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反应蛋白和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妍  曾群英 《新医学》2004,35(6):381-382,F00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和发展的结果。在粥样斑块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局部炎症反应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认为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答性反应,在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起保护作用,但当损伤持续存在时应答性反应则可能演变为过度的炎症,并促进斑块的形成。斑块的发展亦与炎症反应相关。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标志物之一可以反映冠心病的发展,有助于冠心病的临床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斑块的非调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颈动脉是脑供血的主要通路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血管狭窄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尽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身症状不典型,但目前公认它与脑梗死、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以“损伤反应学说”为主要机制。许多研究证实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血浆中炎症介质升高,导致不稳定斑块活动。C反应蛋白(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超敏C反应蛋白较之更为敏感,是评估冠心病进展的指标。β-阻滞剂作为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基础性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痛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0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检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64例)及非冠心病组(66例),检测颈总动脉及颈动脉分又处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斑块积分及宽块发生率。结果冠心病组的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粥样斑块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脂蛋白相关性磷酯酶A2(1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是由炎症细胞产生的一种磷酯酶,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Lp-PLA2表达上调,循环中Lp-PLA2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其增加的水平和冠心病危险度增加相关,且Lp-PLA2水平升高与不良事件危险性增加的相关关系不依赖于C反应蛋白等其他炎症标记因子,抑制Lp-PLA2的药物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Lp-PLA2可作为冠心病新的生物标志物并有可能成为冠心病新的治疗靶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内皮功能障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冠心病是当今致残与致死的最常见病之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为冠心病急症,涵盖了从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猝死等一系列病理生理状态。其病理生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内皮功能障碍(endothelium dysfunction,ED)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尤其在斑块破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逆转失调的内皮功能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体表高频超声检查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83例冠状动脉造影受检者行颈总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其内中膜厚度、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并将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的t、χ^2检验。结果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IMT对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67%、81.39%及87.78%,三者对冠心病的特异性分别为71.60%、90.12%及95.06%;②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且随病变支数的增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积分均增加(P〈0.05);⑧冠心病组年龄、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血糖、血压水平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可作为冠心病预测因子,两者联合应用,对冠心病的预测可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8.
高脂血症和冠心病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胡大一  魏妤 《现代康复》1999,3(12):1438-1442
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仍是目前医疗实践中的一个重点。在冠心病的众多发病因素中,高脂血症与其关系最为密切。大量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都已证宴高脂血症.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通过饮食控制和采用他汀类降脂药物进行治疗、在冠心病的一级或二级预防中降低血浆胆同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都可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且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或消退。理解高脂血症与冠心病之问的关系.对于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运动负荷心电图试验(exercise electrocardiography test,EET)是目前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具有无创、方法简单等特点。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而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是无创性超声影像技术和有创性心导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与传统的CAG比较,其不仅可准确测量管腔及粥样斑块的几何尺寸,更重要的是它可提供粥样斑块的大体组织学特性。本研究以IVUS为标准,评价EET和CA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心绞痛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UAP的发病机制与SAP有明显的差异,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易损性有关。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有多种生物活性,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密切相关^[1,2]。近年在冠心病的研究中发现IL-18与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及演变过程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