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18—35岁单性纯肥胖者颈动脉内中膜层厚度(IMT)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对107例18—35岁成人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按BMI值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肥胖组,采用超声仪对两组成人颈动脉进行检测,检测QT离散度,分析两组间颈动脉IMT与QT离散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IMT、QT离散度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肥胖组QT离散度增大者IMT异常检出的相对危险度增加,两者有明显相关关系(OR=17.85,P〈0.05)。结论:18—35岁成人单纯性肥胖者QT离散度增大与IMT异常检出有一定的关联性,QT离散度可作为单纯性肥胖者早期监测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因素,以便预防、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心脑血管病房住院和门诊患者104例,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有无斑块,同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压,探讨上述指标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IMT增厚组较非IMT增厚组的年龄、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低密度脂蛋白及高血压与颈动脉IMT增厚相关(P<0.05)。结论年龄、血脂、血压、纤维蛋白原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密切相关,应严格控制与管理,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北京社区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脉钙化的分布特点,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北京朝阳地区社区人群共1209人,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距离(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并行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multi-dete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检查,应用Agatston积分方法分别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CACS),分析IMT及CACS与临床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分布特征,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入选者男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ommon carotid artery-IMT,CCA-IMT)(1.09±0.43vs0.84±0.33,P=0.016)、斑块发生率(47%vs29%,P=0.001)、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um,CAC)发生率(45%vs31%,P=0.004)、CACS(120±82vs62±49,P=0.001)及ln(CACS+1)(0.63±0.40vs0.53±0.32,P=0.001)等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女性组患者;36~45岁组、46~55岁组男女性相比较,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1),而>55岁年龄组男性与女性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无明显差别(P>0.05);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水平为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男女两组ln(CACS+1)及IMT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1)。结论:北京社区人群CAC阳性率、IMT、CACS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而随着年龄增加男女性之间的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差异渐不明显。对传统危险因素的评估可较好预测冠状动脉钙化和颈动脉斑块存在及程度。CACS与IMT之间存在正相关,两者对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评价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 220例疑似CHD病例,全部进行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IMT,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将病例分为CHD组和非CHD组(以冠状动脉狭窄50%为分界线,<50%为非CHD组,≥50%为CHD组),CHD组患者158例,非CHD组患者62例,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结果 CHD组患者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非CHD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CHD组,Hcy显著低于非CHD组。IMT、Crouse及Gensini积分随病变程度增加而显著升高。IMT≥1.0预测CHD的诊断敏感度为83.5%,特异度为72.6%,阳性预测值为88.6%,阴性预测值为63.4%。结论 IMT及粥样硬化斑块与CHD的病情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临床筛查CHD及评价治疗疗效的指标,且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性、准确度高等优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 2型糖尿病 (DM )、高血压病 (EH)、DM合并EH患者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 (IMT)和内径 ,分析DM和EH对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3 7例DM患者分为A组 ,3 2例DM合并EH患者为B组 ,41例EH患者为C组 ,3 7例健康志愿者为D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所有观察对象的颈动脉IMT ,休息时、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的颈动脉内径。结果 各组患者的IMT明显厚于D组 ( 0 .68± 0 .2 4)mm ,P均 <0 .0 1,B组 ( 2 .3 1± 1.0 4)mm明显厚于A组 ( 1.2 7± 0 .5 1)mm和C组 ( 1.5 8± 0 .77)mm ,P均 <0 .0 1,C组明显厚于A组 (P <0 .0 5 ) ;各组患者的颈动脉内径明显小于D组 ,P均 <0 .0 5 ,各组患者之间颈动脉内径无明显差异 ;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 ,各组患者颈动脉舒张程度明显小于D组 ( 5 .3 3 %± 1.14 %) ,P均 <0 .0 1,B组 ( 2 .62 %± 0 .85 %)明显小于A组 ( 3 .43 %± 1.0 7%)和C组 ( 3 .2 7%±1.0 3 %) ,P均 <0 .0 1,A、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含服硝酸甘油后 ,各组观察对象之间颈动脉的舒张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DM、EH患者血管IMT增厚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 ;DM合并EH时 ,IMT进一步增厚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人群左右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血压、血脂和血糖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选择超声图像清晰、颈总动脉无斑块的受检者共612例,年龄(50±15)岁(14~86岁),男399例,女213例;其中,正常人149例,高血压101例,高血脂91例,糖尿病21例,冠心病和脑梗死9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高血脂156例.用高频超声技术探查双侧颈动脉,录像,脱机测量颈总动脉最大厚度(IMTmax )和病变最明显部位39 mm长度节段的平均厚度(IMTave ),用配对t检验比较双侧差异性,P<0畅05定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人群、同性别人群、不同风险因子人群的左侧CIMT绝对值都略大于右侧,其中仅有总人群及其男性、30岁以下正常人群、高血压人群及其男性、高血脂人群及其男性左右侧IMTave值的差异存在显著性,女性冠心病和脑梗死患者IMTmax差异存在显著性(P<0畅05).结论观察人群的CI-MT左侧大于右侧,提示在监测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与转归时有必要进行同侧别纵向比较;压力因素与生化因素对左右侧CIMT的影响结果保持一致.本结论尚需更大样本研究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7.
