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间歇导尿前是否进行"扳机点"叩击提供循证护理方案,帮助患者建立反射性膀胱,降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结合患者的病史、具体表现,提出所要解决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问题,检索文献以获得相关证据,依据循证医学三结合原则(最佳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患者意愿相结合)制订护理方案。结果检索后纳入8篇临床指南,2篇Meta分析和7篇随机对照试验。当前证据表明,尽管间歇导尿前不常规推荐行"扳机点"叩击,但是在脊髓不完全损伤、手功能良好、强烈意愿摆脱尿管患者,在保证患者上尿路安全的前提下,行"扳机点"叩击能帮助患者建立反射性膀胱。结论应用循证医学方法,采用高质量的证据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患者间歇导尿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效果,有效建立反射性膀胱,保护患者的上尿路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艾灸结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 按脊髓损伤部位将9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间歇导尿术辅以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艾灸6周,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膀胱功能.结果 两组均减少残余尿量,增加膀胱容量,改善膀胱功能平衡状态,但观察组各顶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艾灸配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有较好效果,尤为胸、腰髓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3.
导尿术是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膀胱功能障碍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国内康复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综述各种导尿术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的治疗原则,方法,注意事项等,以期让导尿术在临床中对神经源性膀胱进行更好的管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寿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5·12汶川地震致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膀胱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35例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膀胱康复治疗的总结回顾,观察采用制定饮水计划,间歇性导尿,药物治疗,膀胱功能训练,手术治疗等方法治疗神经源膀胱的疗效。结果:经过综合治疗,35例患者的神经源膀胱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地震致脊髓损伤发生率高,而神经源膀胱是其重大并发症之一,危害患者生命,重建脊髓损伤后患者的膀胱功能对于提高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功能性磁刺激(FMS)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采用经S3神经根和膀胱区的FMS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2例,通过对患者尿流动力学的检查、因排尿症状而影响生活质量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综合征(LUTS)症状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0例患者症状有显著改善,日平均排尿次数显著减少,日平均单次尿量增加,尿频、尿急、尿失禁的程度减轻,2例患者无效。结论:FMS可以显著地改善部分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我间歇导尿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4例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留置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患者给予自我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于入选时、导尿2个月后分别对2组患者膀胱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2个月导尿训练后,发现治疗组患者残余尿量[(80.6±16.7)ml]、尿路结石发生率(2.1%)及尿路感染发生率(2.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膀胱最大排尿量[(313.8±0.4)ml]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另外2组患者入选时均不能自主排尿,经2个月导尿训练后,发现治疗组恢复自主排尿的患者例数(46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自我间歇导尿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有助于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尿路结石及尿路感染等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间歇导尿用于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叶祥明  邱纪方 《中国康复》2004,19(3):179-179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术对完全性脊髓损伤(CSCI)患者膀胱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80例CSCI患者分为A、B2组。A组采用无菌间歇导尿术。B组采用常规尿路管理。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尿路感染率A组低于B组;膀胱容量A组大于B组。残余尿A组少于B组。结论:间歇导尿术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趋向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控制训练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3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间歇导尿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根据排尿中枢损伤的部位和程度,指导进行系统的膀胱功能控制训练及护理,包括间歇导尿和建立反射性膀胱两个阶段,观察两组疗效和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系统膀胱功能控制训练可明显改善泌尿系感染情况.结论:间歇导尿和建立反射性膀胱是理想的治疗与护理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清洁间歇性自我导尿的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对适宜进行清洁间歇性自我导尿的92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教会其清洁间歇性自我导尿的方法以及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管理。结果 95.00%患者及家属出院前均掌握了正确的清洁间歇性导尿的方法,依从性较好。出院后随访3个月,15.07%的患者出现泌尿系统并发症,达到良好预期效果。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对清洁间歇性导尿能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有效减少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与护理进行综述,介绍了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方法,阐明了实施康复护理和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和措施,主要包括留置导尿、间歇性导尿、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的护理要点,旨在尽可能地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膀胱功能,使其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