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提高CT对腹茧症的认识及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及CT诊断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腹痛6例,腹胀4例,腹部包块2例。4例术前均未明确诊断,分别误诊为卵巢肿瘤蔕扭转2例,急性胰腺炎2例,2例CT检查诊断为腹茧症。术中发现:6例患者小肠均被一薄层膜性结构包裹,膜性组织起始于屈氏韧带、横结肠系膜根部,向下包绕形成一袋状结构。典型CT表现为腊肠状/新月形低密度影(纤维包膜)。6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腹茧症。结论: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CT检查对该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最后确诊需手术及病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疾病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全部或部分小肠被一层灰白色致密坚韧的纤维膜包裹,均治愈出院.结论:腹茧症为少见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需手术及病理确诊.放射学检查能协助诊断.手术发现全部或部分小肠为一层致密,灰白色、质韧、硬厚的纤维膜所包裹即能确诊.包膜切除、肠粘连松解术为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茧症的术前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12例腹茧症患者术前行腹部高频和低频超声检查,结合文献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该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12例患者术前超声检查确诊9例,其中高频超声诊断8例,低频超声诊断1例.声像图表现为小肠、子宫附件、阑尾等腹腔脏器异常聚集形成的非均质性包块,并被一层实性膜状结构或蜂窝状疏松组织包裹.结论 对于有良好透声窗的腹茧症患者超声检查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高频超声与低频超声结合有助于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茧症的影像学特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影像资料齐全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腹茧症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5例患者立位腹平片中3例诊断为肠梗阻,另2例未见阳性.胃肠道钡剂造影,均可见小肠交错盘绕成团,呈"菜花状"表现,肠管扩张,小肠黏膜消失,类似"结肠袋"样改变.CT检查,可见小肠扩张聚集成团,其周围可见膜样的囊状物将其包裹.结论 进行胃肠道造影时观察到"菜花状"征象,或CT检查时观察到小肠聚集成团被一膜样物包裹,应考虑到腹茧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4例,女1例,均经手术治疗并确诊,术前3例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2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结论: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多以肠梗阻或阑尾炎为首发表现,需手术及病理确诊,包膜切除,肠粘连松解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江克翔 《临床医学》2005,25(11):18-19
目的提高对腹茧症的认识及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例腹茧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均未能明确诊断,均剖腹探查,术前3例误诊为慢性阑尾炎,5例误诊为机械性肠梗阻,1例误诊为卵巢囊肿蒂扭转。结论腹茧症临床表现无特殊性,术前诊断困难,上消化道造影、B超及CT检查对诊断有帮助,需手术及病理确诊。包膜切除、肠粘连松解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腹茧症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临床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腹茧症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探讨腹茧症的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MS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腹茧症的MSCT表现及临床资料,CT平扫14例,其中增强8例。结果腹茧症的MSCT主要表现为:小肠聚集折叠成团14例,折叠肠管可呈菜花状、拧麻花状、手风琴状、字母"U"形、蜂窝状及假肿瘤样改变;"小肠隔离征"12例,其中局限性小肠隔离征10例,弥漫性小肠隔离征4例;肠周"包膜征"12例,均表现为不完整包膜,CT增强有7例可见包膜呈轻度强化;小肠不全性梗阻13例,主要表现为小肠局限性或节段性扩张、积液、积气13例,小肠肠粪征6例,膜内小肠壁间粘连6例、小肠壁增厚强化2例。肠周包裹性积液6例;结肠挤压改变3例;脏层腹膜增厚粘连8例,肠系膜血管聚集9例。结论肠周"包膜征"、小肠聚集折叠呈特异固定形态、"小肠隔离征"、不全性小肠梗阻是腹茧症四大主要MSCT征象。熟悉腹茧症的典型CT表现和临床特征,有利于该病的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茧症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9月10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0例均表现为肠梗阻的症状,10例患者行腹部X线、6例CT检查均发现肠梗阻表现,3例CT发现腹腔内小肠聚集成团,可见包膜包裹,其余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8例行剖腹术中均发现全部或部分小肠被包裹在一层坚韧的纤维膜内,行粘连松解、肠排列术等,7例手术病人全部治愈,另外2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患者反复出现肠梗阻症状,而又无其他原因解释及合并腹部包块者,应考虑腹茧症的可能,术前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很有价值,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式选择需谨慎。  相似文献   

10.
