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的阴道镜与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总结该院经阴道镜观察并为病理学证实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53例,并与宫颈浸润癌10例及慢性宫颈炎77例作对照分析。显示CIN-Ⅰ级阴道镜下主要表现为平坦边界模糊的醋酸白色上皮,可有模糊不典型镶嵌;CIN-Ⅱ级镜下为中主芬明的边界清的稍突起的白色上皮,可合并有不典型镶嵌或点状血管;CIN-Ⅲ级可见边界明显的突起的白色上皮,清晰的镶嵌及多种构图。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阴道镜下常规活检探讨阴道镜对CI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行阴道镜检查的520例患者镜下定位取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阴道镜检查对CIN诊断符合率61.9%,敏感性97.02%。结论:阴道镜是辅助诊断CIN的主要方法,适合作为CIN的筛查。  相似文献   

3.
邢天伶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595-1597
[目的]探讨阴道镜对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意义.[方法]分析本院从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宫颈疾患698例阴道镜的检查结果.[结果]CIN检出率阴道镜组为11.03%(77/698),显著高于肉眼检查组3.47%(15/432),以30~48岁段为主,占68.4%.阴道镜观察图像中以血管异常为主,占58%.阴道镜下活检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相符合率为75%.[结论]阴道镜对辅助CIN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提高CIN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阴道镜图像对宫颈疾病尤其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12例中277例CIN的阴道镜检结果。结果:CIN的发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1512例中宫颈活检1206例,CIN 277例。CIN的异常阴道镜图像主要为醋酸白色上皮,对CIN诊断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高,其与点状区和或镶嵌同时存在时,对CIN诊断的敏感性下降,特异性升高。结论:阴道镜是辅助诊断CIN的重要方法,发现阴道镜可疑时应进行常规活检。  相似文献   

5.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简称CIN)是宫颈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统称。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由于炎症或其他内外界的刺激发生异常增生。由幼稚的基底细胞向上伸延而累及上皮中层甚至全层,成为异常增殖的鳞状上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来阴道镜检查891例中98例CIN的阴道镜检结果。结果:891例中CIN发现98例,占11.0%,CIN的异常阴道镜图像主要为血管异常及腺口白环,白腺。结论:阴道镜是辅助诊断CIN的重要方法,初次阴道镜检可疑时应常规活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4年3月~2006年12月进行阴道镜检且镜下发现异常的患者,行定位取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CIN高危发病年龄为30~39岁。经病理确诊CIN 384例,包括CIN 183例,CIN 1147例,CINⅢ54例。阴道镜检查对CIN的诊断准确性为53.19%,漏诊率为2.86%。CIN在阴道镜下的图像以醋酸白色上皮的出现率最高,为82.55%,对CIN诊断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感预测值高。结论:阴道镜检查对CIN的诊断价值在于其敏感性高和阴性预测值高。在国内适合作为CIN的筛查方法。统一阴道镜的平分标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活检、宫颈高频电刀环切(LEEP)手术后病理分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03/2007-06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确诊CIN Ⅰ-Ⅱ级病变,LEEP术治疗后再次病理检查观察其病理分级变化。结果:病理分级转低率为21%,分级不变率76%,分级转高率13%。结论:CIN为多点病变,分级变异性较大,只靠活检不能代表真是病变,应增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治过程。  相似文献   

9.
