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平  何红  程宁新  惠俐  陈元良  赵欣欣 《新医学》2012,43(5):315-317,321
目的:探讨皮肤扩张器在头面部大面积皮肤病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使用皮肤扩张器治疗16例头面颈部大面积皮肤病损患者。选用100~500 ml容量的扩张器植入病损旁的皮下,注射壶内置,注水扩张6~8周。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将扩张皮瓣用滑行推进或旋转推进方式修复切除病损之创面。结果:16例患者共治疗24处病损,置入扩张器39个,一次修复最大面积为12 cm×18 cm,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扩张期发生并发症2例,为术后血肿及扩张器外露,发生率约5%。结论:应用皮肤扩张器修复头面部大面积病损是一种理想的方法,但应重视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面部外伤、疤痕、色素痣、皮肤癌等是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主要原因,对个人的颜面形象影响大.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美容的方式来提高颜面形象的人越来越多,缺损部位的修复除单纯创面覆盖外还要兼顾美容功能,采用局部皮瓣移植是面部组织缺损修复常用的方式.作者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皮瓣移植对面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32例,均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谭昶  邓跃群  韩凌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1,12(3):58-58,60,F0004
目的 探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应用.方法 根据缺损的面积、形态、部位,选择合适的各种局部皮瓣对92例面部皮肤缺损进行修复.结果 92例皮瓣均成活,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术后皮瓣颜色、质地与缺损部位无明显差异,术后无器官的移位、变形,术后6个月切口不明显.结论 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的较大缺损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皮肤肿瘤患者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行面部皮肤肿瘤手术患者50例,患者均利用改进菱形皮瓣转位修复患者术后缺损,并观察患者皮瓣修复效果.结果 修复后的色泽评分、功能评分和美观度评分均高于修复前(P<0.05).结论 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皮肤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角度旋转皮瓣应用在眼睑肿物切除术后患者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行眼睑肿物切除术后修复的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研究组分别给予90°、180°旋转皮瓣进行修复,比较两组修复前后的眼睑前层缺损面积,修复满意度,以及皮瓣存活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修复前,两组眼睑前层缺损面积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两组眼睑前层缺损面积较修复前均降低(P <0.05),且研究组眼睑前层缺损面积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研究组修复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修复总满意度为96.72%,与对照组的80.33%比较,明显较高(P<0.05)。研究组皮瓣存活率为98.36%,与对照组的96.7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92%,与对照组的21.31%比较,明显较低(P<0.05)。结论 与90°旋转皮瓣进行修复相比较,眼睑肿物切除术后采用180°旋转皮瓣进行修复,可更有效缩小眼睑前层缺损面积,降低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局部皮瓣修复头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接收的100例头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作两组,予以对照组(50例)常规修复治疗,予以观察组(50例)局部皮瓣修复治疗,对两组的瘢痕恢复情况、修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6个月随访时,观察组的瘢痕宽度、弹性、平整度、颜色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Ⅰ期愈合时间、拆线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皮瓣成活率比对照组高,术后6个月复发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4.00%,比对照组的20.00%低(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是96.00%,比对照组的82.00%高(P<0.05)。结论 局部皮瓣修复应用于头面部软组织缺损治疗中可达到良好效果,促进瘢痕有效恢复,且皮瓣成活率较高、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进一步提升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菱形皮瓣和旋转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优缺点。方法选取中等大小面积面部缺损病人7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改良菱形皮瓣(46例)和旋转皮瓣(32例)修复,比较两组皮肤缺损的面积、切口长度、术后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面积差异无显著性(t=0.855,P〉0.05);旋转皮瓣组皮瓣切口长度明显大于改良菱形皮瓣组,差异有显著性(t=10.710,P〈0.05);两组皮瓣修复术后随诊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22,P〉0.05)。但在颧颊部皮肤缺损的修复上旋转皮瓣组术后满意度高于改良菱形皮瓣组(t=2.870,P〈0.05)。结论改良菱形皮瓣和旋转皮瓣均是修复面部中等大小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在颧颊部皮肤缺损的修复上应以旋转皮瓣为首选。  相似文献   

8.
