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脊索瘤(chordomas)临床上罕见,文献报道仅见原发性肿瘤的2%~5%,系低度恶性肿瘤,起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组织,常发生于颅底斜坡、鞍区和脊柱骶尾部.鼻咽脊索瘤属颅底脊索斜坡型范围,其位置深在,生长缓慢,早期症状隐匿,晚期可出现鼻塞、鼻出血、通气困难等非特异性症状,故易误诊[1].现将笔者所遇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 (Nasopharyngealcarcinoma ,NPC)为耳鼻咽喉部常见的恶性肿瘤 ,由于其原发部位隐蔽 ,临床表现复杂 ,早期症状不明显 ,如不重视 ,常易误诊。我院1991年 8月~ 1999年 12月共诊断鼻咽癌 2 5例 ,其中 8例误诊 ,误诊率 32 %。为吸取教训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8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8~ 5 9岁。1 2 临床表现 头痛 5例 ,鼻塞 3例 ,鼻出血或涕血 2例 ,耳鸣、耳堵塞感 1例 ,体检发现颈部肿块 2例。1 3 误诊疾病 初次诊断为慢性鼻炎 3例 ,鼻出血、卡他性中耳炎、鼻咽血管纤维瘤、急性颈淋巴…  相似文献   

3.
鼻咽镜检对鼻咽癌鼻咽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分析鼻咽镜对鼻咽癌和鼻咽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对1963例患者进行检查,确诊鼻咽癌417例,鼻咽结核23例,均有病理学、细胞学或细菌学证实。结论:鼻咽镜检是确诊鼻咽癌、鼻咽结核的重要检查手段,其镜下表现与病理类型有着一定的关联,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蒋红英  周琦  谭敏  代黎  余蓉 《华西医学》2014,(9):1742-1744
目的总结鼻咽部脊索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09年10月-2011年8月收治的经下唇正中-右侧颌下-右耳垂弧形切口行肿瘤切除术的3例鼻咽部脊索瘤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近期疗效满意,局部症状缓解,且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结论对鼻咽部脊索瘤患者,围手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稳定其情绪,早期预防并积极处理有关并发症,可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缩短康复疗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酷似鼻咽癌的脊索瘤的MRI诊断方法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病理证实的酷似鼻咽癌的脊索瘤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脊索瘤在T1WI上均表现为信号欠均匀,以低信号为主,混杂有等信号;T2WI上均表现为不均匀明显高信号,分叶状肿块,边界较为清晰;它们的中心部位在颅底中线处的斜坡,肿瘤以颅底为主,广泛破坏枕骨斜坡或蝶骨体,呈边界清晰、范围较大的骨质缺损;与鼻咽部生长为主并向颅底侵犯的鼻咽癌相似。脊索瘤和鼻咽癌因血供不同,强化亦有较明显区别。结论(1)酷似鼻咽癌的脊索瘤易误诊为鼻咽癌。(2)MRI是诊断酷似鼻咽癌的脊索瘤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尺骨软骨样副脊索瘤的诊断与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尺骨原发软骨样副脊索瘤的诊断、误诊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1例尺骨软骨样副脊索瘤的标本,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会诊和病理读片会讨论。结果 临床、X线均诊为骨囊肿,病理则因组织形态学上既象软骨样细胞又象脂肪样细胞而发不出明确诊断。会诊结果为副脊索瘤。免疫组化及病理读片会讨论的结果为软骨样副脊索瘤。结论 原发于尺骨的软骨样副脊索瘤非常罕见。组织学上为:在粘液基质中可见软骨和脊索两种成分恶性双相分化的肿瘤细胞。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临床、X线均不具特征性和与其它骨病不易区别。肿瘤发病部位及类型罕见。临床、X线未想到,病理对此类型不认识。  相似文献   

7.
鼻咽低分化腺癌误诊为脊索瘤2例报告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510060)吴秋良,陆献瑜,赵美卿鼻咽低分化腺癌少见,仅占鼻咽场的0.64%[1],常因组织分化较差,组织形态易与脊索瘤等混淆而造成误诊。现将我院诊断的2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例1男,4...  相似文献   