夏朝晖  李文敏  郭芳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0):1514-1515
目的:应用临床诊断性试验评价方法,评价阴道镜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3例可疑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计算诊断真实性指标、重复性指标和实用性。结果:阴道镜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约登指数和卡帕值分别为97.7%、84.0%、95.6%、91.3%、0.82和0.84。结论:阴道镜用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阴道镜下针对性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8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颜为红  马俊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2):909-909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是指宫颈浸润癌演变发展过程中的癌前期病变阶段,它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两者的上皮变化性质相同,程度不同,对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我院1年内行阴道镜检查1138例,其中针对性活检131例,确诊CIN85例,现将阴道镜图像特征及CIN与宫颈糜烂程度关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DRGl、P16、Ki67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6000染色方法,检测159例C1N组织及58例正常宫颈组织NDRGl、P16、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组织及不同级别CIN组织NDRGl、P16、Ki67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22.92~145.73,q-5.35~30.64,P%0.01)。在CIN组织中,NDRGl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其表达水平与CIN病变级别呈负相关(r、=-O.73,P%0.01);P16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其表达水平与CIN病变级别呈正相关(r、=0.74、0.81,P〈0.01)。结论NDRGl、P16、Ki67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CIN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断率,对分级不同的CIN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随访观察治疗效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2005年1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及妇科病房经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确诊的159例CIN患者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方法,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井随访。结果CIN患者平均年龄35岁。多无临床症状占61.64%(98/159),有症状者表现性交出血、血性白带、白带增多。CINT患者主要采用定期随访或宫颈电熨等物理治疗;CINⅡ患者行宫颈电熨、LEEP宫颈锥切或全子宫切除;CINTTT及原位癌患者行宫颈冷刀锥切或全子宫切除。不同级别的C1N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随访疗效满意。阴道镜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70.37%。结论CIN的筛查年龄应早于35岁,筛查时应遵循细胞学-阴道镜-组织病理学的三阶梯原则;CIN的处理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治疗后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宫颈锥形切除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8例经阴道镜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CIN行宫颈锥切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宫颈电热圈环形切除术(LEEP)108例(LEEP组);同期实施宫颈冷刀锥切术(CKC)20例(CKC组)。采用对照法,对比研究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下活检的病理结果,术后HPV消退情况,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128例患者术前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与LEEP组比较,二者诊断完全符合74例,占68.51%;术后病理比术前CIN等级升高者15例,占13.89%,术后病理比术前CIN等级下降者19例,占17.59%;CKC组分别为14例(70%)、1例(5.0%)、5例(40%)。术后病理提示LEEP组切缘阳性6例,切缘阴性102例;CKC组术后切缘阳性1例,切缘阴性19例,各组子宫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级别再无升高病例。LEEP组、CKC组治愈率分别为94.4%(102/108)、95.0%(19/20)。术前高危型HPV阳性共101例,术后3个月复查HPV转阴86例,15例术后阳性随访3~12月,定期检查无病变发现。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宫颈锥切术在CIN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双重价值。不仅可完整切除病灶,而且能消毁切缘病灶,对消除宫颈HPV感染作用明显,疗效肯定,简便易行,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一种新策略——根据阴道镜下的病变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这个策略治疗CIN48例,23例病变未延伸至宫颈管内的满意阴道镜选择激光气化治疗(其中CINⅠ期15例,CINⅡ期5例,CINⅢ期3例),25例病变延伸至宫颈管内的不满意阴道镜选择LEEP或冷刀锥切(其中CINⅠ期9例,CINⅡ期10例,CINⅢ期6例)。同期50例对照组根据传统策略选择治疗方法,即根据病变程度选择,32例CINⅠ期采用激光气化,18例CINⅡ或Ⅲ期采用LEEP或冷刀锥切(CKC)。比较两种策略的治疗结局。结果实验组激光治疗无1例复发(0%),而对照组激光治疗6例复发(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实验组LEEP或CKC治疗4例复发(16%),而对照组2例复发(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实验组总复发率8%,对照组总复发率16%(P=0.357)。