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院82例精神病患者接受MECT治疗共515次中出现的各类不良反应.结果 82例精神病患者在接受MECT治疗过程中,出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超过6 min以上者16例,暂时记忆障碍者5例,颈、胸部大片红疹者9例,呼吸道分泌物过多5例,烦躁不安62例,头痛不适8例.结论 MECT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容忽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及时有效地加压吸氧、侧卧位、适当的约束保护及良好的心理沟通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老年精神病患者改良性电抽搐治疗耐受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老年精神病患者对改良性电抽搐治疗术(MECT)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2例老年精神病患者(老年组)在施行MECT后15 min、30 min、1 h、2 h的生命体征与术后不良反应,以22例非老年精神病患者(对照组)相应的观察指标作对照研究.结果 术后老年组患者意识及呼吸的恢复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出现呛咳、窒息、认知记忆受损的概率比对照组高(P<0.01).结论 老年精神病患者对MECT治疗的耐受性差,术中应严格把握用药剂量,术后应注意对生命体征的观察,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预防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机会,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病患者术后苏醒期出现谵妄的现象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表格,收集252例患者MECT治疗1916例次的资料,对苏醒期出现谵妄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MECT治疗患者发生谵妄共215例次,发生率为11.2%;自主呼吸恢复5min内出现谵妄98例次,占45.6%;MECT治疗后苏醒期谵妄的发生与机体因素、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结论MECT治疗后发生谵妄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容忽视。治疗前采取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治疗后谵妄发生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用药护理及安全护理,防止了意外的发生,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倪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707-3708
目的:总结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对新疆石河子绿洲医院4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合并MECT治疗,分别于合并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合并MECT后PANS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治疗后苏醒期急性谵妄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2009年3~5月行MECT治疗310例患者资料,抽搐结束后、意识恢复前,出现无休止的激惹行为、无目的的重复运动、抓视野中的物体和持续企图移动行为者均视为急性谵妄发生.结果:MECT治疗后苏醒期出现急性谵妄68例,发生率达3.1%,与治疗前紧张、焦虑、合并躯体疾病、应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物、疼痛、缺氧、低血糖等有关.结论:应高度重视MECT治疗后苏醒期发生急性谵妄,治疗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发生时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用药及安全护理,防止意外.  相似文献   

6.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机体功能下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差,且易出现不良反应,使药物的使用受到限制。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用于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报道较少,本文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联用MECT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倪小玲  杨波  谢聪  杨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435-4436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后续发癫痫发作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收集38例14~18岁行MECT治疗,5例续发癫痫发作的患者护理经验。结果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5例患者癫痫发作均得到了及时控制,未发生严重后遗症。结论MECT治疗精神疾病存在一定不良反应,对癫痫等严重不良反应应早期识别和预防,对年龄小于16岁精神障碍患的应慎用,以降低MECT治疗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67-3770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行MECT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规范治疗4w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选取PANSS总分60分的患者继续原有抗精神病药物联合MECT治疗, MECT前后采用PANSS、WMS、TESS、CGI-SI、SDSS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联合MECT治疗后2w、4w时,PANSS评分均较MECT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儿童韦氏记忆量表(WMS)中的再认、图片、联想、背数4个项目在MECT治疗后2周及4周时有下降(P0.05或0.01),但在MECT治疗后8w(即停用MECT治疗后4w),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总体印象量表(CGI-SI)评分较联合MECT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评分较联合MECT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联合MECT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反应少,依从性好。MECT对记忆有短期影响,但长期来看,这种影响是可逆的,且有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80例需行MECT的精神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病人家属的接受度。[结果]试验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家属接受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MECT中,可有效降低不良发生发生率,提高病人家属接受度。  相似文献   

10.
