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CBT)对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60例精神分裂症辅以CBT(观察组),时间12个月;采用PNASS量表于治疗前、6个月末、12个月末进行评定,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系列、心电罔、脑电图。并与常规药物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结果经CBT治疗后观察组PNASS总分、阴性量表分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脑电图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T对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取口腔外科门诊100例TMD患者分成两组,CBT实验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治疗。结果 CBT组患者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常见发病原因和如何自我保养有进一步了解且焦虑症状较对照组减少明显。结论 CBT能够有效减轻TMD患者的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稳定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CBT)对自尊、应对方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42例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和健康相关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处于单一稳定期维持用药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周参与CBT,总疗程为24周。CBT为50分钟/次,1周/次。采用基线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尊量表(SES)、应对方式问卷(CSQ)、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24周后观察组PANSS总分[(43.34±9.76)分]与对照组[(52.58±9.3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ES评分[(25.53±4.72)分]与对照组[(20.17±4.5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P评分[(58.36±5.74)分]与对照组[(52.87±5.5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SQ各项因子与对照组比较,在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等项目得分上升,在自责、幻想、退避等得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CBT可有效改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应对方式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国产奥氮平(欧兰宁)合并氯氮平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对43例男性原服用氯氮平治疗且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国产奥氮平(欧兰宁)5~20mg/d治疗8周,同时于2周内将氯氮平减量且氯氮平剂量2周后不再变化,并于合并治疗前及后2、4、8周评定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YSS)、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合并国产奥氮平(欧兰宁)治疗后2、4、8周末PANSS总分和TESS评分较合并前有明显差异。结论国产奥氮平(欧兰宁)合并氯氮平对于男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副反应也有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中国精神科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观生活质量,并探讨精神病性症状和药物锥体外系副作用和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对符合研究条件的198例平稳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药物锥体外系副作用和其主观生活质量进行标准化测量。对数据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药物锥体外系副作用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躯体领域有显著影响;阳性症状和焦虑症状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有重要影响。结论对于处于平稳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控制其阳性症状、焦虑症状和锥体外系副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主观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心理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文献报道,抑郁症状可发生在精神分裂症病程中的任何时期,[1]有无抑郁心理将会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2]作者以农村社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庭为研究对象,对其抑郁症状和有关的因素进行调查,旨在为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CBT)在提升精神疾病的康复护理水平,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效果。方法对全院来康娱治疗中心进行康娱疗活动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娱疗活动,治疗组予以CBT干预,入组前后均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评分,对顺利完成10次治疗的治疗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①治疗组前后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后SCL-90中,只有躯体化及人际关系两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除恐怖因子与偏执因子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②干预前后治疗组SAD总分、社交回避因子、社交苦恼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对照组SAD总分、社交回避因子、社交苦恼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CBT能有效地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脐血移植(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CBT)已成为儿童和成人患者恶性及非恶性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因为细胞数量是决定CBT成功的主要因素,所以有限的细胞数量限制了单份脐血在高体重儿童和成人患者中的应用.2005年以来,双份CBT的开展成功地扩大了CBT的应用范围.与单份CBT相比,双份CBT后...  相似文献   

9.
工娱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杨玉清  张建华  丁关元 《中国康复》2004,19(4):256-256,F003
目的:观察工娱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78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工娱疗活动,并使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记分评定,观察其效果。结果:治疗8个月后78例患者SANS总分减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各因子分中除“情感平淡或迟钝”及“注意障碍”项外,其余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IPROS总分减分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各因子分除“讲究卫生”比较外,其余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工娱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社会生活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氯氮平、利培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纳入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将其分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对两种药物治疗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控制、认知功能、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症状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接受改良版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检测(M-WCST)量表评估提示认知功能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相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氯氮平或者利培酮均对于病情有良好控制改善效果,可降低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从安全性方面利培酮优于氯氮平,对整体治疗体验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胡利君  黄健男  魏威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1):1007-1009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对30例CBT患者术前除按常规护理外做好心理护理,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护理,采用改制的小儿肋骨牵开器进行体外颈动脉压迫训练和预防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全部成功,仅有8例出现神经麻痹,经及时治疗与护理改善了症状,未出现其他的并发症。结论CBT手术具有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脑梗死的护理,探讨精神分裂患者合并脑梗死的护理方法,对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在神经内科病房收住的15例精神分裂症伴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15例精神分裂症合并脑梗死患者,在做好常规的神经内科护理外,还要结合精神科的专科护理,注意对患者精神症状的观察和护理、约束保护及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转归,同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慢性精神分裂症症状演变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反复发病且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演变情况。 方法 对104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程≥5a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对以往和目前的精神症状进行评定。 结果 以往发病时以阳性精神症状发生率较高且丰富,目前以阴性精神症状较突出,两者间相比,24项症状中12项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1项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着病程的迁延,阳性症状逐渐减少,而阴性症状逐渐突出,并进入慢性衰退期。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8):1543-1545
目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路径,探讨其对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5月在我院住院的农村户籍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在患者经过精神症状急性期治疗后,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开展健康教育路径。在入组前、入组后2年评价两组依从性、健康教育效果和病情复发情况。结果入组前两组患者在精神症状、依从性及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健康教育效果和康复效果均比对照组好,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开展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提高患者对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依从性,能帮助患者在回归社区康复期间促进其康复质量、减少病情复发,是一种行之有效、方便而切合实际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丁关元  朱岚  杨玉清 《中国康复》2005,20(6):378-379
目的:探索集体心理治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8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心理组40例和对照组44例,均对症给予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心理组并接受集体形式的讲座、讨论、问题解答等心理治疗。治疗前后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测评。结果:经过10个月的观察,心理组患者SCL-90和PANSS各因子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改善,尤以阴性症状较明显。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阶段性认知行为疗法(CBT)降低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风险的效果。[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阶段性CBT,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杀态度问卷(Questionnaire of Suicide Attitude,QSA)评分及简易应对方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QSA各维度评分、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阶段性CBT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应对方式,降低其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开展劳动作业训练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社区内3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自愿参与原则,分成康复训练组和家庭监护组,并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来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结果两组间ADL和BPRS前后变化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明显优于家庭监护组。结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劳动作业康复训练,能有效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体健康教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将160例女性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集体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个体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前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较高的焦虑抑郁,实施个体健康教育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恢复期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健康教育,能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行为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行为训练,对照组单纯进行药物治疗。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其治疗效果,在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分别评定一次。结果训练后8,12周时阴性症状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行为训练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认知行为疗法(CBT)对改善糖尿病患者抑郁、糖尿病相关压力及焦虑的效果,对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及配合搜索引擎,检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2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此研究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RCT),总有参与者598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CBT组对糖尿病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SMD=-0.65,95%CI(-1.06~-0.24),P=0.002]、糖尿病相关压力[WMD=-4.79,95%CI(-9.38~-0.20),P=0.04]有明显作用,合并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CBT对患者的焦虑、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无明显作用,合并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T对糖尿病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糖尿病相关压力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对焦虑、生活质量、血糖控制指标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