游离皮瓣在口腔及面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在12腔及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并分析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采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及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34例。其中舌癌10例,口底癌14例,颊黏膜癌4例,扁桃体癌3例,下咽癌2例,头皮组织肉瘤1例。供区:前臂游离皮瓣6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28例。其中皮瓣大小7cm×4cm-20cm×13cm。术后观察皮瓣成活率、并发症和近期疗效。结果成功31例,失败3例。6例前臂游离皮瓣术后成活5例,成活率83.3%(5/6);28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术后成活26例,成活率92.9%。术后随访患者外型及功能均满意。结论游离皮瓣移植扩大手术适应证,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保证血供和静脉回流是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邻近双叶皮瓣修复在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行缺损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研究组(n=35).对照组患者采用前额皮瓣修复,研究组患者采用邻近双叶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的恢复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恢复优良率(91.43%)高于对照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采用邻近双叶皮瓣修复方式,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缺损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面颊部皮肤缺损较合理的治疗流程,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2月利用扩张器技术,治疗面颊部皮肤缺损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28例病损一次完整切除并修复,4例行再次扩张器植入并修复,无扩张器破损及感染,皮瓣修复效果满意。结论皮肤扩张器技术可做为面颊部皮肤缺损修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皮瓣肌皮瓣修复感染性缺损创面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皮瓣肌皮瓣修复感染性缺损创面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01年8月~2006年8月在本科室应用带血管蒂或吻合血管皮瓣肌皮瓣移植术修复组织缺损化脓性感染创面的53例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控制感染、皮瓣观察等方面。结果创面Ⅰ期愈合44例,Ⅱ期愈合8例(部分坏死3例,经换药后痊愈,其余皮瓣肌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坏死1例。结论采用娴熟的多学科护理知识护理该类患者,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内踝上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踝上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内踝上逆行皮瓣转移修复16例由外伤、感染所致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或跟腱外露。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最大面积7cm×10cm。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5例,尖端部分坏死1例,2期行植皮覆盖坏死区。术后经1~12个月随访,修复后皮瓣皮肤质地、厚度与足踝部相接近,皮瓣痛、触觉为S0~S1。结论:内踝上岛状皮瓣适用于内、外踝部,足背近侧等与皮瓣供区较近的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相对较小的创面修复,对有踝关节动脉网严重损伤时需谨慎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3.
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皮肤恶性肿瘤软组织缺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皮肤恶性肿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40例,其中基底细胞上皮瘤27例,鳞状细胞癌6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隆突性皮纤维肉瘤2例,角化棘皮瘤恶变及皮脂腺癌各1例,均行手术广泛切除肿瘤,手术软组织缺损应用局部皮瓣移植修复。结果40例均I期修复,局部皮瓣全部存活,术区外形和功能满意;术后随访24个月,鳞状细胞癌局部复发1例,鳞状细胞癌及黑色素瘤各1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黑色素瘤发生肺转移,余无局部复发和转移。结论手术广泛切除是治疗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局部皮瓣可修复手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保证手术治疗顺利开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在修复大面积四肢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3年5月至2011年8月,选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大面积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56例。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17~76岁,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小为8 cm×10 cm,最大为16 cm×25 cm,皮瓣面积最小为9 cm×11 cm,最大为16 cm×27 cm。术后随访5~38个月,测评皮瓣的感觉、血运和外形等,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研究56例,皮瓣完全成活53例;3例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和皮片移植而愈合;56例中随访到48例,随访时间5~38个月,平均15.2个月,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分辨觉为11~13 mm左右,质软有弹性,外形稍显臃肿,患者基本满意,恢复泌汗功能。皮瓣供区对下肢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修复大面积四肢软组织缺损可以优先选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手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手部皮肤缺损患者80例,均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皮瓣成活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皮瓣成活率为97.5%,护理满意度为92.5%;对照组分别为80.0%和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1,5.54;P<0.05)。结论对于手部皮肤缺损患者,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皮瓣成活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游离足背皮瓣修复鼻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游离足背皮瓣修复鼻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本组13例患者移植皮瓣全部存活,鼻面部外形恢复满意,足背创面愈合良好。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心理护理,严密细致的术后观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带蒂超长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组织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报道诺蒂超长下斜万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组织缺损。方法在对斜方肌及其血供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颈横动脉浅降支为蒂设计超长下斜方肌肌皮瓣,其远端可达肩胛下角下17cm处,单侧皮瓣最大面积为36cm×13cm,双侧皮瓣总面积可超过700cm2,皮瓣转移可覆盖颅项、颌面及颈部缺损。结果临床应用修复头颈部组织缺损8例,其中2例采用双侧肌皮瓣转移,10块皮瓣均完全成活。结论超长下科方肌肌皮瓣是修复头颈部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的手术护理配合技巧.方法 将75例应用游离皮瓣修复足踝部外伤后的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实施主动护理配合的方式,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重视心理护理及制定熟练、有效、有序、合理规范的护理配合方案,严密观察病情,确保...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评价改良皮下蒂皮瓣推移修复鼻部缺损中的应用及优缺点。方法:自2015年1月以来,采用改良皮下蒂皮瓣推移修复鼻部缺损患者共16例,术后观察供、受区情况,鼻部立体外形情况。结果:16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显示鼻部外形良好,供、受区瘢痕融合,鼻部立体结构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采用改良皮下蒂皮瓣推移修复鼻部下1/3缺损,鼻外形修复效果好,且供、受区融合,无另外供区瘢痕出现。该手术损伤小,操作简便易行,可作为修复鼻部较小缺损的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20.
四肢非主要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皮肤缺损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探讨四肢非主要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皮肤缺损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以四肢主要血管分支和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14种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31例,皮瓣面积23.0cm×12.0cm~2.0cm×1.5cm.结果31例中27例皮瓣全部成活,4例皮瓣近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植皮痊愈.随访1个月~2年,除8例皮瓣臃肿而行整形手术外,余皮瓣质地、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根据四肢皮瓣缺损部位、大小、功能要求,充分采用皮肤缺损周围主要血管分支或/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皮瓣,可使多数创面得到理想的修复.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