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患者恶心呕吐综合征与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分别取平卧位与甲状腺手术体位对颅外段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分别检测,并计算其变化量。结果颈过伸位较平卧位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低,血流量明显下降;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综合征的患者其血流减少量与血流速度降低量与未出现此征状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手术过程中颈过伸位引起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引起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超导磁共振成像观察颈部旋转时对椎动脉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颈部旋转时对椎动脉的血流影响,以及和眩晕的关系。方法 采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19例颈性眩晕患,在颈中立位、左、右旋45。位动态下分别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观察椎动脉走形,并测量管径及血流像素值。结果 在头颈部旋转时,同侧椎动脉成曲迂、变宽,血流像素值增加,对侧椎动脉成拉长、变细,血流像素值减少。结论 MRA动态观察可以对椎动脉血流进行有效的观察,在颈部旋转时,也可引起椎动脉的血流同时下降,从而引起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诱发眩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个性化颈过伸体位对甲状腺切除术后体位综合征、循环呼吸功能及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许昌市中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拟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4例予以常规手术体位,观察组55例予以个性化颈过伸体位。比较2组术后体位综合征(头、颈、背、肩部疼痛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体位改变前[气管插管后气腹前(T0)]后[体位改变后15 min(T1)]循环呼吸功能[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气道峰压(Ppeak)、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及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左右两侧血流量(Fv)、平均血流速度(Vm)、血流量变化(△Fv)和平均血流速度变化(△Vm)]。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头、颈、背、肩部疼痛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0时比较,2组T1时HR、SBP、DBP、Ppeak、PETCO2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与T0时比较,2组T1时SpO2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左右两侧△Fv、△Vm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个性化颈过伸体位可改善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循环呼吸相关指标,调节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体位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颈部旋转时对椎动脉的血流影响,以及和眩晕的关系。方法采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19例颈性眩晕患者,在颈中立位、左、右旋45°位动态下分别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观察椎动脉走形,并测量管径及血流像素值。结果在头颈部旋转时,同侧椎动脉成曲迂、变宽,血流像素值增加,对侧椎动脉成拉长、变细,血流像素值减少。结论MRA动态观察可以对椎动脉血流进行有效的观察,在颈部旋转时,也可引起椎动脉的血流同时下降,从而引起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诱发眩晕。  相似文献   

5.
目的:尝试用按脊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并观察治疗后即刻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试图为按脊疗法治疗此类患者以及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方法:颈椎眩晕患者42例,均根据X线片上所反应的病变部位进行精确定位,采用按脊疗法治疗及脊椎诊断治疗系统给予补充、辅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完成后即刻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眩晕程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40例患者治疗后即刻的VAS评分显著下降(P〈0.01);TCD显示右椎动脉右转位和后伸位的最大值,右椎动脉后伸位的最小值,右椎动脉右转位和后伸位的平均值及左椎动脉后伸位的搏动指数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结合椎动脉功能解剖学特性尝试按脊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有良好的即刻效果,若要获得确切的疗效,尚需深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背景:颈曲值在相当程度上反应了颈椎退行性变的过程。目的:手法恢复颈椎曲度已在临床上得到认同,探讨手法对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状况的影响。设计: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脊柱骨科及外科,一所中医学院的骨伤科研究所门诊。对象:研究对象来自1999—01/2001—12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脊柱骨科,第一附属医院外三科,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研究所门诊收治的颈椎病患者60例,分有颈曲异常的颈椎病组、无颈曲异常的颈椎病组,每组30例。另选30例健康者做对照组。方法:颈椎病组施行手法治疗。观察对比颈椎病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颈曲值和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并统计它们的相关系数。主要观察指标:①颈椎病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颈曲值。②各组治疗前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值的变化。结果:颈曲异常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普遍降低,各血管收缩峰值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和颈曲正常组(P&;lt;0.05)。治疗后,3条血管的血流速度有明显提高,治疗前左椎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基底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变化与颈曲值呈相关性,治疗后左椎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与颈曲变化值相关。结论:颈曲对椎基底动脉有内在的致病作用。手法可以恢复颈曲形状,促进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背景:适宜方向、角度的牵引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选择性血管造影被公认为是确定血管疾病的"金标准",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虽为无创性检查,却存在检查时间较长、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具有一定侵袭性等不足.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和经颅多普勒加转颈试验,对不同牵引方向和牵引角度治疗前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参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40例,根据解剖学角度按病变部位(上颈段病变、下颈段病变、混合型)和牵引方式、角度(坐位前倾分1°~10°、11°~20°、21°~30°组,坐位后伸1°~10°、11°~20.、21°~30°组,坐位中立位组)分组,以局部按摩为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加转颈试验检测治疗前后椎动脉最窄部位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通过经颅多普勒加转颈试验测量治疗前后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等血流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根据解剖部位确立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根据病变部位划分为上颈段(C1~C3)、下颈段(C4~C6)和混合型,这从椎骨形态和力学角度等方面为临床牵引治疗提供了指导.②确定了最佳牵引角度.即上颈段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坐位后伸11°~20°牵引疗效较好,下颈段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坐位前屈11°~20°牵引疗效较好,混合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坐位前屈1°~10°疗效较好.③确立了彩色多普勒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是指导椎动脉型颈椎病牵引治疗的简便、无创、安全可靠、重复性好的验证手段.  相似文献   