8.
腰椎脊索瘤误诊一例韩翠玲临床资料患者:王某,男,44岁,个体户,主诉:腰痛伴双下肢麻木,疼痛5年,加重半年。该患于5年前无诱因出现腰痛伴双下肢痛,麻木,活动时上述症状加重,呈到鞍山医院骨科就诊,经检查及摄腰椎X光片所见:腰3-4椎体前缘稍有增生,腰椎...  相似文献   

9.
颅底脊索瘤的MR表现分析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颅底部脊索瘤的MR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表现,探讨MR在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6例颅底脊索瘤的MRI表现。结果:16例颅底脊索瘤中,肿瘤局限于斜坡者9例,累及鞍内、鞍旁、蝶窦、鼻咽部者7例,同时累及后颅凹者1例。病变在T1WI呈不均匀长?蛐等T1信号软组织肿块影,T2WI 9例呈等或稍长T2信号,7例呈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10例呈不均匀强化,6例呈明显强化。5例术后复查肿瘤复发。结论:MR可明确显示颅底脊索瘤的位置、形态、浸润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脊索瘤MRI表现与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脊索瘤的MRI表现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索瘤,分析其MRI表现及有关鉴别诊断。其中13例行头颅MR平扫和增强扫描,3例分别行颈椎、骶尾部平扫。结果:13例颅底脊索瘤,局限于斜坡者4例,累及鞍区、中颅凹、蝶窦,呈广泛浸润生长者8例,同时累及后颅凹者1例;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块影,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10例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骶尾部脊索瘤2例,颈椎脊索瘤1例,在T1WI和T2WI上均呈混杂信号块影,可见骨质破坏,上段颈髓受累。16例均行手术治疗,有12例术后定期复查均有病变复发征象。结论:MRI可明确显示肿瘤的生长方式、浸润范围及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对诊断和手术治疗的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易误诊为粟粒性肺结核的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 (弥漫型BAC)因胸部X线征象及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与粟粒性肺结核有许多相似之处 ,故早期临床不易区分。我院 1989年 6月~2 0 0 1年 5月间收治弥漫型BAC 14例 ,其中 11例(78 5 % )误诊为粟粒性肺结核。为提高本病早期诊断率 ,现分析误诊原因并探讨弥漫性BAC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要点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 ,男 6例 ,女 5例 ;年龄 36~72岁 ,平均 5 4 2岁。有长期吸烟史 6例 ,慢性支气管炎史 4例 ,肺结核史 2例。1 2 临床表现 咳嗽、咳白痰 (其中咳痰量 >10 0ml/d2例 ) ,进行性呼吸…  相似文献   