改良电休克(MECT)治疗亦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种用于治疗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的物理治疗方法,在一些国家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电休克治疗(ECT).我院自2001年引进MECT治疗重性精神病,为了解其临床疗效,我们对1000例MECT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疗效及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精神病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依从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提高精神病人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的依从性,保证治疗,促进康复。方法对84例精神病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病人的治疗依从性高低与自知力,认识程度,治疗不良反应和护患关系均明显相关。结论加强精神卫生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知识教育,重视治疗前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提高精神病人MECT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无抽搐电休克联合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临床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收治的16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齐拉西酮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氯氮平联合齐拉西酮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和第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并比较临床有效率。结果在1、2、4和8四个比较时间点上,治疗组的BP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7%,对照组为7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比较中,治疗组第1、2、4周TE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第8周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联合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临床效果显著,优于氯氮平联合齐拉西酮治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程化护理方案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行MECT治疗的3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制定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全程护理方案并进行全程护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3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顺利完成MECT治疗,患者满意度达93.3%。干预前HAMA评分为(20.65±4.14)分,干预后为(9.94±3.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09,P〈0.01)。结论全程化护理使MECT治疗顺利进行,可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情绪,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依托咪酯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287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现代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病的麻醉药物及监测选则.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期间,接受治疗的287例精神病患者2181例次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总结.结果 2181例次MECT治疗未出现医疗意外和并发症;依托咪酯与异丙酚应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时,两者相比无太大差别.电刺激后两组心率和血压均明显升高,乙组变化较甲组大,但两组相比无特异性,入睡与清醒的时间相近,而且依托咪酯更易出现可供监测的麻醉慢波.结论 依托咪酯作为价格相对较低的全麻醉药,可完全替代异丙酚应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且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w、2w、4w、6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疗效评定;治疗结束后第1d、第1w及2w末采用韦氏记忆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1w末,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第6w末有效率94.4%,不良反应少。结论无抽搐电休克对难治性抑郁症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李水英  周茜  张秀英  王强  申文武 《华西医学》2014,(11):2073-2076
目的调查急重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影响程度。方法 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1 621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就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为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29例,感染率1.79%,其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79.31%),胃肠道与泌尿道感染次之(6.90%);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PANSS)、是否合并躯体疾病、保护性约束时间、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使用2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抗菌药物、药物副反应评分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段、病程、住院次数、住院季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住院时间、PANSS阳性症状、PANSS阴性症状、保护性约束时间、MECT、使用2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物、药物副反应评分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根据急重性精神疾病的特点与不同治疗方式,应建立筛选表格,对医院感染的高危患者实施综合目标监测,以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两组,均予以富马酸喹硫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58.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1周末起,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一过性头疼、头晕等,治疗1周后可缓解;对照组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反应,便秘、口干、体质量增加,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5)。结论喹硫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起效快,安全性高,优于单用喹硫平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 [方法] 对3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MECT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总结护理经验. [结果] 30例病人经12周MECT治疗后,治疗前后PANSS 、TESS分值变化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著进步6例,进步13例,无效11例;显效率20.00%,有效率63.33%.2例病人出现头痛,5例出现记忆力下降,头晕1例,呕吐1例,食欲减退2例.[结论] 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加强MECT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对治疗安全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精神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性回顾分析对我中心结核病区的45例精神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住院-社区一体化护理干预的观察分析。结果 精神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病程长、体质差,病人的精神症状对其躯体疾病的治疗及康复均有影响。结论 精神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要采取各项干预措施,以增加肺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标准化 “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SBAR)沟通模式下设计的精神科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护理交接记录单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186例在某院精神科进行MECT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3月—5月进行治疗的93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将2017年9月—11月进行治疗的9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SBAR模式下MECT护理交接记录单进行交接,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交接模式。比较两组治疗前交接时间、治疗后交接时间、交接问题发生率。结果 运用SBAR模式下MECT护理交接记录单后,两组治疗前交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的治疗后交接时间分别为(43.68±6.41)s、(41.18±6.19)s,试验组、对照组的交接问题发生率分别为8.6%、22.6%。结论 应用基于SBAR模式下的MECT护理交接记录单,降低了交接问题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