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200例患者分为Z径路肌内注射法和常规肌内注射法组,分别观察并记录注射后药(血)液外渗和疼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Z径路组与常规组在药液外溢、疼痛发生率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Z型肌内注射法可以减少药液外溢,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在减轻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时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接受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患者298例,第1天用常规肌内注射法注射,第2天用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注射,比较两次患者疼痛评分(NRS)及注射后5min药液渗出情况。结果 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在肌内注射时产生的中重度疼痛率及注射后5min药液渗出率均明显低于常规肌注法(P0.01)。结论 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可有效缓解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时的疼痛,且可以降低药液渗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将Z型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应用在罂粟碱肌内注射的效果。方法:将需肌内注射罂粟碱给药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肌内注射法,观察组使用Z型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注射罂粟碱。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硬结、红肿、渗液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注射后硬结、红肿、渗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型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应用于罂粟碱注射,能够有效减少注射部位疼痛,降低注射部位局部硬结、红肿、渗液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留置气泡技术联合改进肌内注射法在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240例肌内注射HC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釆用留置气泡技术联合改进肌内注射法;对照组釆用常规肌内注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皮肤红肿例数、药物外溢例数、硬结例数、残余药量。结果:试验组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皮肤红肿、药物外溢、硬结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残余药量为(0.01±0.002)ml,对照组残余药量(0.04±0.00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气泡技术联合改进肌内注射法在注射HCG中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减少其不良反应情况,提高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增进药物药效,故认为留置气泡技术联合改进肌内注射法值得在肌内注射HCG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常规肌内注射法与Z-track径路肌内注射法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患者20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患者两侧臀部分别采用常规肌内注射和Z-track径路肌内注射,观察并纪录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Z-track径路肌内注射后药液渗出、皮肤变形或变色、疼痛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常规肌内注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Z-track径路肌内注射法适合在老年人群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最佳操作技术以减少和避免黄体酮肌内注射后回渗。[方法]将608例在我院门诊注射黄体酮治疗的病人随机分成4组,分别采用常规法、留置气泡技术、Z径路技术、Z径路加留置气泡技术进行注射,观察比较四种注射方法发生的药液回渗率以及黄体酮注射剂量对药液回渗率的影响。[结果]黄体酮不同肌内注射方法的药液回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注射剂量相关(P0.01或P0.05);药液回渗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常规肌注法、留置气泡技术、Z径路技术、Z径路加留置气泡技术。[结论]Z径路加留置气泡技术简单易行,可提高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减少药物浪费,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是黄体酮肌内注射减少和避免药液回渗的最佳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Z径路肌内注射法在黄体酮注射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术后需黄体酮支持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自身对照,左侧应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对照组),右侧应用Z径路肌内注射法(观察组)。观察记录每例患者两侧臀部注射黄体酮1、4、8、12周后药液外渗、硬结、疼痛程度及瘙痒发生情况。结果 Z径路注射法较常规注射法药液外渗、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Z径路肌内注射法在黄体酮治疗中能有效减少药液外渗及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黄体酮的剂量和疗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8.
两种常用肌内注射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进行比较研究,为临床肌内注射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需要肌内注射给药治疗的住院患者386例。采用自身对照,在每例患者的两侧臀大肌首次注射给药时,分别使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track肌内注射法,观察并记录注射后药(血)液外溢、皮肤变色、组织变形和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386例病人中,使用Z-track肌内注射法给药时有41例发生了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而当他们接受常规肌内注射法给药时则有81例发生了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576,P=0.000)。结论Z-track肌内注射法较常规肌内注射法所致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相关并发症少,药物利用度高,适合在临床上,尤其在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Z-track肌内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在黄体酮注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86例注射黄体酮患者,同一患者一侧采用Z-track肌内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一侧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法;观察不同注射方法药液外溢、疼痛、瘙痒、红肿等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Z-track肌内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时,局部不良反应12例、发生率13.95%,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局部不良反应28例,发生率32.56%,两种方法药液外溢、疼痛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体酮肌内注射宜采用Z-track肌内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Z径路肌内注射方法对学龄期患儿注射不良反应及恐惧心理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学龄期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Z径路肌内注射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肌内注射方法。比较用药后72 h内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应用自制恐惧头像模拟评分进行注射前后恐惧心理评估。结果:研究组注射后局部药液外溢、皮下硬结、局部感染、组织变形、皮下血气肿、疼痛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恐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Z径路肌内注射方法能够减少患儿注射后局部不良反应,提高患儿心理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