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小儿经外周不同部位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留置时间.[方法]将72例使用静脉营养液的患儿按照使用静脉途经分为两组,腋静脉组通过腋静脉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外周浅静脉组使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等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观察两组留置针每次置管留置时间.[结果]腋静脉组每次置管留置时间为76.76 h±17.13 h,外周浅静脉组每次置管留置时间为27.54 h±6.23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静脉留置针可用于小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与外周浅静脉相比留置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小儿营养液配制及经周围静脉留置针输注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外科患儿的营养支持是临床治疗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营养状况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患儿对手术的耐受性和预后。小儿腹部及肛门直肠外科手术创伤大、禁食时间长、耐受性差、新陈代谢快 ,而且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 ,术后又处于负氮平衡 ,所以肠外营养支持尤为重要。营养液的配制有别于成人 ,输注途径的建立也比成人困难得多。针对这些问题 ,近年来通过临床观察 ,不同年龄的患儿、不同的病种采用不同的配方 ,经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注肠外营养液无并发症发生 ,效果优于四肢静脉留置针 ,同时利于外科患儿早期活动及治疗护理体位变化的需要 ,…  相似文献   

3.
李春华 《全科护理》2011,9(25):2286-2286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效果。[方法]将200例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骨缝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浅表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堵管、静脉炎、外渗)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外渗、堵管、静脉炎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小儿骨缝静脉留置针输液能减少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4.
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小儿静脉留置针最佳留置时间,笔者从本院儿科2004年2—12月应用的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用细菌学方法来初步确定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时间,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3年1月~2007年2月,我们对3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功能锻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夏季患儿置入留置针的最佳部位。方法将2009年6—8月360例住院患儿根据床号分成头皮静脉组和大隐静脉组各180例,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和留置时间。结果大隐静脉组患儿静脉炎、留置针脱管、药液外渗、意外拔管、皮肤糜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头皮静脉组,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夏季患儿取大隐静脉置入静脉留置针较头皮静脉发生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2007年1月-12月,我们对258例患儿经手背静脉、肘部静脉和腋下静脉3个部位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旨在探讨不同部位使用留置针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静脉留置针部位选择与留置时间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小儿静脉留置套管针部位与留置时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小儿外科住院患儿留置针892例,按年龄段分为新生儿、婴幼儿和学龄儿三组,对留置针的部位与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新生儿组头部、上肢静脉留置针时间较下肢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静脉留置针时间为头部>上肢>下肢,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组上肢静脉留置针时间略大于下肢,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不同年龄组小儿静脉留置针时间,学龄儿>新生儿>婴幼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和要幼儿静脉穿刺部位以头部为最佳,学龄儿应首选上肢;静脉留置针保留最佳时间为96 h左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儿经外周不同部位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留置失败的原因。方法将72例使用静脉营养液的患儿随机分为腋静脉组和外周浅静脉组,各36例。外周浅静脉组采用常规方法,腋静脉组采用腋静脉穿刺留置方法。观察两组留置针在留置后24h液体外渗、静脉炎、堵管、脱管发生的情况。结果腋静脉组在使用静脉营养液期间共置管留置112例次,置管后24h,17例次终止留置,其中液体外渗13例次,静脉炎3例次,堵管1例次;外周浅静脉组在使用静脉营养液期间共置管324例次,置管后24h,281例次终止留置,其中液体外渗189例次,静脉炎68例次,堵管8例次,脱管16例次。两组液体外渗、静脉炎、脱管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堵管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经外周不同部位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留置后24h,留置失败的原因为液体外渗、静脉炎、堵管和脱管,且腋静脉组液体外渗、静脉炎、脱管均比外周浅静脉组低。  相似文献   

