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暴露治疗股骨头骨质疏松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34只雌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Ⅰ)、模型组(Ⅱ)、磁场组(Ⅲ),I组用正常饲料,II、III组用高胆固醇饲料饲养。饲养8周后,Ⅱ组改为普通饲料喂养3周,Ⅲ组改为普通饲料喂养同时置于磁场环境中,暴磁时间为10h/d,所采用激励磁场的强度为4×10-4T、频率为15Hz,饲养3周。结果8周时,II组与I组比较,股骨头骨密度降低,股骨头的骨小梁、股骨头骺板、骺板向骨细胞转化区域的软骨细胞及骨髓腔内的脂肪细胞均有明显病理性改变。11周时,Ⅲ组与Ⅱ组比较,以上各指标有明显差别,而与Ⅰ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单纯脂肪代谢紊乱可以引起股骨头的骨质疏松,股骨头骺板变得不连续、成骨活性降低、骨髓腔脂肪细胞肥大。低强度脉冲电磁场能够显著改善股骨头的骨密度,改善股骨头骨髓腔的脂肪细胞肥大,增加了股骨头骺板的成骨活性,改善了股骨头的生物力学性质,对股骨头骨质疏松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不同频率的脉冲电磁场干预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骨质疏松模型,探讨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的适宜频率.方法:8周龄雌雄各半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30只,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10只,A组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B组小鼠每天在强度为4 mT,频率为8 Hz的磁场中照射治疗20 min,共30 d;C组小鼠每天在强度为4mT,频率为32 Hz的磁场中照射治疗20 min,共30 d.各组小鼠在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用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值.结果:治疗后B,C组骨密度值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电磁场对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骨质疏松有治疗效果,频率为8~32 Hz的磁场治疗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组(OVX组)、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脉冲电磁场组(PEMF组),每组8只。OVX组和PEMF组均通过切除双侧卵巢构建骨质疏松动物模型。PEMF组予以脉冲电磁场干预,参数设置为频率8Hz,强度3.82mT,每次干预40min,每日1次,每周5天,共12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大鼠雌二醇(estradiol,E2)和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水平,左胫骨行HE染色,右胫骨行Micro-CT骨扫描及骨微结构定量分析,左股骨及第5腰椎行骨密度检测,右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eclin 1、LC3、P62、Runx-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脉冲电磁场治疗可提升E2和BALP水平,减少骨质流失。Micro-CT骨扫描和HE切片染色表明脉冲电磁场可增加骨小梁数目、骨体积分数,降低骨小梁分离度,改善骨微结构。与OVX组比较,PEMF组的Beclin 1...  相似文献   

4.
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低强度脉冲电磁场(pulse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对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以确定何种指标为最佳治疗效果。方法:6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去势组、2&;#215;10^-4T磁场照射组、4&;#215;10^-4T磁场照射组、8&;#215;10^-4T磁场照射组、4&;#215;10^-4T磁场照射夜晚组、药物治疗组、4&;#215;10^-4T磁场照射同时药物治疗组。在不同强度磁场环境中饲养2个月。测定全身骨密度,并进行骨形态计量。结果:去势后大鼠骨密度明显降低,骨显微结构出现了病理改变。经过2个月的电磁场治疗。在各种磁场强度下大鼠骨密度均比去势组有显著改变。在8&;#215;10^-4T强度以内,改变数值随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夜晚组效果比白天组稍差。结论:PEMFs对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频率一定的情况下,8&;#215;10^-4T以内效果随强度增加而增加,另外对于大鼠白天治疗比晚上治疗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低强度脉冲电磁场(pulseelectromagneticfields,PEMFs)对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以确定何种指标为最佳治疗效果。方法:6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去势组、2×10-4T磁场照射组、4×10-4T磁场照射组、8×10-4T磁场照射组、4×10-4T磁场照射夜晚组、药物治疗组、4×10-4T磁场照射同时药物治疗组。在不同强度磁场环境中饲养2个月。测定全身骨密度,并进行骨形态计量。结果:去势后大鼠骨密度明显降低,骨显微结构出现了病理改变。经过2个月的电磁场治疗,在各种磁场强度下大鼠骨密度均比去势组有显著改变,在8×10-4T强度以内,改变数值随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夜晚组效果比白天组稍差。结论:PEMFs对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频率一定的情况下,8×10-4T以内效果随强度增加而增加,另外对于大鼠白天治疗比晚上治疗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6.
