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躯干肌训练对偏瘫患者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探讨躯干控制能力对偏瘫恢复的影响。方法;按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将80例急性期偏瘫患者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训练组同时强调躯干控制。训练时间;1-3个月。结果:两组Fugl-Meyer得分均有提高,训练组比对照组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偏瘫都以一侧运动功能丧失为特征,躯干训练未受到重视。探讨躯干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黑龙江省康复医院2003-01/2004-12的住院脑卒中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接收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躯干功能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用Fugl-Meyer评分评定总体运动功能。结果 患者治疗后,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积分均有显著增加(P&;lt;0.05或P&;lt;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 躯干功能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早期应用电针治疗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配合电针治疗的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患者均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组同时配合电针治疗,疗程为2个月。采用Fugl-Meyer评分评定患者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均有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电针的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促进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化躯干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96例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增加躯干控制训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功能性步行分级(FAC)、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步速(WS)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TCT、BBS、MBI、FAC、FMA评分和步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CT分别与BBS、MBI、FAC、FMA评分和步速呈正相关(P<0.05)。结论 早期躯干控制训练能进一步提高偏瘫患者平衡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对ADL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敏  尤春景 《中国康复》1998,13(3):107-109
为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与ADL的关系及躯干控制能力的康复效果,对25例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入院及出院时各进行一次躯干控制测试(TCT)及Barthel指数评定,并在住院期间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结果:与入院时相比,出院时TCT各分项及总分均有提高(P〈0.001)。入院时TCT总分与Barthel指数呈显著相关(r=0.830);出院时TCT总分与Barthel指数亦显著相关(r=0.783)。提示: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躯干控制能力改善,TCT可早期预测偏瘫患者的ADL。  相似文献   

6.
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5 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躯干强化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每日均接受常规的药物、电疗、针灸、按摩、PT和OT治疗 ,每日 1次。躯干强化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躯干强化训练 ,每次 3 0min ,每日 1次。治疗前、后采用Rivermead运动指数(RMI)量表及修订的Barthel指数 (MBI)量表对 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 2个月后 ,2组患者的RM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均P <0 .0 0 1) ,躯干强化组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躯干强化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有明确任务目标游戏的躯干和下肢运动控制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总体运动功能(包括躯干控制能力、Berg平衡功能、功能性步行分级、Fugl-Meyer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加躯干和下肢强化训练;反馈组40例,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加躯干和下肢运动反馈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训练前、训练4周后进行对比。观察指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T、BBS、FAC、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反馈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行躯干和下肢的运动控制训练能提高偏瘫患者平衡和运动功能,而且患者更加乐于接受具有游戏性质的反馈训练,表现出较高的主动参与性,因而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亢春雷 《大医生》2023,(2):139-141
目的 分析针灸推拿与康复疗法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新泰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康复疗法,观察组加用针灸推拿治疗,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 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6 min步行距离(6 MWT)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栓素A2(TXA2)、TXA2/PGI2比值(T/P)及丙二醛(MDA)均较低,前列腺素I2(PGI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较高(均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针灸推拿与康复疗法联合应用,能够显著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增强患者治疗效果,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10.
手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由于手在皮质的投射区比较大,一旦受损,其功能的恢复非常困难,长期以来都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偏瘫手的典型表现是腕关节掌屈、尺偏,指关节屈曲、内收。本研究选择有伸腕、伸指功能的肌肉,以电针为干预手段,通过检测双上  相似文献   

11.
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90例患者由护士进行踝关节护理,包括下肢的正确摆放。伸髋、屈膝、背屈踝运动、桥式运动等,对照组60例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3周后,以踝关节功能情况及下肢运动功能Brunmtrom分级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84例占93.3%,对照组有效51例占85.0%,治疗组踝关节功能无障碍81例占90%,有障碍9例,对照组无障碍18例占30%,有障碍42例,2组比较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踝关节护理越早,实施效果越好,可减少后遗症,恢复步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观察镜像疗法(MT)结合运动想象疗法(MI)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运动想象组(A组)、镜像疗法组(B组)和综合治疗组(C组),每组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A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疗法,B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C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和镜像疗法,3组患者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MBI)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4、8周后,3组患者FMA评分、UEFT评分、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B组患者的FMA、UEFT、MBI评分均优于A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C组患者的FMA[(30.03±4.06)分和(42.67±3.54)分]、UEFT[(58.03±3.76)分和(65.17±2.78)分]、MBI评分[(59.57±3.34)分和(66.93±3.35)分]均优于A组和B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镜像疗法优于运动想象疗法,但镜像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则能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疗程越长疗效越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慢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5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康复组88例,对照组7l例,2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相同。康复组由专业训练的治疗师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配合针灸。结果 采用临床神经功能评分Fugi-Meyer运动功能评分(FAM),2组康复前后评分显示.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慢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提高ADL水平,我们建议积极早期康复治疗。对慢性患者也应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大限度的功能独立。  相似文献   

15.
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电针结合运动意念对脑卒中偏瘫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403-2403
为探讨脑卒中患者偏瘫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其疗效。选取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电针意念组给予电针结合运动意念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后电针意念组和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电针意念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躯干与骨盆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的影响。方法:8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加躯干与骨盆控制训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采用各项评分量表评定躯干控制能力(TCT)、平衡功能(BB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步行能力(FAC)和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行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躯干控制能力分别与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行能力和运动功能呈正相关。结论:早期躯干与骨盆控制训练对提高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付燕  刘经星  王德利  赵延睿  杨翊 《护理研究》2013,27(17):1743-1745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肢体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辅以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结果]两组病人经过4周治疗后,各项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肢体强化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肢体肌力,促进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跪位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入跪位躯干强化训练方法。2组患者每天训练1次,每次60 min,每周练习6 d,持续6周。治疗前后分别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测试(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平衡、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变化。结果6周治疗后,2组BBS、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TUGT较治疗前均缩短(P<0.05);观察组的BBS、TUGT、MBI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跪位躯干强化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步行功能,提高患者AD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受累侧上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6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8例,两组患者均接收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非受累侧上肢运动训练,训练4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TIS、BBS、TUG以及ABC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TIS、BBS、TUG和ABC均显著改善(P<0.001),试验组TIS(t=2.94,P=0.006)、BBS(t=2.82,P=0.006)、TUG(t=3.70,P=0.001)和ABC(t=﹣2.17,P=0.03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非受累侧上肢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和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