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部恶性胶质瘤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疑为脑部恶性胶质瘤患者进行常规头颅平扫、增强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利用张量成像(DTI)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分析脑部恶性胶质瘤的平均ADC值和FA值的差异。结果:20例疑为脑部恶性胶质瘤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DTI)的白质纤维束发生破坏、断裂,ADC值和FA值均呈低信号改变,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成正比。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部恶性胶质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胶质瘤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为治疗最有效治疗手段,而术前评估极为重要。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可无创显示活体内脑白质纤维束走行,定量评估胶质瘤病理分级、与白质纤维的解剖关系及瘤周白质纤维损伤程度。本文就高阶DTT评估胶质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利用组织中水分子的自由热运动的各向异性的原理,并通过特殊的软件处理成像,对大脑白质纤维束的三维几何结构进行研究,重建脑部白质神经连接,可直观地显示脑内病变对白质纤维形态结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文对DTI在脑卒中患者白质纤维束损伤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各种脑成像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脑缺血的诊断和判断预后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DTI能够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走形及其完整性,因此主要用于脑部尤其对白质束的观察、追踪和脑发育和脑认知功能的研究。本文对DTI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扩散张量成像的算法实践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相比,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分子扩散的方向性,因而在显示脑白质纤维走行及白质相关的脑部疾病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本文从医学的角度对该方法的算法实践与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扩散张量成像数据分析方法概述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扩散张量成像(DTI)是唯一可在体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无创成像方法,其利用组织内水分子扩散的各向异性特征进行成像。本文以DTI基本原理为出发点,对DTI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纤维束成像在弥漫性胶质瘤的诊断、分级以及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关系等方面的作用。方法使用3.0T磁共振ASSET-SE-EPI序列对37例弥漫性胶质瘤患者(WHO分级:Ⅱ级16例,Ⅲ级11例,Ⅳ级10例)进行DTI成像。分别测定病灶实性部分、灶周水肿区、病灶及水肿周围T2WI显示信号正常区域、病灶同侧远处T2WI显示信号正常区域及对侧大脑半球相对应区域的MD值和FA值。对灶周白质纤维束进行三维纤维束成像。结果肿瘤及瘤周水肿区的MD值明显高于对侧正常脑实质(P〈0.01),而FA值则均明显低于对侧正常脑实质(P〈0.01)。Ⅱ级肿瘤内的FA值明显低于Ⅲ级和Ⅳ级(PⅡ-Ⅲ=0.024;PⅡ-Ⅳ=0.030)。各级别胶质瘤肿瘤内与瘤周水肿区之间的MD值和FA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维纤维束成像显示,Ⅱ级胶质瘤对周围白质纤维束主要是推移;Ⅲ级胶质瘤周围水肿区均可见纤维束较明显的破坏,肿瘤周围T2WI信号正常白质区内也有部分纤维束被肿瘤浸润甚至破坏;Ⅳ级胶质瘤周围水肿区及T2WI信号正常白质区内均有明显的纤维束浸润、破坏。结论各级别弥漫性胶质瘤瘤周白质纤维束均有不同程度的浸润破坏,反映了弥漫性胶质瘤浸润性生长的特征。MD值和FA值可用于区分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FA值可用于区分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DTI方向编码彩图和三维纤维束成像可以清楚、直观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异位灰质及其周边白质纤维束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中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MRI证实的脑灰质异位患者DTI图像。观察DTI及DTT图像灰质异位区周围脑白质形态,并在DTI图像上测量异位灰质及其周围脑白质、对侧脑白质及正常位置脑灰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比较异位灰质区脑白质与对侧大脑半球相同位置脑白质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并比较异位灰质区与正常位置灰质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0例患者中Ⅰ型室管膜下型灰质异位有2例;Ⅱ型皮层下灰质异位有5例;Ⅲ型带状性灰质异位有1例;兼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又出现Ⅳ型即混合型有2例。异位灰质区脑白质走行发生异常,呈受压推移或聚拢改变,无消融;异位灰质区脑白质与对侧大脑半球相同位置脑白质区的FA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0.435,P=0.669);异位灰质区与正常位置灰质间的FA值大致相同(T=-0.000,P=1.000)。结论:异位灰质区白质纤维束形态发生改变,FA值与对侧白质纤维束相比,无明显下降;DTT可清晰显示异位灰质区脑白质的走行方向及形态。  相似文献   

9.
