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恶性胆道梗阻的双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TCD和肝动脉灌注化疗双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35例。PTCD后病人黄疸减轻。症状缓解,平均生存7个月,加肝动脉灌注化疗后肿块缩小,梗阻部分再通,平均生存10个月。认为双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优于单一治疗,可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是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常用方法[1]。如何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降低手术风险的关键。1资料与方法 1998年5月~1998年12月,我们用PTCD治疗53例梗阻性黄疸。其中男 30例,女23例,平均年龄 61.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血清总胆红素 196.0~523. 4 μmol/L,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伴全身瘙痒,患者常有发热、腹痛等。经CT、B超检查明确胆管扩张程度、范围及梗阻部位,并对梗阻原因做出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 [percutaneousTranshepaticBiliary(cholangic)Drinage]简写PTBD或PTCD ,是继经皮经肝胆管造影 (PTC)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外科手术引流法。PTCD是先做PTC证实胆管梗阻部位、程度和原因后 ,再用特制的带有外套 (鞘 )的穿刺针 ,采用血管造影的方法 ,插入梗阻的胆管进行引流 ,做为梗阻性黄疸的临时的或长期的治疗方法。本法行之有效、安全。 1983年以来 ,我科对 2 0 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PTCD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支架植入术(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4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PTIBS,在术前、术中、术后加强一般护理、皮肤护理、引流管护理,术后加强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结果]45例支架植入成功42例,其中4例放置双支架。术后1周~4周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胆道梗阻解除,肝功能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术后胆道感染8例,胰腺炎3例,胆漏2例,胆道出血2例,腹腔内出血死亡1例。术后随访平均生存时间11.8个月。[结论]PTIBS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加强临床护理能有效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采用PTCD和肝动脉灌注化疗双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35例。PTCD后病人黄疽减轻,症状缓解,平均生存7个月;加肝动脉灌注化疗后肿块缩小,梗阻部分再通,平均生存10个月。认为双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优于单一治疗,可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胆道原发性肿瘤有生长缓慢和转移较晚的特点 ,可通过永久性留置引流管的方法使患者的痛苦有较长时间的缓解。现将我科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治疗 2 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我科 1998年 6月~ 2 0 0 0年 6月 ,共收治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 2 9例。其中胰腺癌 15例 ,胆管癌 5例 ,胆囊癌 3例 ,原发性肝癌 6例 ,均经CT扫描确诊。 6例转外科行姑息分流旁路术 ,1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2 2例病人接受此项治疗。1 2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用灭菌穿刺探头 ,核定穿刺胆管支…  相似文献   

7.
经内镜放置金属胆道支架 (endoscop icmetalbiliaryendoprothesis ,EMBE)是近年来新兴的内镜治疗技术 ,是恶性胆管梗阻较好的姑息性治疗方法。我院肝胆外科自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6月采用EMBE治疗恶性胆管梗阻 10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肝外胆管恶性梗阻患者拟接受EMBE者 ,共 10例 ,其中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47~ 76岁 ,中位年龄为 66 5岁 ,包括 :胆管癌 5例 (其中胆管高位梗阻3例 ,低位梗阻 2例 ) ,胰头癌 1例 ,壶腹癌 4例。主要临床表现 :黄疸 ,腹痛 ,乏力 ,纳差。1 2 方法 术前…  相似文献   

8.
鼻胆导管引流术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红珠 《护理研究》2003,17(19):1154-1155
鼻胆导管引流 (ENBD)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施行的胆道置管引流减压技术。其操作简便、痛苦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已在胆道外科得到应用。我科自 2 0 0 1年 6月以来开始施行ENBD治疗。从用于治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后胆道炎、胰腺炎等并发症 ,到诊断和治疗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 ,扩展到恶性的胆道梗阻的“减黄”治疗[1] ,共应用 86例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86例中男 41例 ,女 45例 ,年龄 16岁~ 80岁。其中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5 0例 ,胆源性胰腺炎 2 3例 ,恶性胆管梗阻 4例 ,ERCP后留置鼻胆导管引流 …  相似文献   

