早期康复以预防偏瘫。体位变换、良体位保持、关节活动度练习是早期康复的常用手段,可有效预防关节挛缩,保持关节活动度,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③偏瘫患者的步态特点为患肢支撑不稳、摆动不全和骨盆过度倾斜。④强制性诱导疗法、Bobath技术、减重步行器、肉毒素、生物反馈疗法及药物疗法均为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康复训练的有效措施。结论:近10年关于偏瘫步态的特点、运动控制机制、治疗和预防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了最大程度地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独立步行能力,尚需进一步优化康复策略。  相似文献   

3.
胡玲  肖农  陈玉霞 《中国临床康复》2011,(17):3187-3190
背景: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是一组通过网络将运动分析系统,动态体表肌电图和压力板连接起来的系统。目的:利用三维步态分析提供的实时力学等数据,对步态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方法定量评定,为异常运动儿童患者提供相关客观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1-01/2010-02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检索词为"Three-dimensional gait analysis,children"。检索文献量总计136篇,选择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在儿童运动功能评价中科研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献,排除陈旧及重复实验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最终纳入28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果与结论: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的可靠性优于视觉步态分析。可诊断并分析异常运动,作治疗前评价,治疗后的效果评价和预后评价。在国外科研和成人运动功能评估中运用广泛,但在儿童运动功能评价中的运用还不是很成熟。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偏瘫步态的运动控制特点与预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后遗症之一偏瘫步态及其运动控制特点,为制定预防及康复措施提供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Ebsco数据库1995—01/2003-12有关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及其运动控制机制的文献,检索词“stroke,lower limb,gait,walk,balanc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选取包括偏瘫步态特点及其形成机制、预防和治疗进展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①设立对照。②动物实验要详细介绍实验动物标准化的过程。资料提炼:共检索28篇关于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原因、治疗和预防的文献,15篇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①偏瘫是运动系统失去高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导致肢体肌群间协调紊乱,肌张力异常而产生的运动障碍。②脑卒中患者须提倡早期康复以预防偏瘫。体位变换、良体位保持、关节活动度练习是早期康复的常用手段,可有效预防关节挛缩,保持关节活动度,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⑧偏瘫患者的步态特点为患肢支撑不稳、摆动不全和骨盆过度倾斜。④强制性诱导疗法、Bobath技术、减重步行器、肉毒素、生物反馈疗法及药物疗法均为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康复训练的有效措施。结论:近10年关于偏瘫步态的特点、运动控制机制、治疗和预防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了最大程度地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独立步行能力,尚需进一步优化康复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风偏瘫步态的生物力学及其运动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偏瘫步态是脑卒中引起的常见后遗症之一,分析偏瘫步态的运动学规律,可以加深对偏瘫步态病理特点的认识,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有效指导患者的运动训练。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6-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偏瘫步态,运动解析",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获得文章51篇。同时计算机检索PubMed Central1990-01/2006-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hemiplegic gait,gaitanalysi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获得文章32篇。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关于中风偏瘫步态运动学基础研究方面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对所得文献进行提炼,获得符合要求的文章29篇。其中RCT文章6篇,经验交流4篇。属于运动学或生物力学基础研究的文章19篇。结果:偏瘫步态是脑卒中引起的常见后遗症之一,也是全身功能异常的一种表现,具有显著地运动变化特征。可从其与正常步态的对比、基本的时-空参数分析、步态的对称性、重心的变化、躯体和骨盆的运动、下肢关节运动、健侧下肢与正常下肢的运动比较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从而加深对偏瘫步态的认识。本文主要阐述了偏瘫步态的运动学分析,临床康复治疗中,常通过骨盆控制训练与下肢协调性训练等以达到改善偏瘫步态,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因而分析并明确骨盆与下肢关节运动中何者为影响步行能力的关键因素,将有助于明确训练中的侧重点。