背景:近年来,人们发现低强度复合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虽然其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作为一种生物物理干预的手段,临床证实它有显著增加骨密度的能力。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背景:脉冲电磁场能克服传统治疗方法的缺陷,对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150例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按WHO标准诊断,无骨质疏松患者50例、骨质疏松患者100例。将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骨质疏松组和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分别给予钙剂口服或钙剂口服+连续14d的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结果与结论:各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与无骨质疏松患者比较,骨质疏松患者腰椎骨密度明显降低(P<0.01),经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后无明显改变(P>0.05),但患者血清β-1型胶原C-末端肽明显降低(P<0.05)、骨钙素明显升高(P<0.01)。与骨质疏松组比较,其他两组患者血清护骨素明显升高(P<0.05);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患者血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明显降低(P<0.05)。说明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14d对骨质疏松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高脂血症可导致大鼠骨质疏松,适量运动可增加骨密度,但短期运动对高脂血症导致骨质疏松的雄性动物骨密度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短期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雄性高脂血症大鼠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2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几=8)、高脂血症组(n=9)、运动干预组(n=9)。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其他两组喂饲高脂饲料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持续4周。运动干预组大鼠进行跑台训练,每周训练5d,共4周,每天强度为:第1周15min,速度15m/min 第2周20min,速度15m/min;后2周20min,速度20m/min,跑台坡度均为0。。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其右侧股骨检测骨密度、胫骨观察骨形态变化,测定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磷含量。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组股骨远端骨密度显著降低(P〈0.05),胫骨近端骨小梁排列稀疏变薄,间隙增宽,髓腔内有大量脂肪细胞浸润或融合成空泡,血浆碱性磷酸酶明显增加(P〈0.01)。与高脂血症组比较,运动干预组股骨远端骨密度显著增加(户〈0.05),经体质量校正后股骨全骨密度增加(P〈0.05),胫骨近端骨小梁排列致密整齐,小梁间距小,血浆碱性磷酸酶增加(P〈0.01)。血浆钙磷含量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结果说明短期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增加高脂血症雄性大鼠骨密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不同实验饮食脂肪肝形成速度及病变程度在B超上的表现特征;观察大鼠在脂肪肝形成过程中血液生化检查的改变。方法选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2只(雌16只,雄16只),Ⅰ组高脂饲料+酒精,Ⅱ组高脂饲料+自来水,Ⅲ组基础饲料+酒精,Ⅳ组(营养不良组)玉米面+自来水,Ⅴ组(对照组)基础饲料+自来水。每2周在各组中任取4只(雌、雄各2只),做肝脏B超,观察声像图特征;内眦取血做血生化测定。结果(1)Ⅰ组脂肪肝形成速度最快,喂养6周时超声即有不均质脂肪肝改变;其次为Ⅱ组和Ⅲ组,Ⅳ组变化最慢且最轻,对照组无变化。(2)Ⅰ组大鼠在喂养2周时个别大鼠血清胆固醇即增高,但B超无明显脂肪肝改变。喂养到4~10周时,Ⅰ、Ⅱ组血清胆固醇全部增高,Ⅰ~Ⅳ组肝功、肾功异常。结论高脂饮食加酒精很快形成脂肪肝且血脂升高明显早于脂肪肝形成,建议人类饮食应合理,营养要均衡。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是涉及Ⅰ型胶原数量及理化性质改变的一种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但有关骨质疏松与Ⅰ,Ⅱ型胶原间的相关性,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Ⅰ,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生物力学性能的相关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与一般性骨折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切除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分别于骨折损伤后1,2,4,5,8,12周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痂中Ⅰ,Ⅱ型胶原的蛋白表达,于损伤后4,8,12,16周进行骨密度测定与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Ⅰ,Ⅱ型胶原的表达及骨密度值在损伤后各时间点与一般性骨折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下降趋势更明显。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中Ⅰ,Ⅱ型胶原与最大转矩、弹性模量、最大扭转角均有相关性(P〈0.05)。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Ⅰ,Ⅱ型胶原的分泌异常改变导致了其力学强度乃至骨折愈合质量的降低,影响骨折愈合,是再次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