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何首乌有效成分二苯乙烯甙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甙对两种拟痴呆细胞模型的作用,探讨何首乌主要有效成分二苯乙烯甙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为阐明何首乌及以其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复方的功效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不同浓度二苯乙烯甙(5~400μmol/L)分别与SK-N-SH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共孵育6,24h,加入工具药β-amyloid25-35(终浓度25μmol/L)孵育24h或500μmol/L过氧化氢孵育2h。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膜损伤测定乳酸脱氢酶漏出率(LDH%)。结果:①50~400μmol/L二苯乙烯甙与细胞预孵育6h可明显拮抗β-amyloid25-35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随剂量增加,保护作用上升,至200μmol/L保护作用最强。200,400μmol/L二苯乙烯甙能拮抗β-amyloid25-35引起的细胞乳酸脱氢酶漏出率增高。5~200μmol/L二苯乙烯甙与细胞预孵育24h,可使β-amyloid25-35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恢复正常。200μmol/L二苯乙烯甙使β-amyloid25-35引起的细胞LDH%增多恢复正常。②5μmol/L二苯乙烯甙与细胞预孵育6h,即可明显拮抗过氧化氢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及LDH%增多犤LDH%:(62.47±2.43)%;MTT(A):0.1093±0.0074犦,至200μmol/L保护作用最强犤LDH%:(46.10±2.10)%;MTT(A):0.2487±0.0283犦。二苯乙烯甙与细胞预孵育24h,5~400μmol/L二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对谷氨酸 (Glu)致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与不同浓度的二苯乙烯苷 (5— 10 0 μmol/L)共同孵育 2 4h ,加入工具药Glu(终浓度为 5 0 0 μmol/L)孵育。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乳酸脱氢酶 (LDH )漏出率法测定细胞膜损伤 ;使用荧光指示试剂Fluo 3 /AM负载后 ,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细胞内Ca2 的荧光强度。结果不同浓度的二苯乙烯苷与细胞孵育 2 4h后可明显拮抗Glu介导的神经毒性作用 ,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 ,LDH漏出减少 ,细胞死亡率降低 ,并呈明显剂量依赖关系 ;细胞内的Ca2 荧光强度降低。结论二苯乙烯苷拮抗Glu诱导的神经毒作用的机制可能为选择性抑制大剂量Glu引起的Ca2 浓度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乳胞素)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的关系,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探索新的思路。方法:实验于2005-03/11在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完成。实验细胞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由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提供。用50μmol/L6-羟基多巴胺处理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系SH—SY5Y作为帕金森病的细胞模型,于对数生长期时接种到培养皿、6孔板、96孔板中,24h后分不同组给药处理:对照组,50μmol/L6-羟基多巴胺组;50μmol/L6-羟基多巴胺加0.1μmol/L lactacystin组、50μmol/L6-羟基多巴胺加0.25μmol/L lactacystin组、50μmol/L6-羟基多巴胺加0.5μmol/L lactacystin组。镜下细胞计数,计算细胞存活率=活细胞数/对照组活细胞数&;#215;100%。磺酰罗丹明B法测定细胞括力,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吸光度值,检测波长为540nm。吸光度值=实验组细胞孔吸光度值-空白孔细胞吸光度值。取8复孔读数均值。细胞活性=实验孔吸光度值/平行对照孔吸光度值&;#215;100%结果:①50μmol/L6-羟基多巴胺组对细胞有明显毒性,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只有(51,31&;#177;3.52)%,加用0.1,0.25,0.5μmol/L lactacystin后,细胞存活率分别提高到(72.16&;#177;97)%,(82.36&;#177;3.78)%,(91.44&;#177;3.06)%,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用0.5μmol/L的lactacystln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②50μmol/L6-羟基多巴胺组对细胞有明显毒性可表现为细胞数量的减少,6-羟基多巴胺组细胞存活率只是对照组的(47.33&;#177;3.25)%,加用0.1,0.25,0.5μmol/L的lactacystin后,细胞存活率分别提高到(69.67&;#177;2.13)%,(80.38&;#177;1.12)%,(90.59&;#177;2.01)%,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用0.5μmol/L的lactacystin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③正常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密度大,轮廓清晰,突起明显,胞体折光性好,6-羟基多巴胺处理的神经元,多数细胞死亡,残存细胞突起缩短或消失,胞体皱缩,轮廓不清,胞体折光性差,6-羟基多巴胺加lactacystin处理的细胞细胞密度和形态介于前二者之间。