目的早期发现飞行员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早进行干预治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高频超声检测150例飞行人员的颈动脉,测量颈总动脉后壁及分又处内中膜IMT,观察内中膜的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飞行员颈动脉内中膜40岁以上异常检出率明显增加为24%(36/150),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高频超声是无创诊断颈动脉早期动脉硬化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及斑块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检查手段,临床应用广泛。文章总结了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的临床应用及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quality intima-media thickness,QIMT)技术测量肥胖儿童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探讨肥胖儿童代谢异常状况与颈动脉IMT间的关系。方法:由1名高年资超声医师应用QIMT技术,测量32例肥胖儿童(肥胖组)和20名正常对照儿童(对照组)的双侧颈总动脉IMT。结果:肥胖组与对照组儿童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H)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儿童的三酰甘油(T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儿童的颈总动脉IM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肥胖儿童的颈动脉IMT已开始增加,并可合并高脂血症,提示动脉硬化(AS)是可在小儿时期得病、成人发病。超声检查颈动脉IMT简便、安全无创,可作为早期发现AS的一个良好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与无症状脑梗死(SC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8例健康体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2型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法分析两组患者CIMT与SCI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合并SCI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44.1%vs29.1%),虽然两组合并SCI患者CIMT均明显高于不合并SCI者(P<0.01),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在2型糖尿病组患者中发现CIMT是S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6,95%CI1.00~3.86,P=0.03)。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CIMT是SC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多发性疾病,起初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继而伴有多个靶器官功能损害和代谢紊乱的全身性疾病。原发性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主动脉、颈动脉、脑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及四肢动脉等的粥样硬化,从而引发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颈动脉较为表浅,病变出现较早,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改变及粥样斑块情况可较好地反映原发性高血压对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以及不同血压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因此,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的早期识别和准确评价,对疾病的早期防治和疗效评估及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重复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冠心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的研究>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临床前病变队列研究中,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重复性,论证其作为主要研究指标的可靠性.方法 抽取10例受检者,分别使用不同超声仪各检查次,评价仪器间IMT检测重复性;2个中心各抽取2名超声医生,分别独立对共15例受检者进行重复检查,评价检查者自身及检查者间重复性;抽取20份图像,同一阅读者重复阅读2次,参考阅读者阅读1次,评价阅读者自身及阅读者间重复性.所有图像均行中心阅读测量.结果 平均IMT的测量均差(meandifference,MD)在仪器间、检查者自身间、不同检查者间、测量者自身间、不同测量者间分别为(0.028±0.017)mm、(0.048±0.052)mm、(0.035±0.022)mm、(0.030±0.032)mm、(0.081±0.043)mm;最大IMT的上述测值依次为(0.047±0.029)mm、(0.090±0.09)mm、(0.055±0.044)mm、(0.062±0.053)mm、(0.085±0.050)mm.结论 平均IMT测量重复性优于最大IMT,且测量点越多,重复性越佳.与国外资料相比,本课题颈动脉超声测量IMT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吸烟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动脉弹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QAS)评价吸烟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与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吸烟患者(年龄<35岁)80例作为病例组,4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QIMT和QAS技术对颈动脉进行检查,获得颈动脉的内膜一中层厚度(IMT)、顺应性系数(CC)、扩张性系数(DC)、僵硬度系数(β)。病例组再根据IMT分组;IMT<0.9mm为病例1组,1组患者再根据吸烟量分为1a组(烟龄小于5年,且<20支/d)及1b组(烟龄>5年,且>20支/d),IMT≥0.9mm为病例2组。结果:对照组、病例1a组、病例1b组,病例2组的DC、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例1a组>病例1b组>病例2组。病例组的β与吸烟、颈动脉IMT呈明显正相关。β与吸烟量r=0.789,P=0.00;β与颈动脉IMTr=0.715,P=0.000。结论:QIMT可较准确地测量颈动脉IMT,QIMT与QAS技术联合应用使颈动脉的解剖结构成像与功能成像有机地结合,可成为深入研究颈动脉早期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应用超声检查评估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IMT)与脑梗死的关系,协助筛选脑梗死高危人群。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38例脑梗死患者以及123例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每例受检者双侧CCA-IMT。结果CCA-IMT每增加一个单位(0.15mm),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69%(优势比,1.69;95%可信区间,1.17~2.45);调整年龄、性别和传统危险因素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52%(优势比,1.52;95%可信区间,1.03~2.25)。结论①CCA-IMT增加可使脑梗死危险性增加;②CCA-IMT增加有助于筛选脑梗死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5.
