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捻针刺三阴交穴对脑组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影响,分析针刺三阴交穴对大脑不同区域功能的调节作用,从现代科学角度对针刺三阴交穴的可能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应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对8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接受针刺右侧三阴交穴期间的功能活动进行全脑扫描,获得针刺三阴交穴的脑功能激活图。8名自愿者的数据经过空间平滑、头动矫正等处理后进行平均化,通过反卷积计算每个体素的信号改变,定义P〈0.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针刺右侧三阴交穴可激活左右额内侧回、右额中回、左额下回、双侧中央旁小叶、左右中央前回、左右中央后回、左侧顶下小叶、双侧楔前叶、右颞中回、右扣带回、右扣带后回、双侧颞上回、双侧颞横回、双侧岛叶和双侧丘脑。结论针刺三阴交穴可激活额、顶、颞叶皮质以及扣带回、楔前叶、岛叶、丘脑,可能是其治疗泌尿、生殖、消化系统疾病和下肢神经痛、瘫痪,以及改善精神和睡眠状态的作用机制。针刺三阴交穴能引起双侧特定脑皮质的反应,进一步证实穴位与脑皮质相应代表区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功能用磁共振成像(fMRI)回波平面(EPI)技术,研究人脑运动皮质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27名正常健康志愿者,右手挤压橡皮圈,在运动和静止两种对比条件下,采集运动皮层的回波平面图像(BOLD-fMRI)。分析运动状态和非运动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像。结果fMRI图像显示运动刺激下脑功能活动激活区主要位于对侧感觉运动皮质区、辅助运动区等。结论fMRI可用于研究活体人脑各功能区的活动,fMRI可对运动刺激下的人脑运动皮质进行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下简称急性期患者)运动相关皮质的激活情况,并探讨脑卒中后脑功能重组特点及其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采用GEI.5T双梯度16通道磁共振成像系统,对9例急性期患者和9例健康志愿者行Bold—fMRI检查。fMRI检查以被动对指运动(以下简称运动)为刺激任务,所有数据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离线后处理。比较健康志愿者与急性期患者fMRI结果的异同点,计算脑激活区体积和单侧化指数(LI),考察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LI值与患手运动功能的关系。结果健康志愿者单手运动激活对侧感觉运动皮质(SMC)、双侧辅助运动区(SMA)。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时同侧半球脑激话增多,健手运动的fMRI结果与健康志愿者基本一致。LI值也进一步确定,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时同侧半球脑激活增多。统计学分析表明,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的LI值与患手运动功能呈正相关。结论fMRI检查能客观地反映急性期患者运动相关皮质改变,提示存在脑功能代偿与重组。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LI值与患手运动功能呈正相关,提示fMRI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与脑功能重组之间关系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4.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可以研究活体脑神经细胞活动的一项新技术,它将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和神经活动相结合,是目前人们所掌握的唯一无侵入、无创伤、可精确定位的人脑高级功能研究手段。针灸经络理论为指导,通过穴位刺激治疗疾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取得了神奇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针刺镇痛机制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fMRI观察针刺在健康志愿者疼痛模型中所产生的脑区激活灶变化,探讨针刺镇痛机制.方法建立疼痛模型,行针刺太冲穴和非穴位前后的疼痛任务fMRI扫描,应用SPM 99分析功能数据.观察分析疼痛激活区以及针刺后疼痛信号变化.记录疼痛评分和得气感.结果疼痛任务中多个脑区被激活.针刺太冲穴后,观察到ACC和丘脑的疼痛任务激活体积下降.结论针刺参与到疼痛处理多个脑区的整合,丘脑可能参与注意力和警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是通过一定的刺激使大脑皮层各功能区在磁共振设备上成像的方法,它结合了功能、影像和解剖三方面的因素,是一种在活体人脑定位各功能区的有效方法。它已经被用于认知科学、心理学、药物滥用等多个研究领域[1~3]。尤其是对神经肿瘤学方面的应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4,5]。本文对2001年6月~2003年3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5例顶叶区病变患者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图像进行回顾性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15例顶叶区病变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为46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5…  相似文献   

7.