郭鹭  曲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770-7770
目的分析腹茧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提出诊治对策,提高诊断与治疗的能力。方法对威海404医院1998-2010年来确诊的腹茧症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均治愈出院,恢复良好。结论腹茧症临床表现多样,多有不同程度的肠梗阻表现,诊断困难,容易误诊,腹部CT、X线片、小肠造影可协助诊断;在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形成困难时需考虑合并腹茧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张帆  胡燕 《新医学》2014,(2):108-111
目的:探讨腹茧症合并不孕症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例腹茧症合并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术前均未得以诊断。经手术探查见全部或部分小肠被单层灰白色光滑膜状物包裹或多层蚕衣状薄膜包裹,诊断为腹茧症。5例成功进行了手术治疗,3例因无法暴露盆腔脏器而终止手术,术后建议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助孕。结论对不孕症患者应考虑腹茧症的可能性,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因其属于输卵管性不孕,故可建议直接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助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SCT小肠造影及重建技术在诊断小肠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可行性.方法 对42例怀疑小肠疾病病例进行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小肠CT造影,并与临床/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采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40层螺旋CT扫描,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小肠重建,由两位影像科医师共同分析,对照临床和病理诊断,评估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42例均经临床/或病理证实,正常27例,良性病变12例,恶性病变3例.MSCT小肠造影多种成像方法中MPR像和MIP像价值最大,可以完整直观地观察病变的部位、大小和特征;对于肠腔内的实质性占位,轴位像结合MPR和MIP像观察则有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MIP、CPR和VRT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系膜血管.结论 MSCT小肠造影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对小肠疾病的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Abdominal cocoon is a rare condition that results in an intestinal obstruction due to total or partial encapsulation of the small bowel by a fibrocollagenous membrane. Treatment is surgical resection of the membrane and free the bowel. Preoperative diagnosis is possible with combination of sonography and CT scan. We report two cases where the diagnosis of abdominal cocoon was suggested preoperatively based on the sonography and CT scan of abdome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伴发骨盆骨折时腹部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9-2011-09期间我院收治47例伴发骨盆骨折的腹部损伤病例的致伤原因与脏器损伤关系,探讨脏器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原则。结果:车撞伤29例、坠落伤11例、压砸伤7例,X线或CT证实为骨盆骨折,腹部超声或CT均提示腹腔积液;伴发失血性休克32例、肝破裂3例、脾破裂5例、肠系膜破裂4例、小肠破裂4例、直肠破裂3例、膀胱破裂3例、尿道断裂2例;手术治疗18例,包括2例阴性探查,无死亡病例。结论:伴发骨盆骨折的腹部损伤在早期进行抗休克等治疗的同时应对患者的致伤原因、临床表现、化验检查及影像学进行综合分析,并逐步分类排除脏器损伤,不能排除时果断剖腹探查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肠间质瘤32例的临床特征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IST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2例SISTs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ISTs常见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大多为: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胃肠道出血及体重下降;但血清肿瘤学指标如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等无明显异常。术前18例行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10例检出病变,均未提示间质瘤可能。32例行CT检查,全部检出小肠病变或肿瘤,定性诊断准确21例;3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结果为SISTs,其中良性间质瘤7例,潜在恶性11例,恶性14例。结论 SISTs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诊断率低,CT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两种检查互相配合,结合临床具有较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CD117及CD34有助于诊断SISTs。早期诊断对改善SISTs的预后十分重要,积极手术切除和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CT、MR诊断(附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36例脑炎患者行CT检查,15例行MR检查,34例为实验室检查证实,2例为手术病理证实。结果:CT表现为脑皮质、白质单发或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MR表现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部分病灶T1WI呈高信号,病变以白质区为著,大小不等,两颞叶多发,可累及脑岛、海马、基底节、脑干、小脑,增强扫描大多无明显强化或轻度斑片状强化、脑回样强化。结论:CT及或MR平扫增强能为脑炎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尚需结合临床以除外脑梗塞及脑肿瘤以及中毒性脑病、多发性硬化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纵隔型支气管源性囊肿(mediastinal bronchogenic cyst,MBC)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8例MBC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中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4例,仅行CT平扫1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及MRI平扫1例;余12例均行CT增强扫描。18例影像学检查囊肿大小不一,均为单发,以类圆形、椭圆形为主;2例为水样密度型,16例为软组织密度型;17例CT增强扫描示8例未强化,4例为轻度均匀强化,3例为中度均匀强化,1例为轻中度强化,1例为囊内未强化而囊壁强化。1例行MRI检查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压脂序列呈高信号。18例术前确诊3例,误诊15例,误诊率83.33%;位于前纵隔者误诊为胸腺瘤6例,淋巴结增大和良性病变各2例,胸腺囊肿1例;中纵隔者报告为良性病变1例;后纵隔者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淋巴管瘤和良性病变各1例;误诊时间2个月~1年。18例均于胸腔镜下行囊肿切除术,皆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MBC,术后均予常规治疗。随访1~6个月,18例皆无复发,预后较好。结论MBC具有一定影像特征,CT是其首选检查方法,增强CT检查有助于定位、定性诊断,MRI是其补充检查手段,但确诊需依赖术后病理检查。MBC术前误诊可能与发病率较低、接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扫描方案不完善及囊肿成分复杂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膈疝的临床特点。方法:结合文献对1992年-2012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18例成人膈疝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误诊情况及医源性损伤进行分析。结果:14例行胸部x线检查的患者中仅1例提示膈疝,其余均出现类似其他疾病的表现,未能正确诊断。通过特异性体征、上消化道造影和/或胸部CT及MR检查术前提示膈疝诊断17例,均经手术证实诊断。1例以肿块为表现的患者须经手术明确诊断。5例在诊治过程早期出现误诊。1例经皮肺穿刺检查,但未能明确。结论:影像学中位于膈上、膈旁及涉及膈肌的病变应警惕膈疝,钡剂或其替代物检查、胸部CT及MR可为膈疝的及早诊断提供有效的帮助,对疑为膈疝的患者应避免有创性穿刺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