13.
接触式内镜辅助诊断鼻咽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接触式内镜辅助诊断鼻咽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门诊28例可疑鼻咽癌患者采用接触式内镜检查鼻咽部,采集图像并在内镜指导下取材活检,将接触式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8例中病理确诊鼻咽癌20例(71.4%),良性病变8例(28.6%);20例鼻咽癌中接触式内镜诊断出15例(75%),8例良性全部诊断正确(100%).接触式内镜诊断鼻咽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和100%,总诊断准确率为82.1%,两种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63(P<0.05).结论 接触式内镜对鼻咽癌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鼻咽炎与早期鼻咽癌临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炎与早期鼻咽癌的临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2月经我科确诊的28例鼻咽炎和8例早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鼻咽炎病检前疑诊为鼻咽癌。结果:36例均行鼻咽部CT检查及鼻内镜下取材病检确诊。结论:鼻咽炎与早期鼻咽癌有时不易鉴别,结合鼻咽部CT检查,在鼻内镜下取材病检为临床鉴别诊断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 )在鼻咽癌人群的表达及其与鼻咽癌发生远端转移的关系。方法根据TNM分期有无发生远端转移分为M1、M0组。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鼻咽癌患者M0组90例,M1组33例血清中的SCCAg表达水平。结果鼻咽癌M0组SCCAg阳性率为5.56%,M1组SCCAg阳性率为2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CAg作为鼻咽癌的筛查指标敏感度偏低,而对鼻咽癌是否发生远端转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脊索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分期,探讨影像学方法在脊索瘤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首发脊索瘤患者的21个肿瘤病灶的CT和MRI表现,术前进行影像学分期,并随访术后的复发情况。结果:发生在典型部位(颅底和脊柱)的脊索瘤17个(17/21,81.0%),少见部位的脊索瘤为4个(4/21,19.0%);90.5%(19/21)的病灶CT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71.4%(15/21)的病灶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块,具有MRI T2WI“蜂房征”的病例为90.5%;随着肿瘤分期级别的提高,复发率也提高。结论:脊索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以诊断大多数脊索瘤,明确肿瘤范围,为手术切除及相关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并且根据肿瘤的分期对肿瘤的复发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17.
Tang F  Xie C  Huang D  Wu Y  Zeng M  Yi L  Wang Y  Mei W  Cao Y  Sun L 《Clinical biochemistry》2011,44(8-9):711-718
ObjectiveTo search for marker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for diagnosis.Design and methods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 we evaluated 51 serum metabolites in 49 NPC, 37 throat cancer patients and 40 healthy controls. High metabolites were selected and confirmed in NPC tissues.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appraised for 53 NPC diagnoses.ResultsMetabolic profiling revealed that kynurenine, N-acetylglucosaminylamine, N-acetylglucosamine and hydroxyphenylpyruvate increased in NPC patient sera. Thei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respectively 79% and 71%, 78% and 69%, 83% and 68%, 84% and 73% for NPC diagnosis. These increases were confirmed in NPC cells. Four metabolites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stage I to stage III. After radiotherapy, four metabolites decreased gradually, and tended to a normal level, and were associated with rate of tumor reduction.ConclusionThe results reveal that kynurenine, N-acetylglucosaminylamine, N-acetylglucosamine and hydroxyphenylpyruvate are potentially markers of NPC for diagnosis and therapy.  相似文献   

18.
3.0T MR扩散加权成像鉴别鼻咽癌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3.0T MR颈部扩散加权成像(DWI)区分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及适宜的b值.方法 采用GE 3.0T MR及颈部8通道相控阵线圈对50例鼻咽癌患者及20名志愿者行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DWI,分别使用4组b值(600、800、1000、1200 s/mm~2)扫描,将鼻咽癌组中判断为转移的淋巴结与志愿者组的淋巴结ADC值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b=600、800、1000、1200 s/mm~2时,鼻咽癌转移淋巴结ADC值(×10~(-3) mm~2/s)分别为0.808±0.112、0.769±0.098、0.732±0.095、0.696±0.083;正常对照组良性淋巴结ADC值(×10~(-3) mm~2/s)分别为0.993±0.172、0.967±0.165、0.903±0.157、0.855±0.122.转移淋巴结ADC值明显低于相应良性淋巴结(P<0.05).当b=800 s/mm2,ROC曲线上ADC诊断阈值取0.873×10~(-3) mm~2/s时,鉴别诊断鼻咽癌转移淋巴结与良性淋巴结的敏感度为88.41%,特异度为69.43%,准确率为75.22%,既能兼顾良好的图像质量又能得到较准确的测量数值.结论 作为一种快速、灵敏的MR成像技术,DWI有助于区分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颅底骨改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鼻咽癌颅骨改变的CT征象。方法对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并有颅底骨质改变的182例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常规轴位,层厚5mm,层距5mm。用骨窗显示:窗宽2500HU,窗中心300HU。结果颅底骨改变分为骨质硬化、溶骨性破坏和混合性改变。溶骨性破坏最多,常见于斜坡。增强后,溶骨性破坏的颅底骨强化最明显,混合性改变其次,骨质硬化的颅底骨无明显强化,三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F=5.73,P<0.01)。结论颅底骨硬化可能是一种反性改变,无需大剂量放疗。CT对鼻咽癌颅底骨改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临床高度怀疑颅底骨质破坏,而CT检查显示颅底骨质正常时,进行MRI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