针刺足三里穴PET和fMRI脑功能成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脑功能成像的实验方法和针灸治疗的中枢机制。方法利用18FDG PET和fMRI BOLD脑功能成像方法 ,获取针刺足三里穴脑内葡萄糖代谢和脑血流变化有关的实验数据 ,利用SPM和感兴趣区图像分析方法 (ROI)获得脑功能变化的可视性实验依据。结果针刺右侧足三里穴引起视丘下部、同侧室旁核和双侧颞叶的葡萄糖代谢和脑血流增加。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可引起植物神经中枢和颞叶功能变化 ,与足三里穴的治疗胃肠疾病和改善精神和睡眠状态的治疗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观察补法和泻法针刺足三里穴对大脑作用的中枢机制. 方法 选取32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对11名受检者用补法电针刺激右侧足三里穴(ST36)、11名用泻法电针刺激ST36、10名电针刺激右侧足三里穴同一水平向外2~3 cm处.同时行全脑fMRI扫描;用SPM2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 结果 电针结束后5 min,泻法组的脑区激活不明显,而补法组平均信号升高的脑区主要有双侧尾状核头部、丘脑、左侧岛叶、扣带回及小脑齿状核.电针结束后20~30 min期间两组脑区的激活最为明显,均激活左侧的丘脑、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回、颞中回、额中回、岛叶、双侧尾状核头部、小脑半球、前、后扣带回;两组激活区域大致相同,但补法组激活的脑区范围更广、强度更大.针刺假穴组只激活中央旁小叶及小脑半球. 结论 补、泻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均能激活边缘系统、辅助运动区、灰质结构等脑区,而应用补法能更早、更强烈地激活上述脑区.  相似文献   

9.
背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是近年发展起来研究穴位特异性的重要武器.目前大多数的针刺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仍采用组块设计,而且绝大多数的都是在入针之后进行功能像扫描,认为入针后的静息段为纯静息,做为基线对照.但这与传统的针灸理论相冲突,因为传统针灸认为入针后也会出现入针效应.目的:探讨如何选择针剌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的基线.方法:采用Hui的多组块设计,对入针后的效应进行相关分析,观察入针后是否有脑功能激活.结果与结论:触觉刺激在刺激完成后,静息阶段不存在明显的脑功能变化;而针刺的入针时会产生一定的脑功能变化,入针后的静息段并非纯静息段.入针后的静息段也许不适于作基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诱发健康年轻人手部运动时的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NMES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方法6位健康志愿者参与本项研究,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25.17±3.43)岁,在NMES的作用下引出手部腕背伸和拇外展动作,刺激电流的参数为:频率30 Hz,脉宽0.2 ms,双向方波,通电∶断电=2 s∶2 s,波升∶波降=1∶1,电流强度以受试者可耐受的最大强度为准。通过fMRI技术获得脑功能变化图像,利用统计参数图2(SPM2)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得出激活脑区的定位信息。 结果NMES诱发健康人的手部运动时,主要激活对侧及同侧运动皮质和躯体感觉皮质。 结论健康人NMES诱发手部运动可以引起大脑运动皮质及躯体感觉皮质的兴奋性改变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功能MRI(fMRI)方法研究针刺中都穴(Liv6)有关的大脑激活。方法16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8例接受右侧中都穴针刺,8例接受右侧中都穴附近的假针刺。实验采用单组块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次针刺,即中都穴或中都穴附近。在针刺时进行全脑图像扫描,最后对全脑图像采用统计参数图(SPM99)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对于刺激假穴组,刺激中都穴激活了对侧额内侧、对侧中央后回、小脑、额上回、同侧前扣带回、同侧枕叶、对侧顶叶和对侧颞上回。结论针刺Liv6激活了视区、小脑、边缘系统和皮下灰质结构,这些脑区有可能是中都穴的特异性脑区。这将为解释针灸和大脑之间的关系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验功能性磁共振绘制大脑初级运动皮层躯体分布的能力和激活区特点。方法12例健康志愿者完成手部、肘部和肩部简单上肢运动任务。功能磁共振检查采用平面回波BOLD序列,得出原始图像,利用SPM99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记录初级运动皮层最强信号像素Talairach坐标值,然后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x、y、z轴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受检者上肢各部分运动均可以在对侧初级运动皮层产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信号变化。激活区分布遵循躯体分布模式,统计分析显示:手部、肘部和肩部激活区最强信号像素x轴数值存在显著差异,手部和肩部激活区最大信号像素z轴数值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f MRI能够准确绘制个体初级运动皮层躯体分布图。  相似文献   

13.
