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中药炮制学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炮制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药物及制剂的质量和临床疗效,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目前,有少数单位对某些中药该炒的不炒,该制的不制,有的该使用辅料的则不用或少用,有的单位药材未经整理、切片仅用手掰掰,剪刀剪剪,就用于配方,这就直接影响了药效甚至起相反的作用。因此,我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工作实践中 ,严格执行《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1994年版 ) (下称规范 )这对用药的疗效有着很大的关系。有一部分中药的处方应付在《规范》中有特殊要求 ,如果掌握不好 ,容易引起药品的混淆。例有的中药写品名应付炒炭 ,如地榆和侧柏叶 ;有的写品名应付炒品 ,如山楂、槐花、苍耳子、桑螵蛸等 ;有的写品名应付制品 ,如半夏、何首乌等 ;有的写品名应付加辅料的炒品 ,如款冬花、地龙、杜仲等 ,也有写品名应付煅品 ,如自然铜、磁石、阳起石、代赭石等。还有一种情况是中药名称相似而药物根本不同更应注意 ,如竹叶和淡竹叶 ,前者为禾本…  相似文献   

3.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辨证用药、药物调配和制剂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中药在炮制中或经净选、或经水、或经热、或经酒、醋、药汁等处理后,药物外在的、或内在的物质发生各种变化,有的纯净、有的增溶、有的解毒、有的增效,有的被分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因此,炮制与临床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特殊加工处理技术。由于药品具有两重性,有毒的中药常采用加工炮制方法,使之达到“减毒增效”,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清代张仲岩在《修事指南》中指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无验也”。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净制、水泡漂、水飞、加热、加辅料处理、去油制霜等。因此,研究饮片的炮制技术.搞清炮制机理,确定最佳炮制工艺,建立中药饮片炮制品的质量标准.尤其是制定毒性饮片炮制品的质量标准.是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的炮制与组成上、作用上、功效上都有一定的关系,我认为中药炮制在成分上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中药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其成分是非常复杂的。近年来,从已经知道的情况看,中药中具有明显生理活性的主要成分碱、挥发油、油脂、有机酸、鞣质、酶及无机成分等等,这些成分各有一定的理化性质,有的受热挥发走散,或者分解破坏;有的遇水溶解流失或者水解产生新的物质。由于中药炮制方法多种多样,既有蒸、炒、炙、煅等加热处理,又有浸、泡、水飞等各种水制操作。而且,加工炮制时往往还要加入酒、醋或其他的药物作辅料。使药物的内在物质发生各种变化,产生质或量的改变。这种成分的改变友必然会在药理作用反应出来,可见,中药炮制与成分上是有一定关系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临床用药的需要.中药饮片在炮制过程中往往须加入一些辅料,如蜜、醋.酒、盐等,不仅便于加工或制剂,而且缓和烈性,改善药性.增强疗效.扩大了药物的应用范围。现将临床使用较多的几种辅料炮制中药的方法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容器内,用不同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或翻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称为炒法。其中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它是中药炮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用药中,中药功效的好坏与否,七分在制,三分在贮.如果中药饮片炮制得当,贮存不善亦直接影响临床用药之疗效。一般来说,中药的炮制加工,由于原中药饮片和部分药材添加不同辅料共同炮制后,使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有些成分不稳定,易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质变,给贮藏保管带来一定的难度。现据笔从事多年的中药工作经验,就有关中药炮制品的贮藏保管技术作一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炒法炮制中药属火法的一种。药物经过炒制起到矫臭矫味、便于服用,赋形使药材外表美观、改变归经、缓和毒性、保证用药安全、增强疗效、达到治疗目的.炒法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现将炒制过种中应注意的事项浅淡如下。  相似文献   

10.
笔者就炮制对中药主要化学成份的影响,谈“遵古炮制”问题。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大多数生物碱几乎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而能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遇酸生成的生物碱盐却溶于水或易溶于水。生物碱大都是结晶形固体,在高温条件下不稳定。受热可被破坏分解。所以,含生物碱类药物在加辅料炮制时,应使用米醋,黄酒或白酒为好。因米醋是一种稀酸,可使其游离的生物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