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PNF技术联合拮抗肌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针刺拮抗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上肢PNF技术,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分别评定上肢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偏瘫上肢的痉挛程度均较前降低(P<0.05),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前明显改善(P<0.01),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NF技术联合拮抗肌针刺可有效减轻患者偏瘫上肢的痉挛程度,提高其运动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互动式头针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PNF治疗,观察组予以PNF联合互动式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上肢运动功能改善50%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50%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联合PNF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提高患者恢复情况,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技术(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早期药物治疗、良肢位摆放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PNF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拍摄双肩关节X射线片并进行指诊,测定两侧肩峰至肱骨头的间距( AHI)评价肩关节脱位恢复情况,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 FMA)评价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1月后AHI评分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 P<0.05)。结论 PNF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及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显著,其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5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Rood、Bobath、Brunnstrom方法和50例加用PNF技术(本体促进技术)对上肢运动功能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加用PNF技术组的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我们体会到PNF技术对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上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约有30% ~ 36%的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6个月遗留有上肢功能障碍[1-2],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技术是通过对本体感受器进行刺激以促进神经、肌肉反应能力的一种常用易化技术[3].大量文献报道已证明针刺疗法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PNF技术也可以恢复患者运动功能[4],但目前关于针刺结合PNF技术改善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临床研究较少见报道.笔者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应用针刺结合PNF技术,观察其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收到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的呼吸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肺功能和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梗死偏瘫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NF组各21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应用3球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PNF组患者应用基于PNF技术的呼吸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PEF)评价2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评价患者的躯干功能,采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FMA-UE)评价患者的上肢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VC、FEV1、PEF、TCT和FMA-UE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PNF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PNF技术的呼吸训练可以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绳带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 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绳带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PNF训练,绳带组接受PNF绳带训练,联合组接受PNF绳带训练和rTMS,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r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3组FTHUE-HK、FMA-UE和MBI评分均提高(t> 2.167, P <0.05),联合组优于绳带组(P <0.05),绳带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NF绳带训练联合rTMS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纯PNF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技术(PNF)对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40例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PNF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按常规康复治疗,PNF组加用PNF技术,包括徒手接触、简短口令、牵伸、拉挤等方法刺激关节,反复收缩与节律起动激活伸屈肌等。结果:上肢功能Brunnstrom分级和肩关节半脱位复位率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提高,治疗30d时,PNF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60d时,对照组也明显提高,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NF对偏瘫患者早期有明显疗效,但远期疗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PNF技术在偏瘫上肢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技术),是现代康复易化技术中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以往主要用于脊髓灰质炎和多发性硬化引起的继发性瘫痪,现在扩展到多种神经疾患的治疗。而在对脑血管意外、脑外伤引起的偏瘫治疗中的应用尚有争议。本研究在50例偏瘫上肢治疗中,选择性应用PNF技术,对其在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作用,以及对痉挛状态的影响进行临床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拉伸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处于恢复期)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PNF拉伸训练,观察组则在PNF拉伸训练后辅以穴位按摩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2组患者偏瘫侧肩、肘关节肌肉张力,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上肢部分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情况,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运动功能部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 结果 干预6周后对照组、观察组肩关节MAS评分[分别为(1.88±0.62)和(1.15±0.47)分]、肘关节MAS评分[分别为(1.75±0.58)分和(1.30±0.49)分]、上肢FMA评分[分别为(39.52±8.06)分和(43.19±8.55)分]及FIM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61.36±9.80)分和(64.57±8.91)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及PNF拉伸训练基础上辅以穴位按摩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提高康复疗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