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发生断管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20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患儿发生断管,发生率2.42%;将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断管的导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穿刺置管部位、导管固定情况及后续静脉输液通路的建立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导管外固定不良是发生PICC置管断管的主要原因;断管部位以圆盘与导管连接处占首位;下肢PICC置管发生断管较上肢多;导管留置时间长及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也可导致PICC断管发生。结论 :规范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的固定,实施标准化的维护流程,加强对不同部位PICC置管的风险管理,才能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断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陈芳 《当代护士》2018,(1):112-114
目的探讨头皮静脉在低出生体重儿PICC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80例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PICC头皮静脉组(颞静脉、耳后静脉)60例、PICC上肢静脉组(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头静脉)60例、PICC下肢静脉组(大隐静脉、腘静脉)60例,比较3组穿刺成功率、护理操作耗时、穿刺后并发症(穿刺处渗血、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感染、异位率)的发生率。结果头皮静脉组成功率低于上肢静脉组,高于下肢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的耗时、穿刺处渗血、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等比较,头皮静脉组低于上下肢静脉组(P0.05);感染、导管异位3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静脉PICC穿刺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护理操作耗时数少,便于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3.
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应用的护理及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措施。方法将PICC置管的4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与同期经周围静脉留置输液的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患儿在静脉穿刺次数、低体温、低血糖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PICC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UVC)联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4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由责任医生评估分组。将不宜行UVC治疗的41例纳入对照组,采取留置针联合PICC置管,给予常规护理和PICC护理。将适宜行UVC治疗的43例纳入观察组,采取UVC联合PICC,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UVC护理、PICC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达到足量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应用UVC联合PICC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延长患儿PICC留置时间,降低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IC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7例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给予PICC,并在日常维护中加强监测。结果:本组67例患儿均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置管相关操作异常率为10.68%。输液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7.77%。相关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见于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儿的特殊性,护理人员要发挥更大的主动性,通过高质量的穿刺操作、日常维护中的严密观察和预防并发症及出现并发症后及时有效的处理,尽量降低不良反应,保证PICC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新生儿PICC技术在早产极低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中心静脉置管的日常护理、穿刺方法等,认为新生儿PICC技术在早产极低体重儿的应用中安全可靠,对早产儿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应用生理盐水和肝素稀释液两种冲洗液冲管对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维护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置管患儿共41例,采用肝素稀释液12.5U/ml封管作为对照组;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置管患儿共37例,采用生理盐水封管作为观察组。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PICC留置部位、留置过程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采用肝素稀释液12.5U/ml封管,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封管,维护方法均为脉冲式正压封管,观察堵管发生率。结果对照组41例,PICC留置期间发生堵管7例,总堵管率为17.07%,其中血栓堵管4例,堵管率为9.76%,肝素帽堵管3例,堵管率为7.31%。观察组37例,PICC留置期间发生堵管6例,总堵管率为16.22%,其中血栓堵管3例,堵管率为8.11%,肝素帽堵管3例,堵管率为8.11%。两组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生理盐水封管和使用肝素稀释液封管对PICC维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6,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PICC堵管主要与维护不当回血时间较长造成血栓性堵管和使用肝素帽有关。使用生理盐水封管可以避免低出生体重儿因使用肝素诱发的出血危险,安全系数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2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3例,A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B组采用脐静脉置管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静脉置管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可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早期静脉通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严格执行护理规程和密切观察患儿变化是插管留置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nG)的护理。方法对54例体重小于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并进行静脉输液。结果54例均置管成功,置管保留时间15~48d,并发症包括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例(发生率3.70%)、出血1例(1.85%)、导管异位1例(1.85%),堵管4例(7.40%)、静脉炎5例(9.25%),所有置管均按期拔管。结论PICC置管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可减轻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痛苦,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营养和治疗通道。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3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符合插管指征,取得家长同意后使用PICC置管术的护理,包括掌握患儿病情,避免操作中患儿病情突变,提高穿刺成功率,确保送管顺利,避免穿刺部位出血,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防止堵管等技术。认为细心的放置导管、负责的进行监护是减少PICC相关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电定位技术对极低体重儿PICC置管中精准定位导管尖端位置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本院住院且符合PICC置管指征的116例极低体重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电定位组各58例,分别采用单一置管完成后的X线定位和心电定位技术置入PICC,比较两组一次穿刺尖端到位率及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心电定位组一次穿刺尖端到位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定位技术将置管操作和定位这两项操作集中在床旁一次完成,无需X线检查判断导管位置,对提高极低体重儿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及尖端位置的动态监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应用于低出生体重儿作为中长期静脉营养通道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间、留置时闻、完成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方法 对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分别采用PICC或外周静脉留置针共为40例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支持进行前瞻性研究,详细记录观察期间NICU应用PICC导管的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ICC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长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PICC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长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导管为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可靠安全的中长期静脉营养通道,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了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给低出生体重儿造成的不良刺激.  相似文献   