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细胞凋亡,但确切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1对β淀粉样蛋白胞毒及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B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神经元毒性作用及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β,IL-1β)对神经细胞β淀粉样蛋白前体(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基因表达以及对Aβ细胞毒性的调节作用。方法:以PC12细胞作为体外神经细胞模型,应用四唑盐(MTY)法检测Aβ,IL-1β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应用RT-PCR法半定量分析IL-1β对APP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Aβ具有直接的神经细胞毒作用,与浓度以及聚集状态相关,以20μmol/L孵育3h毒性最大(q=5.62,P&;lt;0.01),而孵育7d者几乎没有毒性。IL-1β(浓度为20μg/L)与Aβ25-35(浓度为20μmol/L孵育3h)共同作用于细胞时,Aβ25—35的细胞毒作用被扩大,细胞活性从36.7%降到了13.2%(q=3.8,P&;lt;0.05);当IL-1β(浓度为20μg/L)与Aβ25-35(20μmol/L孵育7d)共同作用时,细胞活性迅速下降,从93%降到了7.7%(q=4.83,P&;lt;0.01)。IL-1β可以刺激PC12细胞APP751、770mRNA表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20μg/L组APP mRNA表达增加约为2倍(q=4.76,P&;lt;0.01),此后增加不明显;APP mRNA的表达在IL-1β(20μg/L)刺激6h达高峰,约为对照组的2倍(q=4.92,P&;lt;0.01)。结论:Aβ具有直接细胞毒作用,与浓度以及聚集状态相关。IL-1β可以扩大Aβ的细胞毒性作用。IL-1β可以刺激PC12细胞APP mRNA表达增加,具有剂量及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特异性清除羟自由基的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对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3/07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进行。将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加入含体积分数0.25的胎牛血清的DMEM维持液培养。②依达拉奉预处理组:加入依达拉奉20μmol/L预处理12h,然后加入淀粉样β蛋白25~35 30μmol/L继续孵育24h。③淀粉样B蛋白25~35干预组:淀粉样β蛋白25~35 30μmol/L孵育24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存率;采用ELISA法测定羰基蛋白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的浓度。结果:①3组细胞生存率比较:正常对照组为(100.0&;#177;5.7)%,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显著高于淀粉样β蛋白25~35干预组[(86.4&;#177;17.7炀,(42.5&;#177;9.4)%,P〈0.001]。②3组细胞内羰基蛋白含量比较:正常对照组为(0.35&;#177;0.09)μmol/g,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显著低于淀粉样β蛋白25~35干预组[(0.41&;#177;0.12),(0.81&;#177;0.17)μmol/g,P〈0.01]。③3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比较:正常对照组为(12.21&;#177;3.26)mg/L,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显著低于淀粉样β蛋白25-35干预组[(14.65&;#177;4.25),(26.57&;#177;5,18)mg/L,P〈0.01]。④丙二醛浓度:正常对照组为(4.11&;#177;0.98)μmol/L,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显著低于淀粉样β蛋白25~35干预组[(4.92&;#177;1.30),(7.58&;#177;1.01)μmol/L,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够减少淀粉样β蛋白25~35对PC12细胞内蛋白质氧化产物、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脂氧化终末产物的生成,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淀粉样β蛋白能够诱导细胞凋亡。目的:探讨奥氮平对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机制及其保护作用。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神经科。设计:随机设计。材料:实验于2002-05/2003-03在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医学院神经精神研究所完成。方法:P12细胞在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在96孔板每孔中接种100μL细胞悬液,在胶原被覆的25cm^2培养瓶中接种5mL细胞悬液,培养24h后,分别加50μmol/L、100μmol/L奥氮平培养24h,再加不同浓度的淀粉样β蛋白25~35(0.01μmol/L.2μmol/L、20μmol/L)培养24h。将收获好的96孔板以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采用MTT比色分析测定细胞存活率。收获25cm^2培养瓶中的PC12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奥氮平对PC12细胞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存活率的测定,PC12细胞中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水平。