结论根据阴道镜下的病变范围选择治疗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宫颈CIN治疗策略,优于传统的根据病变程度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环形电切术和阴道镜活检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和阴道镜活检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价值。方法对门诊阴道镜活检诊断为CIN的患者123例行LEEP,比较其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123例患者LEEP后病检结果:慢性宫颈炎16例,CINⅠ级21例,Ⅱ级40例,Ⅲ级40例,早期浸润癌4例,浸润癌2例。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为CINⅠ、Ⅱ级和Ⅲ级的与LEEP后病检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43.9%、73.8%、85.0%,总符合率为67.5%。其中诊断过度者19例(15.5%),诊断不足者21例(17.1%),宫颈癌漏诊率为4.9%。阴道镜下活检对诊断CINⅡ、Ⅲ级的准确率要高于CINⅠ级,两者相比较有差异(P<0.01)。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Ⅲ级的患者,其漏诊癌的比例较CINⅠ级和Ⅱ级高(P<0.05)。结论阴道镜活检是诊断CIN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LEEP可以弥补阴道镜活检的缺陷,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病理学活检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3,710例行TCT检查的患者以及其中719例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并有病理结果的临床资料.结果 (1)3,710例TCT中检出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115例(3.10%),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26例(0.70%),宫颈癌3例(0.08%).719例行阴道镜下活检,CIN Ⅰ 20例(2.78%),CIN Ⅱ 37例(5.15%),CIN Ⅲ 12例(1.67%);宫颈浸润癌14例(1.95%);子宫内膜癌3例(0.42%).(2)TCT与病理学符合率在上皮内低度病变、上皮内高度病变、宫颈癌中分别为7.04%,43.75%,100%,在上皮内高度病变、宫颈癌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3)各年龄段所占比率在宫颈病理活检阴性组,CIN组和宫颈癌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主要集中在20~49岁,宫颈癌发病的中位年龄45.71岁,其发生有年轻化趋势.TCT榆查中阳性率在各年龄组中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集中在20~49岁组,以30~39岁组最高,50岁以上组明显下降.结论 TCT检查结合病理学活检对CIN和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具有熏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治疗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疗效。方法:对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结果为不典型鳞状上皮(ASC)以上,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宫颈CINⅠ级75例、宫颈CIN II级21例、CIN III级2例患者行LEEP治疗,组织标记后行病理检查。LEEP术后每3个月以液基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方法随访所有的患者。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宫颈糜烂100%愈合,宫颈细胞检查阴性96例,核异质2例,Leep治愈率可达97.9%。术后9个月复查均阴性,无复发病例。结论:LEEP是目前临床上诊治CIN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因子CyclinD1和P27在宫颈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clinD1蛋白和P27蛋白在70例宫颈癌(宫颈癌组)、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和18例正常宫颈(正常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与CIN组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χ^2=23.68、13.35,P〈0.01);宫颈癌组与CIN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宫颈癌组P27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CIN组和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2^χ=32.60、26.83,P〈0.01);而正常组和CIN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y-clinD1和P27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宫颈癌的病理学分级、FIGO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22~8.48,P〈0.05)。宫颈癌组织中CyclinD1与P2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45,P〈0.01)。结论 CyclinD1高表达及P27蛋白的低表达或缺失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三叉神经痛合并高血压临床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病理及手术疗效。方法 :系统回顾 1984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 ,对入院前已明确诊断三叉神经痛合并高血压 2 6 5例 ,采用局麻耳后小切口入路 ,据术中发现不同病因行三叉神经感觉后根部分切断术、神经根区肿瘤切除术 ;并对部分病例在感觉后根处取组织行病理检查和术前、术后 2 4h尿儿茶酚胺测定 ;分别观察术前、术中刺激感觉神经根和术中与术后血压变化。结果 :术后尿儿茶酚胺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1) ;术前和术中刺激神经时的高血压 ,与术后血压观察均有显著差异 ;病理经光镜和电镜检查共同特点为动脉硬化 ,脱髓鞘改变 ;2 6 5例术后痛疼症状消失 ,高血压得以控制。结论 :认为三叉神经痛合并之高血压可能与疼痛刺激 ,精神紧张和焦虑有明显关系。初步观察与左、右侧和是否手术松解减压延髓左侧Ⅸ、Ⅹ神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