MR弥散张量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DWI是一种较新的MR成像技术,图像对比与组织内水分子运动的不同有关,水分子的运动用表观扩散系数表示,DWI对急性脑缺血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DTI可用于评估各向同性及各向异性扩散.DTI主要用于评估影响脑白质尤其是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疾病.本文主要对DWI、尤其是DTI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有关脑肿瘤研究的MRI新技术层出不穷,其中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MRS)以及血氧水平依赖法(BOLD)脑功能成像研究在脑肿瘤的影像评价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这些方法对于脑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纤维关系的显示上都显得无能为力。随着扩散张力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研究犤1-4犦的不断深入,目前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存在纤维定向组织的微观结构方面,在脑肿瘤的临床评价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1DTI的基本原理DTI是利用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存在的各向异性来探测组织微观结构的成像方法,是通过观察随扩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联合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探讨其在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常规MR及弥散张量成像,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其中9例低级别(Ⅰ~Ⅱ级)胶质瘤,16...  相似文献   

12.
扩散张量各向异性分数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MR扩散张量成像(DTI)各向异性分数(F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共26例,其中低级别星形细胞瘤10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16例.行常规MR 、DTI检查.构建 FA 图,并测量肿瘤、水肿区及正常白质的FA值.结果正常白质纤维在FA图上表现为高信号.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多呈低信号,边缘清晰,周围白质纤维呈高信号,信号未见明显减低.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亦多呈低信号,边缘模糊,肿瘤实体区与水肿区FA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病例肿瘤实体区和水肿区 FA值与邻近正常脑白质进行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即FA图不能明确区分肿瘤边缘及水肿区,但能将二者和正常白质纤维束鉴别.结论 DTI可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的解剖关系,指导临床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在涉及锥体束脑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在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的术前计划和预测临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涉及锥体束的脑胶质瘤患者,术前在常规成像基础上,行弥散张量成像(DTI)序列检查采集全脑DTI原始数据,经工作站生成二维的部分各向异性伪彩图(FA color)和三维的锥体束白质纤维束示踪图,提供锥体束与脑内肿瘤的位置关系信息,优化手术方案,保护皮层下重要功能的白质纤维束,并预测患者预后.术前、术后行KPS评分,评价患者的生活状态.结果所有病人术前DTI图像采集经后处理均生成二维FA color图和三维锥体束白质纤维束示踪图.术前成功地显示出锥体束与脑内肿瘤的位置关系以及肿瘤对锥体束的影响,优化手术方案.36例病人中,20例DTI清楚显示肿瘤未累及锥体束,低级别16例、高级别4例,术前、后KPS评分平均为86和93;12例DTI显示肿瘤紧邻锥体束并推移,低级别6例、高级别6例,术前、后KPS评分平均为80和94;4例DTI显示肿瘤在大体上已浸润及/或破坏锥体束,低级别2例、高级别2例,术前、后KPS评分为67和80.结论在常规的MR成像后行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研究,优化涉及重要白质纤维束如锥体束的脑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案,保护皮质下重要功能的白质纤维,并可预测患者临床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4.