结果:①细胞存活率比较: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的细胞活性从75%降低到35%;50μmol/L、100μmol/L奥氮平预处理组PC12细胞的活性明显提高。②奥氮平对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Bax表达的影响:0.01μmol/L,2μmol/L,20μmol/L淀粉样β蛋白25~35处理的PC12细胞Bax的表达增加,50μmol/L奥氮平预处理使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Bax的表达减低。③奥氮平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0.001μmol/L、0.01μmol/L淀粉样β蛋白处理的PC12无变化,50μmol/L奥氮平预处理对PC12细胞表达亦无影响;2μmol/L、20μmol/L淀粉样β蛋白25~35处理的PC12细胞表达增高,50μmol/L奥氮平预处理能抑制其表达升高。结论:①淀粉样β蛋白25~35能够诱发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在培养的PC12细胞中高表达。②奥氮平具有降低其表达,提高PC12细胞存活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复智散对神经细胞胞体面积和轴突长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自制中药复智散经已往的实验证实可延缓大鼠的自然老化过程,提示该药可能具有对抗衰老作用。目的:观察复智散培养神经细胞最佳有效浓度对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影响设计:重复测量设计。材料:实验于2002-06/2003-04在前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脑老化重点实验室完成。自制中药复智散(菖蒲、远至等6味中药组成)由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科王德生教授和上海东方医院神经科徐晓云教授共同组方,淀粉样β蛋白25—35片段,SH-SY5Y神经母细胞瘤株。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复智散孵育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细胞,利用噻唑蓝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制定量一效关系曲线,寻找最佳药物浓度;6孔板培养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淀粉样β蛋白25—3525μmol/L组、淀粉样β蛋白25~3525μmol/L +复智散45&;#215;10^-3g/L组和复智散45&;#215;10^-3g/L组,孵育24h,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测定神经细胞的胞体面积和轴突长度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SH-SY5Y细胞噻唑蓝代谢率的变化。②各组神经细胞胞体面积及轴突长度。结果:①复智散可增进SH-SY5Y细胞的存活,最佳有效浓度为45&;#215;10^-3g/L。②SH-SY5Y细胞胞体面积和轴突长度:淀粉样β蛋白25-3525μmol/L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05.5&;#177;122.36),(599.8&;#177;141.25)μm^2;(26.0&;#177;13.97),(363&;#177;15.58)μm,(t=3.903,3.447,P=0.000)]。复智散45&;#215;10^-3g/L组与淀粉样β蛋白25—3525μmol/L+复智散45&;#215;10^-3 g/L组均明显高于淀粉样β蛋白25—3525μmol/L组[(918.3&;#177;178.34),(896.6&;#177;257.14),(505.5&;#177;122.36)μm^2;(968&;#177;43.31),(88.3&;#177;30.23),(26.0&;#177;13.97)μm.t=10.922,14.172,P=0.000)1。结论:在淀粉样β蛋白25—35损伤条件下复智散依旧有促进培养神经细胞存活的作用,表现在增进细胞胞体面积的增长和轴突的延伸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抗氧化药物丙丁酚的拮抗作用,并观察这种拮抗作用是否有浓度依赖性。 方法:实验于2004-04/1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实验中心完成。取Wistar大鼠2只,用酶溶液消化大鼠脑皮质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再进行培养传代。①经过鉴定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加入无血清1640培养液;损伤组分别加入用无血清的培养液配制的浓度为0.1,0.5,1.0,1.5,2.0mmol/L的同型半胱氨酸,两个组孵育2,4,6,8,10h后计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指标乳酸脱氢酶释放率。②另将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换用无血清1640培养液孵育8h;损伤组加入1.0mmol几同型半胱氨酸孵育8h:干预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20,30,40,50μmol/L的丙丁酚各孵育30min后再加入1.0mmol/L同型半胱氨酸孵育8h,然后计算乳酸脱氢酶释放率。⑧将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RPMI-1640培养基常规培养;损伤组:RPMI-1640培养基+同型半胱氨酸1.0mmol/L进行培养;干预组:RPMI.1640培养基+丙丁酚50μmol/L30min后再加入同型半胱氨酸1.0mmol/L进行培养。一共观察7d,并画出细胞生长曲线。 结果:①同型半胱氨酸在浓度1.0mmol/L孵育时间8h时乳酸脱氢酶释放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49.06&;#177;1.07)%,(19.6&;#177;2.04)%,P〈0.011。