饶丽芬  莫建伟  肖敏  欧琼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243-1245
目的:探讨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诊断的96例OSAHS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IMT检测,并将OSAHS患者分成轻度组(32例)、中度组(34例)、重度组(30例),分析颈动脉IMT与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平均血氧饱和度(SaO2)、夜间最低SaO2、SaO2<90%时间及氧减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轻、中、重度3组间颈动脉IM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OSAHS程度加重颈动脉IMT有增加趋势。AHI(r=0.509,P<0.001)、SaO2<90%时间(r=0.351,P<0.01)、氧减指数(r=0.472,P<0.001)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夜间最低SaO2(r=-0.391,P<0.01)与IMT呈负相关。结论:OSAHS与颈动脉IMT相关,随着阻塞性呼吸不足持续时间的延长和SaO2的下降,颈动脉IMT增厚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高脂血症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之间关系。方法随机选择不同程度脑梗塞患者219例,常规进行血脂三项指标(TCH、TG、LDL)检查,根据结果将其分成三组,组1:血脂三项指标均正常。组2:血脂三项指标中有任意二项不同程度增高。组3:血脂三项指标均明显增高。然后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是否有斑块形成,最后用统计学多种方法分析高脂血症与IMT厚度及动脉硬化斑块之间关系。结果219例脑梗塞患者中,组1(50例),IMT≤1.0,斑块形成2例。组2(81例).1.0〈IMT≤1.3,斑块形成57例,组3(88例),IMT≥1.3,全部患者均有斑块形成。结论高脂血症是致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的主要因素,是斑块形成的基础,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QAS)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弹性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56例作为病例组,48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QIMT和QAS技术对颈动脉进行检查,获得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顺应性系数(CC)、扩张性系数(DC)、僵硬度系数(β).病例组再根据IMT分组;IMT<0.9 mm为病例1组,IMT≥0.9 mm为病例2组.结果 对照组、病例1组、病例2组的β、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Ch)、糖化血红蛋白(GHb)、颈动脉IMT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例1组<病例2组.对照组、病例1组、病例2组的DC、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例1组>病例2组.病例组的β与年龄、GHb、LDL和颈动脉IMT呈明显正相关,β与年龄r=0.811,P=0.000;β与GHbr=0.764,P:0.000;β与LDLr=0.732,P=0.000;β与颈动脉IMT r=0.729,P=0.000.结论 QIMT可较准确地测量颈动脉IMT,QIMT与QAS技术联合应用使颈动脉的解剖结构成像与功能成像有机地结合,可成为深入研究颈动脉早期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内-中膜(IMT)自动跟踪技术(IMT技术)和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技术)评价青年吸烟者颈动脉IMT应变和血管弹性功能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对30名主动吸烟者(吸烟组,年龄19~27岁)及27名非吸烟者(对照组,年龄21~24岁)应用ET技术检测两侧颈总动脉,测量血管收缩期最大内径(Ds)、舒张期最小内径(Dd)、僵硬度(β)、弹性系数(Eρ)、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等指标。同时用IMT自动跟踪技术观察两组双侧颈总动脉收缩期及舒张期IMT,得出收缩期内-中膜厚度(IMT)、舒张期内-中膜厚度(IMT),一个心动周期时间(t),并计算IMT应变率、时间应变、脉压差应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吸烟组Dd-Ds、β、Eρ、AC、AI、PWVβ均无显著差异(P>0.05);吸烟组IMT时间应变、脉压差应变低于对照组(P<0.05),IMT应变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IMT应变率、脉压差应变与AC成正相关。结论 采用IMT应变分析技术,通过观察时间应变、脉压差应变,能早期发现血管弹性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种可以准确、方便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方法,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超声动脉健康评估(AHP)软件自动测量238名健康人的颈总动脉、窦部和颈内动脉的内-中膜厚度和血管年龄(VA),同时手动测量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并根据颈动脉上述三个部位和不同年龄组分别进行分析。 结果 不同部位的CIMT不同(窦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P0.001)。年龄大于60岁组的CIMT明显大于其他组(P0.05)。随着CIMT的增厚,VA增大(r=0.951,P0.001)。VA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大(r=0.646,P0.001),但小于实际年龄(P0.001)。自动测量值明显小于手动测量值(P0.001)。 结论 AHP技术能方便准确地测量CIMT,具有应用于临床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分析技术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孕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弹性进行综合评估,并与正常妊娠孕妇比较,观察PIH孕妇颈动脉血管功能的变化.方法PIH孕妇27例(PIH组),平均动脉压108 mm Hg(1 mm Hg=0.133 kPa),采用年龄及孕周匹配的30名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健康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启用超声射频信号技术中的血管内-中膜定量技术(QIMT)及血管硬度定量分析技术(QAS)测量两组孕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弹性.结果 PIH组孕妇颈总动脉IMT、脉搏波传播速度(PWV)、等容收缩期到射血期转折点压力(PT1)、动脉增强压(AP)及动脉压增强指数(AIx)分别为(466.84±118.50)μm、(7.09±1.97)m/s、(127.50±14.29)mm Hg、(5.14±3.39) mm Hg及(7.58±8.73)%,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86.58±125.79)μm、(5.95±1.11) m/s、(105.89±11.02)mm Hg、(1.98±2.19)mm Hg及(-4.79±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60、2.660、3.460、3.460、3.460,P值均<0.01).结论 与正常妊娠孕妇比较,PIH孕妇颈动脉内中膜明显增厚,弹性减低.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分析技术可敏感地反映弹性血管结构和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