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咽通气管在全麻术后舌后坠老年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全麻术后舌后坠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置入鼻咽通气管、对照组置入口咽通气管进行气道管理。观察两组患者通气管一次置入成功例数、通气管置入前后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通气管留置期间SpO295%的例数、患者清醒后对通气管的耐受性。结果两组患者通气管置入后均呼吸频率减慢,SpO2回升;观察组患者在通气管一次置入成功例数、通气管留置期间SpO295%的例数、患者清醒后对通气管的耐受性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通气管用于全麻术后舌后坠老年患者气道管理,具有通气效果稳定、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患者舒适度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黄娅娟 《护理研究》2009,23(33):3029-3030
[目的]探讨鼻咽通气管在预防脑血管病人舌后坠致上呼吸道梗阻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2例脑血管意外并舌后坠致上呼吸道梗阻病人,按照就诊序号随机分为口咽通气管组(A组)和鼻咽通气管组(B组),每组46例,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及有效通气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置管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与置管前相比均有显著增高(P<0.01);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通气管在预防脑血管意外病人舌后坠致上呼吸道梗阻中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采用预吸氧辅以术中放置鼻咽通气管,对行无痛宫腔镜术肥胖患者低氧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6月在该院行无痛宫腔镜检查的90例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鼻导管吸氧方法,实验组采用术前3~5min面罩预吸氧,术中放置鼻咽通气管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不同时间点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低氧血症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检查前、中、后Sp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术中舌后坠、低氧血症、呼吸暂停、苏醒延迟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肥胖患者行无痛宫腔镜术前采用面罩预吸氧3~5min,可有效提高机体氧储备能力,放置鼻咽通气管可维持呼吸道通畅,降低发生低氧血症的风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昏迷致上呼吸道梗阻置入鼻咽通气管患者安全有效的气道湿化方式。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的方法将104例昏迷致上呼吸道梗阻置入鼻咽通气管患者按是否持续氧气雾化吸入分为实验组(经鼻咽通气管氧气雾化吸入)和对照组(经鼻咽通气管氧气吸入)。每组各52例,分别记录两组痰液黏稠度、堵管、治疗后30min、60min、120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治疗2h后缺氧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痰液黏稠度及堵管比较中Ⅱ度痰液黏稠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Ⅲ度痰液黏稠度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鼻咽通气管无堵塞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发生轻度及中度堵塞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在氧气雾化吸入后30min、60minSpO2明显升高(P〈0.01);实验组在氧气雾化吸入后60min比治疗前SpO2明显升高(P〈0.01);实验组治疗2h后缺氧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昏迷致上呼吸道梗阻置入鼻咽通气管患者,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的同时将氧疗、雾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能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堵管,迅速提高血氧饱和度,缺氧症状体征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鼻咽通气管吸痰在昏迷导致上呼吸道梗阻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的方法将102例昏迷导致上呼吸道梗阻且清理呼吸道无效需吸痰的患者,按照吸痰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经鼻咽通气管吸痰)和对照组(传统经口、鼻吸痰法),每组各51例,将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一次插吸痰管成功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在吸引2 min后(PS2)、吸引5 min后(PS5)时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对照组,PS2时心率、血压双乘积(RPP)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试验组临床效果评定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发生黏膜损伤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昏迷导致上呼吸道梗阻患者经鼻咽通气管吸痰一次插管成功率高,可降低和避免由于吸引和气道梗阻带来的组织缺氧和低氧血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气道并发症少,保证了吸痰措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有效预防痰痴形成的方法.方法 将96例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按单双数分为两组,单数48例为试验组,采用恒速小量持续气道湿化及密闭式吸痰方法;双数48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及开放式吸痰方法.观察两组痰液黏稠度、痰痴形成、经皮氧饱和度(SpO2)及吸痰时呛咳的情况.结果 插管24h时,两组Ⅰ-Ⅲ度疾液黏稠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痴形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h及120h时,两组Ⅰ-Ⅲ度痰液黏稠度和痰痴形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痰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湿化及吸痰中患者的反应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传统间断气道湿化及开放式吸痰方法相比,采用恒速小量持续气道湿化和密闭式吸痰方法能使患者氧饱和度下降幅度小,呛咳反应轻,有效预防痰痴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道分级管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85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按是否愿意接受气道分级管理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胸部物理治疗,实验组患者则按照气道分级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指标、相关临床指标、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与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潮气量与氧合指数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与APACHEⅡ评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谵妄、VAP与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分级管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喉罩气道开放与传统气管插管在儿科窒息护理抢救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窒息抢救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气管插管处理,实验组则给予喉罩气道开放法通气,比较2组患儿通气前后Apgar评分、相关临床指标、抢救率、一次置入成功率、相关生命体征与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儿通气5 min后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起效时间与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通气后血糖、p(O2)与B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气道开放通气法短时间内复苏效果更好,起效时间与通气时间更短,且稳定性与安全性均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口腔颌面外科全身麻醉手术后将经鼻异型气管插管改为鼻咽通气管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择期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鼻咽通气管组、口咽通气管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在手术结束麻醉苏醒时鼻咽通气管组将异型气管插管改为鼻咽通气管;口咽通气管组则完全拔出经鼻异型气管插管后重新放置口咽通气管;对照组拔出经鼻异型气管插管后不放置任何通气管.观察3组患者的Stridor评分及SpO2的变化.结果 鼻咽通气管组Stridor评分明显低于口咽通气管组及对照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鼻咽通气管组及口咽通气管组Sp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颌面外科全身麻醉手术后,将经鼻异型气管插管改为鼻咽通气管是提高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鼻咽通气管对脑卒中镇痛镇静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组放置鼻咽通气管吸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呼吸指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及咽部水肿例数。结果放置鼻咽通气管10、30 min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肺部感染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咽部水肿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放置鼻咽通气管后,可改善脑卒中镇痛镇静患者的通气功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