②丙丁酚在10,20,30,40,50μmol/L时乳酸脱氢酶释放率为(45.57&;#177;1.31)%,(41.17&;#177;1.25)%,(37.9&;#177;0.69)%,(32.57&;#177;9.47)%,(26.26&;#177;2.34)%,与损伤组相比差异显著[(49.03&;#177;1.12)%,P〈0.05],且丙丁酚浓度越高,乳酸脱氢酶释放率越低。③细胞存活数:损伤组低于干预组和对照组(P〈0.01),后两组间无差异(P〉0.05)。 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有毒性损伤作用,丙丁酚10~50μmol/L呈剂量依赖性拮抗作用同型半胱氨酸所致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3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DME中心完成。①取新生24h清洁级SD大鼠,无菌环境下取出海马组织进行贴壁培养并以B27无血清培养基添加剂抑制非神经元细胞的生长。②海马神经元形态及细胞活力观察:细胞培养7d至分化成熟状态,然后被随机分为3组:人参皂苷Rg1预处理组(分为1,2,4,8,16μmol/L5个浓度组)。首先每加入各浓度的Rg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批号:0703—200221)预作用24h后,再加入40μmoL/L淀粉样β蛋白25~35共孵育24h;模型组:每孔加入40μmol/L淀粉样β蛋白25-35作用24h;空白组:正常细胞培养用液;每组均为8孔。运用倒置显微镜进行海马神经元形态学观察,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法检澍细胞活力。即吸光度(A值),该值越高说明细胞活力越强。⑨检测核因子κB活性:调整细胞悬液密度为2&;#215;10^8L^-1,接种于6孔板(内置已用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盖玻片),1mL/孔。随机分为5组(3孔/组):正常组,模型组,2,4,8μmol/L人参皂甙Rg1预处理组。细胞培养7d后,2,4,8μmol/L人参皂甙Rg1预处理组加终浓度为2,4,8μmol/L的人参皂甙Rg1预作用24h后,与模型组一起加40μmol/L淀粉样β蛋白,作用24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核因子κB在细胞内的激活程度,以图像分析仪计算核区荧光与胞浆区荧光比值,比值越高说明核因子κB活性越高。④计量结果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①神经元细胞形态:相差显微镜下可见人参皂甙Rg1预处理组细胞损伤相对较模型组轻,但较正常组严重。②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正常组和2,4μmol/L人参皂甙Rg1预处理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以4μmol/L人参皂甙Rg1预处理组最高;1,8,16μmol/L人参皂甙Rg1预处理组虽然也高于模型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⑧神经元细胞核因子κB活性:正常组和2,4,8μmol/L人参皂甙Rg1预处理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以4μmol/L人参皂甙Rg1预处理组最高;4,8μmol/L人参皂甙Rg1预处理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 结论:人参皂甙Rg1对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尤以4μmol/L人参皂甙Rg1作用效果最明显。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可能是人参皂甙Rg1对抗淀粉样β蛋白25~35细胞毒性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阿魏酸钠对联合培养的神经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神经细胞的乳酸脱氢酶漏出量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影响,观察阿魏酸钠对淀粉样B蛋白激活巨噬细胞引起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5/12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和解剖实验室完成。选择8~10周龄的小鼠进行巨噬细胞培养,出生两三天的大乳鼠进行神经细胞培养。单独培养的神经细胞和巨噬细胞:将加入10μmol/L淀粉样β蛋白和未加入淀粉样β蛋白的巨噬细胞上清液分别移入单独培养的神经细胞中,通过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百分比。联合培养的神经细胞和巨噬细胞:联合培养24h后,加入10μmol/L的淀粉样β蛋白,阿魏酸钠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10μmol/L,100μmol/L,500μmol/L)阿魏酸钠共孵育。48h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乳酸脱氢酶检测试剂盒检测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水平和乳酸脱氢酶漏出量。 结果:将淀粉样β蛋白激活的巨噬细胞上清液移入到单独培养的神经细胞48h后,可使凋亡神经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增加,从正常11.3%增加到74.0%.(P〈0.01)。在巨噬细胞和神经细胞联合培养中,淀粉样β蛋白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乳酸脱氢酶漏出量明显增加,由375nkat/L增加到2859nkat/L,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阳性的神经元数目相应减少,与淀粉样B蛋白组相比,阿魏酸钠(10μmol/L,100μmol/L,500μmol/L,1mmol/L)能显著地降低乳酸脱氢酶漏出量,使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阳性的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呈剂量依赖性(P〈0.05)。 结论:①淀粉样β蛋白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使其释放毒性物质,从而引起神经细胞的损伤。②阿魏酸钠对淀粉样β蛋白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