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止院内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ICU出现的94例行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气管切开而未发生肺部感染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患者的基础情况、诊治护理方法、环境等情况,对比分析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总结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防止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及要点.结果 呼吸系统疾病、有吸烟史、护理人员年资低、长期使用大量抗生素、应用H2受体阻滞剂及制酸剂、多人同处一间病房等是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针对性的避免导致感染发生的治疗护理因素、环境因素,尤其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加强肺部感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对神经外科76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例进行分析,并定期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药敏试验,分析肺部感染的因素。结果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率高,78例中有62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达79.49%。其中45例发生在气管切开后3~10 d内,有2例直接死于肺部感染。结论肺部感染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故加强病房管理、湿化气道、充分吸痰、消毒隔离、准确使用抗生素等是防治肺部感染的关键,且加强气管切开术后3~10 d的护理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 对近4年内收治的96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75例继发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8.13%,占医院感染的首位。年龄≥60岁,机械通气持续时间≥7d,有长期吸烟、饮酒史,患者长时间仰卧位,湿化次数减少,交叉使用雾化吸入,频繁吸痰等是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加强无菌操作及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可以减少或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老年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原因,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及自发性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原因及菌谱,并提出护理对策要点。结果 45例患者中,32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除有6例患者在院外行气管切开术,其余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均行气管切开术。导致肺部感染的前3位致病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在神经外科ICU中,老年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多为阴性菌感染,并且多重耐药、泛耐药甚至耐碳青霉烯菌株也不少见,应优先采取有效护理对策,减少院内感染机会;一旦发生感染,应尽早获得痰培养及药敏结果,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5.
杨磊 《全科护理》2013,11(9):805-806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室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危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50例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重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48例病人病情得到了好转,而后痊愈出院;2例病人病情恶化而死亡。[结论]用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措施对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危重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对病人的康复痊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细菌学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肺部感染的易发因素、致病菌的构成情况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患者细菌学特点、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要点。结果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0.4%、77.6%和33.8%。G-菌是肺部感染主要的致病菌;真菌的比例有上升的趁势,长期、联合应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菌素是发生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是ICU肺部感染的易发因素,加强吸痰、气道湿化等护理操作的质控和医院感染的管理;注意病程规律是控制ICU肺部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症医学科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因素及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重症医学科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86例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于重症医学科治疗的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86例作为未感染组。先对肺部感染患者的痰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重症医学科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鼻饲管留置、误吸、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GC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鼻饲管留置、误吸是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症医学科患者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实施口腔护理、呼吸功能锻炼、吞咽功能锻炼、高频护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口咽部护理对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对ICU收治的4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气管切开护理及口腔护理,观察组同时进一步加强口咽部护理,包括3个方面:①加强口咽部的清洁;②及时清除口咽部及气囊上分泌物;③强化消毒隔离制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气管切开患者口咽部护理,可有效地降低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周红 《齐鲁护理杂志》2012,23(23):78-80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排痰不畅、气道开放、误吸、侵入性操作、医院内交叉感染、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等.护理对策为进行早期的呼吸道护理和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道护理,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改善呼吸功能,促进康复.结论:积极分析导致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并加强呼吸道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口咽部护理对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对ICU收治的4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气管切开护理及口腔护理,观察组同时进一步加强口咽部护理,包括3个方面:①加强口咽部的清洁;②及时清除口咽部及气囊上分泌物;③强化消毒隔离制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气管切开患者口咽部护理,可有效地降低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口咽部护理对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对ICU收治的4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气管切开护理及口腔护理,观察组同时进一步加强口咽部护理,包括3个方面:①加强口咽部的清洁;②及时清除口咽部及气囊上分泌物;③强化消毒隔离制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气管切开患者口咽部护理,可有效地降低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老年患者行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行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老年患者32例,对发生感染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症支持治疗及综合护理后,32例老年患者中有30例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显著好转,1例患者由于原发性疾病严重最后发生死亡,还有1例患者由于肺部感染严重无法控制发生死亡;结论:老年患者行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要重点分析易引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卒中恢复期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7月本院神经康复科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22例,对其感染原因从临床护理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反复肺部感染与吞咽障碍、急性期气管切开相关(P<0.05);双侧肺部感染与吞咽障碍、急性期气管切开及年龄相关(P<0.05).结论 肺部感染依次与吞咽障碍、急性期气管切开、年龄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脑外伤并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8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感染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吸烟史、留置胃管、抗菌药物使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合并伤占有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气管切开时间明显长于非感染组,GCS评分明显高于非感染组,ALB水平明显低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导致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与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吸烟史、抗生素与激素类药物使用、合并伤以及气管切开时间、昏迷程度、低蛋白血症具有密切联系,针对存在发生肺部感染危险性患者应加强护理,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重症监护室(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014年1月-2016年5月海南省儋州市人民医院综合ICU的132例行气管切开治疗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比常规护理组与加强护理组在住ICU时间、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肺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年龄、糖尿病史、气管切开时间延长、白蛋白水平低、留置胃管、长期卧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制酸剂、GCS评分低为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气管切开时间延长、长期卧床、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制酸剂、GCS评分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护理组治疗后住ICU时间、CPIS、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FEV1/FVC、FVC/预计值及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加强护理可以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一种手段。气管切开的护理对控制患者肺部感染、降低患者死亡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2005年1~9月份在抢救危重病人时,共对11例患者进行气管切开,由于重视气管切开后的护理,11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肺部重度感染,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郭红梅 《临床医学》2013,33(10):120-122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后预防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4例脑出血气管切开后患者依据不同护理措施分为两组,气管切开术后即采取类似重症监护室比较严谨的护理措施者作为实验组(32例),感染发生前采取普通病房护理者作为对照组(32例);所有患者气管切开后均用头孢三代、半合成青霉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出现感染者均进行痰培养,选择敏感性药物治疗。结果实验组14例肺部感染,感染率为43.75%,对照组30例肺部感染,感染率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管切开术后的脑出血患者即刻采取严谨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肺部感染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金坛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32例行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32例患者进行深部痰液培养检查和主要感染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观察患者所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情况,分析患者的感染原因,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 32例患者共检出6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以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且多种细菌对红霉素、青霉素以及环丙沙星等抗生素耐药。32例患者经4~8d治疗后,治愈21例,所占比例为65.6%,总有效率为96.9%。结论积极分析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情况,严格管理ICU环境,加强无菌意识,对患者气管切口进行有效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ICU危重患者切开气管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时干预,为下一步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入住ICU病人中,选择62例实施了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对病人手术后的情况进行严格科学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未感染组与感染组,并通过询问患者、查阅资料等方法对62患者的基本病史进行收集分析,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在调查的62例病患中,有21位病患受到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5%;其中,气管切开时间、年龄、GCS评分、吸烟史、合并症(肺损伤、糖尿病、胸部外伤、肺部疾病)激素的应用及留置胃管与气管切开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接下来我们分别对多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为,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手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是GCS评分低、气管切开时间的延长、合并症、应用激素。结论:通过此次危险因素分析,对气管切开危重症患者以预防为主,对可能引起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引起重视,同时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吸痰用具对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吸痰用具对气管切开患者继发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气管切开患者34例(下称第一阶段)与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气管切开患者30例(下称第二阶段)的资料,比较两阶段患者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及继发肺炎的差异。结果两阶段第1周感染多重耐药菌株(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阶段第2周感染多重耐药菌株(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肺炎并发率明显低于第一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吸痰用具消毒隔离是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