高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6818-6820
目的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SIVD)患者脑白质弥散张量变化的特点.方法 对45例SIVD患者和45例年龄匹配的正常非痴呆对照者,测量感兴趣区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比较其脑白质的弥散张量改变.结果 在SIVD患者中左额叶前部皮质下白质的FA值小于右侧,而ADC值大于右侧.与对照组比较,SIVD患者在双侧额叶前部皮质下白质、侧脑室前后角区白质和胼胀体膝部弥散张量改变.双侧额叶前部皮质下白质的FA值与MMSE评分正相关.结论 不同脑区的FA、ADC等弥散张量参数变化特点可能为SIVD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分别评价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和正常对照志愿者(Normal controls,NC)不同脑白质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hy,FA)的差异。方法:分别对通过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智能状态检测(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筛查的28例aMCI、28例NC行常规MRI扫描及DTI扫描,应用FiberTrak软件包处理后测定DTI图像上不同脑白质区的FA值,并分析两组间各相同部位FA值的差异。结果:aMCI组右侧额叶、双侧海马旁白质、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压部FA值较NC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CI患者脑白质纤维微观结构发生变化,提示DTI检查对aMCI的早期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SCZ)患者的脑白质损害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 系。方法:招募精神分裂症患者(SCZ 组)及健康对照(HC 组)各 30 例,对 2 组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DTI)扫描,及临床症状评定、SCZ认知功能简明评测量表(BACS)测评;采用优化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 对DTI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两组之间DTI扫描结果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症状、BACS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SCZ 组全脑多处纤维束 FA 值低于对照组(P<0.05);左侧小脑上脚 FA 值与符号编码得分呈正相关(r= 0.384,P=0.039)。结论:SCZ患者存在全脑多处白质纤维损害,且部分重要白质纤维损害与认知障碍存在 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has been used extensively to investigate white matter architecture in the brain. In the context of neurological disease, quantification of DTI data sets enables objective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associated pathological chang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propose a method of evaluating DTI parameter changes in gliomas in the internal capsule using nonlinear registration to delineate the white matter and enabl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DTI derived parameters. 20 patients selected pre-operatively with probable grade 2 or grade 3 glioma on structural MRI along with ten normal volunteer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DTI fractional anisotropy (FA) maps were used to define a common segmented FA skeleton that was projected back onto the original individual FA maps. Objective segment classification as normal or abnormal was achieved by comparison to prediction intervals of FA and mean diffusivity (MD) defined in normal subjects. The internal capsules of each patient were segmented into 10 regions of interest (ROI) with 20 and 16 segments across the group hav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r decreased FA and MD values respectively. Seven glioma patients had abnormal DTI parameters in the internal capsule. We show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of tract segments was consistent with disruption, oedema or compres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s method could be used to detect changes in eloquent white matter tracts in individual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 PWI鉴别诊断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内单发转移瘤患者18例和高级别胶质瘤患者25例的MR PWI特征。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平扫、PWI及增强检查。分别测量瘤体、瘤周水肿区(瘤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脑血容量(CBV)值,得出瘤体、瘤周水肿区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同时测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肿瘤瘤体及瘤周水肿区的相对峰值(rPH)、瘤体的信号强度恢复百分比(PS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瘤体区的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周区rCBV大于单发脑转移瘤(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及瘤周区rPH均高于转移瘤组(P均<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区PSR大于转移瘤(P<0.05)。结论 MR PWI可提供瘤体、瘤周区的血流灌注特征以及瘤体血脑屏障破坏情况,有助于鉴别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弥散张量成像(DT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影像表现对颅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对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浸润的预测价值。  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以2017年2月~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9例颅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病理分期情况分析,低级别胶质瘤患者36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DTI、1H MRS影像表现差异,分析DTI、1H MRS联合诊断对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浸润的诊断价值。  结果  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ADC显著高于高级别胶质瘤(t=4.480,P < 0.001);在肿瘤组织中,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NAA/Cr(t=8.477,P < 0.001)、Cho/ Cr(t=5.851,P < 0.001)、Lip+Lac/Cr(t=19.141,P < 0.001)低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Cho/NAA(t=2.493,P=0.015)高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在瘤周组织中,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NAA/Cr(t=2.503,P=0.015)低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Cho/NAA(t=6.937,P < 0.001)、Cho/Cr(t=14.267,P < 0.001)、Lip+Lac/Cr(t=2.322,P=0.023)高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DTI、1H MRS联合诊断对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诊断灵敏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  结论  DTI、1H MRS影像表现对颅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对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浸润的预测效能较高,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BSS)方法,观察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觉中枢及相关中枢的脑白质改变.方法 对15例先天性耳聋患者和28名正常志愿者的听觉中枢及相关中枢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TI)及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数据采集.应用TBSS对先天性耳聋患者和正常志愿者的DTI数据进行分析,获取部分各向异性(FA)值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脑区.结果 与正常志愿者相比,先天性耳聋患者的双侧额下回、颞横回、颞上回、颞中回中后部内侧的脑白质以及双侧内囊前肢、外囊、视辐射FA值显著下降(P<0.05),左侧颞中回中后部内侧脑白质及视辐射FA值下降的范围大于右侧.结论 先天性耳聋患者听觉中枢及相关中枢脑白质FA值显著下降,提示出入听觉中枢及相关中枢的脑白质纤维髓鞘形成不良和(或)白质纤维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