13.
姚玉娟 《现代护理》2002,8(8):596-597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低钾血症的护理特点。方法:对18例并发低钾血症的低出生体重儿予以及时有效保暖和呼吸管理,根据血钾、尿量等情况应用输液泵控制补钾,配合母乳喂养,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结果:所有患儿均获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低出生体重儿低钾血症在综合补钾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护理配合,可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相关因素与预后。方法 对2003年9月~2004年12月收治的低出生体重儿从胎龄、出生体重、产科高危因素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与胎龄、产科高危因素有关,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并发症越严重、死亡率越高。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宣传及高危妊娠的管理,可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对低出生体重儿采取保温、呼吸管理、喂养营养,治疗合并症等措施,可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低出生体重儿舒适护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适护理是指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患者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近年来,新生儿的身心护理得到了重视,并从多方面研究舒适的进展情况[1-2]。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对低出生体重儿进行舒适护理的研究,模拟胎儿在母体内的生存环境,同时改善各种外环境,  相似文献   

16.
舒适护理是指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患者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近年来,新生儿的身心护理得到了重视,并从多方面研究舒适的进展情况。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对低出生体重儿进行舒适护理的研究,模拟胎儿在母体内的生存环境,同时改善各种外环境,使低出生体重儿心理上有一定的满足和安全感,提高生存质。  相似文献   

17.
刘丹  李秋芳  章哲 《护理与康复》2014,13(6):554-556
总结6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护理。护理重点为置管前对家长做好知情告知及健康宣教,完善环境、物品及脐带准备;置管时正确安置患儿体位,配合医生行脐静脉置管,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置管后做好导管维护,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掌握拔管指征并做好拔管后脐部护理。67例患儿脐静脉置管均顺利,导管平均留置时间6.5d。  相似文献   

18.
马晓艳 《全科护理》2010,8(5):396-397
[目的]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5例板低出生体重儿置管的经验,归纳极低出生体重儿置管特点及并发症的防护。[结果]5例患儿有4例导管尖端送至上腔静脉,1例送至右锁骨下静脉。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例及导管堵塞1例,经处理后好转继续使用至出院;导管尾部发生断裂1例,因无法修复而拔管。[结论]重视穿刺前的准备工作,选择合适血管,熟练的操作技能及耐心细致的导管维护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总结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经验.置管前主要护理措施为:正确掌握置管的适应证,征得家属的同意并签好同意书,选择好置管的静脉(最好选择贵要静脉);置管后主要护理措施为:预防感染,保持管道通畅、固定,采用正确的导管冲洗和封管方法,防止导管移位、堵塞和断裂.中心静脉置管是护理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重要护理技术,对于治疗和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掌握正确的穿刺技巧,妥善固定,做好导管护理是PICC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术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美国进口的3.5Fr脐静脉导管进行脐静脉置管,观察脐静脉置管后留置时间及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脐静脉置管平均留置时间(6.23±2.943)d,并发症(外渗、静脉炎、脱管、堵塞)发生率低。结论应用脐静脉置管留置时间较长,解决了极低出生体重儿长期静脉输液穿刺置管难的问题,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较好的静脉输液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