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生儿头皮静脉取血代替股静脉取血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新生儿取血多采用股静脉穿刺的方法 ,对患儿的创伤和痛苦较大 ,并且常常造成穿刺损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采用头皮静脉取血法。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对象为 2 0 0 0年 2月~2 0 0 2年 6月在我院儿科住院 ,需静脉取血检查的患儿 3 5 0例 ,男 2 0 4例 ,女 14 6例。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 ,头皮静脉取血的 2 0 0例为观察组 ,股静脉穿刺取血的15 0例为对照组。1 2 方法 观察组操作方法为患儿取仰卧位 ,固定头部 ,选择头正中静脉 ,两侧颞静脉或耳后静脉 ,根据静脉的粗细选用哈那好输液器针头 ,一般多选用 5号 (2 4G…  相似文献   

2.
谈小儿股静脉穿刺取血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淑华 《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2):533-533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1990年1月至1992年3月,对6岁以下住院患儿静脉取血共2745例次。其中用头皮针法取血1968例次,用注射针头法取血777例次。体会到对6岁以下患儿,尤其是合并有主要脏器功能衰竭的婴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头皮静脉抽血致头面部缺血缺氧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生儿血标本采集是基本的护理操作,采集途径很多,方法也不同。临床发现在患儿的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抽出2~3ml血液,这样既可减轻患儿的痛苦又可减少护士的工作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笔者却遇到2例经头皮静脉抽血而导致患儿头面部青紫,经给氧后缓解,现报道如下。病例介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采集血标本的传统方法通常选择股静脉、颈外静脉等常难以准确定位反复穿刺。我院为新生儿采血时用一次性头皮针行颢浅静脉穿刺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梁淑云 《护理研究》2002,16(7):418-418
婴幼儿血管细 ,采集血标本难度大。我科自 2 0 0 0年 8月—2 0 0 1年 11月对两岁以下的婴幼儿试用头皮针通过颞浅静脉采血 13 5例 ,成功率较高。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3 5例均为我院住院患儿 ,男 83例 ,女 5 2例 ,年龄 <2岁 ,其中需监测电解质 78例 ,血培养 10例 ,其他 47例 ;一次采血量最少 2ml ,最多 5ml ,根据需要而定。2 方法2 .1 物品准备 治疗盘内放 75 %酒精、无菌棉棒、胶布、无菌干棉球及无菌小敷料 ,一次性 5ml注射器一具 ,5 12 号、7号一次性头皮针各 1个。2 .2 穿刺方法 患儿仰卧于床上 ,头偏向一侧。助手面…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是护士最基本的一项操作,是每个护理人员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儿科输液有其特殊性和特别要求,现今独生子女家庭居多,每位家长都视孩子为掌上明珠,静脉穿刺失败常是引起儿科输液室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所以,儿科静脉穿刺操作要求之高对护理人员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下面就我院儿科多年的临床静脉穿刺经验,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行股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的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生儿血液标本采集在临床上是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而在临床治疗中又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我院儿科自1997年建立新生儿病房以来均采用股静脉采血。因新生儿四肢静脉细小,颈外静脉未发育,过去曾采用后囟门采血,因感染机会多,不安全,故不采用。股静脉比较固定,静脉粗,只要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本人通过临床  相似文献   

9.
孙晓娟  刘伟  朱稳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2):1798-1798
为提高静脉穿刺质量,降低复针率,减轻患儿痛苦及家长焦虑,提高护理质量,我们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2.
头皮静脉穿刺的应用非常频繁,穿刺的成功率是衡量护士水平的重要标准。一针见血固然重要,但通常有很多原因如出汗、哭闹、患儿不合作等,可导致头皮针移位,液体渗出而重新穿刺。所以头皮针的固定是保证输液通畅的关键,头皮针移位造成输液中断,不仅影响穿刺成功率,增加护士的工作量,而且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但家长往往不能理解,他们认为是护士技术不过关而导致患儿重新穿刺,甚至引起护患纠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小儿头皮静脉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静脉浅表易见,易于固定,方便患儿肢体的活动,便于保温,故小儿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患者家属对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我们护理工作者在头皮静脉穿刺时应做到精益求精。本文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阐述了静脉穿刺成功的有关影响因素、准确穿刺的方法、固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15.
6000例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输液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艳 《当代护士》2006,(5):29-30
目的 探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固定方法对液体维持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小儿头皮静脉输液6000人次做为观察对象,3100人次为对照组,2900人次为观察组。要求提高护士心理稳定性,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取得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及固定方法,观察组另采用三固定法。结果 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能维持至输液完毕率为82%,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维持至输液完毕率为96%,二者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观察组一稳、二停、三固定的方法穿刺成功率高,固定好,输液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16.
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婉秋  陈望  周红霞  孟棣  苗春林 《护理研究》2002,16(12):734-734
股静脉穿刺采血是小儿外科采集血液标本常用的方法之一。提高一次性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 ,不仅可以为抢救患儿赢得时间 ,还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 ,发现 2岁~ 3岁的患儿股静脉基本上在腹股沟的正中位置 ,于是我们就总结出一种新的简捷的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 ,即直刺法。现将该法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及方法选取 2岁~ 3岁的患儿 5 0例 ,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每组各2 5例 ,且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种、身高和体重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采血由专人完成。用传统法和直刺法分别对甲乙两组患儿进行股…  相似文献   

17.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无论是在日常治疗还是在应急抢救过程中,几乎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3周岁以内的患儿由于好动,不合作,选择四肢静脉穿刺,穿刺后不易固定,易造成针头滑脱,而头皮静脉分支多,表浅易见,静脉管壁因受头皮内纤维隔固定,不易滑动,而且头皮静脉穿刺输液既不影响患儿保暖,又不影响肢体活动,故小儿输液头皮静脉穿刺应为首选,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将头皮静脉穿刺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角度及方位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最佳角度和进针方位,以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注射室输液患儿6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静脉正方位)和乙组(静脉侧方位)各300例,分别以10°、20°、30°角进针各穿刺输液1次。比较不同角度进针所致的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输液外渗情况。结果进针角度为30°角,患儿疼痛感减轻,且从静脉正方进针疼痛程度显著轻于从静脉侧方进针,进针角度越大输液外渗发生率越高。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患儿疼痛程度与进针角度和进针方位有关,建议静脉条件较好者宜从血管正方位以30°角进针,可有效减轻患儿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20.
头皮静脉是小儿输液的主要途径,小儿静脉穿刺又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功。由于小儿血管细小,回血慢等特点,临床穿刺中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达到一针见血,提高穿刺的成功率,笔者总结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