MRI观察针灸后效应对脑功能连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针灸后效应对脑部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 选择12名健康志愿者,以双侧后扣带回作为种子点,分别在针刺足三里前、拔针后25 min对其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分析针刺前后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 针刺后,与后扣带回存在脑功能连接的脑区除包含针刺前所见到脑区外,还出现一些新增区域,包括左侧旁中央小叶、右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后回等,且针刺后原有的大部分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明显增强.结论 针灸后效应可增强健康志愿者脑部功能连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效应阶段是否会引发中枢神经信号不同的传导通路。材料与方法采用非重复事件相关的实验设计模式和多元格兰杰因果有效连接度分析方法。结果研究表明针刺即时效应仅引发大脑微弱、稀疏的因果有效连接,包括经丘脑的体感上行传导通路与由额叶皮层投射到疼痛反应区的自上而下的控制通路。持续性效应阶段,仅在针刺足三里穴后会引发广泛大脑区域的更为紧密的因果连接模式。结论针刺效应可能涉及大脑网络多水平层面信息流的整合与交互。  相似文献   

15.
脑损伤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脑组织重塑和功能重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能够获得脑组织的解剖学、生理学及病理学信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功能区间的相互联系.因此.fMRI技术能够反映脑损伤康复过程中脑组织发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为临床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的脑功能MRI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双侧太冲穴和合谷穴)的中枢神经机制。方法针刺13例正常老年人“四关穴”,同时进行全脑fMRI扫描。为避免针刺后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单组块设计。数据采用SPM99进行分析。图像中每个体素的t值形成统计参数图,以P<0.05(经比较修正后)的体素作为激活体素。结果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激活双侧小脑半球、小脑蚓部、左侧额中回、双侧额下回、双侧中央旁小叶、双侧丘脑、后扣带回和前扣带回。针刺“四关穴”所激活的脑区,并非是单独针刺太冲穴和合谷穴所激活脑区的简单叠加。结论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激活后扣带回和额叶,这可能是该组合穴治疗精神类疾病的中枢神经机制。fMRI是一种客观显示针刺治疗脑改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比脑肿瘤患者的静息态功能MRI(rs-fMRI)与任务态功能MRI(task-fMRI),评价rs-fMRI在脑肿瘤患者运动皮层术前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脑肿瘤患者行fMRI,所有数据均采用FSL软件多元线性优化分解的独立成分(MELODIC ICA)分析方法。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肿瘤越靠近大脑中央沟附近(例1、3、7、8、11患者),rs-fMRI和task-based fMRI的激活差异较大;而病灶远离大脑中央沟(例2、4、5、6、9、10、12患者),rs-fMRI和task-based fMRI叠加图像比较相符;患侧激活较健侧激活有所减弱。结论 rs-fMRI及task-based fMRI可以作为脑肿瘤患者运动区术前定位的一种辅助方法,且rs-fMRI尚不能替代task-based fMRI而作为一种单独的术前定位运动皮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血氧水平依赖性磁共振功能成像(BOLD-fMRI)技术研究KCl诱导猫脑模型的播散性皮层抑制(SCD)。方法:雌猫6只,双侧额窦开颅并充填琼脂糖凝胶,两侧上侧裂回上方开颅,以备分别注入KCl凝胶和生理盐水凝胶。在1.5T场强下分别行静息期、KCl刺激期及对侧生理盐水刺激期BOLD-fMRI采集。结果:KCl刺激区上侧裂回及邻近边缘回脑皮层可见脑功能激活区者5例,并播及到同侧边缘回后部,而对侧大脑半球均无脑激活区。感兴趣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注入KCl后,fMRI信号立即显著增高,并维持于高水平较长时间。结论:BOLD-fMRI能准确检测出SCD伴发的神经血管耦联现象—脑血流量的变化,是研究SCD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