8.
旋转复位手法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为旋转复位手法的安全操作及治疗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50例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组)及健康者(对照组25例)在实施旋转复位手术使头颈受极度旋转时,以及接受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 眩晕组转颈后双侧椎动脉流速明显下降(P〈0.05),基底动脉流速有所下降,对照组转颈后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下降均不明显。眩晕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速均较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颈试验对椎间隙段椎动脉多普勒频谱的影响,分析出现的异常频谱形态、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以及可能对预测远端椎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动脉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的183例患者,以转颈试验后是否出现频谱形态异常分为阳性组(11例)和阴性组(172例),超声检测椎间隙段椎动脉管径大小及转颈试验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加速时间(AT)、心率(HR)。结果 (1)183例患者中,有11例(占6.01%)在转颈试验后即刻出现频谱形态改变,呈"低速单峰"样频谱形态,其中有3例双侧椎动脉频谱转颈试验后均出现异常。(2)转颈试验前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各血流动力学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转颈试验后阳性组频谱形态异常改变,PSV、EDV、AT均较转颈试验前明显减低,RI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与阴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4)转颈试验后阴性组频谱形态无明显改变,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转颈试验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低速单峰"组转颈试验后眩晕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椎动脉"低速单峰"频谱形态改变在转颈试验时会有一定的概率出现,因此,在做颈动脉超声检查时,应尽量使患者颈部保持中立位,避免因转颈后导致的频谱形态改变而误诊为颅内段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  相似文献   

10.
不同角度颈椎牵引对颈性眩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到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所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或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颈椎牵引是治疗本病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探讨不同角度颈椎牵引对颈性眩晕的影响,我们对60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了分组对照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实验组27例,对照组给予针灸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均有好转,但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测四肢瘫患者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方法由1位评定者应用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20例四肢瘫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后1周内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评定;另1位评定者在第1位评定者初次评定后2 d内对该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第1位评定者两次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4(P<0.01);第1位评定者与第2位评定者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71(P<0.01)。结论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肇庆市居民颈椎病发病情况及相关问题。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择该市区18~70岁居民5000人为研究对象 ,入户或至单位询问调查。结果 :该市居民颈椎病发病率为8.11% ,男女差异无显著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 ,发病率逐渐增加。经多因素分析 :体位姿势不正确、情绪紧张、潮湿、疲劳是发病的主要诱因。结论 :该病严重影响肇庆市居民的健康 ,做好防治应从早做起 ,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胰腺癌治疗的Cochrane系统评价证据,以及纳入系统评价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方法学质量。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2009年第4期)中有关胰腺癌治疗的系统评价,并运用RewMan5.0.21对所纳入研究的偏倚进行评估。结果共检索到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治疗梗阻型胰腺癌的系统评价、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进展期胰腺癌的系统评价共2篇系统评价,共纳入79个RCT。依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质量评价方法,对所纳入RCT的偏倚进行评估,表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倚,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结论 Cochrane系统评价是公认的最高质量的研究证据,但目前缺少足够强度的证据来支持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治疗梗阻型胰腺癌的疗效。其他治疗手段的疗效如胰腺癌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治疗等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完成系统评价来评估。建议推行临床试验透明化,实施临床试验注册制度以及按照CONSORT声明严格规范RCT的报告,以便于总结胰腺癌治疗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中央气道不全性梗阻和支气管结核、术后痰栓形成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分析,探讨误诊原因及正确诊断的方法。方法对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3l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特征以刺激性咳嗽为主,其次为活动后胸闷、气促,肺部闻及哮鸣音,胸部影像学多无特征性改变或极易漏诊,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低,诊断前缺乏气管镜及病理检查,均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结论中央气道不全梗阻性病变或炎性病变包括支气管结核、术后痰栓形成时原发疾病症状不典型,肺部影像学检查无异常表现或极易漏诊,故该类以表现为咳嗽、喘息、活动后胸闷,进而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常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延误诊治。支气管镜及病理检查再结合肺CT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二级预防干预模式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二级预防干预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将1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建立健康档案,应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评估表对出院患者进行评估.观察组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个体化强化教育和行为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基本知识健康教育,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6个月收集两组相关资料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疾病知识掌握正确率、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及治疗依从性方面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级预防干预模式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汉油田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I-74)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护理提供者各维度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其客观指标相关,但也与其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有关。结论:客观状态是影响主观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应考虑护理者的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对护理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