9.
本院 1992~ 1999年对 37例肝胆疾病手术病人应用术中纤维胆道镜诊断和治疗 ,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结合临床资料对术中纤维胆道镜的应用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7例 ,男性 16例 ,女性 2 1例 ,平均年龄 4 8.6岁。术前病史、体查、B超、ERCP/PTC及CT完整者 18例 ;梗阻性黄疸原因不清 3例 ;肝内外胆管结石 2 6例 ,合并肝内胆管狭窄 16例 ;胆囊多发性小结石 ,胆囊管直径≥ 3mm或胆总管直径≥ 10mm ,既往有黄疸史和胰腺炎病史 ,疑胆总管继发性结石 8例。1.2 镜检方法 经胆总管切口进行肝内外胆管胆道镜检…  相似文献   

10.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综合介入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上并不少见,内科治疗常难以奏效,而局部或远处的多发性转移性肿瘤常使外科手术无法进行.恶性胆道梗阻所致的继发性感染和肝功能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寻求对恶性梗阻标本兼治的有效方法仍然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自2001年10月~2003年5月对2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采用经皮肝穿胆道内支架植入联合局部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是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新方法。总结了 2 0 6例腹腔镜胆管探查胆管一期缝合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提出各种引流管的观察护理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是疾病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
鼻泪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介入性鼻泪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Song 601 型鼻泪管支架组套,经鼻侧逆行置入支架治疗鼻泪管阻塞5 例。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 % 。术后即刻造影鼻泪管通畅。1 例术后1 周出现再堵塞,其余4 例溢泪症状完全缓解。随访5 ~12 个月,1 例4 个月后复发,另3 例保持通畅至今。结论 鼻泪管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鼻泪管阻塞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苗勒氏管囊肿(Müllerian duct cyst,MDC)及射精管囊肿(ejaculatory duct cyst,EDC)经直肠超声的声像图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经直肠内超声检查所发现的前列腺囊肿患者80例.年龄25~83岁,平均59.3岁.观察囊肿形态、位置、与精阜的关系、是否与精囊相通,如果不典型则行排精试验,观察射精管排泄物与囊肿的关系,以区别MDC和EDC.结果 80例患者中,典型MDC有13例,呈纯囊性病灶,位于前列腺基底部、尿道后上方中线处,与精囊和输精管无相连;典型EDC有39例,表现与MDC相同,然而纵切面位于前列腺前下方中央区、尿道后侧,横切面位于前列腺中央区、偏一侧之射精管行程上;囊肿可指向精阜(36例),可伴同侧精囊扩张(23例)及同侧输精管扩张(2例).排精试验(28例)中,因排泄物通过囊肿后再进入后尿道(8例)、进入并滞留于囊肿内(10例)及未发生排泄(8例)而诊断为EDC,因排泄物从囊肿外周绕行而诊断为MDC(2例).结论 MDC和EDC在声像图上所在方位、与精阜及精囊的关系、排精时排泄物与囊肿的关系有所不同,以此鉴别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18.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微创外科时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首选术式。10%~15%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CBD)结石,其中90%以上为继发性结石。目前处理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方法主要有3种:其一为LC 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  相似文献   

19.
锁骨下静脉置管异位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异位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应用计算机医学影像归档与传输系统(PACS)对我院2002年1月~2008年7月443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住院患者的X线胸片图像资料进行复习,并分析静脉置管的异位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本组资料中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总异位率为14.0%(62/443);不同年份异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患者中,1~20岁异位率最高, 41~60岁异位率最低;男、女性置管异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锁骨下静脉置管异位率明显高于左锁骨下静脉.62例异位导管分布情况:导管尖端异位于右侧颈内静脉57例(91.9%),左侧颈内静脉、右侧头臂静脉各2例(各占3.2%),右侧锁骨下静脉1例.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异位率显著高于左侧.异位于同侧颈内静脉者占导管异位的95.2%(59/62),其中右侧置管381例,异位于同侧颈内静脉57例,异位率15.0%,占右侧导管异位的96.6%(57/59);左侧置管62例,异位于同侧颈内静脉2例,异位率3.2%,占左侧导管异位的66.7%(2/3).结论:导管异位是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常见并发症,年龄≤20岁是危险因素之一;导管异位多误入同侧颈内静脉,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异位率和同侧颈内静脉误入率均高于左侧,提示临床宜选择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以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甲状舌管囊肿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率彩超在诊断甲状舌管囊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甲状舌管囊肿的高频率彩超表现。结果15例中,5例为无回声,壁薄囊肿,4例薄壁、均匀低回声,6例为均匀的中等回声,囊肿内及周边无血流信号。结论高频率彩超敏感性高,是诊断甲状舌管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