结论:分析偏瘫步态的运动规律,从生物力学的角度优化康复治疗方案,可对功能恢复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为解决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安全、定量、有效及可进行重复训练的新技术,康复机器人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目的:对如何使用康复机器人加强和恢复肌肉骨骼的功能,并改善其协调能力进行相应的探讨.分析以上新发展对康复领域的影响,局限性以及现在科研人员所面临的挑战.方法:以stroke,gait,biofeedback,rehabilitation,treadmill training,rehabilitation robot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2-04/2009-12);以"脑卒中,步态,生物反馈,康复疗法,活动平板训练,康复机器人"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2-04/2009-12).以与下肢步态康复机器人的相关文献为评价指标.纳入与下肢步态康复机器人相关的内容,排除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腿部驱动步态康复训练机器人通过牵引患者大腿和小腿协调摆动完成腿部步行动作,足底驱动步态康复训练机器人通过驱动患者足部模拟步行过程中踝关节的运动轨迹来进行步态训,从某种程度上解决很多临床问题.在探索脑卒中患者如何使用康复机器人的过程中发现: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各种康复机会来改善残疾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国内外机械性脊髓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和学术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段为1983-01/2004-07,检索内容为关于机械性脊髓损伤模型的文章,英文检索词“animalmodel,spinalcordinjury”,中文检索词“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初审,排除题目中不含“脊髓、模型”等词的文章。然后剩余文献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中文112篇,排除题目中不含“脊髓、模型”等词的文章后纳入29篇。收集到含“animalmodel,spinalcordinjury”英文文献119篇,与模型建立有关19篇,与治疗有关12篇,与解剖和功能评定有关6篇。进一步查看全文,排除重复的文献,最后对25篇文献进行综述。资料综合:机械性脊髓损伤模型的种类有锐性损伤模型(如脊髓全切模型、脊髓半切模型等)、挫伤型模型(包括脊髓背侧损伤模型和脊髓腹侧损伤模型)和钳夹压迫型脊髓损伤模型,各模型均有着各自的特点,可用来研究解决不同的神经生物方面的问题。机械性脊髓损伤模型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构建,解剖和功能变化及治疗运用。结论:此模型的建立对进一步了解机械性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研究此种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及筛选有效的预防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背景:治疗师帮助的减重运动平板训练方法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步态训练方法,但因其对治疗师体力消耗较大,且人员需要较多,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机器人帮助的减重运动平板训练受到广泛关注.目的:总结机器人在脊髓损伤患者步态康复中的作用及其对下肢运动及肌肉活动模式的影响.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95-01/2010-12涉及机器人、Lokomat、减重运动平板训练及脊髓损伤步态康复内容的文献,英文关键词为“spinal cord injury,gait,walking,locomotor,locomotion,rehabilitation,robot,robotic,Lokomat ",排除陈旧性、重复性文献,保留30篇文献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虽然到时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证明机器人运动训练方法优越于其他方法,但其在脊髓损伤康复领域的应用也有明显的优势.机器人设备对下肢运动的被动引导及固定步行模式的重复训练不利于患者最大自主肌力的发挥及步行循环周期之间的变动,不能做到治疗师那样敏感地感受患者的运动表现.治疗师只有全面了解机器人设备并根据患者的运动能力不断调整训练参数,以致使患者在精确控制环境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运动能力,才能获得最佳的运动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9.
步态交替式行走器的临床应用(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是由于损伤或疾病引起的脊髓结构及功能损害,导致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康复医学早期介入,能促进脊髓损伤患者利用轮椅生活,而使用截瘫行走器技术进行步行训练成为康复关注的课题。我们将步态交替式行走器(reciprocating gait orthosis,RGO)用于T4损伤完全性截瘫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目前研究中步态分析参数的应用、步态分析的主要方法及分析的方式。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3-01/2007-05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步态分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Central中的相关文章,检索词“gait analysis”。 结果:多种神经肌肉、骨关节疾病可引起步态的异常。步态分析主要分为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能量代谢分析等,方法主要包括目测法和定量分析法(包括足印法、动态肌电图、三维步态解析系统)。三维运动解析技术提供了精确的定量化研究方法,实现了运动学分析与动力学分析的统一,将其与动态肌电图结合运用,实时反映步态周期中不同时相的肌肉功能变化,确定产生病理步态的关键因素。 结论:三维运动解析技术代表了步态分析的先进水平,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