10.
小儿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与成人相比,存在着年龄、血管等选择问题。为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儿科对160例婴儿在不同部位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探讨适合婴儿静脉留置通路的最佳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最佳时间。方法从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中,随机选取了102例留置标本内段送细菌培养。结果留置5d与7d细菌培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85,P〉0.05);留置7d与9d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072,P〈0.05)。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7d以内为最佳时间,9d则不可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化疗病人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因各种因素未接受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化疗患者寻求安全的静脉输液方法。方法 纳入256例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化疗的肿瘤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当天输液化疗结束冲管后及时拔除留置针,同时避免24小时内在原部位原静脉再次穿刺化疗;对照组常规留置48h-72h,注射部位如出现不良反应即给予拔除留置针。观察记录二组化疗病人发生药液外渗、静脉炎及管腔堵塞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化疗病人发生药液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3.6%、2.9%,小于对照组的12.7%、11.0%(P<0.05);管腔堵塞发生率为0.7%,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1.0%(P<0.01)。结论 化疗结束当天及时拔管,可明显减少肿瘤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部位的选择对留置时间、留置并发症的影响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对住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儿按年龄分为新生儿组、婴幼儿组和学龄儿组,每组40例,对留置针的部位、时间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措施。结果新生儿组和婴幼儿组的留置针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部,其次是上肢,而学龄前组患儿的留置针部位则主要集中在上肢,与新生儿和婴幼儿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组留置时间最长为(122.65±22.91)h,新生儿组次之为(88.76±22.48)h,婴幼儿组最短为(78.12±21.24)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并发症发生率(72.50%)高于新生儿组(35.00%)和婴幼儿组(45.00%)(P〈0.05);各种并发症中,外渗情况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和婴幼儿静脉穿刺部位以头部为最佳,学龄儿应首选上肢;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最佳为3~5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套管针选择留置头或手足部位对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按住院时问顺序选取200例静脉输液患儿做静脉留置针效果观察,按单双数随机纳入头皮组和手足组,每组100例,记录两组患儿的每次置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头皮组留置时间为(55.3±13.7)h,手足组留置时间为(93.8±12.3)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1,P〈0.05);手足组的并发症少于头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66,5.98,4.71,3.28,8.79,4.18;均P〈0.05)。结论对0—2岁的患儿做静脉留置时优先考虑选取手足部位。  相似文献   

15.
静脉留置针常规留置时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常规留置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观察分析了100例接受静脉留置针治疗的病人。结果:静脉留置针常规留置时间为3-5天。结论:加强对静脉留置针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与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同部位留置针静脉输注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92例使用留置针长时间静脉输注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腋静脉)和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观察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采用腋静脉进行留置针静脉输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水肿病人不同穿刺部位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方法选择86例不同程度的水肿病人留置针静脉输液134例次,对手背静脉、前臂及肘部静脉、足背及踝部静脉、颈外静脉的留置时间进行观察。结果不同穿刺部位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不同,手背静脉、前臂及肘部静脉、足背及踝部静脉平均留置时间均为5d左右,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外静脉留置时间平均为12.70d,与其他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老年、长期输液、四肢静脉已被破坏、四肢高度水肿、过于肥胖以及输入刺激性药物的病人,可首先选择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留置针输注葡萄糖酸钙时的药物最佳稀释浓度和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方法选择需要静脉补钙的患儿13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等倍稀释组43例,2倍稀释组48例和5倍稀释组48例,均使用静脉留置针,比较各组患儿穿刺血管外渗性损伤发生率、损伤程度和愈后情况。结果等倍稀释组、2倍稀释组、5倍稀释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血管3d累计发生外渗率分别为19.4%,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61.23,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等倍稀释组发生血管外渗率高于2倍稀释组(χ2=6.88,P<0.01),2倍稀释组高于5倍稀释组(χ2=6.40,P<0.05),等倍稀释组高于5倍稀释组(χ2=20.48,P<0.01)。留置针在第1天,第2天,第3天血管外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47,P>0.05)。结论运用静脉留置针对婴幼儿进行补钙时,10%葡萄糖酸钙稀释5倍时外渗性损伤发生率最低。  相似文献   

19.
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0例次患者在留置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判断及分析。结果:静脉炎出现的时间95%在7—8天。结论:选择6天作为静脉留置针的安全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新生儿应用在不同部位进行穿刺的留置效果。方法:将300名新生儿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选择腋静脉(A组102例)、头皮静脉(B组98例)和四肢静脉(C组100例)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三组留置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比较,A组留置时间最长(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P<0.05)。结论:选择腋静脉行留置针穿刺具有留置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儿痛苦小等优点,可作为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时首选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